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第6页)   更多词典列表

计度分别

【计度分别】 意为分别计量推度。为三分别之一, 又...

故思所造业

【故思所造业】 指故意所作之身语业,与‘不故思业’...

【界】 意谓事物之间的区别,也可以解释为产生其他事...

客尘

【客尘】 常用来形容烦恼,或称客尘烦恼。这是相对于...

毗钵舍那

【毗钵舍那】 梵语 vipacyana,是‘观’之...

段食

【段食】 四食之一,欲界以香、味、触三尘为体,分分...

施设

【施设】 安立之义,建立之义,发起之义。《成唯识论...

能引支

【能引支】 在十二有支中,能引支是无明和行二支,由...

能生支

【能生支】 在十二有支中,能生支是爱、取、有三支,...

能作因

【能作因】 为小乘所立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一法生起...

能所

【能所】 二法对待,其主动的一面称‘能’,被动的一...

能取所取

【能取所取】 能取即认识的主体,所取是被认识的对象...

能造所造

【能造所造】 能造与所造之并称。地、水、火、风等四...

能遍计

【能遍计】 对所遍计而言,称能遍计。《唯识三十颂》...

能诠所诠

【能诠所诠】 诠为诠显经典、事物之文句,能显义理者...

能熏四义

【能熏四义】 《成唯识论》卷二载,在熏习法中,能熏...

能熏所熏

【能熏所熏】 种子生现行,种子是能生,现行是所生。...

能转道

【能转道】 指证悟转依之智。即压制烦恼、所知二障种...

【根】 根为能生之义,增上之义。草木之根,有增上之...

根本依

【根本依】 前五识生起有四种依,若缺任何一种识则不...

根本依缘

【根本依缘】 生识的九缘之一。根本,即第八阿赖耶识...

根本智

【根本智】 又作根本无分别智、如理智,无分别智之一...

根本烦恼

【根本烦恼】 又作本惑,略称烦恼。为六作心所有法之...

根性

【根性】 根为能生之义;性指习性而言。人性有生善业...

根所取色

【根所取色】 五根所取之色,即色、声、香、味、触五...

根缘

【根缘】 生识的九缘之一。根,指眼、耳、鼻、舌、身...

真如

【真如】 指遍于宇宙间真实的本体;为一切万有的根源...

真如无为

【真如无为】 唯识宗所立的六种无为之一。六无为中,...

真如熏习

【真如熏习】 谓真如之法自熏习众生之心。真如熏习有...

真如凝然

【真如凝然】 全称‘真如凝然,不作诸法’。此为唯识...

真见道

【真见道】 指如实证得生、法二空所显的真理,与如实...

真带质

【真带质】 唯识宗所立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境之一...

真实

【真实】 法离迷情,绝虚妄,云真实。《大乘义章》二...

真实行

【真实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十位。此位...

真谛

【真谛】 摄论宗的创始人,西天竺优禅尼人,婆罗门种...

俱大种因声

【俱大种因声】 声尘的三声之一,是执受大种因声、与...

俱生起

【俱生起】 此指与生俱来的烦恼,与‘分别起’对称。...

俱生我执

【俱生我执】 我执又作人执、生执。执著实我,与分别...

俱有因

【俱有因】 为小乘所立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又作共有...

俱有依

【俱有依】 又作俱有所依、增上缘依。指与心、心所同...

俱舍宗

【俱舍宗】 依俱舍论而立的小乘宗派,称俱舍宗。为我...

神我

【神我】 神我即第八识。外道执神我能生诸法,常住不...

神我外道

【神我外道】 十种外道之一。如数论,胜论等立人天各...

神通

【神通】 又作神通力、神力、通力等。即依修禅定而得...

神识

【神识】 阿赖耶识异名之一。佛法中本无‘神我’之说...

修行住

【修行住】 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位的第...

修习位

【修习位】 又作有学道。此乃唯识五位修行的第四位。...

修惑

【修惑】 此为修道所断惑的略称,与‘见惑’对称。又...

庄严经论

【庄严经论】 又名《大庄严经论》,为瑜伽十支论之一...

庄严体义支

【庄严体义支】 唯识宗所依经论的‘十支论’之一,即...

高建法幢支

【高建法幢支】 唯识宗所依经论的‘十支论’之一,即...

涅槃

【涅槃】 又作泥洹、涅槃那,意译作灭、寂灭、灭度、...

涅槃八味

【涅槃八味】 涅槃,大灭度之义;大,即法身;灭,即...

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多】 六波罗波密之一。亦修唯识行,于修...

救护众生离众生迥向

【救护众生离众生迥向】 菩萨修行历经四十一阶,此为...

害心所

【害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心所之一. 害...

悔心所

【悔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不定心所之一。悔又名恶...

眠心所

【眠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不定心所之一。眠即睡眠...

病苦

【病苦】 八苦之一。即众生病时,身、心所受之苦恼。...

回向

【回向】 又作回向。以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回转给众...

迷悟

【迷悟】 为惑业所缠缚,称作迷;解脱惑业,了知真理...

