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光大辞典】(第24页)   更多词典列表

主功德

为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之一。分为二种:(一)为八种...

主成就

六事成就之一。诸经之初,皆有所谓“六成就”者,其中...

主位

指一山一寺之住持,或主人之座位。通常以右边为主位,...

主伴

指主与伴。即主体与从属之并称。华严宗说法界缘起之法...

主伴圆明具德门

华严宗十玄门之一。此门乃就“果”而言,以破众生执于...

主事

指主行事务者。禅院职事之别称。禅苑清规初以监寺、维...

主柄在手

禅林用语。柄,即指器物之把柄。握柄在手,即可自由转...

主首

即主事,乃知事职称。禅苑清规卷十(卍续一一一·四六...

主宰

指我、自己。即其体常一而有主宰事物之作用者。成唯识...

主神

多神教所信奉诸神中居于主位之神。早期多神教所信奉之...

主丧

又作丧主。禅林中宿老示寂之后,担任执行丧仪之职称。...

主赞

又作主赞。于赞佛会中,诵唱诸佛名号,于众僧中最先举...

主观

在物我之关系中,认识者本身为主观,主观所认识者为客...

乏道

乃沙门(梵 ?ramana)之另一译语。指乏于道,...

以心传心

指离言说文字,以心传于心。禅宗不立文字、不依经论,...

以心灌顶

大日经所说三种灌顶之一。指以上师之心传予弟子之心的...

以字三点

指悉昙字 (i,伊)字犹如三点,此三点之排列位置无...

以字不成八字非

禅林用语。又作以字不成八字不是。以字,指写在护符上...

以字点

略称以字。指“”符号。通常用于经之题签,或护符之上...

以血洗血

比喻迷妄诱心,自一迷执入另一迷执,无丝毫利益可言。...

以佛道声

指声闻弟子亦领悟大乘佛道,且以之传于大众。法华经信...

以砂施佛

为阿育王前世之故事。阿育王前世为小儿时,途逢释迦佛...

出家阿阇梨

又作出家阇梨。五种阿阇梨之一。阿阇梨,为梵语 āc...

以鸡为凤

禅林用语。指正邪不分之迷妄情境。鸡为凡鸟,凤为灵鸟...

付衣和尚

据明代法藏所辑之弘戒法仪卷上载,于传戒之际,以法衣...

付法

指付嘱传法。又作附法、付衣、传衣、传法。即择人授法...

付法八祖

指日本真言宗中,以教法次第相承之八位祖师。与“传持...

付法藏

指付嘱传递佛陀之正法。即佛陀入灭后,为传持佛陀所教...

付法藏因缘传

凡六卷。元魏吉迦夜、昙曜共译。又称付法藏因缘经、付...

付财

佛于般若会座加被须菩提等小乘声闻,使彼等对大乘菩萨...

付属一念

一念,指行之一念,即一声之称名念佛。据无量寿经卷下...

(一)悉昙字 (tha)。悉昙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

他力七喻

即用以比喻依阿弥陀佛之本愿他力而得以往生净土之七种...

他力本愿

谓一切众生若依赖阿弥陀如来之本愿力,即可获得救度,...

他力往生

乃净土宗之教义。指众生可依凭如来之本愿他力而得往生...

他力念佛

“自力念佛”之对称。指全力投托于弥陀之本愿力,此时...

他化自在天

他化自在,梵名 Para-nirmita-va?...

他夫蒂鲁斯达姆塔

位于阿富汗北部海巴克城(Haibak)附近,海巴克...

他心通

乃五通之一,六通之一。全称他心智证通(梵 para...

他心智

梵语 para-citta-jāna。十智之一。又...

他心智通愿

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八愿。指令极乐国中之人天皆得...

他方白衣菩萨院

位于印度祇园精舍中。他方世界在家菩萨远来朝礼世尊时...

他比量

因明用语。梵语 parārthānumāna。又作...

他世

指过去或未来之世。为“现世”、“今世”之对称。观无...

他生

对今生而言,指过去、未来之生。又对自生而言,依其他...

他同品

因明用语。因明论式中,意义均等之品类称为同品。同品...

他有自无体

因明用语。因明论式中,体(前陈、主词)为敌(问难)...

他作供养

为“自作供养”之对称。为十种供养之一。即经由教化、...

他利利他

谓利他有“他利”与“利他”两种不同之深义。世亲之净...

