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佛光大辞典】(第5页)
更多词典列表
二十八宿
梵语 astāvij?ati naksatrāni...
二十八部众
全称千手观音二十八部众。乃指千手观音之眷属,有善神...
二十力
谓菩萨所具足之二十种力用。无量寿经卷下就净土菩萨之...
二十五三昧
谓破三界二十五有之二十五种三昧。亦称三昧之王。即:...
二十五方便
谓天台家观心修行之法,分方便与正修二种,方便有二十...
二十五有
生死轮回之迷界计分为二十五种;由因必得果,因果不亡...
二十五神
守护受持五戒者之善神,计有二十五尊。分述如次: (...
二十五条
即二十五条衣。袈裟之一种,九品大衣中之上上品,以二...
二十五众
隋朝开皇十二年(592),文帝敕选二十五位高僧,组...
二十五部
密教将金刚界之五智分为五部,每部又各具五智,故成二...
二十五菩萨
乃随弥陀来迎之诸菩萨。往生要集所引用之十往生经(此...
二十五圆通
谓诸菩萨、声闻证悟之二十五种方法。圆通,圆满周遍,...
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谓一切菩萨欲证圆觉,彼修禅定有二十五种方法。盖无碍...
二十五坛别尊法
密教为破斥二十五有,修个别供养二十五尊之护摩法。(...
二十五谛
乃印度数论派之哲学。此派将宇宙万有分为神我(梵 p...
二十五点
禅院中区别时间之法,划分初夜至后夜(即日暮至夜明)...
二十天
(一)斥退恶魔,守护善法之二十位天神,名称如下:梵...
二十四不相应法
唯识宗分不相应行之法为二十四类,以假立色心心所之分...
二十四缘
缘,梵语 pratyaya,巴利语 paccaya...
二十四愿
阿弥陀佛之别愿。无量寿经中称之为四十八愿,二者相较...
二十空
表诸法皆空之理之二十种空,出自大般若经卷三学观品。...
二十重华藏庄严世界海
谓此世界住于香水海中莲华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藏一...
二十智
乃指天台家约四教以明之二十智,其中三藏教有七智,为...
二十犍度
戒律于作持门之分类。犍度,篇章、分类编集之义,梵语...
二十种外道
又作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提婆论师将印度小乘外道所执...
二十种喻法
谓二十种法之譬喻。即:(一)般若为母,(二)方便为...
二十种烦恼现行
据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九之记载,即指:(一)随所欲缠现...
二十种烦恼随眠
烦恼,指见、思、无明,为昏烦之法,能恼乱心神。此烦...
二十种随烦恼
小乘俱舍论以一切之烦恼称为随烦恼,或对于六随眠之根...
二十种护摩法
乃指扇底迦之四法,布瑟致迦之九法,阿毗遮罗迦之七法...
二十亿耳
梵名 ?ronakotīvij?a 或 ?rotr...
二十诸天
天台宗寺院供奉之诸神。据南宋行霆所撰“诸天传”记载...
二十难
二十种不易之事。据四十二章经载,二十难即:(一)贫...
二三
指六师外道。于日本玄睿之三论大义钞卷一中,载有“二...
二凡
谓三乘行人见谛以前之凡位,分外凡、内凡二种。外凡者...
二千普贤行法
略称二千行法。乃新华严经卷五十三离世间品中,普贤菩...
二土
乃指二种国土而言。即将佛之国土大别为二种:(一)指...
二土弘经
天台宗论生身得忍之菩萨,遍方便、实报二土,而弘经利...
二戒
依诸条件之不同,戒律可二分为如下十一种。(一)性戒...
二中
谓三论宗之世谛中、真谛中二者。中者,不偏之意。二中...
二五食
指蒲缮尼食与珂但尼食,皆各有五种食物。(一)五蒲缮...
二元神教
主张有相互对立之善、恶二神存在,而唯以善神为崇拜对...
二六之缘
即十二因缘。说众生涉历三世而轮回六道之次第缘起。(...
二六之愿
药师如来之十二誓愿。即:(一)愿自他身光明炽盛。(...
二六时中
谓一昼夜之十二时辰。即竟日。印度历法则为六时或八时...
二分家
为难陀论师所立之心识二分说。以心识起认识作用时所生...
二天
(一)指日天及月天。 (二)指同生、同名二天。此二...
二天三仙
二天与三仙之合称。二天指大自在天(梵 Mahe?v...
二心
(一)真心与妄心。真心即真实之心,离虚妄不实。妄心...
