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因明入正理论疏

【中国佛教】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因明入正理论疏》六卷(通行刊本八卷),唐窥基撰。窥基(632~682)系元魏时尉迟部的后裔,十七岁时依止玄奘出家,经过了十一年,参加译经,编纂《成唯识论》,并深入研究了因明。但到玄奘去世,乾封元年(666)后,他才作《因明入正理论》的注疏,迄于晚年还未写定,在解释喻过"能立不成"处便中止了,以下各段,还是他的门人慧沼继续完成的。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商羯罗主造,是玄奘从事译经的第三年,即贞观二十一年(647)中所译。因明这一种学问在当时是极觉新鲜的,所以奘门竞行学习。过了一年,玄奘又译出《因明正理门论》(一卷,陈那造),充实了研究的资料,于是其时著名的神泰、靖迈、明觉三家的《入正理论疏》便在永徽初年间(650~652)撰成了,接着又有文轨、玄应、文备、璧公诸师的注解。这些注书各记所闻,并参照《理门论》加以发挥,一时颇为流行。窥基的《论疏》就是在这些著述基础上,抉择取舍而写成的。

  基《疏》内容,于解释《入论》本文之前,有短短的序论三段(本疏卷一):一、叙所因,略述因明的源流,世亲、陈那的著作,本论的缘起,并说到玄奘在赴印途中迦湿弥罗国僧称论师处开始学习了本论,后在那烂陀寺戒贤门下更穷尽了幽微,回国不久便译出了本论。二、解论名,采取了当时神泰、文备、文轨、靖迈四家之说,加上他自己的见解,一共五释,未予轩轾。但据其最后所解,以正理指陈那的著作(特别是《理门论》)而言,似乎更为当理。本段末尾还解说了本论作者商羯罗主得名的由来,可惜未详其身世。三、明妨难,解释对于因明这一名称的七种疑难,大都是当时存在的异论。

  本疏解释论文,大分两段:第一大段解释论首总标纲领的摄颂以及随后详解的长行,第二大段解释论末显略指广的结颂。首段解释摄颂中对于所标出的八门(也就是八义:真似能立、真似能破、真似现量和比量)二益(也就是二悟:自悟、悟他),都有简明扼要的说明,如说真能立是三支具足而且一无过失,真能破有显过和立量的不同,真现量是定心或散心之照符前境、明局自体,真比量是以共许因成立未许宗能生决定智等,无一非精粹之谈。随后还推论到瑜伽学系论书解说这些义门的沿革。

  其次解释本论长行。因为本论结构还是依据《理门论》以立破为纲,故在真似能立之后接着就说真似二量(这是视二量为能立的工具,所以这样安排),再说真似能破,一共六段,和摄颂的顺序不同。撰者体会这样的精神,在释文里也就偏详于立破。他解释真能立的一部分有不少精到的见解。如解三支比量的宗支处(本疏卷二初),指出宗依(构成宗支的主词即"有法"和宾词即"能别"两个部分)与宗体(由能别解释有法所得的整个意义)之应严加区别。又宗体在四种悉檀(即普遍的、自宗的、旁推的、随意的)里应取第四随自意乐而建立,不受拘束。又解因支处(本疏卷二末)指出因有启发作用的生因和了解作用的了因,二者又各有言、义、智三方面(合成六因),而就立量悟他来说,因支是应该以言生和智了二因为其实质的。又解喻支处(本疏卷三),辨析到异喻用在止滥(即遮止因法通于宗的对立面),无妨用无体之法为喻依。由此再推到三支之有体,无体,应当互相适应(立有体的宗,因喻俱应有体,立无体宗则不拘,见本疏卷四)。这些议论虽在其他论书里(如《广百论释》曾谈到因法的有体无体等),旧疏里(如文轨的疏文曾谈到宗依、宗体和四悉檀等),已见其端倪,而作出彻底详尽的发挥,则是此疏所独有。

  就在这些释文里,此疏也随时纠正各家旧疏的错误。最显著的例子,即是本论之解释宗支,有一句译文是"极成能别差别性故"(意谓宗是由于双方共许的"能别"区别了……而成的)。文轨等旧疏却作"……差别为性"来解释,这不但违反因明的轨辙,又还不懂中印语文的规律,贻误学人,为害不浅,故撰者予以严厉的谴责而毫无宽假(见本疏卷二)。

  其次,解释似能立一部分。此分从本论的结构来看,可说是最大特点之所在。因为陈那的著作《理门》、《集量》等论书里,虽已对于三支过失作了全面的说明,但文义比较散漫而隐晦,《入论》乃加以整理、明确,并有所补充(如宗过的后面四种),于是厘然列出宗九过、因十四过、喻十过、而合成三十三过,又各各举了确切的范例,使人一目了然,可谓极其精采(后人学习因明的,也从研习三十三过而入,可谓"思过半矣"之效)。基疏对这部分的解释,尽了很大的努力,以篇幅言,几占现存全疏的一半(三卷有余)。他为了明确刊定每一种过失的特征与其可能运用的范围,作出种种的分析。如解各过,都举出全分的,一分的两类四句(此即以正面对自许、他许、共许而为三句,反面全非又为一句),而刊定其是非(一、三句是过失,二、四句则不然)。另外又在各支过失可以兼备的方面,错综排列出所有的句式,以为真似的刊定。以宗过一类为例,九过互具,再加以全分、一分四句的分别,即可演绎出二千三百另四种句式(见本疏卷五)。这虽不免过于形式化,但从其可能性上,究极奥蕴,不得不说是基疏对于因明理论的一种发展。

