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中论

【中国佛教】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中论》,龙树菩萨造,是破斥部派知见而显示自宗基本理论的著作。姚秦鸠摩罗什法师以弘始十一年(公元409年)于长安大寺译出。龙树造《无畏论》十万颂,其中有自作《中论》的注(见《龙树传》)。此文五百颂在罗什时就有七十多家的注解,罗什认为青目的注最好,一同译出共四卷。此论讲实相中道,揭櫫中观,故名《中论》。即影法师在《中论序》中所说:"不滞于无则断灭见息,不存于有则常等冰消,寂此诸边故名曰中,问答析微所以为论,是作者之大忌也。亦云中观,直以观辨于心,论宣于口耳。


  "《中论》对"中观"下一定义,见于第二十四品《观四谛品》末颂,画龙点睛,一语道破全书要义:"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中国佛学家如三论宗、天台宗等,都很重视这一颂。因颂中有三个"是"字遂称为"三是偈",天台宗把"空、假、中"看成是谛,又称为"三谛偈"。颂的原意是批判部派佛学的知见。佛学的根本原理是缘起,其中"一切有部"主张偏有,把凡是从因缘而生的法都说成是实有。此颂就是针对它的。"众因缘生法"是指缘起。缘起之法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无自性,即空"我说即是空"。这空是存在认识之中,以言语表现出来的,所以说"我说"。所谓法、事物、现象等本身,无所谓空与不空。仅仅这样认识空还是不够的,第二还应该明白诸法是一种"假名""亦为是假名"。如果光说空,不是否定了一切了吗,世界上何以又有千差万别的事物呢?因此说法虽是空,还有假名。"假"在别处也译为"施设""假设",都是指概念的表示。概念表示不外乎语言、文字(佛学也叫"名言")。对缘起法,不仅要看到无自性(空),而且还要看到假设(假有)。因其无自性才是假设,因为是假设才是空。这样看缘起法,既不着有(实有),也不着空(虚无的空),就"亦是中道义"。中观思想是直接由缘起空思想发展来的,这就是龙树的中观方法,对中观下的定义。"中"是从"空"发展出来的,是对空的进一步认识,由此连带产生着假又综合"空""假"而成立"中"。部派佛学把"空"看成极端而误解为否定一切,一说空就会破坏四谛、四果、四向、三宝等佛法;佛法的因果既无,世间因果也不能离佛说因果而存在,也破坏了世间法。为了清除这种误解,龙树对空的真义作了进一步说明,也有一颂:"汝今实不能,知空空因缘,及知于空义,是故自生恼。"说他们对空的三重意义:一、空的本身,二、空的因缘,三、空的意义不了解,所以产生误解。要不误解,应先了解空的本身是什么,同时要知道为什么要讲空,最后还要了解空的实际应用和它的意义所在。空的所为,在于显示胜义谛。佛学把佛说法分成层次,有了层次才能了解佛法的真义。要分层次就得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叫谛。一般以二谛为标准,以世俗谛来说一切法是有,以胜义谛来说一切法是空。所以说"空"的作用之一是为显示胜义谛。空的实际应用就在于有空才能有种种设施,如四谛、四果、四向、三宝等等。如果没有空,一切法都有决定不移的自性,就无法作这些安排。所以中观把空同假名设施连带起来看,是对空的进一步认识的必然。

  《中论》一书集中表现了龙树的主要思想。
  原始要终地讲,就是论中所提出的"八不中道"和"实相涅槃"两种理论。前者属于"境"的部分,后者则与"行""果"相关。

  八不中道见于《中论》开头的两个归敬颂,虽只是本文的引子,但正如青目《释》指出的,它解明了写这部论的目的。后来无著写《顺中论》解释这二颂全名为《顺中论义入大般若初品法门》,即认二颂为大般若初品十万颂的入门。论开头还说"如是论偈,是论根本,尽摄彼论"。这可代表印度学者的看法。中国的三论宗人对这二颂也说成是"诸佛之中心,众圣之行处","正观之旨归,方等之心髓",将它看得特别重要。原来佛学的根本思想就在于正确说明因果现象,即所谓缘起的道理。原始佛学是从十二缘起,即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来解释人生现象的。后来有所发展,不但涉及到人生现象,而且以人生为中心扩大到宇宙的一切现象去,看成都是互相依待,并看出其中的主要条件所在。因此就在缘起的基础上,发展出两种极端看法:一是有部认为一切都有缘起做根据,不是凭空产生,所以一切现象都是实有的;一是大乘初期的方广道人,认为因缘生法是空,一切不实在,一切虚无,又陷入"空"的极端。到龙树时期,他认为释迦提出的缘起是全面的,不单纯说有说无,而是有无的统一。从因果关系上说有无,所能推论出来的现象不外生灭、常断、一异、来去等现象,这些都是由时空上因果相望而说的。真正的缘起说对八个方面都不能执着,因而提出八不中道:"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如果偏执生或灭等就等于无用的废话或不正确的戏论。而佛所说的缘起是超出戏论,消灭戏论,也可说寂灭状态,所以颂说"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用这种观点讲因果,是过去所有各种因果说中说的最完善的,所以说"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缘起理论超出这一戏论,才能得出对现象实在的认识,达到真实,名为实相。