二方便
(一)指世间善巧方便、出世间善巧方便。(一)略称世...
二木
二树之意。法华经文句卷七上所喻别教与通教菩萨,即:...
二氏
乃指释氏与老子,即佛家与道家。 p191...
二王尊
又作仁王、二天王、二天。谓立于寺门两侧,守护伽蓝之...
二世
指今生及来世,如称二世安乐、二世悉地。又称神与人之...
二世尊
乃指多宝塔中之释迦如来与多宝如来二佛而言。又作法华...
二世间
即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世者,谓有为法于过去、现在、未...
二加
显加与冥加。加,即加被。佛于华严会上,以身、口、意...
二句
指文句与义句。句,即句逗,又众语和合而成句。谓如来...
二正
乃指体正、用正。中论别称正观论,三论宗释其“正”字...
二犯
止犯与作犯二种犯戒。或称止作二犯,为“二持”之对称...
二光
乃指自佛身所发出之二种光明。 (一)色光与心光。(...
二印
指无相三昧印与有相三昧印。菩萨初入八地,上不见可求...
二吉罗
谓恶作、恶言二种突吉罗罪。恶作者,非如法之举止;恶...
二因
(一)生因、了因。(一)生因,乃本具法性之理,能生...
二如
(一)即随缘真如与不变真如。(一)不守自性,随染缘...
二如来藏
指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如来,即理性如来;藏者,含...
二字
(一)半字与满字之合称。悉昙章为生字之根本,而文字...
二守护
指居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及外金刚部院西方门之二守护神...
二百一十亿佛土
谓阿弥陀佛在因位为法藏菩萨时,为立选择之别愿,所预...
二百五十戒
又称具足戒。即佛制比丘所必须遵守之戒律,共有二百五...
二行
(一)谓二种修行,即自利行与化他行。 (二)谓烦恼...
二行废立
净土门于往生之行业中,比较念佛、诸善二行之胜劣,以...
二衣
指制衣及听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一载,比丘之...
二佛中间
指释迦佛入灭,弥勒佛尚未出世期间。此时无佛住世,世...
二佛并坐
释迦佛于灵鹫山说法华,迹门三周说法以后,地下忽涌一...
二佛性
即理佛性、行佛性。(一)法相宗论众生之佛性,以其所...
二利
即自利与利他。上求菩提为自利,下化众生为利他。小乘...
二利真实
即自利真实与利他真实。善导于观经疏散善义解释至诚心...
二见
(一)断见(又作无见)与常见(又作有见)。又称有见...
二忍
菩萨所修之二种忍。(一)生忍与法忍。(一)生忍,又...
二我见
人我、法我称为二我;此二种妄见,则称二我见。(一)...
二我执
谓俱生我执与分别我执。(一)谓于五蕴等法中,强立主...
二决定义
决定,断然不易之义。楞严经卷二载,如来令阿难甄别真...
二受
指身受与心受。受者,谓领纳所触境之心所法。(一)身...
二足
(一)人有两足,故谓人为二足。 (二)福与智。六度...
二足尊
佛陀之尊号。谓于人中之最尊最贵者。又二足譬福、智二...
二身
(一)指二种佛身。有多种分法:(一)谓生身与化身。...
二事非行
律宗以樗蒲、围棋与种种歌舞伎乐,为不应有之行为。 ...
十念
(一)指念佛等十种念。又作十随念。增一阿含经卷一载...
二受业
乃指心受业与身受业。(一)心受业者,惟以招感第六识...
二和
谓僧伽之理、事二和。(一)理和,即二乘之圣者,同破...
二始
指小乘与大乘之始,为天台宗之说法。(一)佛陀在鹿野...
二宗释题
天台、贤首二宗释经题,有通别、能所之异。(一)天台...
二往
即再次往诠义理。又作再往。摩诃止观卷七上(大四六·...
二往生
净土宗自往生弥陀净土之行体相状,二分为如下四种:(...
二性
(一)种性与别性。(一)通于一切法,本性空寂者,称...
二果
(一)习气果与报果。相当于等流果、异熟果。(一)由...
二果二义
二果即斯陀含,译为一往来,有二义,即:(一)一往天...
二河白道
一种信仰之譬喻。乃净土宗大德善导于观经疏中所说,谓...
二法
(一)指十对之二法摄尽一切诸法。此十对为:真俗、教...
二法相违
谓烦恼与涅槃二者相违。据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二载:(一...
二法执
即俱生法执、分别法执。(一)俱生法执,乃无始时来,...
二空
指二种空。其名称与解释于诸经论各异。大智度论卷三十...
