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第5页)   更多词典列表

作用道理

【作用道理】 万事万物之存在或变化,皆有其所依的法...

作意心所

【作意心所】 五位百法中心所有法之一。即突然警觉而...

作意缘

【作意缘】 生识的九缘之一,作意为五遍行心所之一,...

初地断障证真

【初地断障证真】 谓菩萨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

别境心所

【别境心所】 五位百法中,六位心所的第二位,是‘遍...

利他中不欲行障

【利他中不欲行障】 十地菩萨所断十种障的第九种。也...

究竟

【究竟】 事理之至极也。三藏法数六曰:‘究竟犹至极...

卵生

【卵生】 四生之一。依卵壳而生者。大乘义章卷八:‘...

佛四无畏

【佛四无畏】 佛对众生说法时有四种的泰然无畏。一、...

【法】 法之一字,梵语 dharma ,音译达磨。...

法王子住

【法王子住】 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位的...

法之假实

【法之假实】 在唯识学上,每谈一法,必分别其为假法...

法住

【法住】 法性十二名之一。真如之妙理,必在一切诸法...

法位

【法位】 真如之异名。真如为诸法安住之位,故名法位...

法身

【法身】 指佛所说的正法、佛所得的无漏法,及佛的自...

法忍

【法忍】 忍者忍许之义,今谓信难信之理而不惑为忍。...

法性

【法性】 指诸法的真实体性,亦即宇宙间一切现象所具...

法性土

【法性土】 指法身所住真如法性之土,亦即佛身所依之...

法性宗

【法性宗】 空宗的异名,亦略称性宗。于佛教,对宇宙...

法定

【法定】 法性十二名之一。真如之妙理,决定在诸法之...

法相

【法相】 指诸法所具本质的相状(体相),或指其意义...

法相宗

【法相宗】 中国佛教十三宗之一,大乘八宗之一. 此...

法相辞典

【法相辞典】 民国佛教学人朱芾煌编。朱芾煌四川江津...

法界

【法界】 指意识所缘对象的所有事物。为十八界之一。...

法界无量回向

【法界无量回向】 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十位。向此...

法苑义林章

【法苑义林章】 亦称《大乘法苑义林章》,唐代窥基著...

法舫

【法舫】 俗姓王,河北井径县人,民国前七年(一九○...

法处所摄色

【法处所摄色】 又名法处色,为唯识宗所立十一色法的...

法执

【法执】 二执之一,是‘我执’的对称,又作法我执、...

法云地

【法云地】 修唯识行,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的第十位。...

法无我

【法无我】 二无我之一,是‘人无我’的对称。谓一切...

法无差别真如

【法无差别真如】 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

法尔

【法尔】 又作法然、自然、天然、自尔、法尔自然。此...

法尔道理

【法尔道理】 万事万物之存在或变化,皆有其所依准的...

【空】 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而无实体曰空。又谓理体之...

空大

【空大】 五大之一。虚空之体性广大,周遍于一切处,...

空有

【空有】 空与有的并称。在佛法上,遮遣谓之空,建立...

空有二宗

【空有二宗】 指空宗与有宗。空宗,乃主张一切皆空的...

空有二执

【空有二执】 凡夫之迷情,执为有实我实法。是曰有执...

空有二论

【空有二论】 在印度的大乘佛教中,龙树、提婆一系的...

空有诤论

【空有诤论】 即大乘佛教空宗与有宗的,对于诸法体性...

空性

【空性】 真如之异名。梵语舜若多译曰空性。真如为离...

空宗

【空宗】 大乘佛教中,以空理为旨的宗派,也就是中观...

空宗二谛

【空宗二谛】 二谛,即真谛与俗谛,亦称胜义谛与世俗...

空无我

【空无我】 苦谛四行相中之二。五蕴之法无确实之一相...

空无边处定

【空无边处定】 四无色定之一,又作空处定。此定超越...

空华

【空华】 谓空中之华。病眼者,于空见有华也。虚空原...

空缘

【空缘】 生识九缘之一。谓眼以空而能见,耳以空而能...

所引支

【所引支】 在十二有支中,无明与行二支是能引支,由...

所生支

【所生支】 在十二有支中,所生支是由爱等五支引生的...

