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圆觉经

【中国佛教】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圆觉经》,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

  此经译者的生平事迹不详。据《开元释教录》卷九说:"沙门佛陀多罗,唐云觉救,北印度罽宾人,于东都白马寺译《圆觉了义经》一部。此经近出,不委何年;……但真诠不谬,岂假具知年月耶?"《续古今译经图记》、《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二也同此记载,认为此经译出的年月有疑问。又宗密《圆觉经大疏》卷上之二说:"北都藏海寺道诠法师《疏》又云:羯湿弥罗三藏法师佛陀多罗,长寿二年(693)龙集癸已,持于梵本至神都,于白马寺翻译,四月八日毕。其度语、笔受、证义诸德,具如别录。不知此说本约何文?素承此人学广道高,不合孟浪。……然入藏诸经,或失译主、或无年月者亦多,古来诸德皆但以所诠义宗定其真伪矣。"同《疏钞》卷四之上又说:"言龙集者,有释云高宗大帝,……此说恐谬:……长寿年是则天之代,然今亦未委其指的也,待更寻检。疏具如别录者,复不知是何图录,悉待寻勘。"可见古德对此经的翻译记载多有所疑,但都相信其真诠不谬,而并致其笃信之忱。

  此经的内容,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全经一般分作序、正、流通三分。

  初、序分,叙述佛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诸佛众生清净寂灭平等圆满不二所现净土,有文殊师利等十二大菩萨为上首的十万大菩萨众,皆入此三昧住于如来平等法会。

  次、正宗分,叙佛因文殊师利等十二大菩萨次第请问,而依次宣说圆觉的义理和观行,即分十二章,每章先以长行问答说法,后以偈颂重宣其义。其中:一、文殊章,是一经的宗趣所在。宣说有大陀罗尼--圆觉法门,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显示佛菩萨的因行果相都不外乎修证本有的圆觉道理。以下各章即说其观行。二、普贤章,说示圆觉境界的修行方便,远离一切幻妄境界,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三、普眼章,说示修习圆觉,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奢摩他行,坚持净戒,宴坐静观身心幻垢、人法二空,乃至幻灭垢尽,一切清净,觉性平等不动。四、金刚藏章,说示圆觉本性平等不坏,众生有思惟心不能测度如来境界,故应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五、弥勒章,说示爱欲为轮回根本,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事理二障而现深浅。应发大愿,求善知识,渐断诸障,证大圆觉。

  六、清净慧章,说示圆觉自性本无取证,但于除灭一切幻化修证位中,有凡夫随顺觉性、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如来随顺觉性诸位差别。

  七、威德自在章,说示修行的方便,依着众生的根性而有三种差别:一、奢摩他、二、三摩钵提、三、禅那,此三法门若得圆证,即成圆觉。

  八、辩音章,说示单修奢摩他或三摩钵提或禅那一法,乃至或先或后齐修二法乃至三法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的修行方法。

  九、净诸业障章,说示觉性本净,但由众生从无始以来,妄执有我、人、众生、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妄生瞋爱,生妄业道,不能入于清净觉海。

  十、普觉章,说示欲求圆觉,应除作、任、止、灭四种病相,以及去除诸病求证圆觉之道。

  十一、圆觉章,说示修行大圆觉者,长期、中期、下期三种安居的方法,以及修习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观等方便。

  十二、贤善首章,说示此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等五名,并信闻受持此经的功德利益等。此章通行本中只有长行问答说法,未有偈颂重宣其义,比起以前十一章来文体似欠完整。近世日本松本文三郎氏偶获古来本《圆觉经》下卷一帖,见此贤善首章佛说至"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句下,有"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贤善首当知,……护是宣持者,无令生退屈"一百十三字,这实是此经已脱佚的文字可知(见日本《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二十三套第四册、《圆觉经佚文》)。由于现存最古的此经注疏唐宗密《大疏》、《略疏》中均皆缺此文句看来,可知这一段文字是在公元九世纪初宗密撰疏以前即已脱落了的。

  又最后贤善首章一般即为此经的流通分,或又以此章后段从"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起至经末止,叙述诸金刚、天王、鬼王等众护祐持是经人等为流通分。

