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昙鸾(476—542)

【中国佛教】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昙鸾,是南北朝时代北魏弘传净土教的一位高僧。他生于今山西大同的雁门(唐迦才《净土论》作并州汶水人),因家近五台山,从小就听了有关文殊菩萨灵异的传说。十余岁时,即登山访寻,备见遗迹,心里非常感动,于是出家,广学内外经典。他对于尤树一系的《智度论》、《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等四部论及佛性义的研究特别有心得。

  后来,他读《大集经》,感觉到经中的词义深奥不易悟解,即着手写作注释,写了一半多,忽然得了气疾,暂时停笔。于是出门寻医疗治,到了汾州,气疾忽然好了,又想继续写作;但又感到生命短促,如果不获长年,便难完成一切志愿。听说江南隐士陶弘景(456—536)精研神仙方术,学问渊博,远近推重,即南游相访。当时江南梁朝对于北人入国是不轻易容许的。昙鸾到了梁都建康(今南京)之后,经过官府的勘问并引见梁武帝。武帝知道他并不是北朝的奸细,即请他入重云殿和他谈论佛性的深义,昙鸾的见解很受梁武帝的赞许。

  这时陶弘景住在句容的茅山,深受梁武帝的尊敬,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昙鸾在建康先写信给陶弘景说明来意,表示愿从他学习仙术。陶弘景也早慕昙鸾的高名,接信后立即回信表示欢迎。昙鸾到茅山后受到陶弘景殷勤的接待,不久即授与《仙经》十卷。昙鸾即携经辞还北魏,欲往名山如法修炼。

  昙鸾回到洛阳时,遇见北印度三藏法师菩提流支,即向流支叙述自己的愿望,并问他佛法中有没有胜过此土《仙经》的长生不死之法?菩提流支告以《仙经》比不上佛法,并且仙术也不能长生,即以《观无量寿经》授给他说:这是大仙方,依此修行,便能解脱生死。昙鸾受了这一番教化,即把随身所带的《仙经》烧掉。从此精修净业,自行化他,逐渐得到广大群众的皈依。魏主尊号他为“神鸾”,并敕住并州大寺(故址在今太原)。他晚年又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又时常到介山(今介休县绵山)之阴集众念佛,后人称其处为鸾公岩。东魏兴和四年(542),昙鸾因疾入灭于平遥的山寺,时年六十七岁。魏主敕葬于汾西泰陵文谷,营造砖塔,并为立碑。

  关于昙鸾入灭的年代,在唐朝已有异说。迦才《净土论》卷下的《昙鸾传》载“魏末高齐之初犹在”,《续高僧传》卷二十《道绰传》及文谂、少康《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都称他为“齐时昙鸾法师”。此外,据近人罗振玉所藏拓本北齐天保五年二月“敬造太子像铭”中的愿主题 “比丘僧昙鸾”的名字看来,昙鸾入灭似应在北齐天保五年(554)以后,但这也还不能作定论。

  昙鸾的著述,根据《续高僧传》卷六及《隋书经籍志》卷三十四、《新唐书·艺文志》卷五十九等所记,共有十种。其中,《大集经疏》现已不存。《论气治疗方》、《疗百病杂丸方》、《调气方》、《服气要诀》四种,似乎是同本异名的关于气功之类的医书。据《续高僧传·昙鸾本传》载,他能调心练气,对病识缘,名满魏都。他所著的《调气论》,隋著作郎王邵曾加以注释,可见昙鸾在医学上是有造诣的。他的《大集经注疏》尚未完成,未见行世。但智顗于《法华文句》卷一引用昙鸾的“细科烟飏,杂砺尘飞”的语句,也许是出于他的《大集经注》或其他著作亦未可知。其《礼净土十二偈》似乎即是现存的《赞阿弥陀佛偈》;又《安乐集》也似乎即是现存的《略论安乐净土义》。至于《净土往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略论安乐净土义》现存三种,都可以确认是昙鸾的著述。

  其中《往生论注》二卷,是印度世亲的《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的注解,上卷解释偈颂,下卷专释长行,其间随处发表他的见解。其特创的见解,有二道二力、名号为体、往还二向等义。这些都体现出昙鸾净土教的思想。

  《赞阿弥陀佛偈》,有七言偈一百九十五行。是依《无量寿经》赞咏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的功德,故一称《无量寿经奉赞》或《大经奉赞》(见迦才《净土论》卷下)。