所知依

【所知依】 为阿赖耶识的异名之一。唯识宗立遍计所执...

所知障

【所知障】 二障之一,为‘烦恼障’的对称。谓众生由...

所依

【所依】 为‘能依’的对称。含有被依的意思。在唯识...

所诠

【所诠】 诠是显的意思,依经文而显其义理,故经文云...

所遍计

【所遍计】 为‘能遍计’的对称,遍计所执之法,虚妄...

所熏四义

【所熏四义】 《成唯识论》卷二载,在熏习义中,能熏...

所转依

【所转依】 修唯识行,于究竟位八识转依时,即能转之...

所转舍

【所转舍】 修唯识行,于究竟位八识转依时,是由能转...

所缘

【所缘】 缘是攀缘的意思,心识所攀缘的境界,叫做所...

所缘缘

【所缘缘】 唯识宗所立四缘之一。又作缘缘,即所缘之...

所转得

【所转得】 修唯识行,于究竟位八识转依时,以能转道...

阿那含

【阿那含】 为声闻四果中的第三果,梵语意译不还,彼...

阿那含向

【阿那含向】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入阿那...

阿那含果

【阿那含果】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即第三果也。谓...

阿陀那识

【阿陀那识】 阿陀那梵语,译为执持识,此有二解,一...

阿毗跋致

【阿毗跋致】 梵文 avinivartaniya,...

阿毗达磨俱舍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 略称《俱舍论》,意译《对法藏论...

阿梨耶识

【阿梨耶识】 即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在唯识宗是妄识、...

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 为梵语 alaya 之音译。唯识宗立...

阿赖耶缘起

【阿赖耶缘起】 为四种缘起之一。唯识宗的唯识说,主...

阿罗汉向

【阿罗汉向】 四向之一。不还之圣者,进断余残之烦恼...

阿罗汉果

【阿罗汉果】 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又作阿...

【性】 性为体之义,因之义,不改之义。《成唯识论述...

性戒

【性戒】 二戒之一。如杀、盗自性是戒,不待佛制故名...

性决定

【性决定】 种子六义的第四义。此明种子随它本身能熏...

性宗相宗

【性宗相宗】 中国大乘佛教,习惯上把佛教分为性、相...

性相二宗十异

【性相二宗十异】 中国大乘佛教性、相二宗差异之处何...

性境

【性境】 唯识宗所立的三类境。即吾人心识所缘虑的对...

性境不随心

【性境不随心】 对于三类境,玄奘三藏有偈子曰:‘性...

性境五不随

【性境五不随】 玄奘三藏偈子︰‘性境不随心’,《宗...

性境五类

【性境五类】 在《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及《成唯识论...

定心所

【定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别境心所之一。定的梵语...

定中独头意识

【定中独头意识】 四种意识之一,为定中的第六意识。...

定果色

【定果色】 法处所摄色之一。又名定所引色、自在所生...

定异

【定异】 为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定者决定,异者不...

定异因

【定异因】 唯识宗所立十因之一。一切有为法,自性功...

定业不定业

【定业不定业】 即定业与不定业。此指善、恶之业所招...

定学

【定学】 为获得圣果而须勤修的三学之一,又作增上心...

【明】 智慧之别名。《佛地论》卷一曰:‘有义明者以...

明了意识

【明了意识】 此又称为五俱意识,为四种意识之唯识宗...

明代后叶唯识诸师

【明代后叶唯识诸师】 明季后叶,约明武宗正德年间至...

明昱

【明昱】 明代唯识宗僧人。吴人,字高原。万历年间为...

明得定

【明得定】 菩萨四加行位中,于暖位所得的禅定。此禅...

明增定

【明增定】 菩萨四加行位中,于暖位所得的禅定。《成...

明缘

【明缘】 生识的九缘之一。谓眼因明而见,无明则不能...

非空非有中道

【非空非有中道】 即是唯识中道。一切诸法有遍计所执...

非故思所造业

【非故思所造业】 又作非故思业。为‘故思业’的对称...

非执受大种因声

【非执受大种因声】 声尘的三声之一,指不是由人的自...

非想非非想处定

【非想非非想处定】 四无色定之一,又作非有想非无想...

