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佛光大辞典】(第31页)
更多词典列表
四十九灯
据药师经所载,修药师之法时,应造药师七像,各供七灯...
四十二字门
(一)梵语 dvācatvārij?ad-aks...
四十二字观门
全一卷。唐代不空(705~774)译。全称为大方广...
四十二品无明
为天台圆教所断除之无明。圆教菩萨之四十二阶位中,自...
四十二章经
全一卷。后汉迦叶摩腾(梵 Kā?yapamātav...
四十二贤圣
指大乘菩萨修行阶位中之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
四十八使者
密教之胜军不动明王为守护持法行者,于其左右各现二十...
四十八尊佛
为日本法隆寺金堂自古所珍藏之小佛像群。又作四十八体...
四十八智
系就“十二缘起”,以四谛观之,所生之四十八有漏智。...
四十八轻戒
为梵网经所说之大乘菩萨戒;系相对于“十重戒”而立之...
四十八坛阿弥陀护摩
于密教修法中,因阿弥陀佛之四十八愿,故设四十八处护...
四十八愿
即大无量寿经记载,阿弥陀佛于“因位”为法藏菩萨时,...
四十八愿要释钞
凡二卷。日本净土宗西山派祖证空撰。又称四十八愿钞。...
四十八体十二光佛
为阿弥陀佛之尊称。阿弥陀佛有“十二光佛”之别号;又...
四十位
为梵网经卷上所说之菩萨修行阶乘。大乘菩萨之修行阶位...
四十里水
用以表示须陀洹所断烦恼之譬喻。须陀洹即声闻四果中之...
四十居止
指三界各类众生所分别居止之四十个住处。语出大乘义章...
四十品无明根本
为天台圆教最后所断除之根本无明。依天台宗之说,无明...
四十华严
凡四十卷。为华严经三种译本之一。唐朝般若三藏译。贞...
四十余年未显真实
表示法华经以前所说之诸经皆悉方便权教之语。出自法华...
四十观音
指密教之中应千手观音之四十手而显现之化身菩萨。于五...
四上
又作四时上堂。指晨、午、昏、夜半四时之上堂持念。性...
四上座
上座,指僧众之中法腊高而能力强之人,或指年长而有德...
四土
又称四佛土、四种佛土、四种净土、四种国土。(一)为...
四土即离
为日本天台宗所立论题之一。出自日本天台宗僧智周所著...
四大
梵语 catvāri mahā-bhūtāni,巴...
四大不调
生病之意。人体由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所成...
四大元无主
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之身体,虽名为“我”,实...
四大名山
又称四大道场。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
四大名山志
凡四册。佛教地理名著,佛教书局出版。包含九华山志、...
四大弟子
佛弟子中一般以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叶为四...
四大明王
密教五大明王中,除中央不动明王外,其余之降三世、军...
四大皆空
佛教主张世界万物与人之身体皆由地、水、火、风之四大...
四大师
(一)为唐朝所颁赠之高僧德号。太宗贞观二十年(64...
四大海
(一)指须弥山四周之大海。于古代印度之世界观中,须...
四大病相
有情众生之身体系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体内四...
四大神
指密教金刚界曼荼罗成身会(羯磨会)四角之地、水、火...
四大部经
禅林中以华严经、宝积经、般若经、涅槃经等四部八四一...
四大菩萨
(一)一般以大悲观音、大愿地藏、大智文殊、大行普贤...
四大节
略称四节。乃禅林年中之四种节会,即:(一)结夏,以...
四大声闻
(一)指受佛敕,不入涅槃,永住世间护持教法,饶益有...
四大宝藏
指弥勒菩萨成道之际,出现于阎浮提之四处宝藏。又称四...
四大译经家
中国佛教史上译经最多、影响最大之四位译经家。有二说...
四大护院
即指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十三大院之第十三院。又称四大佛...
玄峰
(1266~1349)元代临济宗僧。原为楚人,因祖...
玄朗
(673~754)唐代僧。乃天台宗第八祖。婺州乌伤...
玄秘塔碑
唐代碑名。塔为唐会昌元年(841)大达法师所建,由...
玄素
(668~752)唐代僧。为牛头宗第五世智威禅师之...
玄高
(402~444)北魏僧。冯翊万年人,俗姓魏,名灵...
玄坚
(1255~1319)元代僧。龟城(云南)人,俗姓...
玄疏
玄,指天台大师智顗说,章安所记之“法华经玄义”;疏...
玄都观
乃北周时,位于长安之道观(道教寺院)。为整备道藏、...
