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中观派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梵名 Mādhyamaka, Mādhyamika。系以龙树(梵 Nāgārjuna)之中论为基础,宣扬空观之学派。认为由世俗之名言概念所获得之认识,皆属於戏论范围,称为俗谛;唯有依照佛理而直觉现观,方能证得之诸法实相,则称为真谛。从俗谛而言,因缘所生法,一切皆有;由真谛而言,一切皆无自性,皆毕竟空。然世俗有即是毕竟空,毕竟空即存在于世俗有中,若不依俗谛,则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即在理论上,统一性空与方便;在认识上和方法上,统一名言与实相、俗谛与真谛;在宗教实践上,统一世间与出世间、烦恼与涅槃,即所谓假有性空,不著有、无二边之观点,即称中观。与瑜伽派对立。迄印度大乘教末期,此派一直为二大潮流之一。

此派以龙树为始祖,历经提婆(梵 ārya-deva)、罗睺罗跋多罗(梵 Rāhulabhadra)、青目、婆薮开士等人。至六世纪初,有佛护(梵 Buddhapālita)、清辨(梵 Bhāvaviveka, Bhavya)二论师出而作中论之注释。其后中观派分裂为佛护系之具缘派(梵 Prāsavgika)与清辨系之依自起派(梵 Svātantrika)。前者之月称(梵 Candrakīrti)论师曾对清辨之中论注释,予以激烈抨击,其思想并传入西藏而广泛流传;后者则以观誓(梵 Avalokitavrata)等论师为代表人物。

七、八世纪之际,中观派与瑜伽派有交互流通之趋势,终于形成寂护(梵 ?āntaraksita)、莲华戒(梵 Kamalasīla)等之中观瑜伽派(梵 Mādhyamakayogācāra),与密教同时流传,直至印度佛教之灭亡为止。

在我国方面,此派之学说由鸠摩罗什开始系统地介绍至中国后,发生极大之影响,如隋唐之时,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及禅宗等诸大宗派,均以此派之创始者及其经典为立宗之重要根据。[大智度论卷三十八、佛性论卷一、大唐西域记卷十、南海寄归内法传序、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W. Wassiljew:Der Buddhismus; Th. Stcherbatsky: The Conception of Buddhist Nirvāna](参阅“印度佛教”2215、“空有论争”3473、“瑜伽派”5530) p1037

上篇:中观心论注思择焰 下篇:中观庄严论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摄论宗

为我国十三宗之一。依摄大乘论,主张无尘唯识之义,兼...

乐根

(术语)乐受之所依为乐根。六识之中有眼耳鼻舌身之五...

赴机

应众生之根机而说法。与“应病与药”同义。宗镜录卷三...

于世间无所取执

【于世间无所取执】 p0749   瑜伽七十卷八页云:云何...

不善根

梵语 aku?ala-mūla。三界诸烦恼之中,欲界五部有三种...

康法朗

晋代僧。中山(今河南省内,或作河北定县)人。自幼出...

善知识十德

(名数)善财童子南询第八参诣毗目仙人举十喻叹其功德...

受礼慰劳

亦名:问讯 行事钞·僧像致敬篇:“僧祇,受人礼拜,不...

一翳

(杂语)言为他所障蔽也。传灯录十曰:福州芙蓉山灵训...

七情六欲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

僧谥

谥,谓人死后,以其生时行迹而为之立号,以劝善表彰有...

大乘对俱舍抄

凡十四卷。日僧源信撰。简称对俱舍抄。今收于大日本佛...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菩萨授记品第一...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一名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后汉月...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入不...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序品第...

保护生命不杀生

从小父母就教导我要爱护花草、爱护小动物,用父母的语...

做任何事前要衡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一个年轻的小和尚去集市的时候,见一位老者摆了个捞金...

如何发大心、立大愿、修大功课、回大向

问: 请法师详细开示:如何发大心、立大愿、修大功课、...

拍摄荤腥菜谱会涉及到间接杀生吗

问: 法师您好!弟子修行净土法门并且吃长素。一个朋...

莫把「师父」称「师傅」

有人说,现在很多词语都被糟蹋了。 比如说,小姐一词...

悉达多太子见老病死而出家

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

一切物质现象,都与心性有密切相关

1988年,霍金教授推出惊世之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

广发菩提心,成就佛功德

佛功德不可量。究竟佛功德在何处呢?在我们心中,佛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