非量

【非量】 因明用语,三量之一,心识三量之一。现量,...

非择灭无为

【非择灭无为】 唯识宗所立的六种无为之一。非择灭无...

【果】 果为木实之义。对于因而言。一切之有为法,前...

果果

【果果】 涅槃之谓。菩提为修行之结果,故谓之为果。...

果能变

【果能变】 略称果变。为‘因能变’的对称。唯识宗就...

果俱有

【果俱有】 种子六义的第二义。以种子为因,生起现行...

果唯识

【果唯识】 唐代慈恩寺窥基大师,将诸经论所说唯识文...

果报

【果报】 即由过去的业因,所招感的结果。此又作异熟...

受支

【受支】 十二因缘的第七支。以触为缘而生起。儿童年...

受心所

【受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遍行心所之一。受是领纳...

受用身

【受用身】 三身之一,指圆满一切功德,住纯净之土,...

受所引色

【受所引色】 为十一色法中的法处所摄色之一。受是领...

受念处

【受念处】 受以领纳为义,谓六根受六尘也。菩萨思惟...

受蕴

【受蕴】 此为五蕴中的第二位。《大乘五蕴论》曰:‘...

【取】 取著所对之境界谓之取。爱之异名也。又为烦恼...

取支

【取支】 十二因缘的第九支,取以爱为缘而生起。少年...

取结

【取结】 取即取著。谓诸众生于见取、戒取,妄计执著...

取与

【取与】 取果与果也。为果之种曰取果,正与彼力而生...

取蕴

【取蕴】 取为烦恼之异名,由烦恼而生蕴,由五蕴而生...

表色

【表色】 凡吾人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种...

表诠

【表诠】 又作依诠谈旨,为‘遮诠’的对称。表者,显...

表义名言

【表义名言】 为‘显境名言’的对称。指能表诠义理的...

表义名言种子

【表义名言种子】 为‘显境名言种子’的对称。指由能...

依正二报

【依正二报】 亦称依报与正报,略称二报。正报,即指...

依他起性

【依他起性】 又作依他起相、缘起自性,略称依他起,...

依因

【依因】 五因之一。谓地、水、火、风四大种为物生起...

【事】 指因缘生之一切有为法,即宇宙间千差万别之现...

事理

【事理】 又作理事。事指事相、事法;理指真理、理性...

刹那

【刹那】 译为一念,为时间的最小单位。《华严探玄记...

刹那灭

【刹那灭】 种子六义的第一义。所谓种子,只是一种‘...

念心所

【念心所】 心所有法中的别境心所之一。念是记忆,于...

念根

【念根】 谓但念正道及诸助道,一心观想,不令邪妄得...

命者

【命者】 十六神我之一。计我为有实之寿命者。《成唯...

命根

【命根】 为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即有情的寿命,由...

味境

【味境】 又作味处,五境之一。是舌根所对之境,为舌...

金刚般若论

【金刚般若论】 天亲菩萨造,北魏菩提流支译,凡三卷...

忿心所

【忿心所】 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心所之一。忿者忿愤...

放逸心所

【放逸心所】 心所有法中大随烦恼心所之一。放逸者,...

两舌

【两舌】 即于两者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破坏彼此之...

卑劣慢

【卑劣慢】 七慢之一。自甘卑劣的人,对于胜过他的人...

治心住

【治心住】 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位的第...

和合性

【和合性】 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诸法因缘和合...

治地住

【治地住】 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位的第...

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

【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 十地菩萨所断十种障的第十种...

两世一重因果

【两世一重因果】 在十二有支流转中,无明、行、识、...

周叔迦

【周叔迦】 近代唯识学者,安徽至德人,光绪二十五年...

两重二假

【两重二假】 《唯识三十颂》颂文曰:‘由假说我法’...

近代唯识学的复兴

【近代唯识学的复兴】 清季末叶,佛法衰微, 不绝如...

相分

【相分】 心法四分之一,即自心体上变现出为见分所缘...

相州南北派

【相州南北派】 相州即邺城(今河南彰德),由相州至...

相见同种异种

【相见同种异种】 指相分见分是同种所生?还是异种所...

