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佛光大辞典】(第16页)
更多词典列表
不悦
有情之异名。此名系来自宇宙成立时,众生见地味等渐渐...
不时解脱
梵语 asamaya-vimukta。又作不动心解...
不真宗
六宗之一,四教之一,五宗之一。乃判教所用之名称。指...
不能语
指如来语。佛之说法乃无为法,为真实者,众生闻之亦难...
不退
梵语 avinivartanīya。音译为阿惟越致...
不退土
不退之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净土门立四不退,以西方...
不退地
不退之位地。不退,梵语 avinivartanīy...
不退相
九无学之一,二十七贤圣之一。指最上利根,所得功德全...
不退菩萨
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之菩萨。有三种不退、四种不退之别...
不动
宋代僧。天竺人,梵名阿闪撇干资罗。通显密、性相之学...
不动十四根本印
又作根本印明。乃密教不动明王之十四印契。十四印之次...
不动三昧
正观法相,心不动摇之状态。系达摩多罗禅经卷下所说五...
不动生死
指生死即涅槃。大日经疏卷一(大三九·五八一下):“...
不动佛
梵名 Aksobhya-buddha 之意译。音译...
不动使者
又作无动使者、不动如来使。指密教不动明王之童子形。...
不动使者法
(一)密教祈念不动使者之法。修此法时,本尊现身为僮...
不动定
(一)密教不动明王所住之禅定。此禅定以本性清净无为...
不动明王
不动,梵名 Acala,音译阿遮罗。又作不动金刚...
不动法
(一)密教以不动明王为本尊,为息灾增益所修之祈祷法...
不动法阿罗汉
六种阿罗汉之一,九无学之一。即得阿罗汉果中最利根之...
不动曼荼罗
密教以不动明王为中尊建立之曼荼罗。(一)依大日经卷...
不动义
性虚空十义之一。谓真如之自体常住而不变不动。[释摩...
不动镇宅法
又作不动安镇法、不动安宅法。密教以不动明王为本尊祈...
不动护摩供
密教修法之一。即对于不动明王修护摩而供养之。 p9...
不惜身命
指能舍身命。谓为求无上道,能舍去身命。佛教以救度众...
不舍誓约
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此愿以念佛往生为誓...
不杀生戒
小乘四波罗夷之第三,大乘十重禁戒之第一。在戒律中,...
不清净施
指有执心之布施。又作不净施。为“清净施”之对称。即...
不净
污秽、鄙陋、丑恶、过罪等之总称。五停心观中,有观自...
不净肉
指不净之肉。即性质不净,佛弟子遂断而不食之肉味。其...
不净行
又作非梵行。即指淫事。行淫欲乃鄙陋之事,爱染污心,...
不净金刚
乌枢沙摩明王(梵 Ucchusma)之密号。此明王...
不净说法
又作邪命说法。即心存染污,为名闻利养等而说法,又不...
不净轮
阿弥陀经所破三轮之一。指有情与无情皆是不净,器世间...
不净观
梵语 a-?ubhā-smrti,巴利语 asub...
不善
梵语 aku?ala,巴利语 akusala。“善...
不善根
梵语 aku?ala-mūla。三界诸烦恼之中,欲...
不虚作住持功德
又作不虚作功德。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中,佛八种功德...
不饮酒戒
指禁饮酒之戒。不论在家、出家皆有此一规定。酒不只妨...
不酤酒戒
十重禁戒之一。禁制自酤酒或教人酤酒之戒。以酒能昏神...
不愚法二乘
不愚于法之二乘。“愚法二乘”之对称。又作不愚法小乘...
不极成
因明用语。极成者,至极成就之意。因明论式中,所立之...
不实功德
不契当真如实理之功德。为“真实功德”之对称。即指凡...
不疑杀
三净肉之一。小乘戒中,凡不疑其为我而杀之肉,称为净...
不绮语
梵语 sajbhinna-pralāpāt pra...
不与取
梵语 a-dattādāna。十恶业道之一。谓他人...
不说菩萨
指维摩居士。依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维摩诘对文殊师利...
不轻之行
谓仿效常不轻菩萨之行,于所遇之人礼拜恭敬,并赞叹(...
不增不减
指常存,即真如、法性,或法界。法身乃不变、常住、遍...
不增不减经
全一卷。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元魏菩提流支译。其梵...
不增长业
“增长业”之对称。指不故思业与故思业中,受他人之强...