玄惠
(1302~1350)日本天台宗僧。号健叟、洗心子...
玄景
(?~606)隋代僧。沧州(河北)人,俗姓石。年二...
玄朝
日本僧。为日本十世纪佛教初期之绘佛师。又称飞鸟寺玄...
玄策
(?~854)唐代僧。会稽(浙江)人,俗姓鲁。幼随...
玄琬
(562~636)隋唐时代僧。本籍为弘农华阴,后迁...
玄会
(582~640)唐代僧。京兆樊川(陕西长安)人,...
玄义
指在解释经论本文之前,先阐明一部经论所诠之幽旨者。...
玄义分
于经题之下论述一经之深义者,即称玄义分。如唐代善导...
玄路
谓玄妙之道路。即指真理。于禅宗,则指洞山三路之第二...
玄道
幽玄至妙之道。即指佛道、真谛第一义中道。此道非无、...
玄畅
(一)(416~484)魏晋时代僧。河西金城(位于...
玄范
唐代僧。其生卒年、籍贯、姓氏均不详。精于唯识学。与...
玄谈
(一)玄,同悬。又作悬谈、悬谭。指绪论一部著作中幽...
玄学
为佛学之通称。意即玄妙之学问、深奥之教学。然在中国...
玄应
唐代僧。籍贯、年寿不详。博闻强记,深谙音韵文字训诂...
玄应音义
凡二十五卷。唐代玄应撰。又称一切经音义。大唐内典录...
玄嶷
唐代僧。俗姓杜,名叉。生卒年不详幼入道教,修其经法...
玄赜
唐代僧。生卒年不详。为禅宗五祖弘忍之法嗣。太原祁县...
玄关
(一)出入玄妙道之关门,即指深奥佛道之入口。头陀寺...
玄籍
玄妙典籍,通常指佛教经典。注维摩诘经序(大三八·三...
玄藻
刘宋时代比丘尼。生卒年不详。吴郡(江苏)人,俗姓路...
玄觉
(665~713)唐代僧。温州永嘉(位于浙江)人,...
玄俨
(675~742)唐代僧。诸暨(浙江)人,俗姓徐。...
玄鉴
(一)印度人。为护持护法菩萨之居士。护法乃六世纪中...
玉佛
即玉制佛像。又作玉像。以锡兰、于阗之玉佛较著名。据...
玉佛寺
(一)为上海著名之寺院,以供奉玉石雕刻之大佛而驰名...
玉函山石窟
位于山东济南近郊。又称佛峪寺、兴龙山。乃隋代之石窟...
玉林通琇
(1614~1675)清代僧。江苏江阴人,俗姓杨。...
玉泉玉花两宗
指天台、法相二宗。因天台智者大师曾居玉泉寺,乃以玉...
玉泉寺
位于湖北当阳县玉泉山之东南麓。以玉泉山形似覆船,故...
玉耶经
全一卷。 东晋时,印度人竺昙无兰(梵 Dharma...
玉眼
日本在木雕佛像之眼部,自里侧嵌入水晶薄片,又在水晶...
玉华寺
位于陕西鄜州宜君县西南。即玉花寺。又称玉华宫寺。始...
玉牒
指佛典。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大四四·九一中):“金...
玉豪
又作玉毫。指如来眉间之白毫。豪,为毫之借字。因其皓...
玉环
玉制之环。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其中一手持执玉环,称玉...
玉虫厨子
厨子,即佛龛,乃安置佛像、经卷之器具。玉虫厨子,为...
瓦
梵语 kapāla。指已烧土器之总称。即由粘土制成...
瓦西利耶夫
(Wassilijew, Wassilij Paw...
瓦官寺
位于江苏南京凤凰台。东晋兴宁二年(364),因慧力...
瓦师
(一)据大智度论卷三载,释尊于过去世,曾为瓦师,名...
瓦勒米奇
梵名 Vālmīki。又译作跋弥。意译蚁垤。相传为...
瓦经
指于平瓦之两面所雕之经文。又称经瓦。与屋顶所使用之...
瓦尔特须密特
(Waldschmidt, Ernst; 1897...
瓦器金器
瓦器,指由粘土烧制而成之土器,破之不可修补,故以之...
石钵
指佛钵。佛陀初成道时,有四天王来,各献一只青石钵,...
甘殊尔庙
位于东北兴安海拉尔西南一九三公里之处,系呼伦贝尔(...
甘茶
指黄色、甘味之茶乃以甘茶树之叶焙干后,将其煮沸而成...
