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佛光大辞典】(第6页)
更多词典列表
二种妄语报
由前世妄语,今生所得之二种报。据法苑珠林卷七十之记...
二种如如
指如如智、如如境。据佛性论卷二载:(一)如如智,指...
二种如来
指出缠如来与在缠如来。(一)出缠如来,系一切诸佛在...
二种字
即根本字与增加字。字者,梵有二音,一言阿刹罗,是为...
二种存济
指有罪存济、无罪存济。存,存活;济,救济,谓以饮食...
二种有
实物有与施设有。据阿毗昙毗婆沙论卷六载:(一)实物...
二种死
即命尽死与外缘死二者。(一)命尽死,谓全其天命而死...
二种自在
指观境自在、作用自在。据华严经疏卷六载:(一)观境...
二种色
(一)内色与外色。据宗镜录卷五十八载:(一)内色,...
二种色身
谓诸佛如来之实色身、化色身二者,亦即报身与应身。(...
二种佛土
谓真土、应土等二种佛所住之国土。(一)真土,亦称真...
二种佛境
即证境与化境。前者谓诸佛所证之境界,如真如法性之理...
二种利行
指自利行、利他行二种。菩萨所修之行,依其别相,有自...
二种序
经典之序,有通序、别序二种。(一)如是我闻等六成就...
二种忍辱
即众生忍辱与非众生忍辱二者。前者乃忍受杀伤骂詈等众...
二种戒
(一)止持戒与作持戒。(一)制止身口之恶,不杀不盗...
二种见
即想见与正受见。(一)修观察行,尚存觉知之所见,称...
二种身土
身,即能依之色身;土,即所依之国土。据佛地经论卷一...
二种身行施
指生身行施、法身行施。据大智度论卷十二载,菩萨以二...
二种邪见
即破世间乐邪见与破涅槃道邪见。(一)乃无视因果之理...
二种邪见报
由前世邪见感得今生之二种报。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二...
二种供养
供养佛菩萨之二种方法。(一)事供养与理供养,即以香...
二种两舌报
因前世两舌,向此说彼,向彼说此,斗构是非,离间和合...
二种受具戒法
戒,乃万善之根本。据大宝积经卷一○四载,能受正戒者...
二种性
即指本性住种性及习所成种性二种。种性为梵语 got...
二种法身
于佛、菩萨之法身所立之理法身、智法身二种;在诸经论...
二种法性
出自地持经卷一。法即轨则之义;性即不改之义。一切法...
二种法施
指世间法施、出世间法施。据般若经卷二十四载:(一)...
二种舍利
(一)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如多宝佛之舍利属前者,释...
二种非器
指二种不能听闻华严经之根器。据华严经疏卷三载,佛说...
二种信
此二种信有三,即:(一)信解与深信。(一)信解,又...
二种信心
谓对法华经起信之二种信心。(一)就佛立信,以法华经...
二种却魔法
谓坐禅之人,正定未发,多有魔事,心生惊怖,破坏善根...
二种甚深
谓证甚深与阿含甚深。(一)证甚深者,指诸佛之智慧甚...
二种迥向
乃净土门所立。(一)往相回向与还相回向。(一)以己...
二种修行
指真实修行、不实修行。据涅槃经卷二载,依佛所说,能...
二种差别
因明用语。指有法差别和法差别。所谓差别系指言陈与意...
二种根本
指无始生死根本、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据楞严经卷一...
二种涅槃
即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又称有余依与无余依。依者,有...
二种病
(一)身病与心病。(一)身体四大不调所生之病苦,称...
二种破戒人
指因缘不具足破戒、因缘具足破戒。据大智度论卷九十一...
二种破着
据大智度论卷四十三载,即:(一)破欲着,指人于好色...
二种神力
(一)令远处见闻神力与令各各见佛神力。(一)谓佛在...
二种般若庄严
般若,意译作智慧。智慧能严饰法身,故称般若庄严。据...
二种退
指究竟退、不究竟退。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修行人退其...
二种健儿
谓自不作恶,及既作恶而能忏悔,更不复作,此二种乃有...
二种偷盗报
由前世偷盗,今生所得之二种报。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
二种寂静
即身寂静与心寂静。寂静者,谓离烦恼,绝苦患,亦即涅...
二种常住
(一)百岁至劫灭称为常。诸菩萨若住百岁千万亿岁,若...
二种授记
即无余记与有余记二者。(一)佛现前授记某甲众生,于...
二种杀生报
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二种杀生报即:(一)短命,指因...
