佛教词典
【中国佛教】   更多词典列表

天台宗

中国佛教宗派。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

三论宗

中国佛教宗派。隋吉藏创立。因依龙树的《中论》、《十...

法相宗

中国佛教宗派。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

律宗

中国佛教宗派。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实际创始...

净土宗

中国佛教宗派。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故名。因...

禅宗

中国佛教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以参究的方法...

华严宗

中国佛教宗派。因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

密宗

中国佛教宗派。亦称密教、秘密教、瑜伽密教、金刚乘、...

后汉佛教

后汉佛教,是佛教流行于中国最早的一个阶段。佛教最初...

三国佛教

三国佛教,包括公元220265年间魏吴蜀三国时代的...

西晋佛教

西晋佛教,是说从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到愍帝建兴...

东晋佛教

东晋佛教是从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到恭帝元熙二年...

南朝佛教

南朝佛教,包括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到陈后主祯...

北朝佛教

北朝佛教,是包括从北魏明元帝泰常年(420,即晋亡...

隋代佛教

隋代佛教,是从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到恭帝义...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是指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到哀帝天祐...

五代佛教

五代佛教是叙述从公元907 959 五十余年间,经...

宋代佛教

宋代佛教是叙述从宋太祖建隆元年到卫王祥兴二年(96...

辽代佛教

辽代佛教是公元9161125年间契丹族统治着中国北...

金代佛教

金代佛教是指公元11151234年间女真族统治中国...

明代佛教

明代佛教是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至毅宗崇祯十...

清代佛教

清代佛教是从清顺治元年(1644)至宣统三年(19...

安世高(约二世纪)

安世高,可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本名清,是安息国...

支娄迦谶(约二世纪)

支娄迦谶简称支谶,是后汉桓帝末年(公元167年顷)...

支谦(约三世纪)

支谦名越,号恭明。他的祖先是后汉灵帝时入中国籍的月...

朱士行(约三世纪)

朱士行是曹魏时代颖川地方人。少年出家,时当嘉年中(...

竺法护(约三、四世纪间)

竺法护梵名达磨罗察(察,一作刹),是世居敦煌的月支...

竺佛图澄(232—348)

竺佛图澄,西域人。本姓帛氏(以姓氏论,应是龟兹人)...

道安(312,一说314—385)

道安,是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

支遁(314—366)

支遁,是晋朝名僧,号道林,俗姓关,陈留人。亦说河东...

僧伽提婆(约四世纪)

僧伽提婆(华言众天),本姓瞿昙氏,北印度罽宾人。他...

慧远(334—416)

慧远,本姓贾氏,晋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崞县东部)人。...

鸠摩罗什(343—413)

鸠摩罗什(华言童寿),龟兹人。他的先代本出婆罗门族...

法显(?—约422)

法显,俗姓龚,平阳郡武阳(今山西省襄丘县)人。兄弟...

道生(355—434)

道生,一般称为生公,是晋宋间的义学高僧。本姓魏,钜...

僧肇(384,一说374—414)

僧肇,是东晋时代著名的佛教学者,京兆(今陕西长安市...

昙无谶(385—433)

昙无谶(意译法护),中天竺人。六岁丧父,跟着母亲做...

求那跋陀罗(394—468)

求那跋陀罗(意译功德贤),中天竺人,本是婆罗门,因...

佛驮跋陀罗(359—429)

佛驮跋陀罗,简称佛驮跋陀,意译觉贤,北天竺迦毗罗卫...

菩提达摩(?—536,一说528)

菩提达摩(通称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生于南印...

僧祐(445—518)

僧祐是齐梁时代的一位律学大师,也是古代杰出的佛教文...

慧光(约六世纪)

慧光是南北朝时代的义学高僧。俗姓杨,定州(今河北省...

昙鸾(476—542)

昙鸾,是南北朝时代北魏弘传净土教的一位高僧。他生于...

菩提留支(约五、六世纪间)

菩提留支一作菩提流支,意译道希,北印度人。他是大乘...

慧可(487—593)

慧可,一名僧可,是中国禅宗的第二祖。俗姓姬,虎牢人...

慧皎(497—554)

释慧皎,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县西)人,俗家的姓氏...

真谛(499—569)

真谛(梵名波罗木陀),西印度优禅尼婆罗门族,原名拘...

慧文(约六世纪)

慧文,一称慧闻;他的籍贯和生卒年月,传记不详。据《...