不增减真如
又作相土自在所依真如。十真如之一。此真如远离增减之...
不审
比丘相见问讯之礼话。如“不审尊候如何”等语。依大宋...
不慧
(一)指不智、不才等。据列子汤问篇载:“甚矣!汝之...
不请之友
又作不请友。指未请而自来亲近之友。以此比喻佛、菩萨...
不请之法
指不请亦说之法。又作不请法。佛虽未受众生之央请,亦...
不获
梵语 a-lābha。又作非获。非得之一。即未得法...
不谤三宝戒
十重禁戒之一。禁制毁谤佛、法、僧三宝之戒。即于佛、...
不还向
梵语 anāgāmi-phala-pratipan...
不还果
梵语 anāgāmin。音译作阿那含。指声闻第三果...
不断
(一)非所断之别名。三断之一。指一切之无漏法。[俱...
不断光
十二光之一。指阿弥陀佛之光明无量,常存于三世,恒照...
不断经
指长时间内不断读诵法华经等特定之经。在日本,为增进...
不断轮
指轮唱不绝。于寺院中,祈晴或祈雨时,参加祈祷之僧侣...
不厘务侍者
厘,理之义。指虽在侍者之职而不执作其实务者。即是名...
不离过
因明用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异喻五过之一。不离,梵语...
不坏句
指密教所称之“阿”字。以其为金刚不坏之体性,故有此...
不坏四禅
指四禅天于内则不坏觉观之定心,于外则其器界(自然世...
不坏法
(一)指涅槃。乃不为任何事物所破坏之法。[杂阿含经...
不坏金刚
指金刚宝坚固,不为外力所破坏。[胎藏金刚教法名号]...
不坏金刚光明心殿
指密教金刚界大日如来说法之处。“不坏金刚”系总叹诸...
不坏相
九无学之一,二十七贤圣之一。此种阿罗汉所得三昧之种...
不系定
不系,谓无系缚,指无漏之出世间。不系定,即指出世间...
不忏举
三举之一。比丘破戒不肯忏悔,对于众僧之训诫指为妄陈...
不觉
(一)“觉”之对称。不具了然万有真相之智明。亦即不...
不觉现行位
指十地中之初地与二地。此二地虽为圣者之位,犹自然生...
不顾论宗
因明用语。因明四宗之一。指仅立者(立论者)本身乐为...
不变易性
指不变之性质。又为真如之异称。(参阅“真如”419...
不变真如
“随缘真如”之对称。真如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变异,故...
不变随缘
(一)圆成真如有不变、随缘二义。此乃法性宗之通说。...
不体失往生
日本佛教用语。“体失往生”之对称。体,指五蕴所成之...
中
不偏中正之义。指离二边之偏邪。据三论玄义载,依名释...
中千世界
梵语 dvi-sāhasra-madhyama-l...
中士
位于上士、下士中间之人。即指声闻、缘觉等自利而无利...
中仁
(?~1179)宋代僧。洛阳人。字蒙堂。少投东京奉...
中元
指中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天竺
中古时期,印度全域划为五区,称为五天竺,其中央部分...
中夭
又作中殃、夭命、横死。谓定命不全,中途而亡。北本涅...
中本起经
凡二卷。东汉昙果、康孟详合译(一说康孟详译)。收于...
中立
(?~1115)北宋僧。明州鄞县人,俗姓陈。赐号“...
中因发心
为“东因发心”之对称。密教以中台大日如来之位为发菩...
中有
梵语 antarā-bhava。又译作中阴、中蕴、...
中有五名
指表示中有状态之五种名称。(一)意成(梵 mano...
中忍位
忍法位所分三品之一。忍法系顶善根成满时所生之善根,...
中夜
梵语 madhyama-yāma,巴利语 majj...
中门
寺域内廓正面所设之门。即佛殿与大门间所设之门。唐代...
中阿含经
梵名 Madhyamāgama。音译作摩地岩阿甘。...
中品戒
为大乘戒三种受戒之一。诸佛菩萨入灭后,于千里之内择...
中流
比喻结使烦恼。烦恼流于生死(此岸)与涅槃(彼岸)之...
中胎藏
指胎藏界曼荼罗之中台八叶院。中台八叶院系大日如来之...
中峰和尚广录
凡三十卷。元代慈寂编。全名为天目中峰和尚广录。乃元...
中峰明本
(1263~1323)元代临济宗僧。杭州钱塘(浙江...
