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佛光大辞典】(第23页)
更多词典列表
心药
指佛法。佛教以出世之教法医治众生之心病,故称心药。...
心识
心与识之并称。小乘俱舍宗主张心与识为同体异名,大乘...
心证
即心与佛相印证。释皎然诗有“花空觉性了,月尽知心证...
心镜
指心。众生之心犹如明镜,能映照万象,故称为心镜。大...
心觉
(1117~1180)日本真言宗僧。世称宰相阿阇梨...
心魔
指贪欲、淫欲等烦恼魔。乃使人步入邪途之力。楞严经有...
心观
指天台圆教一心三观之观法。为不次第三观,即空、假、...
戈壁
蒙古语 gobi,意为难生草木之沙漠。又称戈壁滩、...
手巾
梵语 snātra-?ataka。大乘比丘所常持用...
手印
手指所结之印契。印,梵语 mudrā,巴利语 mu...
手足指缦网相
梵语 jālāvanaddha-hasta-pād...
支分
(一)如手足等之四肢五体,称为支分。大日经卷一(大...
支分生曼荼罗
又作支分上曼荼罗。支分者,四肢五体之义。即密教于本...
支用
支,分之意。谓分用钱物等。于禅林,掌管常住钱物之支...
支伐罗
梵语 cīvara。又作至缚罗。意译作衣。为佛制比...
支妙音
魏晋比丘尼。生卒年不详。幼而志道,通内外之学,善为...
支孝龙
魏晋僧。淮阳(河南淮阳)人。少以风姿见重,神采卓荦...
支具
一般多指密教修法时所需之各种必要器具。包括各种法器...
支法度
西晋译经僧。惠帝永宁元年(301),译出逝童子经、...
支法领
东晋僧。投庐山慧远门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
支亮
汉末三国时代僧人。字纪明。为支娄迦谶之弟子,支谦之...
支度
为度量、支办之意,亦即准备之意。密教修法之时,需先...
支施仑
月氏国优婆塞。博通诸经,特善方等三昧。东晋咸安三年...
支郎
僧之雅名。高僧传载,魏僧支谦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
支娄迦谶
(147~?)梵 Lokasema。汉代译经僧。又...
支硎山
位于江苏吴县西南。又作南峰山、报恩山、观音山。硎,...
支提
梵语 caitya,巴利语 cetiya。又作支...
支提山
梵名 Caitya-giri。(一)梵名又作 Ca...
支提寺
位于福建宁德之支提山西面。吴越王钱俶建于北宋开宝四...
支提国
支提,梵名 Ceti,又作枝提、支陀、脂提渝、枝提...
支愍度
晋代僧。又作支敏度。为般若学派六家七宗之一心无宗之...
支节
(一)梵语 pra?ākhā。音译钵罗奢佉、波罗舍...
支道根
东晋译经僧。游化诸方,说法利众。成帝咸康元年(33...
支过
因明用语。“阙过”之对称。指因明理论上,宗(命题)...
支遁
(314~366)东晋学僧。陈留(河南开封)人,或...
支昙籥
东晋僧。月氏人。生卒年不详。寓居建业,少年出家,栖...
支谦
为三国吴之译经家。三世纪末大月氏人。字恭明。初随族...
支曜
东汉译经僧。西域人。博达典籍,妙解幽微。于汉灵帝中...
支疆梁接
三国时代之译经三藏。西域人。疆梁接为梵名,译作正无...
文
梵语 vyajana。音译便膳那。为心不相应行法之...
文才
(一)(1241~1302)元代僧。俗姓杨。字仲华...
文化财保护法
日本为保存及应用各种文化资产所制定之法律。昭和二十...
文句
(一)指解释经文。又称章、疏、述义、记、释解等。以...
文光塔
位于广东潮阳县城。旧为千佛塘,建于宋咸淳二年(12...
文字人
“暗禅者”之对称。指拘泥执著于文字之学问,而无真修...
文字法师
禅林中,对专习教相而不修禅行者之蔑称。又禅门修行之...
文字般若
三种般若之一,五种般若之一。指般若波罗蜜经等。文字...
文字禅
(一)凡三十卷。石门文字禅之略称。又称筠溪集。乃宋...
文守
(1608~1646)日本临济宗僧。为山城灵源院之...
文夹
收置书札之手箱,禅林称之为文夹。 p1423...
文果
清代临济宗僧。法名超揆,号轮庵,乃长洲文征明之孙。...