他受用土

指他受用身所居之土。属唯识宗所立佛所居之四土之一。...

他界

梵语 para-loka。又作他世、他土。指此世界...

他异品

因明用语。异品,指与宗义(命题之意义)相异之品类。...

他许

因明用语。他,指立论者以外之人,包括敌者(问难者)...

他缘

“性空缘起”为佛教基本理论之一,盖一切事物皆无自性...

他缘大乘心

指以无缘之慈悲普遍加被众生之菩萨心。无缘,即无有任...

他摄

二摄之一。为“自摄”之对称。摄,即摄持之意。谓由佛...

代戒

日本曹洞宗于授戒会时,受戒者若由于疾病或其他事故不...

代受苦

指菩萨为除众生之苦,起大悲心而代众生受恶趣之苦报。...

代香

即代替他人烧香或上香。又代为烧香或上香之人亦称为代...

代众请法

禅林中,住持开堂说法时,烧香侍者代表大众请住持说法...

代语

指禅家垂说之时,代替他人下语。可分二种:(一)师家...

代礼

指传拜。即欲遣人代为礼拜他方之有德者或圣迹、圣像时...

令入秘密

如来所说四种秘密之一。又作令入依、令入节。声闻之人...

令法久住

护持佛陀之正法,使其长久流布于世。持戒为令法久住之...

令韬

(666~760)唐代禅僧。江西人,俗姓张。又号行...

仙人

梵语 rsi,巴利语 isi。(一)音译利师、哩始...

仙人鸟

乃青雀之一种。正名搡沙。佛将成道时,世人皆感此仙人...

仙人说

指五通仙人所说,乃“五人说经”之一。宣说佛教之经典...

仙陀客

禅林用语。指善解人意,能速疾体会禅林师家之机法而契...

仙城

指迦毗罗卫城。乃佛之出生地。(参阅“迦毗罗卫”39...

仙音

指佛之音声。佛之音声非比寻常,故以仙音喻称之。楞严...

仙鹿王

指鹿王。鹿栖于深山,故喻为仙;超绝于同类中,故称王...

仙经

乃宣说长生不死之术者,即道教经典之总称。道教讲求服...

仙豫

为释迦佛于过去世为国王时之名。又作仙誉、仙预。昔释...

仙岩寺

位于韩国全罗南道升州郡之曹溪山。号曹溪山。韩国佛教...

兄弟

禅林用语。自少壮即居于丛林而谙熟清规者,称山中之兄...

册子本

我国书册的装订形式之一。或起源于西方,然于宋代时在...

冬瓜印子

禅林用语。把冬瓜横着切断所盖之印迹,虽似真印,但虚...

冬安居

指冬季结制之安居。又作冬会。僧侣于夏安居之外,每年...

冬年

丛林中,每年有四大节庆,即结夏、解夏、冬至、年朝(...

冬夜

特指冬至之前夕。禅林中,于此夜必至土地堂、护法神堂...

冬朝

指冬至之晨。禅林中,于是日之晨必行贺仪。[幻住庵清...

冬节

丛林四节之一,即指冬至之日。于此日,用汤之后,大众...

冬斋

禅林于冬至特设之斋会。冬至秉拂之时,都寺必为大众营...

出入板

指禅林僧堂中圣僧龛之左右为出入板,由此而分前堂、后...

出入息

出息与入息之合称。出息为呼气,入息为吸气。摩诃止观...

出三藏记集

凡十五卷。南朝梁代僧祐(445~518)撰。又作出...

出山释迦

为佛传画题之一。又作出山如来、出山相、出山像。相传...

出手

禅林用语。禅宗之师家教导学人,称为垂手;对此而言,...

出世

(一)出世间之略称。即超越世俗、出离世尘之意。又作...

出世心

相当于无漏心。即出离俗世之菩提道心。成唯识论卷二(...

出世果

指获得涅槃。涅槃为出离尘世、证得菩提之极果,故称为...

出世舍

指出离世俗人之住处。乃寺院十名之一。[大宋僧史略卷...

出世益

指获得华严宗三乘教之法益。乃相对于一乘教之得“出出...

出世间

梵语 lokottara,巴利语 lokuttar...

出世间上上智

指佛菩萨之智。三智之一。诸佛菩萨观察一切诸法寂静之...

出世间上上禅

指最高境界之出世间无漏禅。共有九种,即:自性禅、一...