慧思(515—577)

慧思,俗姓李,后魏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今河南上蔡县...

信行(540—594)

信行,是我国隋代倡导三阶教(佛教一个支派)的一位大...

吉藏(549—623)

吉藏,是中国隋代三论宗的集大成者。他俗姓安,本西域...

法顺(557—640)

法顺,俗姓杜,一称杜顺,雍州万年县(今陕西长安县)...

道绰(562—645)

道绰,俗姓卫。并州(今山西太原)汶水人(迦才《净土...

法琳(572—640)

法琳,俗姓陈,原籍颖川。他的远祖曾到襄阳做官,因之...

法融(594—657)

法融,是禅宗牛头派的创始人。俗姓韦,润州延陵(江苏...

道宣(596—667)

道宣,原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一说丹徒人),俗...

玄奘(600—664)

玄奘,俗姓陈,本名袆,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

智俨(602—668)

智俨,俗姓赵,天水人,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

弘忍(601—674)

弘忍,俗姓周,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601)...

神秀(606—706)

神秀,是中国禅宗北派的开创者。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

善导(613—681)

善导,是唐代大弘净土教的一位高僧,后世尊他为莲社第...

圆测(613—696)

圆测,名文雅,是玄奘的著名弟子之一。他原是新罗国王...

阿地瞿多(约七世纪)

阿地瞿多,汉译无极高,中印度人,深通五明、三藏。因...

怀素(625—698)

怀素,是律宗东塔宗的创始人。俗姓范,祖籍南阳。父名...

窥基(632—682)

窥基,是玄奘的高足弟子,俗姓尉迟,因其著述常题名基...

普光(约七世纪)

普光,是唐玄奘的上首弟子,他的乡贯和生卒年月不详。...

义净(635—713)

义净,俗姓张,名文明,唐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地区)山...

李通玄(635—730)

李通玄,世称李长者,又称枣柏大士,是唐代的华严学者...

善无畏(637—735)

善无畏(正翻净师子),中印摩揭陀国人。他的先代出身...

慧能(638—713)

慧能,是中国禅宗的第六祖。俗姓卢,先世河北范阳(今...

法藏(643—712)

法藏,本是康居国人,他祖父侨居长安,因而以康为姓。...

慧苑(约七、八世纪间)

慧苑,唐代京兆(现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少年出家,礼...

慧沼(650—714)

慧沼一作惠沼(或惠照),俗姓刘名玄,祖籍彭城,后迁...

实叉难陀(652—710)

实叉难陀(华言学喜),唐于田(今新疆和田)人,以通...

智周(668—723)

智周,俗姓徐,濮阳人,十九岁受戒,二十三岁入慧沼门...

菩提流志(?—727)

菩提流志原名达摩流支(意译法希),南印度人。出身婆...

神会(668,一说686—760)

神会,是禅宗六祖慧能晚期弟子,荷泽宗的创始者,建立...

慧日(680—748)

慧日,是唐代净土宗的高僧,俗姓辛,山东东莱人。唐中...

一行(683,一说673—727)

一行,是我国古代有数的天文学家,也是密宗教理的组织...

鉴真(688—763)

鉴真,是我国唐代赴日本传戒并首创日本律宗的高僧。唐...

希迁(700—790)

希迁,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高要县)人。年轻时...

不空(705—774)

不空,具名不空金刚,是他受灌顶的号,他名智藏,或称...

道一(709—788)

道一,是中国唐代著名的禅师,汉州什邡(今四川什邡县...

湛然(711—782)

湛然,是唐代天台宗的高僧,俗姓戚,常州晋陵荆溪(今...

怀海(720—814)

怀海,福州长乐人,依潮阳西山慧照出家,从衡山法朗受...

澄观(737—838,一说738—839)

澄观,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唐玄宗...

宗密(780—841)

宗密,俗姓何,果州西充(今四川省西充县)人,生于唐...

希运(约八、九世纪间)

希运,福州人,幼年在本州黄檗山出家,后来因人启发,...

天息灾(?—1000)、法天(?—1001)、施护(?—1017)

中国佛教典籍的汉译,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译成...

延寿(904—975)

延寿,字冲元,王姓,本贯江苏丹阳,后迁馀杭。年十六...

知礼(960—1028)

知礼,字约言,是宋代天台宗的义学高僧,俗姓金,四明...