文法学派
在古代印度,语言系作为一种思考之对象,然在吠陀(梵...
方座
指方板之台座。佛像之台座,形式极多,其中式样最简,...
方术
我国古代方士所行之术。指天文、历算、占验、星相、医...
方等
梵语 vaipulya,巴利语 vedalla 。...
方等三昧
半行半坐三昧之一。系天台宗智顗大师依大方等陀罗尼经...
方等三昧行法
全一卷。智顗所说,门人灌顶笔受。为行方等三昧之仪轨...
方等戒坛
依大乘方等之文所设立之戒坛。即不拘根缺缘差,亦不细...
方等时
指佛陀宣说方等经之时期。乃天台宗所判五时中之第三时...
方等部
大乘经五大部之一。指华严、般若、法华、涅槃等四部以...
方等经
(一)为大乘经之总称。(参阅“大乘经典”828) ...
方等忏悔
指方等三昧之忏法。又作方等忏。即行方等三昧时,诚心...
方诣
方,谓方所;诣,谓所至。即谓事物之方针。四分律删繁...
方荣升
明代安徽巢县人。为民间宗教圆教(大同教)之创始人。...
方网三昧
指菩萨之三昧。菩萨之三昧纵横八方,广大无边,犹如面...
方广寺
(一)位于南岳衡山(湖南)莲花峰之中。四面峰峦拥抱...
方广道人
指大乘中附佛法之外道。方广,即方正广大之意,系指大...
方论师
印度二十种外道之一。系以方位为万物之因的外道论师。...
方坛
又作地轮坛、金刚轮坛、金轮坛。谓四方正等之曼荼罗坛...
日中
六时之一。指巳刻至未刻,即今上午十时至午后二时之间...
日中一食
十二头陀之一。在印度,佛教之修行者,一日中仅一度用...
日中宝石
指不滞于一处,表示自由自在之境界;犹如宝石,置于日...
日天
梵名 āditya。音译作阿泥底耶。又作日天子、日...
日日是好日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日日是好日。碧岩录第六则(大四...
日月轮
于密教,日轮表胎藏界之理,月轮表金刚界之智,故诸佛...
日月灯明佛
日月灯明,梵名 Candra-sūrya-prad...
日出论者
鸠摩逻多之别号。据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本载,佛入灭后一...
日本十五大寺
即东大寺、兴福寺、元兴寺、大安寺、药师寺、西大寺、...
日本四大寺
依时代而异:(一)飞鸟时代飞鸟京之四大寺(推古天皇...
日光菩萨
(一)日光,梵名 Sūrya-prabha。又作日...
日行五风
据起世因本经卷十最胜品载,日天宫殿纵广五十一由旬,...
日没
六时之一。指未刻至酉刻,即今之午后二时至六时之间。...
日禺中
禺中,指午前十时,即巳时。天台宗以之配于五时中之第...
日面佛月面佛
禅宗公案名。又作马大师不安、马祖日面佛月面佛。碧岩...
日宫
即日天子之宫殿。据立世阿毗昙论日月行品载,殿名修野...
日参
指为祈愿成就,而于一定期间内,每日参诣神佛。 p1...
日域
(一)日所照之区域内。 (二)日本人对其本国之自称...
日旋三昧
为法华经妙音品所说十六三昧之一。又作日轮三昧。嘉祥...
日喻菩萨十种善法
据宝雨经卷五载,菩萨出现于世,能以智慧方便令诸有情...
日牌
牌,指牌位。即为死者每日诵经供养回向所设之牌位。对...
日黄总簿
指禅林中,常住日常所用之总簿。日,日常之意;黄,指...
日想观
又作日轮观、日想、日观。为观无量寿经中十六观之第一...
日照
(613~687)唐代僧。梵名 Divākara,...
日照四洲
据起世因本经卷一载,劫初世间黑暗时,忽然出生日月及...
日种
梵名 Sūryavaj?a。释尊俗家五姓之一。释尊...
日称
中天竺人。赐号“宣梵大师”。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
日精摩尼
指火珠。颇梨分为火珠、水珠二种,日宫殿即由火珠所成...
日幢华眼鼓
指密教金刚界之五佛。即大日如来、宝幢如来、华开敷佛...
日课念佛
指以修“称名念佛”为每日之功课。如唐朝道绰以每日称...
片供
密教灌顶式、小坛所所供之供物,有前供三个与后供三个...
牙字
指密教金刚牙菩萨成身会之种子 (hūj)。有摧破、...