甘菩遮国
甘菩遮,梵名 Kamboja,巴利名同。意译为可爱...
甘赫瑞石窟
甘赫瑞,梵名 Kanhari。为南印度沙尔雪德岛(...
甘蔗王
甘蔗,梵名 Iksvāku,巴利名 Okkāka,...
甘贽
唐代人。为一居家学佛者。于南泉普愿处得法,且嗣其法...
甘露
(一)梵语 amrta,巴利语 amata。音译阿...
甘露日
指大善日。即七曜与二十八宿相应合之日。宿曜经卷下(...
甘露王如来
甘露王,梵名 Amrta-rāja。五如来之一。系...
甘露寺
(一)位于江西永新县西北约三十五公里之禾山(又称秋...
甘露味国
为青莲花香长者所住之国。该长者系善财童子所参访五十...
甘露味论
凡二卷。印度瞿沙造。译于三国时代魏(220~265...
甘露法
如来之教法。即法味清净,长养众生之身心,譬如甘露之...
甘露法雨
指如来之教法犹如甘露雨。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
甘露门
梵语 amrta-dvāra。(一)即指如来之教法...
甘露城
指涅槃之城。诸经论中偶以甘露城譬喻涅槃。例如大智度...
甘露界
梵语 amrta-dhātu。指涅槃境界。中阿含经...
甘露饭王
甘露饭,梵名 Amrtodana,巴利名 Amit...
甘露灭
指涅槃。得涅槃即灭除生死,故称甘露灭。维摩经佛国品...
甘露鼓
以妙法之声譬若甘露之鼓。中阿含经卷五十六(大一·七...
生
梵语 jāta 或 jāti,巴利语 jāti。指...
生一切支分印
指密宗灌顶时加持弟子四肢五体之手印。支分,指手、足...
生公四轮
指东晋竺道生所立“四轮”之说。轮有摧灭之义,能摧灭...
生天
生于天界之意。生天之思想,非佛教所独有,原系古印度...
生天因
指生于天界之因业。释氏要览卷中引业报差别经(大五四...
生支
(一)指十二缘起之一。(参阅“十二因缘”337、“...
生日大会
指佛陀之诞生会。有部目得迦卷五(大二四·四三五上)...
生主
梵名 Prajāpati。音译钵罗阇钵底。印度神话...
生生
指生死、死生,即流转轮回之无穷无极。楞严经卷三(大...
生生世世
指无穷生死之世。又作世世生生。即重覆生死,历经无数...
生生相
指令“生相”生起之法。为法之一种。与住住、异异、灭...
生田
指生死之田地。即三界流转之地。谓众生于三界生死轮回...
生因
(一)因明用语。于三支作法中属于因支。为六因之一。...
生因本愿
又作生因愿。指阿弥陀佛于因位时誓愿济度众生,并祈愿...
生死
梵语 sajsāra,或 jāti-marana。...
生死肉身
为二种菩萨身之一。指三贤位(指十住、十行、十回向)...
生死即涅槃
指生死、涅槃二者相即不二。生死,乃迷界之苦果;涅槃...
生死牢关
禅林用语。指生死轮回之牢关。禅关策进之衢州杰峰愚禅...
生死事大
指生死问题极为重大。即劝人尽快求得解脱。六祖大师法...
生死岸
指轮回于生死海之此岸,而涅槃则为生死海之彼岸。增一...
生死泥
谓众生沉溺于生死,有如处于泥沼之境,故以泥譬喻之。...
生死长夜
谓众生沉溺于生死之苦,如长暗之夜。生死如梦,于梦中...
生死流
以生死能令人漂没,故称为生死流。无量寿经卷下(大一...
生死海
谓众生沉沦于生死迷界而轮回无穷,犹如大海之无边际,...
生死渊
以生死令人沉没,故以渊譬喻之。增一阿含经卷六(大二...
生死野
野,指地域、场所。谓生死广漠无际,故以野譬喻之。摩...
生死云
以云比喻生死之暗昧。佛教以惑、业、苦等三道为生死流...
生死园
生死界为凡夫好游之所,亦为菩萨游化之处,犹如园观,...
生死解脱
谓出离生死之束缚而入于涅槃之境地。巨力长者所问大乘...
生死轮
梵语 bhava-cakra。(一)谓三界六道之生...
生死缚
缚,拘束之义。贪、瞋、痴等生死烦恼拘束众生而不得自...
生老病死
指众生一期之四种相。又称四相、四苦。众生出生之相称...
生佛
(一)指生存在世之佛陀。释门正统卷三(卍续一三○·...
