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信行(540—594)

【中国佛教】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信行,是我国隋代倡导三阶教(佛教一个支派)的一位大德。俗姓王,魏郡(今河南安阳)人。十七岁时,出家于相州(今安阳)法藏寺。受戒后,博涉经论,重视行持。认为佛教须应时宜,实行济度,不应空讲理论。又比丘生活方式,对于菩萨行颇多不便,因此,他于法藏寺舍了具足戒。

  信行舍戒后,极力宣扬大乘利他精神,并且亲服种种劳役,节衣缩食,救济贫穷并供养三宝。虽舍戒而并不还俗。于是远近有一些僧徒造门诘问,信行说明他要创立新宗的企图。他认为隋代已是末法时代,应因时设教,以法验人,从而依末法观创立三阶教义。他把整个佛法分为三阶,阐明机教相应与根行相契。谓第一阶为大乘根机,属于正法时代;第二阶为三乘根机,属于像法时代,以上第一、二阶教中有大小差别之法,名为别法;第三阶为世间普通的根机,属于末法时代。不论大小乘法,必须普敬普信,名为普法。普法就是末法众生唯一得救的法门。有很多人从他化导,奉以师礼。

  开皇三年(583),他在相州光严寺,发愿为皇帝、诸师父母乃至一切众生,施舍身命财物、建立礼佛、转经、众僧、众生、离恶、头陀、饮食、食器、衣服、房舍、床坐、灯烛、钟呗、香、柴炭、洗浴十六种无尽藏行,“愿施无尽,日日不断”,直至成佛为期。开皇七年 (587),信行已经四十八岁。

  他写信给相州知事,誓愿顿舍身命财物从事无尽藏的布施。要求相州知事代为奏闻,让他他行这个志愿(《信行遗文》)。

  这时左仆射(丞相)高顃,闻信行盛名,因请隋文帝召他入京,并施资于京师(今西安)真寂寺建立别院,供养信行居住(唐临《冥报记》)。开皇九年(589),信行带着弟子僧邕等自相州至京师,受到了很多僧俗的皈敬。

  信行教导门徒,悉行头陀乞食,日止一餐,他又效《法华经》常不轻菩萨的榜样,路上遇人,不问男女,悉行作礼,谓之“普敬”。由是他所领导的教团很快的得到许多道俗的信奉。

  信行晚年患病,体气衰弱,不能起床,乃请佛像入房观念。开皇十四年(594)正月四日寂于京师真寂寺,年五十五 (《续高僧传》作五十四,兹据《故大信行禅师塔铭》)。弟子净名、僧邕等三百多人,依林葬法,收其舍利起塔于至相寺旁,弟子裴玄证为撰舍利塔铭。他的教徒殁后,无论僧俗,照例也埋葬于他的墓塔左右,后来那里建了信行塔院,称为百塔寺。

  信行创立三阶教的年代,据敦煌发现的《信行遗文》看来,开皇三至七年(583—587)间,始在相州提倡。后来由相州传入隋都,得到许多道俗的信奉,不几年间,便形成了一个三阶教派。

  三阶教所创立的无尽藏布施思想,与《华严经》的菩萨行思想有关。裴玄证《信行塔铭》说:“(禅师)披《杂华》 (即《华严经》)之文。起菩提之行,感波崙(常啼菩萨)之志气,慨童子(善财)之精诚。誓欲洞达十二之文,和会百家之说。”可知信行之所以建立无尽藏,是受了《华严》饶益众生思想的启发。

  信行认为到了末法时代,应有一种能够满足时代要求的佛法,即所谓三阶佛法。三阶的名称,是依时、处、人三项而建立的。约时三阶,即以经上所说佛灭后的正、像、末三个时代而言,以佛灭后五百年正法时代为第一阶,次五百年像法时代为第二阶,佛灭千年以后末法时代为第三阶。约处三阶,以净土为第一阶一乘(大乘)之处,秽土为第二阶三乘(小乘)之处,第三阶为戒见俱破的众生之处。约人三阶即一乘、三乘和世间根机的区别,分为三阶。他认为众生根性不同,必须因人说法。既然时属末法,处在秽土,人乃劣机的世间则应信修普法。若以下人而修上法,则不合机宜。所以三阶教的主要教义,在于对根起行。

  信行认为第一阶正法时,戒见(行为和认识)俱不破,第二阶像法时,破戒不破见,二者都是具有正见的人。但到第三阶的末法时,则戒见俱破。劣时劣处,又为便见(空或有)或邪见所支配。对于执著偏见的人,若授以第一、二阶的“别法”,则信此一佛一经者,将谤他佛他经。所以信行主张在末法时期,不应学习“别法”,应该普遍归依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故他称第一、二阶为“别佛别法”,称第三阶末法为 “普佛普法”,略称“普法”。

  信行的著作,最初见于隋开皇十七年(597)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卷十二,称为《对根起行法集录》三十二卷、《三阶位别集录》三卷,早已散佚。后世学者对于三阶教的内容,只能从窥基的《净土要诀》及怀感的《释净土群疑论》等书中的片段记事,略见其教理大纲而已。到了近代,日本佛教学者矢吹庆辉在欧洲从斯坦因、伯希和自敦煌盗去的许多古写经中,发见了关于三阶教的几种写本,从而进行研究,并参照日本古代所传三阶的典籍加以校订发表。因此,现在可以见到信行的著作有《三阶佛法》四卷、《对根起行法》一卷、《大乘无尽藏法》、《三阶佛名经》等残卷。

  信行的弟子很多,其传记事迹见于僧传及碑铭的有:本济、净名、僧邕、裴玄证、惠了、僧海、道安等。

  (林子青)

上篇:慧思(515—577) 下篇:吉藏(549—623)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中国佛教

四人果报

由先后言之,又分为四人果报。   一、先苦后乐 谓或...

禅波

(譬喻)禅定譬湛然之水,妄念乱想比波。性灵集九曰:...

六八弘誓

指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

十圣处

乃小乘行人所修之十种法。此十法能生圣者,又为圣者所...

(术语)梵语菩提Bodhi,旧译曰道,新翻曰觉。觉有觉察...

诸行性苦

【诸行性苦】 p1346 显扬十五卷二页云:论曰。又诸行性...

一箭过西天

禅林用语。超越言语、心得,无任何迹象可寻之谓。系形...

大耳三藏

(人名)唐代宗时,有西天之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

金陵刻经处

位于南京市延龄巷,乃以刻印流通佛典为目的之佛教文化...

般剌蜜帝

(人名)梵僧名。译曰极量,中印度人,唐神龙元年,在...

密云禅师语录

凡十三卷。明代密云圆悟(1566~1642)撰,山翁道忞编...

菩提道场

(杂名)Bodhimaṇḍa,佛成就菩提之道场也。在摩竭陀...

【大藏经】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传 此忏者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大藏经】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婆薮槃豆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

不要因为念佛太简单,就认为它很低级

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平等普度,含摄一切众生,大造之中...

三乘

佛教所说的三乘:即三种交通工具,比喻运载众生渡越生...

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持文不持义: 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却不...

众生的苦恼就是错认一切都不会变化

我们讲肉眼看问题,肉眼是我们凡夫所具足的眼睛。从空...

以佛像为对境修恭敬

现在处于商业化时代,好像佛教徒的用品也不可避免地商...

皈依后的磨难

最近好几个居士都问我同样的一个问题:皈依之前,生意...

环境恶化的根源

第四个问题谈一下净土文化与生态平衡。为什么我们要谈...

如何布施给乞丐才能更完满

问: 说到财布施,我们到路边给乞丐布施,朋友说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