牙南
为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傣族宗教仪节之一。牙南为傣语之音...
牛王
梵语 rsabha。又作超群、胜群。指牛中之王。牛...
牛王宝印
为日本佛寺或神社所用之护符。“王”亦作“玉”。或谓...
牛皮
牛皮虽贵,然披之于身,经日久照,则益加牢缚,难以开...
牛羊眼
指凡庸之眼。以牛羊眼所见比喻看法之拙劣。[大智度论...
牛戒
戒禁取见之一。古代印度外道中,有谬执牛行以为生天之...
四车
指法华经譬喻品所列举之羊车、鹿车、牛车等三车与一大...
牛狗外道
受持牛戒、狗戒之外道。为古代印度六种苦行外道之一。...
牛祭
日本京都广隆寺每年十月十二日所行之祭典。原称摩吒罗...
牛黄加持
以牛黄香水加持。又作牛王加持。为安产加持作法之一。...
牛头山
(一)位于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之南。又作牛首山、天阙、...
牛头天王
印度祇园精舍之守护神。又称祇园天神。据祇园牛头天王...
牛头阿傍
指牛头人身之鬼卒。五苦章句经(大一七·五四七中):...
牛头马头
地狱之狱卒。指牛头人身与马头人身之鬼。然亦有说为地...
牛头旃檀
梵语 go?īrsa-candana。檀香木之一,...
牛头禅
又作牛头宗、牛头流。为我国禅宗之一支。宗祖为牛头法...
犬逐块
譬喻无知凡夫但见于果,而不求其因,如犬逐于块,而不...
王
梵语 rājan,巴利语同。印度佛教兴盛之时代,王...
王日休
(?~1173)南宋龙舒(安徽舒城)人。字虚中,又...
王仙
转轮圣王舍家修道,而具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
王古
宋代开封人。字敏仲。宋徽宗时为礼部侍郎,崇尚新法,...
王玄策
唐代人。籍贯、生卒年均不详。太宗时,印度戒日王入贡...
王居正
宋代永济(山西临晋)人。字憨哥,号竹西先生。其父善...
王法正理论
全一卷。弥勒菩萨造,唐代玄奘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
王肯堂
明代金坛(江苏丹阳)人。字宇泰。官至福建参政。好读...
王舍城
王舍,梵名 Rājagrha,巴利名 Rājaga...
王宫塔
位于韩国全罗北道益山郡金马面。塔之详细史实不详,因...
王宫会
为观无量寿经二会之一。佛初临王宫,为韦提希夫人讲说...
王浮
西晋惠帝时道士。尝与僧帛远论争佛道,屡为帛远所屈,...
王梵志诗集
全一卷。隋代王梵志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系...
王弼
(226~249)三国魏山阳人。字辅嗣。精通儒、道...
王维
(699~759)唐代太原祁(山西)人。字摩诘。生...
王审知
(862~925)五代十国闽王。光州(河南)固始人...
王导
(267~330)东晋临沂人。字茂弘。元帝时宰相,...
王膳
即以饥饿遇王膳(膳)来譬喻小乘蒙佛之授记。法华经授...
王随
宋代河阳(河南孟县)人。字子正。生卒年不详。真宗时...
王阗
(?~1146)南宋明州慈溪人。字无功。再举进士不...
王罗汉
(?~968)北宋僧。年籍姓氏俱不详,人称王罗汉。...
丙丁童子
禅林用语。原指司灯火之童子。丙丁,即天干中之“丙、...
世
梵语 loka。音译作路迦。(一)为“世间”之略称...
世友
梵名 Vasumitra。音译婆须蜜多、和须蜜多、...
世主天
通称世主。又作世王天、梵天、大自在天。玄应音义卷二...
世自在王佛
世自在王,梵名 Loke?vararāja 或 L...
世依
佛之尊称。谓佛乃一切世间之所依怙者,故以世依一词誉...
世法
指世谛之法,即世间之法、由因缘所生之法、可毁坏之法...
世俗
梵语 sajvrti,巴利语 sammuti。略称...
世俗谛
梵语 sajvrtti-satyatva, saj...
世界
梵语 loka-dhātu,巴利语同。音译路迦驮睹...
世界主
指世界之主。佛经中每谓世界有一小世界、小千世界、中...
世界四持
据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八载:(一)须弥山有微尘数风轮,...
世界佛教青年会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
世界和平塔
位于缅甸仰光东郊。一九五四年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三次...
