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光大辞典】(第27页)   更多词典列表

四相约位

谓以生、住、异、灭等四相,配于大乘菩萨之修行阶位。...

四相违

因明用语。又称四违、四相违因、四相违过。为因明三十...

四胎相

俱舍论卷九分别世间品举出四类人了知胎相之差异,即:...

四苦

梵语 catasro duhkhatāh,巴利语 ...

四苑

又称四园。系指位于忉利天主帝释天所居之善见城外四方...

四衍

衍,梵语 yāna(衍那)音译之略称。意译作“乘”...

四要品

指法华经二十八品中之第二方便品、第十四安乐行品、第...

四重二谛

(一)指三论宗所开之四重真、俗二谛。第一重二谛以“...

四重八重

四重,指比丘戒之淫、盗、杀、妄等四波罗夷罪;八重,...

四重五逆

指四重罪与五逆罪。四重罪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

四重出体

指法相宗对一切法之体性所判立之四种规范。又作四出体...

四重金刚萨埵

金刚萨埵于密教中有多重角色,或指密教传法之第二祖,...

四重破人

指欲藉疑难来破坏他力念佛往生信心之四类人。一为凡夫...

四重秘释

指密教解释教义之四重浅深方法。即:第一重浅略释,第...

四重圆坛

指密教建立之胎藏界曼荼罗。圆坛,即梵语 manda...

四重禁

指比丘极严重之四种禁制。全称四重禁戒。略作四重。又...

四面毗卢遮那

指密教金刚界之智法身,或指胎藏界之理法身。又称四面...

四面器

密教修法之际,布列于大坛及护摩坛四方之六器与火舍(...

四风

依风之力用可分住风、持风、不动风、坚固风等四种,称...

四食

梵语 catvāra āhārāh 或 āhāra...

四食时

指天、法、畜生、鬼神等四者不同之进食时刻。即:(一...

四苾刍

苾刍,梵语 bhiksu,又作比丘,意译出家、乞食...

四乘

谓能运载众生到达果地之四种教法。有数种说法:(一)...

四乘十地

据大乘同性经卷下载,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等...

四乘观智

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四乘人,观十二因缘之智,有高...

四修

即四种修行方法与规范。有三说:(一)就修行佛道而言...

四家

(一)指四种为圣者所依止之处。据十地经论卷九载,即...

四家大乘

又作四个大乘。指华严、天台、真言、禅等四宗。为大乘...

四家语录

为禅宗四家祖师之法语集,有三派系统:(一)凡六卷。...

四师

华严宗以李通玄、子璇、净源、义和等为四师。李通玄于...

四座讲

指日本真言宗于释迦牟尼如来入灭日(二月十五日)之前...

四恩

四种恩惠之意。(一)指母恩、父恩、如来恩、说法法师...

四种佛

天台宗就所判“化法四教”,即藏、通、别、圆四教之差...

四料简

即四种简别法。又作四料拣。为临济义玄所施设。即能够...

四时坐禅

谓一日之中四次定时坐禅。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则以随...

四根本定

指色界四禅定中,与未至定、中间定等“近分定”相对之...

四病

指欲求圆满觉性者之四种病态。(一)作病,作,生心造...

四真四俗

指法相宗之四种胜义谛、四种世俗谛。胜义谛与世俗谛,...

四真实

真实,乃表里如一而了无虚妄之意。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

四真谛

又作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四谛。其理真实无二,故...

四秘密

梵语 catvāro-abhisajdhayāh。...

四祖山

位于湖北黄梅县西北。又称破头山、破额山。唐武德七年...

四祖寺

位于湖北黄梅县城西北十五公里之破额山(西山)上。山...

四神三昧

指佛所具之四种妙德。(一)无形,应物现形自由无碍。...

四神足

梵语 catvāra-rddhipādāh,巴利语...

四记问

与“四记答”相对。谓依解答而将所问之问题分类为四种...

四记答

梵语 catvāri pra?na-vyākara...

四马

即以马之利钝有四种不同,比喻众生根机有四种分别。又...

四假

三论宗主张一切诸法皆假,并设其要用为因缘假、随缘假...

四曼相大

四曼,为四种曼荼罗之略称;相,谓相状差别;大,谓周...

