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佛学常见辞汇】(第6页)
更多词典列表
五境
色声香味触五法,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所缘之境,所以叫做...
五智
显教说四智,密教说五智,即在四智之外加上法界体性智...
五大龙王
又名五类龙王,即善住龙王,难陀婆难陀龙王、阿耨达龙...
五大明王
简称五大尊,即: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军荼利明王、...
五阴
五蕴的旧译,阴是障蔽的意思,能阴覆真如法性,起诸烦...
五阴魔
五阴是色、受、想、行、识,因此五者与烦恼,都是迷惑...
五阴盛苦
五阴又名五蕴,即色、受、想、行、识,它的作用炽盛,...
五位
1、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 ...
五位百法
唯识宗立五位百法,以总括宇宙万有。五位者:心法、心...
五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是不...
五戒法
佛昔为在家弟子受三皈依后,即授予五戒,使之成为优婆...
五戒二十五神
五戒各有五神,合共二十五神,以保护受持五戒的人。...
五时
指释尊之五时说法。有一首偈说明五时说法的过程:华严...
五时八教
天台智者大师,判释尊所说之法,为五时八教。五时是就...
五时说法
佛成道后,于最初三七日,说华严经,度大菩萨,是为华...
五味
乳味、酪味、生酥味、熟酥味、醍醐味。佛在涅槃经中提...
五味禅
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
五轮
1、五体的别名,人的两肘两膝和头部等五处都作圆形,...
五浊
佛教以五浊说明世界的丑恶。 一、劫浊,言时代遭...
五浊增时
五浊逐渐增长的时期。在住劫中人寿由二万岁的时候开始...
五逆罪
五种极逆于理的罪恶,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
五乘
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人乘就是乘著五...
五乘齐入
谓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等行人,皆可乘阿弥陀佛的...
五根
1、指眼等之五根,眼根能生眼识,耳根能生耳识,鼻根...
五教十宗
华严宗将释尊一生所说的教法,判为五教十宗,五教是由...
五蕴
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乃构成人身的五大要素...
五蕴非有
谓色受想行识五蕴所构成的人身是虚妄不实的,因为当五...
五蕴皆空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从四大假合而有,受想行识由妄念...
五趣
又名五恶道,或五道,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
五趣杂居地
九地之一,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五趣杂居之地...
五部
1、指小乘五部,即昙无得部、萨婆多部、弥沙塞部、迦...
五部律
佛灭后百年间,付法藏第五祖优婆鞠多之下有五弟子,于...
五部大论
无著菩萨承弥勒菩萨之旨,著五部之大论,即:瑜伽师地...
五部秘经
密宗所依之五部经典,即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
五部般若
摩诃般若、金刚般若、天王问般若、光赞般若、仁王般若...
五部禅经
禅法要解经、达磨多罗禅经、坐禅三昧法门经、五门禅经...
五部灌顶
1、此有三种,第一种: 一、阿门黎灌顶,即传法...
五部大乘经
天台大师选定下列五部为大乘经,即:华严经、大集经、...
五无间
五无间业的简称,又名五逆罪,即:杀父、杀母、杀阿罗...
五比丘
指佛最初所度的五比丘,即憍陈如、额鞞、跋提、十力迦...
五台山
又名清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山西五台县,...
五正行
净土宗所立,谓凡兼修他法者,名为杂行,若专修下列五...
五杂行
唐善导大师说往生净土之行业,除五正行之外亦可修其他...
五利使
五种其性猛利的烦恼,这也是五种迷于理而起之惑。即:...
五神通
又名五通,或五神变,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
五如来
即宝胜、妙色身、甘露王、广博身、离怖畏等五佛。在施...
五具足
五种供佛的器具,即花瓶一双,蜡烛台一对,香炉一个。...
五百戒
比丘尼的具足戒。本来只有三百四十八戒,以大数而称为...
五八识
五识与八识。五识是眼、耳、鼻、舌、身;八识即第八阿...
五念门
净土宗所立,即 一、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属礼拜门...