  此经在经录中被列于大乘修多罗藏,后世更收入华严部。这是由于此经所说"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文殊章》),又说"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普贤章》),"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究竟说"(《贤善首章》),这都合乎华严宗圆摄一切诸法,直显本来成佛的圆教旨趣。因此唐宗密禅师认为此经"分同华严圆教",后世学人都列之于华严部类。又此经在禅门中也传习甚广,即因此经显示的修行方便,处处与禅法相合。经中所说:"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普贤章》),"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金刚藏章》)、"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与众生"、"修多罗教如标月指,……了知所标,毕竟非月"(《清净慧章》),以及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种禅法及二十五种清净定轮,乃至远离作、止、任、灭四种禅病(七至十一章),这些教旨都适用于禅门修学,因而此经在丛林中盛行流传。经中最后并称"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后世学人也即称此经为大乘顿教。

  至于此经在教禅之间的盛行弘传,实倡始于唐圭峰宗密禅师(780~841),即宗密上承贤首(法藏)、清凉(澄观)的华严教系,又承荷泽(神会)、荆南(惟忠)、遂州(道圆)的南宗禅系,对于此经极为欣戚,自称"禅遇南宗,教逢斯典,一言之下心地开通,一轴之中义天朗耀"(《圆觉经大疏》序),而殷殷致力于此经的弘阐。所著有《圆觉经大疏》十二卷、《大疏钞》二十六卷、《略疏》四卷、《略疏钞》十二卷、《大疏科》三卷、《道场证义》十八卷,精详地显发了此经的义蕴。此外,他还著有《圆觉经礼忏略本》四卷、《圆觉经道场六时礼》一卷等(见《义天录·海东有本见行录》)。宗密在《圆觉经大疏钞》卷一之下中自称:"此经具法性、法相、破相三宗经论,南北顿渐两宗禅门,又分同华严圆教,具足悟修门户,……宗密遂研精覃思,竟无疲厌;后因攻《华严》大部,清凉广疏,穷本究末,又遍阅藏经,凡所听习咨询讨论披读,一一对详《圆觉》,以求旨趣;……率愚为《疏》,至(长庆) 三年(823)
  夏终,方遂终毕。"于此显示宗密著《疏》的内容和他教禅兼弘的宗旨。因此在华严和禅宗盛行的当时,由于宗密的弘扬,致使此经广行流传。而宗密的疏钞即为后世学人依凭的要籍。

  在宗密以前,此经的著疏已有四家,即唐京报国寺惟慤《疏》一卷、先天寺悟实《疏》二卷、荐福寺坚志《疏》四卷、北都藏海寺道诠《疏》三卷。宗密当时皆反复研味,认为"互有长短,谓慤邈经文,简而可览;实述理性,显而有宗;诠多专于它词,志可利于群俗"(《圆觉经大疏》卷上之二)。此外宗密又闻江淮间也另有疏流行,但未亲见(同《疏钞》卷四之上)。自宗密疏出,文义精朗,以上各疏即均晦佚无传(见清远《圆觉经略疏钞随文要解》)。宗密以后,至十一世纪间,贤首宗学者杭州慧因寺净源,曾据宗密的《道场修证仪》删订为《圆觉经略本道场修证仪》一卷,用以便于修习。十二世纪间,毗陵华严寺观复撰有《圆觉经钞辩疑误》二卷,以勘定当时《疏钞》刊行本的错误。随后有西蜀龙翔寺复庵道辉撰《圆觉经类解》八卷,经镜庵行霆加以修订行世。至宋孝宗则以禅学思想撰《御注圆觉经》二卷。毗陵华严寺清远撰《圆觉经疏钞随文要解》十二卷。又当时教禅一致的风气流行,于时有龙江章江禅院如山撰《圆觉经略疏序注》一。此外尚有大轲撰《乐性乐》二卷、德素撰《玄议》二卷、法圆撰《经解》二卷、道璘撰《地位章》一卷、《三观扶宗息非》一卷等(均见《义天录》)。又天台宗徒有秀州竹庵可观撰《圆觉手鑑》一卷,澄觉神焕撰《疏》二卷、景德寺居式撰《疏》四卷、慈室妙云撰《直解》三卷、柏庭善月撰《略解》一卷(见《佛祖统纪》卷十四~十八)。十三世纪间,苕水古云元粹依天台教观,参考神焕、居式、可观、慈室诸《疏》,并据宗密《疏钞》撰《集注》二卷,其中保存了已经散佚的天台诸家的注解。潼川居简序此书云:"圭峰发明此经,造《疏》数万言,……由唐至今,广略并行,西南学徒,家有其书,于戏盛哉。江淮荆蛮稍若不競,天台再造于五季乱离之际,鼓行吴越间,作者辈出,巉然见头角,由是二家之言,肝胆楚越,咫尺云壤。"于此可见台、贤两宗学人并重此经而见解各别。稍后又有台州崇善教寺智聪撰《心镜》六卷,居士周琪撰《夹颂集解讲义》十二卷,这都是阐述教禅一致的理解之作。至十七世纪以来,有武林陆通律寺寂正撰《要解》二卷。憨山德清撰《直解》二卷、二楞庵通润撰《近释》六卷、居士焦竑撰《精解译林》二卷(现存上卷)、禅宗罗峰弘丽撰《句释正白》六卷、贤首宗徒通润撰《折义疏》六卷、净挺撰《圆觉连珠》一卷等。这是由于宋、明以来佛教界形成禅教融会的风气,而此经乃契其机,因而讲述颇盛。