生佛一如
谓众生本具之理性与诸佛之法身,乃平等无差别。又作迷...
生佛不增不减
指生佛一如,即法界众生虽成佛而生界不减,佛界亦不增...
生佛假名
指众生与佛陀皆为假名,即在俗谛迷情上是假名,在真谛...
生即无生
指生与无生不二。乃诸部般若之所说,而为三论宗之极意...
生身
二身之一。即托于父母所生而具足三十二相之佛身。与“...
生身供
即举行供养释尊肉身舍利之法会。于密教,对佛陀或祖师...
生命
指自生至死之持续阶段,而有体温(暖)与意识(识)者...
生念处菩萨
生念处,梵名 Smritisajātyah。指生万...
生法
梵语 prasava-dharma,prasava...
生法二身
指生身与法身。小乘谓佛陀生于王宫之身为生身,从戒定...
生法二空
指生空、法空。又作我法二空、人法二空、人法二无我。...
生盲
指生而即盲之人。地藏十轮经(大一三·七五四中):“...
生盲阐提
比喻一阐提之人为生盲。又作生盲一阐提。生盲,指生而...
生空
梵语 ātma-?ūnyatā。二空之一。又作我空...
生空三昧
指观想众生乃五蕴之假和合而无实体之理的禅定。秘藏宝...
生者必灭
表示世相无常之义。谓有生者必有死灭。此乃佛教穷究人...
生津
津,指渡口;生津指生死之河津。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
生相
梵语 jāti,巴利语同。指令未起之有为法由未来流...
生苦
梵语 jāti-duhkha,巴利语 jāti-d...
生般涅槃
指入涅槃。 略称生般(梵 upapadya-par...
生起
指能生与所生。以能生为生,名之为因;以所生为起,名...
生起本末
指事物生起之根本由来及演成之结果。 p2067...
生起因
为二因之一,十因之一。又作生因。指依现世恶、善之业...
生得定
指生来即得之定心。与“修得定”对称。谓依前世善业之...
生得善
指与生俱起的自然之善。与“加行善”对称。即非由功力...
生得慧
指与生俱得之智慧。为四慧之一。依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二...
生净土八法
指得生净土之八法。即维摩居士应答众香国菩萨之请问,...
生疏
禅林用语。指未熟与疏荒。即进退不如法,举动粗野。敕...
生处塔
八塔之一。位于释尊出生地迦毗罗城中龙弥你园(梵 L...
生途
指生死之道途。释门归敬仪卷上(大四五·八五九中):...
生报
三报之一。指此生造作善恶之业,来生受苦乐之报。(参...
生尊贵家愿
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四十三愿。即闻弥陀名号之行...
生无色
指生于四无色界。依此而自然生起之定心,计有空无边处...
生无性
梵语 utpatti-nihsvabhāvatā。...
生善悉檀
悉檀,梵语 siddhānta,意译作成就、宗、理...
生酥杀人
天台宗智顗将释尊一生说法之顺序分为华严、鹿苑、方等...
生饭
于食前为众生出少许食物而供养之。因散食施予旷野鬼神...
生灭
指生起与灭尽。有生必有灭之义。又作起灭。与“生死”...
生灭二观
指生观与灭观。生观,即依顺序观十二因缘,从观缘无明...
生灭去来
指如来藏。为三论宗所明“八不”中之四者。依中道之正...
生灭去来一异断常
三论宗立有八不中道,以之为至极之宗旨。所谓八不者,...
生灭四谛
为天台宗智顗所立四种四谛之一。此系三藏教之说,主张...
生灭灭巳
谓远离生、灭之无常世界,而至无生亦无灭之涅槃寂静世...
生灭观
析空观之异名。即观有为法刹那生灭之理而破除常见。(...
生经
凡五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生经之一...
生过相似过类
因明用语。古因明之祖足目所立因明“似能破”十四过类...
生像
指金与银。生,梵语 jāta-rūpa,巴利语同,...
生论
梵语 utpāda-vādin。指外道所说种种事物...
生趣
指四生六趣。四生,即卵、胎、湿、化;六趣,即天、人...
上一页
下一页
治病
学佛
地藏经
妙莲老和尚
佛教知识
妄想
本焕老和尚
心经
慈悲心
六道轮回
学佛修行
永明延寿大师
惟觉法师
昌臻法师
印光大师
体光老和尚
临终关怀
施食
维摩诘
华严经
佛教词典 fodian.cc
词典首页
随机推荐
佛教文库
全部栏目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