五钝使
五种其性钝拙的烦恼,即:贪、嗔、痴、慢、疑。...
五种禅
四念处、八背舍、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
五净肉
五种的净肉,即:不见杀、不闻杀声、不为我杀、自死、...
五净居天
色界之第四禅天,为证得阿那含(不还果)的圣者所生之...
五种衲衣
五种的僧衣,即:有施主衣、无施主衣、往还衣、死人衣...
五种说人
五种能宣说佛法的人,即佛自口说、佛弟子说、仙人说、...
五种散乱
众生的心有五种的散乱,即 一、自然散乱,谓众生...
五种不退
就净土门所立四不退中之第四处不退而立五种之不退,即...
五种比量
五种的推理法,即 一、相比量,即依照所见的去推...
五种邪命
一、诈现异相,博取信仰,如辟谷、得道、神通等事。 ...
五种布施
施远来者、施远去者、施病瘦者、施饥饿者、施智法人。...
五种问难
五种问难的原因,即:不解故问、疑惑故问、试验故问、...
五种净食
一切食物要依照五种方法清净之后,才适宜比丘进食,叫...
五种念诵
1、 一、莲华念诵,即诵声自闻于耳; 二、...
五种法师
受持法师、读经法师、诵经法师、解说法师、书写法师。...
五种甚深
义甚深、实体甚深、内证甚深、依止甚深、无上甚深。...
五种不应施
五种不应布施给人家的东西,即非理之财物、酒及毒药、...
五种增上缘
又名五增上缘,或五缘,是念佛人现在与未来二世所得到...
五类天
一、上界天,即色界及无色界之诸天; 二、虚空天...
五类法身
真言宗所说,谓此五类法身,皆含摄在大日如来一大法身...
五重玄义
又名五重玄谈,天台智者大师在讲解佛经之时,皆立五重...
五处供养
人们应对父、母、亲教师、轨范师、病人等常作供养。...
五家所共
谓世间财物为王、贼、火、水、恶子等,五家所共有,以...
五相成身
五相具备而成就佛身的观法。菩提心论说:一是通达心,...
五停心观
能使五种过失停止于心的观法,亦即声闻乘人在入道之初...
五俱意识
谓当前五识现起时,意识一定随同俱起。...
五所依土
法性土、实报土、色相土、他受用土、变化土。法性土是...
五分法身
以五种的功德法,成就佛身,叫做五分法身。 一、...
五分法身香
简称五分香,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
五十一位
指菩萨五十二位中之等觉位。...
五十二位
菩萨由凡夫到成佛,一共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
五十三佛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说:若有人能称是五十三佛名者,生...
五十三参
华严经入法界品说善财童子次第南游,参见五十三位善知...
五十八戒
梵网经上所说的十重与四十八轻戒,合共为五十八戒。...
五五百年
谓佛灭后之五个五百年,在每一个五百年中,各有一个坚...
五重唯识
法相宗所修的观行,从浅至深,共有五重,名五重唯识观...
五种法身
1、菩萨璎珞经所说的五种法身: 一、如如智法身...
心不相应行法
不与心及心所相应,也不与色法相应,故名心不相应行法...
五十六亿七千万岁
是释迦佛入灭至弥勒佛出世之年数。菩萨处胎经说:弥勒...
六入
六根入六尘,叫做六入,即: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
六凡
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因此六者都是凡夫位...
六门
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也叫六门。...
六即
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师,立六即佛义,以示由凡夫修...
六处
六根的别名。处是出生之义,谓六根缘六尘而生六识。...
六如
又名六喻。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
六妄
即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因此六尘是凡夫们所...
六尘
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尘者染污之义,...
六舟
(喻)六波罗蜜,因六波罗蜜如舟,能渡人到达涅槃快乐...
六因
1、指大乘别教所立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
六忍
一、信忍,别教之菩萨于十住位中信一切心皆悉空寂,能...
六时
昼三时和夜三时,合称为六时。昼三时是晨朝、日中、日...