【时】 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时即时间,是诸法...

流转

【流转】 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一切因缘和合的...

流转还灭

【流转还灭】 流转门与还灭门。迷悟相对之一双也。...

浮根尘

【浮根尘】 又名外根,是四大粗色所造,即眼耳鼻舌身...

破我

【破我】 佛教不主张有一个常、一、主宰的神我(即婆...

带质境

【带质境】 唯识宗所立的三类境,即吾人心识所缘虑的...

等持

【等持】 定的别名,意思是平等持心,心住一境,平等...

奘门四哲

【奘门四哲】 此为玄奘门下成就最高的四位弟子. 玄...

唐大圆

【唐大圆】 近代唯识学著名学者,太虚大师早期弘法及...

唯心

【唯心】 宇宙所有存在,皆由心所变现,心外无任何实...

唯境无识

【唯境无识】 为‘唯识无境’的对称。系承认外境为实...

唯识

【唯识】 梵语 Vijnapti-matrata、...

唯识九难

【唯识九难】 这是小乘外道,对万法唯识教理所提出的...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 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本论系...

唯识二十论述记

【唯识二十论述记】 二卷,唐代窥基撰,又作《唯识二...

唯识三十颂

【唯识三十颂】 全一卷。世亲菩萨造,唐代玄奘三藏译...

唯识三十颂科判方法

【唯识三十颂科判方法】 三十颂是五言四句的颂文三十...

唯识三十颂科判大纲

【唯识三十颂科判大纲】 依相、性、位三分,科判三十...

唯识三系

【唯识三系】 唯识三系,指地论师、摄论师、唯识宗三...

唯识三系异同

【唯识三系异同】 唯识三系,指地论宗、摄论宗、及玄...

唯识三性观

【唯识三性观】 即就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唯识三疏

【唯识三疏】 注释《成唯识论》、及《成唯识论述记》...

唯识中道

【唯识中道】 此为唯识宗所立的中道。唯识宗立三自性...

唯识今学

【唯识今学】 集因明学之大成的陈那,初于小乘犊子部...

唯识五位

【唯识五位】 指大乘五位,又作唯识修道五位。唯识宗...

唯识古学

【唯识古学】 十大论师中的难陀,造《唯识三十颂》释...

唯识成空难

【唯识成空难】 这是‘唯识九难’的第四难。外人问:...

唯识宗

【唯识宗】 为法相宗的异名,由决判诸法体性相状故,...

唯识所因难

【唯识所因难】 这是‘唯识九难’的第一难。外人难曰...

唯识俗诠

【唯识俗诠】 明代明昱述,全称《成唯识论俗诠》,又...

唯识开蒙

【唯识开蒙】 二卷,元代云峰辑,全名为《唯识开蒙问...

唯识无境

【唯识无境】 此为唯识宗的基本立场,指万法唯识所现...

唯识新旧二译不同论

【唯识新旧二译不同论】 民国二十年,当时的唯识学家...

唯识传承

【唯识传承】 自玄奘、窥基开创唯识宗后,百余年间,...

唯识实性

【唯识实性】 唯识实性即圆成实性,亦即真如。《唯识...

现世

【现世】 现在之世。指人有生命之间。...

现在

【现在】 指事物正呈作用之位,现今存在之义。《俱舍...

现在五果

【现在五果】 以十二因缘配于三世言之。一、识,胎内...

现行

【现行】 阿赖耶识有生一切法的功能,此能生之因,称...

现前地

【现前地】 修唯识行,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的第六地。...

现量

【现量】 因明用语的三量之一,心识三量之一。量,为...

现量无分别

【现量无分别】 现量是不含有分别计度的认知,是感觉...

现量违宗难

【现量违宗难】 这是唯识九难的第六难。外人问:色、...

现识

【现识】 阿赖耶识异名之一。以万法由本识现起,故名...

【欲】 又作乐欲,意谓希求、欲望,希望所作事业之精...

欲心所

【欲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别境心所之一。欲是希望...

欲天

【欲天】 指欲界的诸天。有六重,称为六欲天。《俱舍...

欲取

【欲取】 四取之一。即对欲界五欲之境所生起的贪执。...

欲界

【欲界】 三界之一,指有情生存的一种状态。欲界与色...

欲界三欲

【欲界三欲】 欲界凡夫,有三种欲:一、饮食欲,即凡...

欲界系

【欲界系】 分诸法为三界,系属于欲界之法,云欲界系...

【假】 无实体之意。方便之意。乃真、实的对称。并无...

假有

【假有】 为‘实有’之对称。又作俗有、假名有。谓诸...

假我

【假我】 佛教基本教理三法印之一,称‘诸法无我’。...

假和合

【假和合】 依赖因缘之聚集而形成,众缘离散即不存在...

假法

【假法】 与‘实法’相对而言。由因缘和合而存在者称...

净月

【净月】 净月梵名 Suddha-Candra,音...

净天眼

【净天眼】 清净之天眼也。《中阿含经》卷十三曰:‘...