世界宗教研究院
(IASWR)一九七○年成立于美国纽约之宗教研究机...
世界海
即十佛摄化之诸种世界。为“国土海”之对称。据华严五...
世界悉檀
佛化导众生之法有四种,称为四悉檀;世界悉檀乃其中之...
世耶那萨喃
梵语 ?ayanāsana,巴利语 sayanās...
世英
佛陀之尊称。佛陀乃妙智具足者,一切世人莫能伦比,故...
世眼
佛之德名。又作世间眼。佛智慧圆满,具足五眼,可为一...
世第一法
乃四加行位之第四。为有漏智之最极、世俗法中之第一殊...
世尊
如来十号之一。即为世间所尊重者之意,亦指世界中之最...
世尊未说
禅宗公案名。谓世尊转法轮四十九年(一说四十五年),...
世尊初生
禅宗公案名。又作世尊降诞。五灯会元卷十五云门章(卍...
世尊指地
禅宗公案名。谓佛指地以示可建梵刹。从容录第四则(大...
世尊升座
禅宗公案名。谓世尊升于说法之座,未尝演说一句。丛林...
世智
指普通世俗之智慧。为三智之一。乃通于世谛之事相者;...
世智辩聪
指世人于世俗上之邪智聪利。为八难之一。即世人唯耽习...
世善
指世间之善根。又作世俗善。如行五戒、十善等,能受人...
世间
梵语 loka。音译作路迦。即毁坏之义。又作 la...
世间八心
为“违世八心”之对称。密宗将声闻见道之前,世间凡夫...
世间五种难得宝
据四分律卷四十衣揵度之二载,世间之珍宝虽为希有,然...
世间天
四种天之一。指世间之国王、天子。国王、天子等,虽居...
世间天院
指密教胎藏界三重曼荼罗之最外院;其处为“世天”等所...
世间用
“古规则用”之对称。丛林中采用规则时,若不依古制,...
世间如车轮
比喻世间如车轮之转变不息。大智度论卷一(大二五·六...
世间法
梵语 loka-dharma,巴利语 loka-d...
世间相常住
为表示“俗谛常住”之用语。于诸经论中,为重要偈语之...
世间相违过
因明用语。世间相违,梵语 loka-viruddh...
世间食
为“出世间食”之对称。指资养色身之食。九食中之段食...
世间乘
为“出世间乘”之对称。又作世间教。指可得世间善果报...
世间解
梵语 lokavid,巴利语 lokavidū。音...
世间檀
檀,梵语 dāna 之音译,布施之义。指于施者、施...
世间禅
巴利语 lokiya-samādhi。指有漏凡夫所...
世雄
佛之尊称。谓佛有大定力,具雄健之德,于世间最为雄猛...
世雄两足尊
佛之尊称。佛为世间第一雄健者,故称世雄;又于具有两...
世诚
(1270~1342)元代临济宗僧。江西吉水人,俗...
世福
三福之一。指行忠孝仁义之世善,感人、天之福果。据观...
世说新语
凡三卷。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原名世说,唐时...
世论
指与世尊同时代的顺世外道之言论。又称恶论。彼外道之...
世亲
梵名 Vasubandhu。音译婆薮槃豆、筏苏槃...
世医四法喻如来
为杂阿含经卷十五所举,以世间之良医,比喻如来善治众...
世罗
梵语 ?aila。又作势罗、施罗。意译作石,或山。...
世识
指生死流转之识。即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迁流之识...
且
禅林用语。含有况且、而且、尚且、暂且、姑且等意。禅...
且喜没交涉
禅林用语。且喜,意即幸喜、总之是可喜;没交涉,言与...
丘井
指枯井。乃谓色身老朽,不堪使用,譬如丘墟之枯井。维...
丘就却
(Kujurakara)又作邱就却。月氏族五部翎侯...
主人公
禅林用语。指人人本具之佛性。无门关第十二则(大四八...
主山
我国历代营造宫室时,概以北方吉相而高,南方较低,故...
主中主
(一)临济义玄所创四宾主之一。宾,指学人、徒弟;主...
上一页
下一页
文殊菩萨
释迦牟尼佛
五戒
楞严经
佛经咒语
出家
本性法师
菩萨戒
星云大师
唯识学
消除业障
转变念头
无我
智谕法师
八关斋戒
回向
玄奘大师
金刚经
地藏菩萨
发愿
佛教词典 fodian.cc
词典首页
随机推荐
佛教文库
全部栏目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