四曼相即

谓四种曼荼罗互相融通不离之关系。又作四曼不离。四种...

四唱

在法华地踊菩萨之上首,有上行、无边行、净行、安立行...

四问

指佛陀将入灭时,阿难从阿泥卢豆(阿那律)比丘之教,...

四国八十八个所

指日本阿波国、土佐国、伊豫国、赞岐国等四国之弘法大...

四坚

又作四坚法。指四种坚固不坏之法。据成实论卷二“四法...

四坚信

又作四不坏信。谓归依佛、法、僧、戒四者,即具有根力...

四执

为古代印度外道对诸法所持之四种执着。又作四邪、四迷...

四执金刚

有二说:(一)指守护灌顶小坛(即受新阿阇梨供养之坛...

四悉檀

悉檀,梵语 siddhānta,巴利语同。意译作成...

四舍

指四种檀(梵 dāna,布施)波罗蜜。据大智度论卷...

四教

系就诸经之内容、形式等,而将佛陀一代之教说判释为四...

四教四门

天台宗对佛陀一代之教化,判立藏、通、别、圆四教;四...

四教义

凡六卷或十二卷。隋代智顗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四教证据

系天台宗为证明所立之化法四教,而引证诸经论时所用之...

四梵福

指得生梵天之四种福业。即:(一)供养如来驮都(舍利...

四弃

比丘若触犯淫、盗、杀、妄之四波罗夷罪(梵 catv...

四条派

日本时宗十二派之一。为时宗第二祖他阿之弟子真观净阿...

四欲

指欲界众生之四种爱欲。据法苑珠林卷二载,即:(一)...

四净

谓菩萨有四种清净。又作四一切行净、菩萨四净。据菩萨...

四净定

指凡夫之四种净定。于四禅四无色等八地定之中,有外道...

四众

梵语 catasrah parsadah,巴利语 ...

四眼

(一)眼,即照烛之意。四眼,指菩萨所修得之肉眼、天...

四第一偈

指以无病、知足、善友、涅槃四事阐说无上幸福之偈颂。...

四处十六会

谓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历经四处十六会三十万颂之...

四处立塔

即于佛陀之生处、成道处、初转法轮处、涅槃处等四处立...

四处问讯

僧堂中立有首座、圣僧、后堂、立僧等四板头,僧众向四...

四轭

梵语 catvāro yogāh,巴利语 catt...

四通行

梵语 catasrah pratipadāh,巴利...

四部录

全一卷。系日人将有关禅门要义之四种短篇合辑而成者。...

四胜身

指普庄严童子、兜率天子、善财童子、龙女等四人。此四...

四报定不定

据法苑珠林卷六十九受报篇引证部第二载,由四种业报中...

四寻思

梵语 catasrah paryesanāh。为唯...

四恶比丘

有二说:(一)指苦岸、萨和多、将去、跋难陀等四比丘...

四恶道

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加阿修罗道,则称四恶道。...

四智

梵语 catvāri jānāni。指四种智慧。(...

四智心品

即佛果四智。谓至佛果转舍有漏识蕴所依而得之四种无漏...

四智赞

指对于阿閦佛之大圆镜智、宝生佛之平等性智、阿弥陀佛...

四朝高僧传

指梁、唐、宋、明等四朝所撰之高僧传。南朝梁高僧传,...

四无色定

梵语 catasra ārūpya-samāpat...

四无所畏

梵语 catvāri vai?āradyāni,巴...

四无所畏经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佛...

四无为

(一)远离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等四缘之作...

四无记

无记,为善性、恶性、无记性等三性之一;三性,系对诸...

四无常偈

又作四非常偈。指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所说无常、苦、...

四无量

梵语 catvāry apramānāni,巴利语...

四无碍解

梵语 catasrah pratisajvidah...

四童子三昧经

凡三卷。隋代阇那崛多译。又作四童子经。收于大正藏第...

四等

(一)指增一阿含经序品、大乘义章卷十一末等所说之慈...

四结

结,乃系缚众生使之不能出离生死之烦恼。四结,即四种...

四善根位

指见道以前,观四谛及修十六行相以达无漏圣位之四种修...

四菩萨

(一)指上行菩萨(梵 Vi?ista-cāritr...

四华

(一)指无量寿经卷上所说之优钵罗华、波头摩华、俱勿...