二种清净
(一)自性清净与离垢清净。(一)众生真如之心体,本...
二种淫报
指妇不贞洁、得不顺意眷属。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由前...
二种毕竟
指庄严毕竟、究竟毕竟。据大涅槃经卷二十七载,即:(...
二种众生
指习爱众生、习见众生。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一载:(一)...
二种贪报
即多欲与无厌。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二种贪报即:(一...
二种通相
指宗通相、说通相。据楞伽经卷三载:(一)宗通相,宗...
二种偈
谓通偈、别偈二者。(一)通偈者,即首卢偈。不论经之...
二种胜
因胜与果胜。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菩萨初发心坚固有二...
二种胜行
指福胜行与智胜行。菩萨所修之福、智二行,就通相而言...
二种恶事
据大智度论卷二十三载,即:(一)众生恶事,指诸众生...
二种恶骂报
由前世口多恶骂,所得今生之二种报。据法苑珠林卷七十...
二种无心约教
约,要约、依约之义。谓如来之教,本离心缘言说之相,...
二种无量
指实无量、不知为无量。据大智度论卷二十载,二种无量...
二种无义语报
由前世语言无义,今生所得之二种果报。据法苑珠林卷七...
二种无漏因果
即无漏因与无漏果。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二载,即:(...
二种无碍
据华严经疏卷五十二载,菩萨有二种无碍,即:(一)智...
二种结界
即自然界与作法界二种作法所限定之区域。(一)谓自然...
二种善机
能修善根之根机有定、散二种。(一)定机,谓能修止息...
二种菩提心
谓缘事与缘理二种求真道之心。(一)缘事菩提心,以四...
二种菩萨
指成就大力菩萨、新发意菩萨。据大智度论卷九十二载,...
二种菩萨身
乃指生死肉身与法性生身。(一)生死肉身,三贤位之菩...
二种超越三昧
指超入三昧(定)与超出三昧。盖散心之人的禅定深浅次...
二种爱
谓有染污与无染污之二种爱。(一)有染污,即贪爱,指...
二种爱语
指随意爱语、随所爱法为说。据大智度论卷六十六载,菩...
二种灭
指暂时灭、究竟灭。据显扬圣教论卷八载,如来有二种灭...
二种资粮
即福德、智德二者。以此二德为资益己身之粮,得证佛果...
二种僧
(一)声闻僧与菩萨僧。(一)声闻僧乃以出家沙门形像...
二种僧物
(一)现前僧物与四方僧物。此依施者之意志而区别。(...
二种寿命
谓众生之二种命,一者命根,二者智慧命。大智度论卷七...
二种精进
即身精进与心精进。精进者,谓心练于法而不懈怠。如法...
二种精进心
谓行人熏修忏法,即当克取限期,破诸惑障,如修法华三...
二种语
指世语、出世语。据北本涅槃经卷十四载,如来为二乘人...
二种说法
如来为菩萨及诸众生说法,有细、粗之别。宝性论卷四载...
二种远离
即身远离与心远离。修行佛道之际,为使身器清净,故须...
二种广利
指利今、利后。华严经疏卷一谓:(一)佛陀在世时,当...
二种数
指数量数、色心有为数。据华严经疏卷五载:(一)数量...
二种瞋报
由前世多瞋,所得今生之二种报。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
二种羯磨
(一)依四分律忏六聚法篇,羯磨分为二种,即:(一)...
二种论
即宗经论与释经论。(一)乃依大小乘经之教理所造之论...
二种轮身
谓二种佛菩萨之身。即正法轮身与教令轮身。以其具有摧...
二种独觉
独觉乃出于无佛之世,观外物之凋零,觉内心之生灭,无...
二种声闻
即愚法声闻与不愚法声闻。声闻学于小乘之法,迷执自法...
二种薰
指薰习与资薰。(一)薰习,薰即薰发,习乃数习。谓数...
二种薰习
即相分薰与见分薰。七转识各缘其外境时,依其识自体之...
二种医
指小医与大医,比喻声闻与菩萨。据大智度论卷二十四载...
二种证
(一)意谓修小乘法门以证阿罗汉果者有二种。(一)次...
二种讥嫌
指讥嫌之名与讥嫌之体。天亲之净土论谓体有三种,即二...
二种愿
可得愿与不可得愿。据大智度论卷三十载:(一)可得愿...
二种颠倒
指众生颠倒、世界颠倒。据楞严经卷七载,二种颠倒即:...
二种劝请
菩萨向佛陀所作之二种劝说请求。据大智度论卷七载,二...