中悔
指中途后悔。即对一度所得之信仰动摇,而于中途后悔,...
中假师
指法朗、吉藏所批判三论宗中之一派。吉藏以僧诠门下之...
中部
巴利名 Majjhima-nikāya。为南传巴利...
中阴坛
指人死后至第四十九日中阴终结前所设之灵位坛。所谓“...
中尊
指安置于佛堂中央之本尊。如西方三圣之中尊为阿弥陀如...
中尊寺
日本天台宗寺。山号关山,又称平泉寺。位于岩手县西磐...
中着衣
梵语 antarvāsa。音译作安陀会、安多卫、安...
中间静虑
梵语 dhyānāntara。又作中静虑、中间禅、...
中会寺
位于辽宁鞍山市千山中。在大安寺之北,为千山五大禅林...
中道
梵语 madhyamā-pratipad,巴利语 ...
中道王三昧
三三昧之一。又作中道三昧。断无明惑所成之三昧。即遮...
中道教
又称第三时教。乃法相宗所立三时教之一,谓佛陀一代之...
中道应本
谓圆实中道为应化之本源。中道之理为法界之实相,即离...
中道观
又作中道第一义谛观,为天台三观之一。即观中谛之理,...
中台八叶院
为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十三大院之一,位于中央。其上有八...
中台院
(一)又称内院。系指各种曼荼罗之最内部,即中尊所坐...
中论
梵名 Mūlamadhyamaka-kārikā。...
中论广释
明代宗喀巴着。成祖永乐六年(1408)成书于色拉却...
中辈观
又作中品生观。观无量寿经中,谓欲往生西方者有十六种...
中兴寺
位于江苏建康(江宁)。晋时,比丘竺法义入寂,弟子于...
中谛
(一)又作中道第一义谛。为天台宗所立三谛之一。谛即...
中随烦恼
又称中随惑。指无惭、无愧二种随烦恼。大乘唯识家所立...
中边分别论
梵名 Madhyānta-vibhāga-tīkā...
中观
(一)即天台宗所立三观之一,与“空观”、“假观”相...
中观心论注思择焰
梵名 Tarka-jvālā。全称 Madhyam...
中观派
梵名 Mādhyamaka, Mādhyamika...
中观庄严论
梵名 Madhyamakālajkārakārik...
中观论疏
凡十卷(或作二十卷)。又作中论疏。唐代嘉祥大师吉藏...
丹田
指肚脐下,即脐下约一寸之处。于坐禅之际,将体气集中...
丹霞子淳禅师语录
凡二卷。全称随州大洪山淳禅师语录。又作妙续大师语录...
丹霞吃饭也未
禅宗公案名。又作丹霞问甚处来、丹霞问僧。此则公案,...
丹霞烧佛
禅宗公案名。丹霞天然烧木佛之公案,旨在阐明真正信佛...
之善
(1152~1235)宋代临济宗杨岐派禅僧。浙江吴...
云何呗
密教所用梵呗之一。即于四句一偈之首,冠上“云何”二...
井中捞月
譬喻以邪见引导人。系摩诃僧祇律卷七所载,佛尝告诸比...
井河
乃井喻与河喻之并称。二者皆为人身无常之譬喻。(一)...
井华
后夜之井水。又称华水。华者,清净之义。后夜之井水尚...
互用罪
指滥用佛、法、僧三宝之物。罪分四种,即:(一)三宝...
互跪
行于印度、西域等地通俗敬仪之一。即左右两膝交互跪地...
五人非器
非器,指非受持佛法之机根。对华严经而言,非信行之器...
五八十具
乃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略称。为诸部律所说戒之...
五八尊
指千手观音。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
五八识
眼、耳、鼻、舌、身等五识与第八阿赖耶识。五八识皆属...
五刀
譬喻五阴。据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三载,有人受王所逼而逃...
五力
梵语 paca balāni,巴利语同。指五种力用...
五力不可到
谓人死之后,中阴识神至无量世界外受生,所生之处皆由...
五十一心所
大乘唯识家所立心所之数。即触、作意、受、想、思(以...
五十二位
大乘菩萨之五十二种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
五十二众
指涅槃会上五十二类之众生。佛陀将入灭时,见放光而自...
五十二种供物
指涅槃会上供养佛陀之五十二种供物,由五十二众捧持。...
五十二数
印度之数位。依俱舍论卷十二,解脱经中说六十数,但俱...