四量

现量、比量、圣教量之三量,加譬喻量,称为四量。譬喻...

四阶成道

又作四阶成佛。指小乘菩萨得道成佛之四阶段。(一)三...

四塔

又作四大塔。即于四个佛迹处所建立之塔。在印度,为巡...

四意趣

梵语 catvāro ''''bhiprāyāh。...

四爱生

又作四爱起。指对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四者生起贪...

四业

梵语 catvāri karmāni,巴利语 ca...

四烦恼

又作四惑、四根本烦恼。即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于...

四照用

又作临济四照用。为临济宗用语,可释为二义。(一)据...

四万六千日

日本佛教用语。为佛神的缘日之一。谓于此日参礼各地之...

四节

(一)即四种秘密。如来说法之秘密有令入秘密、相秘密...

四义平等

谓心王与心所相应关系有四种平等。此乃唯识宗之主张。...

四圣

(一)指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四圣乃十界中上四...

四圣十哲

四圣,指后秦鸠摩罗什之优秀门徒道生、僧肇、道融、僧...

四圣地

梵语 catuh-pītha。(一)与释尊住世时有...

四圣行

指破除比丘恶欲之四种行法:粪扫衣、乞食、树下坐、身...

四圣言

圣言,谓正直之言语。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十举出四种...

四圣种

(一)梵语 catvāra ārya-vaj?āh...

四葬

为行于印度之四种葬法,即水葬、火葬、土葬、林葬。法...

四运

又作四运心。谓心识之运转与进展有四种过程。摩诃止观...

四道

(一)指断除烦恼、证得真理之四种过程。依此可证得涅...

四道理

万事万物之存在或变化皆有其依准之法则,大别之,可分...

四道场

指隋炀帝为晋王时,于长安蕃邸所建之四寺,即嘉祥寺、...

四达

梵语 saindhava。音译作先陀婆。又作四实。...

四遍常论

乃古代印度外道所执六十二种错误见解中之四种“常见”...

四电王

指住于四方之光明电王。即阿揭多、设羝噜、主多光、苏...

四德

(一)指如来法身所具有之四德,即:(一)常,谓如来...

四梦

(一)就梦之原因可将梦分为四大不和梦、先见梦、人天...

四慢

慢(梵 māna,巴同),轻蔑他人而自恃心高之意。...

四漏

漏,为烦恼之异名。四漏,指欲漏、有漏、无明漏、见漏...

四满成佛

又作四种成佛。成佛之过程及修证之长短,于大小乘各宗...

四睡图

道释画题。图中绘丰干、寒山、拾得与一虎,四者俱酣睡...

四福田

福田(梵 punya-ksetra),意为可生福德...

四种人

(一)指得四果之圣者,即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

四种十二因缘

佛陀所证悟的根本道理之一为因缘法,即认为一切有为法...

四种十住心

又作四种十重心。日僧空海根据大日经、菩提心论等,将...

四种三昧

又作四种大道。指智顗之摩诃止观卷二上所举之常坐三昧...

四种三宝

(一)据释门归敬仪卷上、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一之...

四种不善

俱舍论卷十三谓诸法之善与不善可由胜义、自性、相应、...

四种中道

指三论玄义中所载之对偏中、尽偏中、绝待中、成假中四...

四种天

指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二所举之世间天、生天、净天、...

四种心

诸经典对于心作各种分类,其中关于四种心,各经典中复...

四种方向

密教修四种护摩法时,各有其一定之方向,息灾法为北方...

四种方便

(一)即指慧远之大乘义章卷十五及窥基之法华玄赞卷三...

四种世俗谛

法相宗就世俗谛分为世间世俗、道理世俗、证得世俗、胜...

四种四谛

(一)为天台宗智顗所创,即指生灭四谛、无生四谛、无...

四种布施

乃指菩萨善戒经卷一序品列举之出家菩萨所行之笔施、墨...

四种平等

即楞伽经卷三所说之“相”与“非相”、“因”与“果”...

四种正修行功德

又作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据昙鸾之往生论注卷下载,于阿...

四种甘露

又作四种苏陀味。即指青、黄、赤、白四种苏陀味。苏陀...

四种生死

生死,梵语 sajsāra 或 jāti-mara...