二种忏悔
谓理忏与事忏。(一)理忏者,观诸法实相万法皆空之理...
二种阐提
二种一阐提之略。即舍善根阐提与方便阐提。(一)舍善...
二种灌顶
即传教灌顶与结缘灌顶。为密教之法。(一)对如法修行...
二种护持事
诸佛菩萨护持之二种事。据地藏十轮经卷五载,二种护持...
二种显示
指言显示、使修行显示。显,即显露;示,即晓示。据华...
二种观
观,谓定心运想。指死尸臭烂不净观、闻法忆想分别观。...
二种观法
即唯心识观与真如实观。(一)观身、口、意三业之所作...
二语
意为“两舌”,乃指前后矛盾之语,或作诽谤之语。[大...
二障
又作二碍。(一)烦恼障与所知障。系瑜伽行派与法相宗...
二际
际者际畔。指涅槃际与生死际。小乘认为此二者有别,大...
二领
乃指探领与齐领之二种领解。法华经信解品载四大声闻陈...
二悭
指财悭与法悭。悭者,吝之义。据地持经卷四载,吝惜财...
二德
(一)智德与断德。(一)众生所具之了因,至于佛性果...
二缘
指内、外二缘。据楞伽经卷二载,二缘即:(一)众生所...
二请
言请与念请。据华严经疏卷一载,二请即:(一)言请,...
二轮
(一)乃指食轮与法轮。食轮谓斋食,法轮谓说法。大会...
二余
乃指生身之苦与烦恼之残余而言。若再加业之残余,则为...
二学
(一)读诵与禅思。前者即指读诵佛经及祖师语录等。后...
二缚
(一)相应缚与所缘缚。(一)相应缚,见惑、修惑束缚...
二亲
即指父母。据法苑珠林卷五十载,即:(一)父亲,指资...
二谛
指真谛与俗谛。并称真俗二谛。谛,谓真实不虚之理。真...
二谛章
凡三卷。隋朝吉藏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七册。乃详述三...
二谛观
乃天台家三观中空观之异名。以空观成就,不但成就空谛...
二应身
乃指天台宗所谓劣应身与胜应身之二应身而言。(一)劣...
二檀
乃指世间檀与出世间檀之二种布施。檀,即布施。(一)...
二禅
梵语 dvitīya-dhyāna。乃色界四重禅定...
二禅天
又称二静虑。指修成二禅者所生之天处,为色界天中之第...
二翼
譬喻二事互相资助,相辅相成,如鸟之双翼。如止观、真...
二断
(一)自性断与缘缚断。此系就断惑之性质而分。(一)...
二归戒
谓佛成道之初,仅具三宝中之佛、法二宝时,所行归依佛...
二藏
即分类如来一代圣教为二种法藏。乃指诠释声闻与缘觉二...
二转妙果
即断尽烦恼、所知二障,转得二种胜妙之果。又作二转依...
二识
乃大乘起信论所说之法门,即指阿赖耶识与分别事识。(...
二证
(一)事证与理证。于三学中,修戒、持戒者,称为事证...
二边
乃指离中道之两极端,惟各书有不同之说法。中论卷四谓...
二难化
指欲天难化与色天难化。前者执著于上妙之五欲,故难教...
二类各生
乃净土宗之一义。以往生弥陀之净土者,不只限于念佛一...
二类种子
即本有种子与新薰种子。(一)无始以来,异熟识中法尔...
二严
乃指二种庄严。(一)智慧庄严与福德庄严。谓智慧、福...
二觉
(一)本觉与始觉。阿赖耶识中之觉,分为本、始二觉,...
二摄
谓自摄与他摄。一切万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摄、他摄。...
二护
乃指内护与外护。(一)内护,“内”指自己身心之“心...
二变
即因缘变与分别变。据成唯识论卷二所述,有漏之识变可...
二观行
又作唯识观。据宗镜录卷三十五载,二观行即:(一)寻...
人中三恶
指一阐提、诽谤大乘者与犯四重禁者。(参阅“一阐提”...
人中分陀利花
(一)分陀利花,梵语 pundarīka,译为白莲...
人中牛王
乃佛之德号,称赞佛之德行广大无边,喻为有大力之牛王...
人中师子
(一)佛陀之美称。佛为人中之雄者,犹如狮子为百兽之...
人中尊
佛陀之敬称。佛陀于人中为最尊贵、最殊胜者,故称人中...
人中树
诸佛之身业能普遍利益众生,驱除热恼,故喻为树。仁王...
人天
指人界及天界,系六道、十界中之二界,皆为迷妄之界。...