  八不中道是关于认识"境"的理论。从"行"、"果"的实践方面,佛学最终目的追求涅槃。
  随着缘起说的发展,讲涅槃也联系到一切法,不是消极的消灭就了,而是应该去掉不相干的戏论,显示一切法的本来面目,即实相;其实践的基础就是"显示实相",涅槃究竟境界乃来自对实相的认识、应用。世间是流转生死的,涅槃是超出生死流转的,但是世间一切现象是毕竟空,以空为实相,这实相也就成为涅槃的内容,所以世间与涅槃是一回事,由实相把两者统一起来了(当然两者不可混同)。世间即涅槃,在趋向涅槃过程中,不应离开世间去另求涅槃。世间是无尽的,趋向涅槃的实践过程也应该是无住的。八不中道与实相涅槃可以概括龙树的学说。

  龙树破其他执的方法有其基本原则,在《中论·观五阴品》最后二颂曾经提到,只是译者未能将这一精神译出来。颂文说:"若有人问者,离空而欲答,是则不成答,俱同于彼疑。若有人难问,离空说其过,是不成难问,俱同于彼疑。"原意是说,龙树破其他是以"空义"做武器,同时声明自己的武器也是空。空义是全面的,不留给他人以反击余地地说:"为什么你自己却保留了'空'?"龙树在《无畏论》中特别说明此两颂为一切空义章中要义,但青目释中未引这句话,罗什的译文也忽略了。

  《中论》是讲破的,但各品都冠以"观空"字,比较客气,含有商讨的意味,这是因为破的对象都属佛教内部知见。《中论》破异论所用的方法常是进退两事征求,如破因果说:"果先于缘中,有无俱不可,先无为谁缘,先有何用缘。"或者三事周遍穷诘,如破去来说:"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在破的方式上,用得最多的是假言推理,先假设一论题,然后加以否定,如"若果非有生,亦复非无生,亦非有无生,何得言有缘"。《中论》破义:非无因、非相违、非无穷、非无体、非无果之因、无因之果,不到,不违教,相因待,已法不更法,一法不二体,有如是等义。

  《中论》的关键性重要义理大致如上,顺次读文则如下:观生灭去来法,相应在因缘去来二品。观蕴处界法,相应在六情五阴、六种三品。观二取法,取之为人法能所,相应在染染者,作作者,然可然三品;取之为有无为相、根受所依,相应在三相本住二品。观十二支法,生死五蕴,相应在本际与苦二品;无明缘行、三和合触,相应在行与合二品;有及取爱,相应在有无缚解及业三品。观二空法,相应在法、时、因果、成坏四品。是等诸法观属于染。若观属净,相应所在,则人之为如来品,相之为颠倒品,行之为四谛品,果之为涅槃品。以上是观菩萨大乘法。观四谛品,观诸见执,相应在十二因缘及邪见二品。这是观声闻小乘法。诸有所执,生灭、去来、三科、二取乃涅槃,有决定性,如虚空华本无所有。缘生无自性,生亦无自性,缘亦无自性,都无自性,起而无起,宛然而寂然,所谓染法净法大法小法者皆如幻如化不坏假名。《中论》中示究竟旨归说:"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此所谓实相中道义。

  《中论》注释著名的有:龙树自注《无畏疏》,佛护《疏》,德慧《疏》,安慧《中观释论》,清辨《般若灯论》,月称《疏》,天奋《疏》,德吉祥《疏》等。汉文译传安慧,清辨之说,藏语丹珠藏中无畏、佛护、月称之书犹存。隋吉藏弘关中旧义,创三论宗,著有《中观论疏》,均可资钻研。(李安)

上篇:大乘起信论 下篇:十八空论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中国佛教

种智院大学

位于日本京都。系真言宗京都各派所立之新制大学。种智...

作意

作意者,发动心为体,于所缘境持心为业,于所缘境持心...

波提

(人名)Gavāṁpati,憍梵波提之略。罗汉名。...

放下

(一)禅林用语。谓抛下手中之物。又作放下着(着,语助...

罗差

(杂语)Lakṣā,译曰紫色。玄应音义一曰:罗差或言洛...

病比丘衣钵问法

亦名:问病比丘衣钵法 子题:面王比丘 行事钞·瞻病送...

不律仪所摄业

【不律仪所摄业】 p0334 瑜伽九卷七页云:不律仪所摄业...

九有

(名数)又云九居。三界中有情乐住之地处有九所。名曰...

大乘造像功德经

梵名 Tathāgata-pratibimba-pratisthānu?ajsā。凡二...

所违量

因明用语。又称前量。乃因明论式中,立者(立论者)所...

未来

云何未来?几是未来?为何义故观未来耶?谓有因非已生...

五逆忏相

子题:开悔五逆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言可悔不者,如...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入不...

【大藏经】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奉 制译 如是...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为了念佛求生而示现在世间上的祖师们

归去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

所有的法门,以无住为本

佛陀依止不生灭心,基本上是心量广大的;我们凡夫依止...

轮回与转世

第一节 人死并非如灯灭 在大乘佛法的显宗教理中,是将...

用欢喜心降伏你的自卑与嫉妒

当别人有成就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看到别人...

太平间是我们最好的大学

问: 弟子经常要路过太平间,就感觉害怕,请法师开示...

禅宗五家七宗——沩仰宗

沩仰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唐代沩山灵祐禅师(...

圣严法师《安定人心责无旁贷》

现在我们要救世界、要救人类的未来,只有三个条件:一...

不吃肉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吗

许多人在考虑要吃素时总会担心:如果不吃肉,能获得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