二空真如
即人空真如与法空真如。又作二空真理。前者谓空人我所...
二空观
(一)思惟人、法二空而断除烦恼、所知二障之观法。 ...
二花
谓草木花、严身花。(一)凡草木之花,皆具开敷结实之...
二门
乃各种教义之二分法。如法华经之内容,分为本门与迹门...
二持
止持与作持。为戒律之两大类。又称止作二持、止作。(...
二施
(一)指财施与法施。解深密经卷四(大一六·七○五下...
二流
乃指顺流与逆流而言。轮回生死,称为顺流。趣向涅槃,...
二相
(一)指净智相与不思议业相。净智相,为依法力薰习,...
二相别
指自相别、共相别。据“析玄记”载:(一)自相别,相...
二美
乃指定、慧之二庄严。空海之吽字义(大七七·四○七上...
二耶舍
乃二人名。经论中提及耶舍比丘有二人。一为佛在世时毗...
二苦
苦者,逼恼身心之谓。二苦乃内苦及外苦。(一)内苦,...
二重中道
又作二种中道。唯识家认为中道有三性对望中道及一法中...
二重曼荼罗
指胎藏、金刚两部之曼荼罗,各具浅略、秘密二重。(一...
二食
(一)法喜食与禅悦食。以法与禅定皆为精神食粮,能资...
二苾刍
“苾刍”即比丘。有二类:(一)世俗苾刍,即凡夫比丘...
二乘
乘为运载之意。运载众生度生死海之法,有二种之别,故...
二乘成佛
谓舍利弗等二乘之人,于说阿含经时,得二乘之极果,又...
二乘作佛
指声闻、缘觉二乘得以作佛,乃法华经前十四品之中心思...
二乘异同
乃指声闻与缘觉修行之异同。据法华玄赞卷五谓,此有三...
二修
乃指专修与杂修而言。修行阿弥陀佛之净土法门,称为专...
二师
(一)指释迦如来与多宝如来二大导师。 (二)指圣师...
二悟
(一)指渐悟与顿悟。速疾直入究极之觉悟称顿悟;依顺...
二时
(一)时分假、实二种,即:(一)迦罗时(梵 kāl...
二根
(一)利根与钝根。(一)利根又作上根,谓根性锐利,...
二殊胜
谓观世音菩萨极证圆通,十方普应,上同诸佛,下合群生...
二益
指现益与当益。现生可获得之利益,称为现益。命终后,...
二真如
即二种真如。有如下五类: (一)离言真如与依言真如...
二祖庵
位于河南登封县少室山少林寺西南四公里之钵盂峰上。传...
二祖断臂
禅宗故事。相传二祖慧可,到嵩山少室峰求道于达磨,立...
二胁士
又称二挟侍。谓侍于中尊左右之二菩萨。如弥陀如来两旁...
二般若
(一)共般若与不共般若。(一)共般若,即天台宗之通...
二假
(一)无体随情假与有体施设假。(一)乃世间常用之我...
二执
(一)我执与法执。又称我法二执、人法二执、生法二执...
二宿因力
指大愿力与昔行力。如来悲智双行,以摄化众生,系由二...
二密
指理密与事密。(一)理密,即说圆融不离之理者。(二...
二教
乃佛法之分类。系由教说之意义内容、实践方法、说法形...
二教六理
谓法相宗用以证明第七末那识存在之二种教证与六项理论...
二教论
(一)全一卷。北周道安撰。论述儒佛二教之大旨并比较...
二现
佛之尊特身相好,有须现、不须现二种。(一)须现者,...
二众
(一)道众与俗众。(一)道众,乃出家修道业,受具足...
二处三会
指法华经之说会。二处即灵山、虚空。三会者,即:(一...
二贫
谓财贫与法贫。(一)缺乏资生之财物,称为财贫。(二...
二部五部
佛教最初分裂之根本二部,即上座、大众二部。佛灭百年...
二部戒本
即指比丘与比丘尼之戒本。乃明示二者戒律之本经。[四...
二鸟
乃指迦邻提或鸳鸯一类之雌雄二鸟。以其同游而不相离,...
二尊教
指弥陀与释迦二尊之教。净土宗称无量寿经及观无量寿经...
二惑
(一)见惑与修惑。(一)见者,推度之义。以邪推度而...
二恶
乃指见思烦恼与无明烦恼之二恶,又指已作之恶与未作之...
二智
指二种出世圣者之智慧。有下列六种:(一)尽智与无生...