人天致敬愿
乃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三十七愿,出自无量寿经。此愿...
人天教
乃指世间教而言,即不说宗教解脱,而提倡受持五戒得生...
人天眼目
凡六卷。宋朝晦岩智昭编著。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系...
人天胜妙善果
指六趣中人、天二趣之果报。与其他四恶趣相较而言,人...
人天宝鉴
全一卷。南宋昙秀撰。乃依内典及儒、老之外籍等,编集...
人仙
乃对佛之尊称。大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五下):...
人生
(一)指人中之化生。即于成劫之初,欲界有情世间之成...
人因
人生于此世,其容貌、思想、行为、夭寿、贫富等果报之...
人我法我
即计着人之实有为人我,计着法之实有为法我。与我法二...
人身
指生于人界之身体。八十华严卷六十四(大一○·三四六...
人身牛
指未闻佛法又无智慧之人。此人虽具人身,而心智如牛。...
人命不停
指人之生命无常,应当常勤观照,离诸恶心。大般涅槃经...
人定
即六时中之初夜。印度分一昼夜为六时,其中之初夜,我...
人法
即人与法之并称。(一)人指说教者或受学者,法指所说...
人法二空
即人空、法空。又称我法二空、生法二空。无人我之执,...
人物始义论
东晋僧康法畅撰。系论述清谈人物之作,今已佚失。康法...
人非人
(一)人与非人之并称。“非人”谓天龙八部、夜叉、恶...
人施设论
巴利名 Puggala-paatti(补特伽罗坋那...
人师
乃指凡夫之具有教化他人能力者。不指佛菩萨等圣者。 ...
人格神
乃具人格之神。有神论宗教,多立有人格之神;然佛教是...
人记品
法华经二十八品中之第九品。乃“授学无学人记品”之略...
人祭
梵语 purusamedha。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苏摩...
人造华
取绢、木、纸、黄铜等材料造花,以金银色庄严之,常年...
人鸟明暗
眼赤鸟见黑夜为美而光耀之色,而人类惟见一片闇黑之色...
人尊
乃对佛之尊称。意为人中之尊。增一阿含经序品(大二·...
人华
依法华经卷三药草喻品(大九·二○中):“佛所说法,...
人间
梵语 manusya。音译摩[少/兔]沙、末奴沙、...
人药王子
释迦牟尼佛前生所修菩萨行之一。依菩萨藏经卷下载,阎...
人宝
誉称佛为人中之宝。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大一四·五三...
入
(一)契证真理。大乘义章卷一(大四四·四八一下):...
入大乘论
凡二卷。印度坚意菩萨造,北凉道泰译。收于大正藏第三...
入山学道
乃八相成道之一,即世尊出家后六年之苦行。无量寿经卷...
入不二法门
乃指超越相对之差别,而入于绝对平等之境地。略作入不...
入中论
梵名 Madhyamakāvatāra,西藏名 D...
入出功德
即指五念门。五念门者,乃净土论所说,念阿弥陀佛五种...
入寺
(一)指入寺院住持。与入院、晋山同。 (二)指为挂...
入佛平等戒
即入佛三昧耶,为密教胎藏界三种三昧耶之一。乃以佛心...
入佛供养
乃日本佛教用语。指新建寺院之佛像安置仪式。又称入佛...
入我我入
乃密教之观法。指因本尊佛之加持力,使如来与自己成为...
入定
(一)入于禅定之意,即摄驰散之心,入安定不动之精神...
入定印
指入禅定之印。密教三部各有不同之入定印,佛部为法界...
入定佛
又作肉身佛、即身佛。略作肉身、真身。据弥勒下生经载...
入法界
证入法界之理,称为入法界。华严谓之法界,法华谓之实...
入法礼
梵语 upanayana。印度四种姓中,再生族(婆...
入空
乃悟入真理之意。此有大小乘之不同,二者虽皆系从假入...
入竺
即入天竺,乃佛教徒为求佛法、经典或佛像,而远赴印度...
入门
即进入师门。凡蒙师父允许,剃发成为弟子,以进入佛门...
入阿毗达磨论
凡二卷。塞建陀罗造,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
上一页
下一页
随缘
楞严咒
顺境逆境
佛教智慧
杀生
广钦老和尚
衍慈法师
省庵大师
治病
学佛
地藏经
妙莲老和尚
佛教知识
妄想
本焕老和尚
心经
慈悲心
六道轮回
学佛修行
永明延寿大师
佛教词典 fodian.cc
词典首页
随机推荐
佛教文库
全部栏目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