五十八戒
合称梵网经所说之十重禁戒与四十八轻戒。 p1047...
五十三佛
(一)指过去五十三佛。此说见于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
五十三参
又作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据华严经入法界品载,善财童子...
五十三尊
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加贤劫千佛中之十六菩萨。金刚界三...
五十五善知识
又作五十五圣。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华严经等载,善财...
五十六亿七千万岁
指释迦佛入灭至弥勒菩萨出世之年数。弥勒菩萨现住兜率...
五十分
数论外道于惑、智之分类,立疑倒、无能、欢喜、成就四...
五十天供
谓降伏魔缘、退治曜宿障碍、祈求国泰民安与五谷丰收而...
五十功德
指五十人展转随喜闻法之功德。据法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
五十字门
又作五十字母。系就梵语五十字母中,论列其义门。五十...
五十法
指大品般若经所说之三三昧、四禅定、四无量心、四无色...
五十展转随喜
依法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载,展转得闻法华经第五十人之...
五十恶
五阴所具之五十种恶。(一)识阴有八种,即眼识、耳识...
五三八二
指五法、三性、八识、二无我。为法相宗所立。五法即相...
五下分结
梵语 paca-āvarabhāgīya-sajy...
五上分结
梵语 pacaūrdhvabhāgīya-sajy...
五千上慢
又作五千起去。释尊开说法华经之初,座中有比丘、比丘...
五千大鬼
叱责破戒者之五千大鬼。凡信心出家受佛正戒之佛弟子,...
五叉地狱
以五股铁叉磔裂罪人肢体之地狱。[慧琳音义卷五十三]...
五土
(一)指佛身所依之土有五:(一)法性土,为如来清净...
五大
(一)梵语 paca mahā-bhūtāni。指...
五大力菩萨
又作五大力尊。指密教所信仰之五大力尊。为护持三宝,...
五大字义
密教以“我觉本不生,出过语言道,诸过得解脱,远离于...
五大形
密教地、水、火、风、空五大,依次为方形、圆形、三角...
五大使者
指生、老、病、死、王法牢狱。又作五天使者、五天使。...
五大明王
又作五大尊、五忿怒、五部忿怒。即不动明王、降三世明...
五大施
指能持五戒。婆罗门教僧侣规定每日须行五大祭(梵 p...
五大疏
又作五部疏。为日本台密所立五部秘经之注释。即:(一...
五大部
指五种大部。(一)大乘经中之五种大部经典。又称五部...
五大尊一坛法
密教安置五大尊于一坛之修法。又作五尊合行法。即依准...
五大尊根本印
即交腕而作外缚五股印。或于左腕上置右腕,合手之脊而...
五大尊配置
密教五大明王配置之位置。即中央不动明王,东方降三世...
五大尊总印明
五大尊之总印总明。又作五大尊总摄印明。即结外五股印...
五大虚空藏法
为祈求增益、息灾、所望、天变等,以五大虚空藏菩萨为...
五大虚空藏菩萨
又作五大金刚虚空藏。指法界虚空藏、金刚虚空藏、宝光...
五大龙王
又作五类龙王。即:(一)善住龙王(梵 Susajs...
五大愿
指密教中之五种大誓愿。即:(一)众生无边誓愿度,(...
五大观
观五大之法,即:(一)观地,作白色观。(二)观水,...
五大观门
观地、水、火、风、空等五大之法门。 p1062...
五小部
全称天台五小部。指天台智顗之撰述中,小帙之五部书。...
五山十刹
五山与十刹之合称。又作五岳十刹。即我国与日本禅林官...
五山文学
日本文学派名。乃自一山一宁赴日之镰仓末期始,至室町...
五山版
乃指自日本镰仓时代末期始,至室町时代之期间于京都、...
五不可思议
不能以心虑量,亦不能以言语说之五种不思议。即:(一...
五不赴请
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四载,有一长者就家设供...
五不应答
五种问不应作答。即:(一)试问,人怀慢心,以自己所...
五五百年
又作五个五百年、五个五百岁、五五百岁。乃一种宗教史...
上一页
下一页
佛经咒语
出家
本性法师
菩萨戒
星云大师
唯识学
消除业障
转变念头
无我
智谕法师
八关斋戒
回向
玄奘大师
金刚经
地藏菩萨
发愿
来果老和尚
虚云老和尚
印光大师文钞
菩提
佛教词典 fodian.cc
词典首页
随机推荐
佛教文库
全部栏目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