  此经从唐以来,在朝鲜半岛甚为流行,据《义天录》有本现行录,可知当时(1090)尚传存有坚志《疏》,以及宗密、净源、大轲、德素、法圆、善聪、仲希、道璘等疏著,其中以宗密的《疏钞》流传最广。同时此经在日本禅教间也盛行传持,著名的注疏有凤潭的《集注日本决》五卷、普寂的《义疏》二卷、大内青峦的《讲义》一卷、汤次了荣的《研究》一卷等。

上篇:普贤行愿品 下篇:大宝积经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中国佛教

长耳和尚

(?~950)五代僧。泉州(福建晋江)人,俗姓陈。法号...

共喜生定

即脱离欲界,而得喜、乐感受之禅定。即色界四禅中之初...

五作业根

【五作业根】 p0263 此数论师义。唯识述记四卷二十二页...

表诠

【表诠】 又作依诠谈旨,为‘遮诠’的对称。表者,显其...

差别分别

【差别分别】 p0929   瑜伽三十六卷二十一页云:云何...

欲界一切非色善法舍时

【欲界一切非色善法舍时】 p0990 俱舍论十五卷十页云:...

军荼利夜叉

(明王)明王者总为暴恶之忿怒相,故谓之夜叉。夜叉者...

不违越

【不违越】 p0318 瑜伽八十三卷十一页云:不违越者:谓...

龙藏寺碑

(杂名)畿辅通志云隆兴寺在正定府治东。一名龙藏寺。...

见微细罪生大怖畏

【见微细罪生大怖畏】 p0645   杂集论八卷八页云:云...

加行

【加行】 是加功用行的意思。乃针对正行的预备行。《大...

十如

(术语)又云十如是。法华之十如,出于方便品。天台大...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发意受慧品...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阿难说...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阿弥陀经》跟《圆觉经》的会通之处

如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是《圆觉》义。《佛说...

不经中阴身,顷刻做菩萨

如果我们都没有接引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都是很昏迷...

对待神通要戒慎恐惧

一场目连与舍利弗的神通较劲,让我们了解神足第一的神...

【推荐】《无量寿经》会集本的重要错误

某人曾经说过:「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会集本出来...

攀缘善法,本身也是一种轮回性

大乘佛法的修学,有两个重点:首先,我们刚开始是成就...

不气歌

不气歌(一) 夫妻相伴不生气,气急败坏家风气。为了...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人生仿佛两条船,一为名来,一为利往。然而,计利当计...

买智慧

有一个国家很富有,拥有全天下的东西,但是他们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