出世间食

指资益出世间法身之慧命者。即“世间食”之对称。如九...

出世间智

梵语 lokottara-jāna。指声闻、缘觉二...

出世间道

指出离有为迷界之道。即菩提道,乃除灭烦恼、趣向涅槃...

出世间禅

略称出世禅。三种禅(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

出世说部

梵语 lokottara-vāda。乃小乘二十部之...

出出世一乘法

指八地以上至第十地之一乘妙法;乃称赞唯佛一乘超出二...

出出世益

指获得华严宗一乘教之法益。乃相对于三乘教之得“出世...

出出世间

指超出出世间之一乘法。为八地以上之诸佛菩萨所证得者...

出生

禅林僧堂中,于进食之时,从应量器中取出“生饭”,施...

出佛身血

又作出佛身血罪。五逆罪之一。据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

出见

指以所修之道必得出离之妄见。释门归敬仪卷上(大四五...

出身活路

禅林用语。又作出身之路、出路。出身,指出于生死之身...

出定

梵语 vyutthāna,巴利语 vutthāna...

出胎

即佛陀降生。为佛陀八相成道之一。指四月八日于蓝毗尼...

出苦忌

又作卒哭忌、幽回忌。即人死后百日期满之追忌供养。人...

出要

与出离同义。要,含有愿、要道之意,故世多称“出离之...

出家

梵语 pravrajyā。音译作波吠你耶。即出离家...

出家二戒

指沙弥、沙弥尼之十戒,与比丘、比丘尼之具足戒。以此...

出家入道

谓出恩爱之家而进入菩提之道。心地观经卷四(大三·三...

出家功德经

全一卷。东晋时所译,然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

出家四愿

指世尊初欲出家时所发之四种愿。即:(一)愿济众生困...

出家外道

指外道之中,外形同于出家人者。经典中常载有此例,如...

出家作法

指有关出家受戒之作法。世尊以来即有关于出家受戒之规...

出家呗

剃发出家时所唱诵之梵呗。又称毁形呗。法苑珠林卷二十...

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

全一卷。元代拔合思巴(八思巴)集记。又作出家授近圆...

出家缘经

全一卷。东汉安世高译。又作出家因缘经。收于大正藏第...

出息不待入

形容无常迅速之用语。出息,指呼气;入,指吸气。盖生...

出息不涉众缘

禅林用语。出息,指呼出气息、呼气。呼气,本是向外之...

出格见解

禅林用语。格,指一定之标准。出格,又作越格,谓超出...

出班烧香

又作出班上香。禅宗寺院,于供养诸佛或祖师之大法会中...

出草

禅林用语。为“入草”、“落草”之对称。草,比喻世间...

出院

出,摈出之意。指犯过而被摈逐出寺院。[禅苑清规卷一...

出阵

禅僧出众问话。又作出众。禅门中于问答论议时,若为问...

出假行

于空、假、中三种观法中,菩萨从空观出而入于假观,称...

出现

谓诸佛菩萨为教化众生之故,示现化身而出于世间。法华...

出期

即出离生死苦海之期限。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五...

出无门入无户

禅林用语。门户为出入建筑物必经之途,故以世间常识衡...

出无量门持经

全一卷。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394~468)译。又...

出队

又作出乡。指住持离大众之队,出发向远方有缘之地劝募...

出队迦提

出队,出众队之意。迦提,为梵语 kārttika ...

出尘

出离尘俗。即出离烦恼之尘垢。引申为出家之意。同义之...

出慧

能令人出离世间生死之妙慧。佛地经论卷二(大二六·二...

出曜经

凡三十卷(或二十卷)。尊者法救(梵 Dharmat...

出离

梵语 naiskramya,巴利语 nekkham...

出离生死

谓出离三界生死轮回之境而成办佛道。与“转迷开悟”一...

出离依

为“耽嗜依”之对称。即指与善心相应之喜受、忧受、舍...

出体

解释经典方法之一,即提出诸法之体。乃为建立某种主张...

加尸

梵语 kā?a。又作加私、迦奢、迦尸。药物名。译作...

加句

指真言(咒)上下所增加之语句。随修法之种类,所加之...

加行

梵语 prayoga。旧译方便。即加功用行之意。乃...

加行大士

指大乘加行位之菩萨。日本则称世亲为加行大士。(参阅...

加行位

指加功力进修之位。为唯识宗所立五位之第二位。又作加...

