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因明正理门论

【中国佛教】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因明正理门论》一卷,陈那造,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在弘福寺译出。书名"因明"一词,梵本原来没有,译者为要表示此论的性质而加上去的。大藏中另存义净(635~713)

  所译《因明正理门论》一卷,论本部分和奘译完全一样,仅仅开头多了"释论缘起"一段。这一段最后说:"上来已辨论主标宗,自下本文随次当释。"可见义净拟译的是一种释论而非论本,他只译了一点,后人取奘译论本凑足一卷,录家因而误传,大藏中亦相沿未改。

  作者陈那,传说是世亲门人,擅长因明。其有关因明的著书凡有八论,《理门论》即其一种。(见义净《南海寄归传》卷四,八论除《理门》外,余七为《观三世论》、《观总和论》,《观境论》、《因门论》、《似因门论》、《取事施设论》及《集量论》,其中《因门》、《似因门》二论,现不传,余有汉译或藏译本。)陈那因明著述,可分两个时期,前期以论法为中心,后期以认识论为中心。《集量论》为后期代表作,《理门论》则为前期代表作。故论文开首即标出宗旨:"为欲简持能立能破义中真实,故造斯论。"全论分两大段,第一大段论述能立及似能立,第二大段论述能破及似能破。

  本论首段分真能立和立具。在真能立方面,唯取随自意乐而立宗义,并须避免种种相违的似宗。此类似宗可分析为五:一、自语相违,二、自教相违,三、世间相违,四、现量相违,五、比量相违。其次,依因之三相改五支论式(宗、因、喻、合、结)为三支比量,使因明论证开始具有演绎推理的必然性。论式中的因(或中词)须立敌共许,方能令敌生忆念,依此忆念方生了智,依此了智方能成宗。所以违背因之初相--遍是宗法性(遍有法皆具此因),就犯四不成过:一、两俱不成,二、随一不成,三、犹予不成,四、所依不成。依因之后二相--同品定有性与异品遍无性,配合成为九句,以为因的真似的刊定。九句即:一、同异品共有,二、同品有异品无,三、同品有异品俱,四、同品无异品有,五、同异者均无,六、同品无异品俱,七、同品俱异品有,八、同品俱异品无,九、同品俱异品俱。在这九句中,只有第二同有异无与第八同异俱无是正因,第四、第六属"法自相相违",其他五种都犯"不定"过(威利布萨那《印度逻辑史》中认为发现二、八为正因,据他所知道的是以陈那为第一人)。二、八所以成为正因,其关键不在于同有或同俱,主要是在于异无。如立"声是无常,所作性故,同喻如瓶,异喻如空"。同品之瓶,有"所作性故"这个因,而异喻之空却没有,同有异无,当然是正因。但如立:"声是无常,勤勇无间所发性故,同喻如瓶如闪电,异喻如空。"这"勤勇无间所发性故"因,于瓶有,而于闪电无,虽不同于第二同品遍有,而依"勤勇无间所发性"因,仍祗成立声是无常宗,不会成立声是常宗,所以也是正因。玄奘所译因明论书,对于因之第二相,不译成同品遍有性而译成同品定有性,正是体现了陈那将正因分为同有异无和同俱异无两类的精神。陈那由第四、第六句和正因相反的方面,又发展说有四相违与"相违次定"的相违因。在喻支方面,陈那又明确了论式上合和离的正确作法,同喻的合作法,是以因(中词)合宗(大词),举例说:什么法上有所作法,就什么法是无常,异喻陈那的离作法是由宗离因,举例说:什么法不是无常,什么法上便没有所作性,反此,就有"倒合"、"倒离"之过。其次,谈到立具,即是现量与比量。现量有四类:一、五识,二、和五识同起的意识,三、贪等心所的自证分,四、定中离教分别的瑜伽现量。比量有两层:一、从现量或从比量而来的审了宗智,这是远因;二、忆因之念,才是近因。因为由于回忆才明白因与宗有必然的联系,如正面了解有烟应有火,所作应是无常,反面也明确了无火必无烟,常必非所作。可见比量的决定智(果)实合审宗智(远因)与忆因念(近因)而生。至于陈那为什么只说现比二量,其根本理由,就是所量之境不外自相(特殊)与共相(一般)。事物的本身或者它的特定的意义,各依附着它的本身而不通到其他方面的叫做自相,譬如风声,无关其他的声音,就是事物的本身。无常只指风声而不指其他,这叫做特定的意义,都是属于自相。如有法体或义象缕贯华,那就是共相。譬如" 声"的概念,通于人声、钟声、鸟声、树声、雨声等。又如"无常"的概念,通于瓶盆草木鸟兽等,都属于共相。认识自相的叫做现量,因为是对现在事显现现成证知的。认识共相的叫做比量,因为是有待三相推比才决定知道的。在人类知识的领域内,除了自相共相,再也没有所量之境,所以能知之量,也只限于现量和比量,不容增减。