六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是六根对色、...
六物
佛制定比丘所必须蓄存的六种器物,即僧伽梨(九条乃至...
六界
又名六大,即地水火风空识六法。此六法各有分界,故名...
六祖
1、禅宗衣钵相传共有六世,即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
六衰
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能衰耗人们的真性,所以叫做六衰...
六贼
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媒,自劫家宝...
六通
三乘圣者所得到的神通一共有六种,即:天眼通、天耳通...
六难
遇佛世难、闻正法难、生善心难、生中国难、得人身难、...
六瑞
佛要说法华经时,必先现出六种的祥瑞,以作为开经的由...
六境
又名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因此六法是眼、...
六蔽
蔽是覆蔽之义,能覆蔽静心者,有六种,名为六蔽。 ...
六方护念
又名六方诚证、六方证明。即阿弥陀经举六方如来同声赞...
六大
又名六界,即:地、水、火、风、空、识。此六法周遍于...
六大观
观察六大的行法,在显教是观察六大之空与不净,在密教...
六趣
地狱趣、饿鬼趣、畜生趣、阿修罗趣、人趣、天趣。趣是...
六趣轮转
在六道之中轮回的意思。...
六喻
金刚经说如梦、幻、泡、影、露、电六喻,说明诸法之空...
六慧
指璎珞本业经所说的六种智慧,亦即别教菩萨于六位时所...
六念
一、念佛,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量...
六垢法
六种污垢真心的法,即诳(欺诳他人)、谄(谄媚逢迎)...
六度
六种行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
六度万行
略则六度,广则万行,而六度是包括了菩萨所修的一切行...
六道
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因此六者是一切众...
六道四生
在六道之中有胎、卵、湿、化的四类众生。...
六道轮回
六道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六道的众...
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
六根本烦恼
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
六欲
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语言音声欲、细滑欲、人相...
六欲天
欲界有六层的天,故名为六欲天,即:四天王天、忉利天...
六欲四禅
欲界的六欲天和色界的四禅天。...
六成就
诸经皆有通别二序,在通序(又名证信序)里,举出六件...
六妙门
一、数息门,即善调呼吸,数息一至十,以摄乱心。 ...
六斋日
六个宜行八关斋戒的日子,即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
六著心
六种执著的心,即:贪著心、爱著心、嗔著心、疑著心、...
六随眠
俱舍论所说,即贪、嗔、慢、无明、见、疑。唯识称之为...
六观法
本业经所说的六种观法。 一、住观,别教之菩萨于...
六法戒
学法女(梵语式叉摩那)所应受持的戒法,即:不淫、不...
六种印
六种波罗密是证明菩萨的印契。...
六种住
菩萨持地经立六住以摄菩萨之行位,即:种性住、解行住...
六种供养
又名六种供物,即吾人时常拿来供养佛菩萨的六种物品。...
六种罗汉
一、退法罗汉,即一旦得罗汉果,遇些恶缘,便退失所得...
六种决定
菩萨修六度,能得六种的决定,即 一、财成决定,...
六种震动
大地震动,有三种的六种,即 一、为动之六时,即...
六种巧方便
菩萨的六种善巧方便,即 一、随顺巧方便,即菩萨...
六种俱生惑
六种与生俱来的惑,即:贪、嗔、慢、疑、无明、不正见...
六八弘誓
指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
六波罗密
华译六度,即檀那(布施)、尸罗(持戒)、羼提(忍辱...
六群比丘
佛住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从事非威仪之事,叫做六...
六十二见
是外道的邪见,以五蕴为起见的对象,依色法和心法为根...
六十四梵音
如来的声音,有六十四种特别美妙的相,即:流泽声、柔...
内凡
指那些将要进入圣位的人。小乘以暖、顶、忍、世第一法...
内尘
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分为内外二种,眼耳鼻舌身等五识所缘...
内我
执著身体之内有一个我。...
内典
指佛教的经典,佛教以外的叫做外典。...
