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阿毗达摩集论

【中国佛教】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阿毗达摩集论》(略名《集论》)是无著所撰简略汇集《阿毗达摩经》中要义的两部论书之一,乃以三乘共同的法相为依据写作的(另外一部是《摄大乘论》,据大乘不共的法相而写作)。纯粹的《阿毗达摩论》书在小乘的典籍里,虽然数见不鲜,但大乘中仅有此论一部。又大乘理想中的完整《阿毗达摩论》应该具备"对流"(说趋向涅槃法的圣道),"数法"(说数的即不止一次的解释诸法的自相和共相),"伏法"(说制伏异说的论议法门),"解法"(说释通经义的解释法门)这四个方面(见《大乘庄严经论·述求品》),而这部《集论》就是完全合乎这样标准的论书。

  《集论》全文约一千五百颂,分为五集。"相集"第一,这属于一论的基本法相部分,所以也称为"本事"。其中区分解释蕴、处、界三类法,相摄、相应、成就四大段。首段以九门详细解释蕴等诸法的体性,这就是:一、蕴等所有种类,二、只有这些种类的原由,三、蕴法别名"取蕴"的意义;四、蕴等相状,五、建立蕴等的理由,六、蕴等前后次第的所以,七、蕴等的名义,八、经中对蕴等所说譬喻的意义,九、以实有假有等六十门广分别。在最后诸门分别中又每门都以法门的意义、种类以及用此门观察之所为,这三层来作分别。诸门分别原是"数法"的中心部分,所以本论在这方面显示出大乘特别的精神。小乘《阿毗达摩论》里所有诸门分别只为了成立法体的实在,而在本论则门门都显示舍离"法有自性"的执着,而归趋于法空。第二大段从诸法体性相同的方面说其相摄的关系,这有"相"等十一种摄,熟习了这些就可以在观察境界时易于得到略集思的效用。第三大段从诸法体性不同的方面说其相应的关系,这有" 不相离"等六种相应。相应的意义特别显著于各种心法的统一上面,因而熟习了它就易于了解"相应依据心法并无实我"的道理。第四大段从诸法在相续中有增有减的方面说其"成就"的意义,这有"种子"等三种成就,熟习了这些就能对世间法的兴衰不作决定的看法。如上运用摄,相应,成就三种法门都着重在帮助法空的理解,这和小乘的《阿毗达摩》是有不同的。以上四大段相当于《阿毗达摩》中"数法"的一方面。其次,"谛决择集"第二,详说四谛法。苦谛说有情世间及器世间,集谛说烦恼和从他增上所生的诸业,灭谛说在诸法实相上断灭诸有漏法,道谛说资粮等五道能断集证灭。再次"法决择集"第三,在十二分教的基础上详说佛教的意义。再次,"得决择集"第四,说能修习的种种人(补特伽罗)和所修的种种现观。以上决择的谛是佛教所诠之理,法是佛教能诠之教,而得是依教修行,合拢来相当于《阿毗达摩》里"对法"的一方面。最后,"论议决择集"第五,用义理等六门说明释通诸经要旨的方法,又从论轨法门说明论议胜他的方法,这一决择即相当于《阿毗达摩》里"解法"和"伏法"两方面。这样全论五集表现了《阿毗达摩》的四个方面,所以说它是一部规模完备的论书。

  另外,《阿毗达摩大乘经》是大乘瑜伽学系立说的重要典据,但是此经既未翻成他国的文字,原本也早散失了。《摄大乘论》虽以经为据,只是解释其一品,而不完全。
  惟有《集论》才是遍集经义,也就是汇集一经所有应该思考分别的观点而无所遗漏。由此,我们从论文里,特别是和《瑜伽论》说法有不同的地方,可以想见《阿毗达摩经》的全貌,这是极有意义的。

  《集论》原本在印度已经散失,后来印度人在中国西藏发现了此论的梵本断简(约存全论的五分之二,为十一世纪初叶的写本),1950年,经普拉汉校订并从汉、藏译本返译梵文补其残缺而出版。

  无著撰成《集论》之后,其门人觉师子曾为作注,对于论说多所补充,后来安慧更糅合本释二文以为一体,成《集论释》,原本现存一部分。此外还有净月所作的释论,原本已佚。

  《集论》在中国唐代永徽三年(652)由玄奘译出,题名《大乘阿略达摩集论》,七卷。其内容依据论首的总集颂将原来第一集的四大段分开为摄、相应、成就三法,共四品,总名为"本事分",其余四集为四品,总名为"决择分"。安慧所糅合的《集论释》则在其前六年的贞观二十年(646)早经译出,题名《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十六卷。其内容和《集论》译本一样,改成二分八品。又因其体裁和《杂心论》之发展《心论》别成一书的有些相似,所以译本改题为《杂集论》。又此论即代替《集论》为瑜伽十支论之一,因此玄奘门下十分重视它,作注甚多。现存的有窥基的《杂集论述记》十卷,玄范的《疏》十卷。已佚的有灵隽的《疏》十六卷,智仁的《疏》五卷,胜庄的《疏》十二卷,元晓的《疏》五卷,太贤的《古迹记》四卷等。另外,《集论》有藏文译本。论注也贺藏译,十卷,五品,作者题为最胜子。此外还有杂糅论释藏译本。以上各本的译者,胜友即系安慧的再传弟子,他对本论的传授是有其渊源的。从他传与译人智军、龙种等,这样相承而下,直到布敦,法祥,宗喀巴,传授不绝。现在格鲁派的教学中,将此论和俱舍等观,以为对法学的基本典籍。学者注疏著名的,即有布敦的《日光疏》,结曹的《善释对法海藏疏》等。

上篇:瑜伽师地论 下篇:因明正理门论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中国佛教

犊牛前身

南泉、沩山等禅宗宗匠,皆言“老僧百年后,成一头水牯...

法处所摄色

法处所摄色者,略有五种,谓极略色,极迥色,受所引色...

论处

论处者,或于王家,或于执理家,或对淳质堪为量者,或...

止雨法

密教为息止暴风恶雨所修之法。又作止风雨法。其法有多...

外教

指异于一己所奉持之教说,或指致力于心神以外之研习工...

胜义

梵语 paramārtha,巴利语 paramattha。又作第一义、真...

受随

受是受持具足戒;随是随著戒体而去如法修行。...

二行

1、见行和爱行。见行是见思二惑中的见惑;爱行就是思惑...

马头观音

又叫马头大士、马头明王。六观音之一。...

冬安居

指冬季结制之安居。又作冬会。僧侣于夏安居之外,每年...

毗木底

(术语)梵音Vimukti,译曰解脱。...

首陀罗

梵语 ?ūdra,巴利语 sudda。又作戍陀罗、戍达罗。略称...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入不...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沙门善导集记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大藏经】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造了很多的罪,临终闻到佛的名号能解脱吗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

十不善业所招感的恶业果报

第一、以杀生业会感得寿量短促,多诸疾病。譬如人间有...

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有个年轻人,近来很烦,常躲在酒吧里喝闷酒。一位调酒...

净宗八要--净土之要关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槃日。余在虞东明因寺。捧读晓柔法...

冥阳两利的《药师经》

大多数佛教徒都知道地藏经是一部冥阳两利的佛经;其实...

圣严法师:如何做到「境随心转」

问: 社会环境意见纷乱,我们常常「心随境转」,局势...

三轮体空是哪三轮呢

三轮体空是从布施波罗蜜来说。三轮是哪三轮呢?就是我...

印光大师提出的临终三要

第一个,我们到临终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开导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