智圆(976—1022)

智圆,是宋代天台宗山外一派的义学名僧。字无外,自号...

阿底峡(982—1051,一说980—1052)

阿底峡,是中国西藏地区在朗达玛王灭法之后,复兴佛教...

净源(1011—1088)

净源,宋代华严宗学者。先世是泉州晋水(现今福建省晋...

元照(1048—1116)

元照,字湛然,俗姓唐,浙江余杭人,是北宋时期弘传律...

克主杰(1385—1438)

克主杰,是宗喀巴的两位大弟子之一(另一是嘉曹杰),...

袾宏(1535—1615)

袾宏,杭州人,俗姓沈。他十七岁时补诸生。二十七岁以...

真可(1543-1603)

真可,字达观,号紫柏,世称紫柏尊者,是明末四大师之...

德清(1546-1623)

德清,是明末四大师之一。俗姓蔡,安徽全椒人。年二十...

智旭(1599—1655)

智旭,字蕅益,俗姓钟,江苏吴县木渎镇人。十二岁读儒...

读体(1601—1679)

读体,号见月,是明末清初重兴律宗的巨匠,世称见月律...

彭际清(1740—1796)

彭际清,名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及二林居...

杨文会(1837—1911)

杨文会,号仁山,安徽石埭县人,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

敬安(1851—1912)

敬安,字寄禅,别号八指头陀,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诗...

丛林

丛林通常指禅宗寺院而言,故亦称禅林,但后世教、律等...

殿堂

殿堂是中国佛寺中重要屋宇的总称。因这些屋宇或称殿,...

传戒

传戒是设立法坛,为出家的僧尼或在家的教徒传授戒法的...

度牒

度牒是国家对于依法得到公度为僧尼的所发给的证明文件...

清规

清规是中国禅宗寺院(丛林)组织的规程和寺众(清众)...

课诵

课诵是佛教寺院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和梵呗歌赞等法...

国师

国师是我国历代封建帝王对于佛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

俗讲

俗讲的名称,始见于唐初,实即六朝以来的斋讲,乃是应...

浴佛

浴佛的起源,是因悉达多太子在兰毗尼园无忧树下(亦称...

行像

行像是用宝车载着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种宗教仪式。赞...

赞呗

赞呗或称梵呗与印度歌赞之法并不相同,因为梵音和汉语...

水陆法会

水陆法会,略称水陆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

忏法

忏法是悔除所犯罪过以便积极修行的一种宗教仪式。  ...

盂兰盆会

盂兰盆会是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于...

焰口

焰口,系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一种佛...

华严经

《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

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一卷,唐般若译,它的全名为《大方广佛...

圆觉经

《圆觉经》,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一百二十卷。玄奘...

大宝积经无边庄严会

《大宝积经无边庄严会》四卷,唐菩提流志译。它是《大...

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

《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二卷,唐菩提留志译。它是《大...

胜鬘经

《胜鬘夫人师子吼经》,简称《胜鬘经》,有汉文和藏文...

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二卷,现行本依《开元录》作曹魏嘉平四年...

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是叙说阿弥陀佛净...

观无量寿佛经

《观无量寿佛经》,一卷,刘宋畺良耶舍译。是叙说观想...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有四种汉译本,第一是...

大方等大集经

《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北凉昙无谶译(另有广本作六...

八吉祥经

《八吉祥经》,是称说东方八佛名号的经典。此经在汉译...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人名,译作净名或无垢称。   此经的译本,...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五卷,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一年(647)...

金光明经

《金光明经》具名《金光明最胜王经》(依据梁真谛三藏...

央掘魔罗经

《央掘魔罗经》四卷,是说央掘魔罗改恶从善,投佛出家...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汉文有四译。第一是元魏菩提...

楞严经

《楞严经》具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

大日经

《大日经》是《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的略称,七...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一卷,唐代不空译。是说观自在...

甘露陀罗尼

《甘露陀罗尼》,是密教中阿弥陀佛的根本咒。此咒在汉...

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

《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唐菩提留志译。是说...

不空羂索神咒心经

《不空羂索神咒心经》一卷,唐玄奘译。显庆四年(65...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一卷,中国北周时代印度耶舍崛...

不空羂索陀罗尼经

《不空羂索陀罗尼经》,一名《不空羂索陀罗尼自在王咒...

大般若经

《大般若经》,具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唐...