加行果

梵语 prayoga-phala。即由加行所起之果...

加行得

又作修得、人功得。乃由加行之力而得者。指经由闻、思...

加行结愿

谓密法传授之加行终了。加行,指法会之前所须预修之特...

加行善

指方便善或修得善。乃由加行方便所得之善心。为“生得...

加行道

梵语 prayoga-mārga。乃加功力进修之道...

加威力

指佛加被于众生身上之神威力。又作加被力、加祐力、加...

加持

梵语 adhisthāna,巴利语 adhitth...

加持世界

密宗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由自性法身变现他受用加持身...

加持句

即具有“令法久住”功能之真言(咒),乃用于密教胎藏...

加持札

指加持纸札,即唱真言(咒语)而行加持时所用之神圣纸...

加持印明

(一)指密教行者修法前,为清净供物供具,消除行者自...

加持成佛

即依修行之功,由佛力加持,而现成佛之相。为密教所说...

加持自身法

即密宗行者加持自身而观想自身变为本尊之修法。大日经...

加持杖

即由三十余公分长之石榴木或桃木枝削制作成之杖。诵真...

加持身

即佛菩萨起大悲心为化益众生所现之佛身。即密教行者修...

加持供物

密教行者修一尊法时,以各部办事明王之印明加持供物,...

加持念珠

乃密教行者于修法时,入正念诵前,加持念珠之方便行法...

加持念诵

乃正念诵之异称。略作念诵。为五种念诵中之三摩地念诵...

加持物

即与本尊或佛菩萨相应之供物。加持,意谓相应涉入,故...

加持香水

密教修法时,加持香水用以灌洒之作法。又称洒净、洒水...

加持饮食印

即加持于饮食之印契,乃施饿鬼等所用之法。据不空所译...

加被

指诸佛如来以慈悲心加护众生。又作加备、加祐、加威、...

加说

指蒙佛力加被而说法。如般若部经典,系声闻弟子须菩提...

加昙婆树

梵语 kadamba,巴利语同。意译为条茎。又称迦...

加护

加力助护。即佛菩萨以其力加被护持于众生身上。八十华...

(一)指修行。禅林有“功之初后”一语,意指修行之过...

功用地

指初地至七地之菩萨阶位。于菩萨各种修行阶段中,初地...

功位剿绝

禅林用语。功位,指修行阶段的初心、后心等之位别。剿...

功能

梵语 samartha。指功用能力。即产生有为法之...

功曹

原为汉代之官职名称,司掌书史等务,隶属郡吏,北齐之...

功过格

逐日登记自己所行之善恶事,藉以考查功过之表格或书籍...

功德

梵语 guna。音译作惧曩、麌曩、求那。意指功能福...

功德主

指施主。即供养佛、法、僧三宝之施主、檀越。[虚堂和...

功德田

即佛、法、僧三宝。三宝具有无上功德,能成就众生,使...

功德池

指极乐世界中盈注八功德水之池。据无量寿经卷上载,弥...

功德使

为管理天下僧尼、道士女冠之官职名称。自唐至元各代情...

功德直

梵名 Gunabharman。音译作求那跋摩。刘宋...

功德品

指经中叙述功德之篇章。例如法华经有分别功德品、随喜...

功德院流

又称功德流。日本台密十三流之一。快雅为其开祖。快雅...

功德汤

指浴佛所用之汤水。佛祖统纪卷三十三,举有浴佛偈(大...

功德无量

功德,功能福德之意,亦指行善所获之果报。大乘义章卷...

功德圆满

佛家作佛事,又称作功德;一场佛事完毕,即称功德圆满...

文悦

(998~1062)宋代临济宗僧。江西南昌人,俗姓...

文殊三名

文殊,指文殊师利菩萨。据翻译名义集载,文殊师利(梵...

文殊三昧

发得无相妙慧之三昧。为文殊菩萨及其眷属所住之三昧。...

文殊信仰

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传播遍及西藏、蒙古、关外等地。...

文殊师利问经

凡二卷。梁·僧伽婆罗译。略称文殊问经。收于大正藏第...

文殊般若经

凡二卷。扶南人曼陀罗仙译,书成于梁天监二年(503...

文殊院

(一)为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十三大院之一。位于上方第三...

文殊菩萨

文殊,梵名 Maju?rī,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

文殊会

指日本每年七月八日祭祀文殊菩萨,为祈求诸人化益,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