相见道

【相见道】 为‘真见道’的对称,是唯识宗所立菩萨乘...

相宗八要

【相宗八要】 明季末年,白下雪浪洪恩,自大藏中录出...

相待

【相待】 自他相待,藉以存立。如三线相待为三角,若...

相待有

【相待有】 三种有之一。如待短而有长,待长而有短,...

相待假

【相待假】 相待之法,无自体,例如长待短为长,则无...

相无性

【相无性】 唯识宗所立三无性之一,全称相无自性性。...

相违因

【相违因】 唯识宗所立十因之一。指三界诸法中,能障...

相缚

【相缚】 为六尘境相所缚,而心不自在。《成唯识论》...

相应

【相应】 为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相应者,契合相顺...

相应五义

【相应五义】 心所与心王相应,有下列五义,称相应五...

相应因

【相应因】 为小乘所立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心王与心...

相应无明

【相应无明】 二种无明之一,为‘不共无明’的对称。...

相续执持位

【相续执持位】 证得佛果的第八识,至无终尽期,都名...

相续假

【相续假】 成实论所说三假之一。一切有为法,悉由因...

思已业

【思已业】 于心中分别思惟之思业,而现行为言语之谓...

思心所

【思心所】 为心所有法中的遍行心所之一。思是意志作...

思食

【思食】 四食之一,又作意念食。于第六意识思所欲之...

思量能变识

【思量能变识】 唯识宗所立‘三能变识’之一 。唯识...

思量识

【思量识】 三能变识的第二能变之名,即第七末那识。...

思惑

【思惑】 新译云修惑,旧译云思惑,爱惑,假惑。三乘...

思慧

【思慧】 三慧之一。思惟自理而得之智慧也。于定散之...

【苦】 逼恼身心,即谓之苦。《佛地经》五曰:‘逼恼...

苦受

【苦受】 三受之一,五受之一。受者,领纳外境之义。...

苦果

【苦果】 使身心苦之果报。从恶业而生者。总言之,则...

苦法智

【苦法智】 八智之一。断三界见惑时,观欲界苦谛,而...

苦法智忍

【苦法智忍】 八忍之一。观欲界苦谛,而正断其见惑的...

苦苦

【苦苦】 为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之一。有情之身心...

苦类智

【苦类智】 八智之一。即观三界之四谛,所发十六心之...

苦类智忍

【苦类智忍】 八忍之一。即观三界之四谛,所发十六心...

染污意

【染污意】 为第七末那识的别称。此识为迷染的根本,...

染净二法

【染净二法】 染法、净法之并称。又称净法不净法。染...

染净依缘

【染净依缘】 生识的九缘之一。染净依即第七末那识,...

恒审思量

【恒审思量】 此为第七末那识之性质,亦即历经三世,...

恒随转

【恒随转】 种子六义的第三义。种子起现行,刹那即灭...

恒转如瀑流

【恒转如瀑流】 《唯识三十颂》的第四颂,有‘恒转如...

胎内五位

【胎内五位】 又作结胎五位。乃‘胎外五位’的对称。...

胎外五位

【胎外五位】 为‘胎内五位’的对称。《俱舍论》卷十...

胎生

【胎生】 四生之一。如人类在母胎内完具身体而生者,...

风大

【风大】 为地、水、火、风四大种之一,即是能造一切...

风界

【风界】 四大中火大的别名,风大以轻动为性,以令物...

持因

【持因】 五因之一。以力持之故,使所造之色可相继不...

持种依

【持种依】 《成唯识论》卷十云:‘一、持种依。谓根...

信心所

【信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信是对佛教...

恨心所

【恨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心所之二. 恨...

待众缘

【待众缘】 种子六义的第五义。种子生现行,必待众缘...

故思及非故思所造业

【故思及非故思所造业】 故思又称故作业,即故意所作...

香境

【香境】 又作香处,五境之一,是鼻根所对之境,为鼻...

怨憎会苦

【怨憎会苦】 八苦之一,五苦之一。谓众生不由自主,...

差别寻思观

【差别寻思观】 菩萨修唯识行,第二加行位所修的四种...

后得智

【后得智】 依根本智而契悟真理,悟后所得的济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