内院
兜率天有内外二院,内院名善法堂,弥勒菩萨常在这里说...
内明
五明之一,即明白佛所说的五乘因果妙理。佛法主张万法...
内界
1、众生的身心,分内外二界,身体是外界,心意是内界...
内秘
内秘菩萨之大行,外现小乘声闻之罗汉相,如舍利弗等是...
内煮
指在比丘房内所煮的食物,为不净食之一,比丘不得取食...
内缘
眼耳鼻舌身等五识缘色声香味触等外境为外缘,意识于心...
内熏
众生心中,皆有本觉之真如,此本觉之真如熏习无明,使...
内宿食
与比丘同在一处和经过一宿的食物,为不净食之一,比丘...
内外空
观察内六根和外六尘皆无有我、我所。...
内外道
内道与外道。内道即佛教,外道指佛教以外之道。...
内外兼明
五明中之前四明为外明,第五明为内明,五明兼备,谓之...
内外不二门
十不二门之一。众生诸佛和依报等为外境,自己的心法为...
元妙
涅槃的觉体,本来不可思议,故称元妙。...
元明
真如的觉体,本来明照,故称元明。...
元品无明
又名根本无明,或无始无明,此无明与真如,皆属无始,...
引业
又名引因、牵引业、总报业,即牵引众生到五趣四生中去...
引果
众生所得的身体果报,可分为总别二种,其引生果报的主...
幻有
虚幻的有,亦即假有的意思。...
幻身
虚幻的身体,亦即人身无实的意思。...
幻垢
有情的身心,无实叫做幻,有恼烦叫做垢。...
分别
思量分别一切事理,如分别人我、是非、爱憎、善恶、美...
分别识
即第六意识,因为第六意识常随著六尘的种种境界而起分...
分别起
一切惑障有分别起和俱生起二种,分别起是由邪师邪教邪...
分别智
分别有为事相的智,在佛为后得之权智,在凡夫则是虚妄...
分证
又名随分觉,即随著一分之断惑而多得一分之证悟。...
分证佛
菩萨没有完全把无明破尽,就没有完全证得佛,只有一部...
分段生死
一切众生,在三界六道中,由于善恶业所感,其寿命皆有...
分段变易
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三界内凡夫的生死轮回...
六观音
1、显教的六观音是大悲观音、大慈观音、狮子无畏观音...
六和敬
僧是和合的意义,而和合复具有二义,即理和与事和,理...
劝诫
教人行善叫做劝,制止为恶叫做诫。如来的教法不离此二...
化土
佛变化身所住的国土,此中有净土和秽土的分别,如娑婆...
化生
1、四生之一。即变化而生,如诸天,地狱,及劫初的人...
化法四教
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三藏教即是经律论三藏,部...
化乐天
自己变化五尘,而自娱乐,故名化乐,为欲界六天中之第...
化相三宝
释尊于菩提树下成道后,到鹿野苑去说四谛法度五比丘,...
天
光明之义,自然之义,清净之义,自在之义,最胜之义,...
天竺
国名,即今之印度。...
天乘
五乘之一。修行十善,乘之而生于欲界六天,若能加修禅...
天堂
天上的宫殿。凡所处的地方,有随心享乐的环境,皆可喻...
天道
又名天趣,为六道之一。天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等诸...
天人师
如来十号之一,六趣中的天与人,无不以佛为教师,故称...
天台
中国浙江省台州天台县之山名,隋朝时智者大师居于此山...
天台宗
隋智者大师所立,因居天台山,故即以山名其宗,此宗以...
天台八教
天台宗所立的化仪四教和化法四教,合称为八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心灵解脱
戒杀放生
涅槃
倓虚法师
李炳南老居士
般若
离苦得乐
工作事业
大悲咒
断除口业
佛学问答
生活
如瑞法师
惟贤长老
忏云法师
大安法师
绍云老和尚
知足
改造命运
随喜
佛教词典 fodian.cc
词典首页
随机推荐
佛教文库
全部栏目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