大品般若经

《大品般若经》,具名《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十七卷...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简称《仁王经》。现存两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一卷,唐玄奘译...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七卷,二十八品,姚...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简称《普门品》。原是《法华经...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或称《大本涅槃经》,或《大涅槃经》...

中阴经

《中阴经》二卷,姚秦凉洲沙门竺佛念译。《高僧传竺佛...

阿含经

《阿含》是北方所传原始佛教经典汇编的名称,其意义为...

增一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苻秦建元二十一年(385...

中阿含经

《中阿含经》,六十卷,东晋隆安二年(398)罽宾沙...

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二十二卷,姚秦弘始十五年(413)罽...

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五十卷,刘宋元嘉二十年(443)中印...

佛本行集经

《佛本行集经》六十卷,隋代开皇七年到十一年(587...

贤愚经

《贤愚经》,一名《贤愚因缘经》,十三卷,是叙述因缘...

梵网经

《梵网经》,上下两卷,唐代《开元录》以后写本题梵网...

菩萨戒本

《菩萨戒本》是大乘律藏中记载菩萨戒的条文,并说明戒...

四分律

《西分律》,亦称《昙无德律》(昙无德意译法藏或法密...

僧祇律

《僧祇律》,具云《摩诃僧祇律》,即大众部所传的广律...

十诵律

《十诵律》,六十一卷,后秦弘始六至七年(404~4...

律经

《律经》共有二千七百颂,分为九卷,印度德光论师所造...

十地经论

《十地经论》,世亲造,内容是解释《华严经》中的《十...

佛地经论

《佛地经论》七卷,亲光等菩萨造,唐代玄奘译。相传亲...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一百卷,龙树造,姚秦弘始四年(402)...

现观庄严论

《现观庄严论》,弥勒造。他著了五部论书,《现观庄严...

华严经疏钞

《华严经疏钞》八十卷,唐澄观撰。作者先于兴元元年到...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疏》四卷,唐代善导(613~681)...

法华经玄义

《法华经玄义》具名《妙法莲华经玄义》,略称《法华玄...

法华经文句

《法华经文句》,具名《妙法莲华经文句》,略称《法华...

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旧传佛...

阿毗达摩集论

《阿毗达摩集论》(略名《集论》)是无著所撰简略汇集...

因明正理门论

《因明正理门论》一卷,陈那造,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三年...

因明入正理论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商羯罗主造,唐玄奘于贞观二...

大乘百法明门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世亲造,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二年(...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一卷,马鸣造,梁真谛译。这是以如来...

中论

《中论》,龙树菩萨造,是破斥部派知见而显示自宗基本...

十八空论

《十八空论》,一卷,隋《仁寿录》最初著录,以为陈真...

菩萨本生鬘论

《菩萨本生鬘论》,十六卷,前四卷圣勇菩萨造,后十二...

入菩萨行论

《入菩萨行论》,是说明菩萨如何修行的要典。中国西藏...

摩诃止观

《摩诃止观》,十卷(或二十卷),隋智顗说,灌顶记,...

菩提道灯论

《菩提道灯论》,是中国藏族佛教迦当派的一部主要论著...

成唯识论

《成唯识论》,一名《净唯识论》,十卷,护法等造,唐...

三论玄义

《三论玄义》,一卷(或二卷),隋释吉藏撰,总叙《中...

因明入正理论疏

《因明入正理论疏》六卷(通行刊本八卷),唐窥基撰。...

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

《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北印度五百大阿罗汉...

阿毗达摩俱舍论

《阿毗达摩俱舍论》(略称《俱舍论》),是世亲早年还...

杂阿毗昙心论

《杂阿毗昙心论》,简称《杂心论》,十一卷,尊者法救...

成实论

《成实论》,十六卷(刊本或作二十卷),诃梨跋摩造,...

异部宗轮论

《异部宗轮论》,一卷,题世友菩萨造,唐玄奘于龙朔二...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一卷,包含四十二篇短短的经文,一般...

百喻经

《百喻经》,旧题《百句譬喻经》,四卷(或作五卷),...

阿育王经

《阿育王经》,十卷,梁代僧伽婆罗(古代扶南国来中国...

造像量度经

《造像量度经》,一卷,是说明造佛像法度的经典。清乾...

八支甘露心要秘密教授续

《八支甘露心要秘密教授续》,简称《医药四续》,是流...

净土慈悲集

《净土慈悲集》,原作三卷,现存上卷。是中国唐代的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