二无心定
指十四不相应行中之无想定、灭尽定而言,又称二定。(...
二无我
即人无我与法无我。又称人空、法空,或我法二空。(一...
二无知
乃小乘有部所立之染污无知与不染污无知。(一)染污无...
二无记
谓二种非善非恶之无记性。即有覆无记与无覆无记。(一...
二无常
即念念无常与相续无常。无常者,变化不止之意。(一)...
二等
断等与得等。据宗镜录卷十四载:(一)断等,指佛极解...
二答
乃指两种回答之方式。即用言语回答之言答,及以种种相...
二善
(一)止善与行善。(一)止善,乃避作恶,远离犯罪之...
二善三福
即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善根。二善者,定善、散善。三福乃...
二量
因明用语。即现量、比量。色等诸法,以现实量知其自相...
二圆
乃天台宗指法华以前,华严、方等、般若三时所说之圆教...
二愚
乃指十地菩萨所起之两种迷惑。即:(一)执着我法之迷...
二爱
谓欲爱与法爱。(一)凡夫爱念妻子,贪染五欲,故称欲...
二业
(一)据俱舍论卷十七载,有两种二业,即:(一)引业...
二灭
即择灭与非择灭二种无为法。以智慧之简择力断灭烦恼,...
二烦恼
二种之烦恼。(一)根本烦恼与随烦恼。据瑜伽师地论卷...
二经体
谓经典中之文、义二者。经者,自一面观之,但为显义之...
二罪
指受佛戒者所犯之罪,分为二类:(一)性罪,指杀、盗...
二解脱
乃指二种解脱。解除业绳系缚而得自在,称为解脱。此有...
二诠
乃指表示事物意义之两种方法,即:(一)遮诠,即用否...
二道
(一)无间道与解脱道。乃断惑证理之二道。(一)无间...
二顿
华严宗分顿教为渐顿与顿顿二种,分圆教为渐圆与顿圆二...
二鼠啮藤
比喻人命无常。二鼠喻昼夜(时间),藤喻生命。昼夜相...
二寿行
即留多寿行与舍多寿行。(一)留多寿行,乃阿罗汉为饶...
二漏
即有漏与无漏。漏者,烦恼之意。(一)有烦恼之法,或...
二福
即梵福与圣福。前者乃大梵天王之福德,后者为三乘圣果...
二福田
(一)学人田与无学人田。(一)学人田,乃小乘见道以...
二种
凡种与圣种。据法华安乐行义载:(一)凡种,指凡夫之...
二种人咒术不能加
据摩登伽经载,摩登伽女心染著于阿难,请母以咒术致之...
二种三观
即次第三观与一心三观。前者亦称别相三观,乃别教之观...
二种大乘
即有相大乘与无相大乘。为南北朝时北地某禅师所立之教...
二种子
全称二种种子。真言之阿等一字,生无量之义,譬如草木...
二种分别真伪禅相
即修禅之人,于禅定中有二种禅相,据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二种心
指安隐(稳)心与快乐心。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菩萨初...
二种心相
谓心之内外二相。(一)心内相者,心之本性清净平等之...
二种比丘
比丘,梵语 bhiksu,巴利语 bhikkhu。...
二种出家
出家之类别有二,即:(一)身出家,仅形体出离在家之...
二种加持
谓五相成身后之“一切如来加持”与“四佛加持”二种。...
二种布施
(一)财施与法施。(一)以衣服、饮食、田宅、珍宝等...
二种本尊
本尊者,本有而于出世间为最胜最尊者。大日经本尊三昧...
二种本觉
大乘起信论立随染、性净二义以明本觉之相。(一)随染...
二种生灭
即粗生灭与细生灭。此依生灭相之粗显、微细而名。六染...
二种白法
谓惭与愧二者。以能光洁一切诸行,故称白法。(参阅“...
二种立题
对于诸经之题目,有佛自立者,亦有经家所立者,称为二...
二种光明
(一)色光与心光。前者乃佛身所放之光,由眼可见;后...
二种因果
分四谛为二种之因果,即世间因果与出世间因果。前者以...
二种妄见
指别业妄见、同分妄见,乃众生个别或共同所起之两种妄...
上一页
下一页
打坐
真如自性
净界法师
大势至菩萨
佛教故事
普贤菩萨
健康素食
因果报应
达摩大师
明海法师
文殊菩萨
释迦牟尼佛
五戒
楞严经
佛经咒语
出家
本性法师
菩萨戒
星云大师
唯识学
佛教词典 fodian.cc
词典首页
随机推荐
佛教文库
全部栏目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