  即由于三支过失的刊定和所对而言者(自、他、共三方面)有关,基疏从这一点更推论到比量之运用于破他、自救,乃至于留防过地步等等,也可在三支上予加限制的言词(如只是自宗承认的加"自许",他宗承认的加"汝执",两家共认而非泛泛之谈则加"胜义"或"真故" 等),提了出来,并不成为过失(在护法、清辨的著书里,此例极多),这样就有了"自比量"、"他比量"、"共比量"的区别。又在共比量里,还可扩大因支的范围,加上自许或他许的部分,以成"自共比"或"他共比",三支比量的运用乃益灵活而广泛。基疏对于这些用法,一再透辟地阐明其意义,并举出玄奘在印度时所立"唯识量"和改订的胜军"大乘是佛说"量来作为例子而详加解释,又对顺瞋的反对唯识量作了批判(见本疏卷五、卷六)。基疏在这一方面的发展,对于当时的佛学讲论、著述以及理解护法、清辨等论书,均有很大的实用意义。本疏原稿不全,只到解释喻过的开端为止,以下十种喻过、真似二量、真似能破各段,都付缺如,这是很可惜的。不过慧沼(650~714)依据本疏的精神,很好的替它补足了。特别是二量部分,疏文未及详说的,还另写了《二量章》收在《法苑义林章补缺》之内,极便于研究。慧沼这一部分补写的疏文,后来单行,即题名《因明入正理论续疏》(因为有人曾将《续疏》删成节本,后世也误会为窥基原作略疏,其《续疏》不过是添加细注而已,参照内学院校刊本《因明入正理论续疏》卷末校记)。此外,文轨旧疏解释似能破一段,曾引《理门论》中十四过类一段详细解释,也曾被后人误认为窥基手笔,改题为《因明理门十四过类疏》,刊本单行。

  本疏内容极其丰富,几乎涉及因明全部的问题,因此通称为《大疏》。其书一出,所余同类章疏为之晦采,大半零落失传。在慈恩宗内,奉本疏为圭臬,备致推崇,更不待言。象慧沼,除作了《续疏》而外,还撰有《入正理论义断》三卷、《纂要》一卷,引申本疏之说。其后,智周 (668~723)更对本疏作了《略记》一卷、《前记》三卷、《后记》一卷(未全),解释益加详细。又本疏从中唐时传到日本后,讲习极盛,著述亦多,其中还保存不少的唐人旧说足供研究。其流传后世的主要著述,有善珠的《因明论疏明灯钞》六卷、明诠的《因明大疏导》并《里书》九卷、藏俊的《因明大疏钞》四十一卷、良遍的《因明大疏私钞》三卷。此外,还有凤潭的《因明论疏瑞源记》八卷,征引该博,解释细致,尤为风行。又本疏解释因四相违过一段,素称难解,日人对此也特别研究,另作注书,著名之作有真兴的《因明四相违略私记》二卷、源信的《因明论疏四相违略注释》三卷等。

上篇:三论玄义 下篇: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中国佛教

修法坛

即修法所用之坛。修法时安置佛像、三昧耶形,并配备供...

(术语)对于纵而言。空间的之别名。...

上座部

梵名 ārya-sthavira-nikāya,巴利名 Thera-Vāda。又...

释门自镜录

凡二卷。唐代怀信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搜集有关...

福足

二足之一。为“智足”之对称。足,为进修之义。谓六波...

卖僧

指禅林中从事买卖之僧侣。又称堕落僧。后转指阿谀他人...

右膝着地

为印度之敬礼法。即以右膝跪地,右趾尖触地,使右股在...

声闻独觉成熟差别

【声闻独觉成熟差别】 p1394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五页云:...

贪业道

【贪业道】 p0977 俱舍论十六卷十八页云:论曰于他财物...

三种灭

(一)三种有为、无为之灭。即择灭、非择灭、无常灭。据...

九品净土

又称九品净刹、九品安养。据观无量寿经之说,愿往生之...

抵弥

(杂名)大鱼名。玄应音义二曰:抵弥应言帝弥祇罗,谓...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佛说施灯功德经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

【大藏经】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大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后汉西域沙门迦叶摩腾共法兰译 昔汉孝明皇...

【大藏经】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

佛法利益,非凡情所能测度。彼愚人唯知以医药治病,及...

放生条件不具足,有哪些方式可替代呢

如果没有放生的条件,有哪些替代放生的方式? 如果没有...

你的佛号不能都是在散乱心中念

我们不断地修习专住,首先产生心轻安。你的心会产生两...

三国吴主孙皓玷污佛像的因果故事

吴主孙皓,性格暴虐,做事不近人情;有一天,他与婇女...

舍下一分,得一分自在

人生是苦。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可的,因此我们有著许...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

这五种习气,你是不是样样都有?

第一种是贪,有了贪心,就这样也要、那样也要,贪不到...

为什么这个愿非常了不得

第二个愿就非常不得了了,增上誓愿。 伏请世尊为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