  本论第二大段述能破与似能破。在能破方面,可分为六类:一、支缺(缺一有三,缺二有三而无全阙),二、宗过,三、因过不成,四、因过不定,五、因过相违,六、喻过。似能破方面,用以上能破的标准,衡量过去所说的过类,只取其十四种:似宗过破有一,叫做常住相似。似缺因过能破有三:一、至不至相似,二、无因相似,三、第一无生相似。似喻过破有二:一、生片相似,二、第三所作相似。似不成因破,凡有四种:一、无说相似,二、第二无异相似,三、第二可得相似,四、第一所作相似。似不定因破有九:一、同法相似,二、异法相似,三、分别相似,四、犹予相似,五、义准相似,六、第一第三无异相似,七、第一可得相似,八、第二可得相似,九、第二无生相似。似相违破有一,叫作第二所作相似。除了重复以外,共有十四过类。

  本论详于立破,对于现比量论述则较少,这表示作者在著此论时,还保留一些旧观点,并未形成量论(包括认识论和逻辑)的整个体系。但作者不久即以本论为基本资料,而另著《集思论》,不再以现比量为能立的资具,而予以独立的地位,大成了量论的组织,所以本论也含有从论法到量论的过渡意义。

  译者玄奘在印度游学时,对于因明反复钻研,有很深的造诣。他回国五年继译商国罗主《入正理论》之后译出了本论。译本既出,他门下弟子,竞作注疏。后人相继撰述,可考者,有神泰的《述记》一卷(今存本不全),太贤的《古迹记》一卷,大乘光的《记》二卷,圆测的《疏》二卷,文轨的《疏》三卷,净眼的《疏》三卷,胜庄的《述记》二卷,憬兴的《义钞》一卷,道证的《疏》二卷、《钞》二卷,玄范的《疏》二卷,定宾的《疏》六卷,文备的《疏》三卷、《注释》一卷、《钞》一卷,崇法师的《注》四卷,以上可惜大都已佚失不传。此外,窥基《因明大疏》尝引本论论文(日人宝云等尝引用以注疏本论),但也详前略后。随后慈恩宗势力衰微,《理门》一论遂至无人过问了。近代中外学者研究成果较大的有如下列:

  一、欧阳渐撰:《因明正理门论本叙》(1930),将此论的要义和《入正理论》、法称因明的同异详略问题,做了极其扼要的叙述。

  二、吕澂与释印沧合撰:《因明正理门论本证文》(1927),此作对勘《集量论》,考正译文,注出同异,可助理解,兼明学说的渊源。

  三、丘檗撰:《因明正理门论斠疏》六卷,依据证文广为辑引解释,据其例言:"斠疏辑成,綦难匪易。一疑之析,动经浃旬,一词之出,遍征众籍,采缀纶贯,几经审慎。"显见他费了不少功力。

  四、日人宇井伯寿撰:《因明正理门论解说》(1929),篇首有序论,将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在因明的地位以及西欧与印度学者对《正理门论》及《入正理论》混淆的说法,都作了相当详尽的批判叙述。其解释部分,除依据旧说,更采取西欧学者新的研究并征引梵本,作出正确的解释。宇井伯寿后更于1950年,将《正理门论》译成日文,列入所著东洋的论理附录。

  五、意人将《正理门论》译成英文(1930),对照《集量论》,详加附注。

上篇:阿毗达摩集论 下篇:因明入正理论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中国佛教

毗尼有四义余经所无

亦名:毗尼四义 行事钞·标宗显德篇:“萨婆多云,毗尼...

一实境界

(一)指平等而真实之悟境。 (二)指众生自性清净之心体。...

月上女

(人名)维摩诘之女。生未几,大如八岁,容姿端正。城...

大乘对俱舍抄

凡十四卷。日僧源信撰。简称对俱舍抄。今收于大日本佛...

蕴得

【蕴得】 p1452 如生支差别中说。 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

非学非无学法

【非学非无学法】 p0717   瑜伽六十六卷十七页云:云...

三十七菩提分(saptatrimsadbodhi-paksika-dharmah)

Sanshiqi putifen   佛教教义。亦译三十七道品、三十...

三大

体大、相大、用大。体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真如平等...

轻重业

【轻重业】 p1290 俱舍论十八卷十四页云:欲知诸业轻重...

秘密王三昧

圆觉经五名之一。圆觉经所说之行法,甚深秘奥,统摄万...

说戒中广教先说略教后说

戒本疏·总辨广略二教:“前后相反者,有三义故。广教...

十种有依行轮

(名数)有依行者,有可凭依之行业也,轮者摧破之义,...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大藏经】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发意受慧品...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持戒忏悔使现生带来好运吉祥

不管多伟大的人,业力来临,都抵挡不住,至此才知道人...

泛泛然念佛,则功过不相敌

【原文】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

猴子度恶人

无数劫以前有一只猴子,它在深山中修行,它的心地非常...

南怀瑾:我每天晚上一定施食

我学佛几十年,这里的同学都知道,我每天晚上一定施食...

【推荐】何妨大肚包容

镇江定慧寺的弥勒殿有这样一副对联:眼前都是有缘人,...

惟觉老和尚:修善培福

人如果没有福报,生活上就会经常遭遇困难与挫折;相反...

如何才能仗佛慈力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

不杀生的驱虫法

蚂蚁怕酸,蚊子怕辣,蟑螂怕香。夏天来了,小生命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