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大乘百法明门论

【中国佛教】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大乘百法明门论》,世亲造,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在长安北阙弘法院译出。

  作者世亲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系学者,著述弘富,有千部论师之称。其所造论译成汉文的约三十部,此《百法明门论》即其一种,被称为瑜伽十支论之一。本论是据《瑜伽》五分中本事分、略陈名数的著作。内容略以三门分别:一、引经标宗,即"如世尊言"等;二、寻经起问,即" 何等一切法"等;三、依问次第作答:先明"百法"以解答"何等一切法"问题,复明"二无我"以解答"云何为无我"问题。

  关于明一切法的部分,分五大类,共有百法:第一类心有八法;第二类心所有,有五十一法,又分为六位:一、遍行有五法,二、别境有五法,三、善有十一法,四、烦恼有六法,五、随烦恼有二十法,六、不定有四法;第三类色有十一法;第四类心不相应行有二十四法;第五类无为有六法。在说明无我方面:初明人无我;后明法无我。本论对于一切法与无我法,都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各举了实例,极易了解。

  本来百法的名称,散见于《瑜伽》、《显扬》、《集论》和《五蕴论》等中,但采集百法区分为五大类而加以有系统的说明的无疑是从《百法明门论》开始的。此论主要是剖析一切法和无我理。在一切法摄为五大类的次序上,还贯彻了唯识的精神。论文讲得非常清楚,它说:"一切最胜故(心),与此相应故(心所有),二所现影故(色),三分位差别故(必不相应行),四所显示故(无为)。"这是说在有为法中,心法最为殊胜,所以首先提出。其次说心所与八识常相适应;其中有无论那一识起时,必定俱起的,立为"遍行"一类;有对特殊境界才能生起的,另立为"别境"一类;有惟在善心中得生的,另立为"善"之一类;有能引生随烦恼的,另立为"烦恼"一类;有由根本烦恼派生的,另立为"随烦恼"一类;有不同于以上五种心所,于善恶皆不定的,另立为"不定"一类。再次说色法不是独起的,乃是依着心法及心所法而变现的影像。再次说不相应行法、如得、命根等二十四种法,也都不是独立的法,乃是依著心法、心所法及色法差别假立的。再次说无为法需要借着前四种法断染成净而显示。由此可见五类的区分,虽有些象《俱舍论》等之说,而其实是世亲借以建立唯识理论的基础,一举心识就百法齐彰、系统秩然。其次,此论是剖解无我道理。此包括补特伽罗无我和法无我。五蕴心法色法都是相互依缘而有,其中都无实我可得,如执蕴为我,蕴则非一,究竟色法是我?还是心法是我?一一心所法是我呢?如执离蕴是我,我又在哪里?故知"人"之一名,但依五蕴假立,都无主宰实自在用,由此说补特伽罗无我。其次蕴、处、界诸色法心法,也是相互依缘而有,绝没有独立常存之一物。换句话说:即一切法都无实自性可名为我。此二无我理概括大乘教义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义忠《百法明门论疏》说:"天亲降跡造论时代,正显第三非空有教、初陈百法明遣执空,后答无我为除有执。若但科文明法中无我者,虽除有病,空执仍存。"由此可见本论基本精神之所在。

  本论译出以后,玄奘门下制疏者有好几家,但后来唐潞府沙门义忠的《疏》最为流行。义忠十三岁时听慧沼 (650~714)讲《涅槃经》,二十岁后与慧沼就学于慈恩,遂作百法论疏,因为它文义安排得当,移解二无我段以后,不象基师等疏文那样繁琐,所以一直盛行到宋代不衰(见《宋高僧传》卷四),而且由于忠《疏》的盛行,各家热烈地学习,就提高此论的地位到与唯识、因明并驾。唐五代就有许多以专讲这部论名家的。如唐长安青龙寺释道氤,"为众推许,乃登首座,于《瑜伽》、《唯识》、《因明》、《百法》等论,竖立大义六科"。又唐京师西明寺释乘恩也重撰《百法》论疏并《钞》行于西土,其疏祖慈恩而宗潞府,终后弟子传布。又梁滑州明福寺释彦晖,对《因明》、《百法》二论各讲百许遍,著《滑台钞》,盛行于世。又后唐会稽郡大善寺释虚受,对《百法论》有别行义章,汉洛阳天宫寺释从隐,进具后讲《百法论》,周魏府观音院释智佺,前后讲《百法论》可百许遍。

  至于旧时《百法论》的注书,在义忠《疏》以外;有窥基的《决颂》一卷、《玄赞》一卷、《述记》二卷;圆测的《疏》一卷;义寂的《总述》三卷、《注》一卷;普光的《疏》一卷;太贤的《疏》五卷、《古迹记》一卷;泰师的《疏》一卷;林师的《疏》一卷;金刚的义门《钞》二卷;择邻的《疏钞》二卷;玄沼的《钞》七卷;义幽的《显要钞》五卷、《科》二卷;崇琏的《聚拾钞》十六卷;景猷述、慧涉删补的《钞》十六卷;诠明的《金台义府》十五卷、《科》二卷、《大科》一卷;智因的《纲要略释》一卷;从芳的《显幽钞》十卷;广陵的《义选钞》四卷,……以上撰著今已多数佚失。

上篇:因明入正理论 下篇:大乘起信论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中国佛教

劫比罗仙

(人名)Kapila,旧称迦毗罗仙。译曰黄赤仙,黄头仙。...

睒摩

(菩萨)新作商莫迦Śamaka,菩萨名。昔有长者,夫妻两...

生灭二观

(术语)一、生观,观缘无无明生行,缘行生识,乃至缘...

如来遗身利物

行事钞·僧像致敬篇:“大论持世经并云,为众生故,碎...

魔天

指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为六欲天中最高位之第六天,...

他那

【他那】   此云处。真谛云:住处有二:一、境界处,...

愿土

指西方极乐净土,乃依阿弥陀佛本愿而成就之国土。往生...

三量

(术语)三量有二种:一、因明之三量:即现,比,圣教...

掉悔

掉举和后悔。这两种心理,都能使人的心不得安宁和烦恼...

帝释宫

(杂名)帝释天之宫殿,在善见城内,名殊胜殿。俱舍论...

巴利语

巴利语 pāli-bhāsā。为南方佛教圣典及其注疏之用语...

重诲

(术语)重教也。无量寿经下曰:受佛重诲。...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菩萨授记品第一...

修行是细水长流,不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

有一天去一座寺院觐见一位老和尚。到那里的时候,恰好...

闲神野鬼

汾阳善昭禅师有一天对庙里的僧众说:昨天晚上,我梦见...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人生其实就那么简单】...

不乐于五蕴则解脱

昔日,佛在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时,有四十位比丘住...

为什么你活着的时候要作恶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

判断是否为明师的四依法

韩愈曾经说过:术业有专攻。因此,学习任何法门都应该...

啰嗦唠叨对孩子成长有没有影响呢

问: 师父,我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为了关心孩子,平时...

为何佛陀允许弟子吃三净肉

初学佛的人一般都有许多问题,有关吃素的问题也许是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