四种地

大乘菩萨之修行,从初发菩提心至佛果之间,可分成各种...

四种死

谓依业之不同而将人的死亡区别为四:(一)寿尽财不尽...

四种死生

指从冥入冥、从冥入明、从明入冥、从明入明等四种由善...

四种自在

(一)指大乘菩萨修行阶位中第八不动地以上菩萨所得之...

四种色

密教修护摩法时,依所修护摩之种类不同,所用之坛、炉...

四种行人

指大乘菩萨修行阶段中,已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

四种行日

指密教修息灾、增益、敬爱、调伏等四种护摩法之行法日...

尼罗乌钵罗华

尼罗乌钵罗,梵语 nīlotpala,巴利语 nī...

四种伽陀

指四种四句偈。伽陀(梵 gāthā),译作偈颂、偈...

四种作意

作意(梵 manas-kāra),为心所之名,即令...

四种希有

指关于佛陀之四种希有之事,即:(一)时希有,谓值佛...

四种我

凡夫、外道、三乘、如来等四类人对“我”之了悟与观点...

四种求知

指四种求与四种如实知。四种求,即四种寻思,乃观诸法...

四种狂惑

依狂惑之因可分贪狂、药狂、咒狂、本业缘狂等四种。(...

四种邪命

又作四种邪食、四邪命食、四口食、四不净食。邪命,谓...

四种供养

供养(梵 pūjanā),供给资养之义。一般有以饮...

四种制

为律宗所制,对于棋博人、饮酒人、欺诳人、戒取见人等...

四种定

指出自成唯识论卷九之四种定:(一)大乘光明定,此定...

四种往生

往生,即往生净土之意。日本净土宗开祖法然依分类方式...

四种念佛

念佛(梵 budhānusmrti),即忆念佛之意...

四种念诵

指密教修法所持之四种念诵。(一)密教胎藏界法念诵。...

四种性行

指菩萨之自性行、愿性行、顺性行、转性行等四种修行。...

四种怛特罗

怛特罗,梵语 tantra,西藏语 rgyud。...

四种所施

据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五举出应予布施之四种对象,即:(...

四种果报

又作四人果报。为法苑珠林卷六十九所举四类不同之果报...

四种法

(一)四种坛法之略称。又作四种护摩法、四种成就法。...

四种法身

法身(梵 dharma-kāya),意为法之身,即...

四种法味乐

法味乐,指甚深妙法甘味所生之快乐。四种法味乐系就净...

四种法为菩萨善友

据大迦叶问大宝积经正法经卷一载,谓众生若修习下列四...

四种法为菩萨实德

谓菩萨行下列四种法,以显明菩萨之实德。(一)入空解...

四种法离菩萨行

谓众生若行下列四种法,则离于菩萨之行。(一)疑惑佛...

四种施俱得净报

四种施,指施净受不净、施不净受净、施受俱净、施受俱...

四种相承

(一)指梵字之相承有四种说法,即梵王相承、龙宫相承...

四种拳

指密教结手印时用以作印母之四种拳印。即:(一)莲华...

四种涅槃

指法相宗所立之四种涅槃。即:(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四种起首时

密教修四种护摩法各有其相应之时,即息灾法为初夜、增...

四种授记

授记,未来世证果及成佛名号之预记。据菩提资粮论卷三...

四种教授

又作四教授。为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所举师者教授弟子之...

四种庄严

又作四种璎珞庄严。据大方等大集经卷一陀罗尼自在王菩...

四种贪

依贪着对象之不同,而将贪欲分为四种:(一)显色贪,...

四种胜义谛

法相宗就胜义谛而分为世间胜义、道理胜义、证得胜义、...

四种恶人

为律宗所说常应远离之四种人,即:(一)乐语他误人,...

四种无明

无明(梵 a-vidyā),即愚痴,乃于事理不了达...

四种发心

指真言行者之四种发心,即信心、大悲心、胜义心、大菩...

四种善

俱舍论卷十三谓,诸法之善与不善可由胜义、自性、相应...

四种善法

谓一切善法可为退分、住分、增分、达分等所摄,故称为...

四种华严

天台宗将华严经分为前分华严、后分华严、尽未来际华严...

四种意识

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分为八种,复将其中之第六“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