  《略论安乐净土义》是用问答的体裁,把有关弥陀安乐净土的三界摄否、庄严多少、往生辈品、边地胎生、五智疑惑、渡与不渡、十念相续等问题,作总别九番的问答,并一一加以解说。迦才《净土论》卷下说:“(昙鸾)法师撰集《无量寿经奉赞》七言偈百九十五行并《问答》一卷,流行于世”,可见《略论》即是《问答》,曾附属于本偈流传的。但新罗元晓的《无量寿经宗要》指出其中“渡河著衣脱衣”的譬喻为鸠摩罗什所说,其他也还有异论。

  昙鸾的净土思想,完全表现于《往生论注》。他在论注的卷头即引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说明菩萨欲求阿毗跋致 (即不退转法)有难行、易行二道。在五浊之世无佛之时求阿毗跋致名为难行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由佛力住持入于大乘正定之聚名为易行道。这就是说,在无佛之世“唯是自力,无他力持”,难得阿毗跋致,譬如陆路步行则苦,名为难行道。反之,乘着佛的本愿力往生净土,即依他力而得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名为易行道。

  昙鸾强调依佛本愿力,其思想根源于《无量寿经》。他在《往生论注》卷下说明阿弥陀佛本愿力的殊胜和修五念门以自利利他,可以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要点在以弥陀如来为增上缘。以阿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的第十一,第十八,第二十二、三大本愿为中心的他力本愿,发挥了弥陀净土教义的蕴奥。后来唐代善导所发挥的弥陀本愿论,就是祖述昙鸾此说的。

  昙鸾的净土学说是传自菩提流支,已经成为一般通说。但也有人以为是经过慧宠、道场二师师传于昙鸾的(道绰《安乐集》卷下)。一说慧宠原从庐山慧远受传净土法门,后来又得菩提流支印可,成为两人的弟子。道场是慧宠的弟子,又是庐山东林寺第三代住持(圣聪《净土三国佛祖传集》)。这两人都是慧远的后继者,不知何以又被认为菩提流支的弟子。在昙鸾自己的著作中并没有提到他们的事迹,所以他们的关系很疏远是可想而知的。

  在昙鸾以后至道绰之间,《佛祖统记》卷二十七记载往生高僧有二十二人,这些人和昙鸾无直接关系。道绰《安乐集》卷下所举的中国净土教系六大德的名字,提到大海和法上,并未肯定他们和昙鸾的传承。只有日本圣聪《净土三国佛祖传集》卷上说大海是玄中寺鸾公的嗣法弟子,法上又是大海的嗣法弟子。这似乎是后来的传说,真正祖述昙鸾的教学并将净土宗的发展作出贡献,成为善导净土教先驱的当推道绰。

  (林子青)

上篇:慧光(约六世纪) 下篇:菩提留支(约五、六世纪间)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中国佛教

净土瑞应传

全一卷。全称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唐代文谂、少康(...

阏伽真言

(真言)大日经疏九曰:南摩三漫多勃陀喃云云。...

补陀

(山名)一作普陀。在浙江定海县东海中。亦名普陀山。...

一钵

(物名)三衣一钵为比丘生活之质素也。钵梵语钵多罗之...

过去色

【过去色】 p1222 集异门论十一卷二页云:云何过去色?...

应远离相

【应远离相】 p1400 瑜伽十一卷十九页云:应远离相,复...

驴年

(譬喻)谓其无期也。十二支中无驴名之年,故遂以譬无...

八万十二

指八万四千法藏及十二部经。前者表示佛所说之全部教法...

五逆忏相

子题:开悔五逆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言可悔不者,如...

王专行放逸不守府库

【王专行放逸不守府库】 p0381 瑜伽六十一卷八页云:云...

巴吒

(人名)长者名。玄应音义二曰:巴吒,案阿含经,此长...

三时年限

(名数)大悲经说末法为万年。说末法者惟此经。更无异...

【大藏经】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序品第一...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佛说百佛名经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 一...

【大藏经】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奉 制译 如是...

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问: 师父,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慧广法师答:...

吃素念佛能解决什么问题

当我们说一件事情是好是坏时,总是相对于我们的判断标...

境随业识转,是故说唯心

成差。天见是宝严地,人见是水,饿鬼见是火,鱼见是窟...

五个【不要紧】与十个【无论如何】

五个【不要紧】: 如果您的微笑得不到回应,不要紧;...

人身难得如爪土之稀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化之时,一日,世尊以...

最没有智慧的高僧

今天的故事说的是领悟,它来自《杂譬喻经》。 在外国...

人体24小时的生物钟

引导语: 人体生物钟,什么时候适合做什么,6点血压回...

【推荐】致癌的因素与防癌的食品

癌,是恶性肿瘤的总称。发生于人与动物体组织,器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