净色根

【净色根】 与‘浮尘根’对称。又名内根,亦称胜义根...

净行者

【净行者】 又曰梵志。为修婆罗门行者通称。...

舍心

【舍心】 四无量心之一。弃舍一切而无著也。...

舍受

【舍受】 三受之一。三受,即内六根触对外六境,所领...

舍念清净地

【舍念清净地】 三界九地之第五,第四禅天也。参阅‘...

舍滥留纯识

【舍滥留纯识】 唯识宗依三性观的观行法门,立此五重...

贪心所

【贪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根本烦恼心所之一.贪是...

贪欲

【贪欲】 又称贪毒,略称为贪。三毒之一,十不善之一...

贪缚

【贪缚】 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众生于五尘可意之境,...

清净

【清净】 远离恶行之过失,远离烦恼之垢染,称为清净...

清净识

【清净识】 第九庵摩罗识,旧译清净识。...

清辨护法空有之争

【清辨护法空有之争】 清辨梵名 Bhavavive...

眼根

【眼根】 眼根是眼识发生的地方,眼是能见之义。为不...

眼识

【眼识】 是五识之一,六识之一,八识之一。以眼根为...

【执】 指由虚妄分别之心,对事物或事理固执不舍。又...

执受大种因声

【执受大种因声】 声尘的三声之一。就是由人体所发之...

习所成种

【习所成种】 二类种子之一,为本性住种之对称。即种...

习气

【习气】 又作烦恼习、余习、残气。略称习。就是我人...

众生

【众生】 梵语萨埵 Sattva ,旧译曰众生,新...

众同分

【众同分】 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众者大众,同...

【救】 因明学用的术语,双方辩论时,一方为了成立自...

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一...

第一义谛

【第一义谛】 二谛之一。即最殊胜之第一真理,为‘世...

第一识

【第一识】 阿赖耶识异名之一。八识顺序,由本向末数...

第七所系

【第七所系】 第七末那识,依于为八识而生,且以第八...

【得】 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得是成就不失的意思...

得道

【得道】 三乘各断惑证理之智慧,名为道,行三学而发...

【理】 指道理。即一切事物之存在、变化所准据之法则...

理性

【理性】 理指始终不变的本具理体,性乃不待其他因缘...

理在绝言

【理在绝言】 谓真理超越言语思虑。或谓道理之存在,...

理唯识

【理唯识】 法相唯识宗的窥基大师,将诸经论所说唯识...

粗相现行障

【粗相现行障】 十地菩萨所断十重障的第六种。这也是...

虚空无为

【虚空无为】 唯识宗所立的六种无为之一。虚空非色非...

通达位

【通达位】 通达真如之位,又作见道位,为唯识宗所立...

偷盗

【偷盗】 十恶业之一。不与而取,称为偷盗,乃盗取他...

顶位

【顶位】 此为修唯识行的四加行位之一,《成唯识论》...

杀生

【杀生】 即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为十恶业之一...

教唯识

【教唯识】 法相唯识宗的窥基大师,将诸经论所说唯识...

细意识

【细意识】 部派佛教大众部立细意识,《异部宗轮论》...

略陈名数支

【略陈名数支】 唯识宗所依经论的‘十支论’之一,即...

粗陈体义支

【粗陈体义支】 唯识宗所依经论的‘十支论’之一,即...

掉举心所

【掉举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大随烦恼心所之一。掉...

惛沉心所

【惛沉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大随烦恼心所之一。惛...

牵引因

【牵引因】 唯识宗立十因之一。此为依习气依处而立。...

密意

【密意】 隐藏之旨意。即指佛特殊的意趣,此有二义:...

捺落迦

【捺落迦】 梵语 naraka。 音译那落、那落迦...

奢摩他

【奢摩他】 为梵语 camatha 之音译,意译止...

陈那

【陈那】 印度佛教因明论的集大成者,公元五、六世纪...

勒那摩提

【勒那摩提】 梵名 Ratnamati、译作勒那摩...

梅光羲

【梅光羲】 近代著名唯识学家,为杨仁山居士的入室弟...

张克诚

【张克诚】 民国初年的唯识学者,最早在北京大学及中...

无分别心

【无分别心】 此为离情念分别之心识。有二种,一为无...

无分别智

【无分别智】 远离主观、客观的相对分别而直观空理的...

无生法

【无生法】 谓真如之理,涅槃之体。以彼远离生灭故也...

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 指观诸法无生无灭之理而谛认之,安住且...

无色有

【无色有】 三有之一。无色界之果报实在,谓之无色有...

无色界

【无色界】 又作无色天,与欲界、色界共称三界。即指...

无自性

【无自性】 指一切有为法无实在之自体。又作无本性、...

无因外道

【无因外道】 印度二十种外道之一,为主张万物无因而...

无我

【无我】 佛教主张无我,明示存在与缘起的关系,认为...

无住处涅槃

【无住处涅槃】 为四种涅槃之一,谓断所知障所显现的...

无没识

【无没识】 第八识十八名之一。《成唯识了义灯》卷四...

无明

【无明】 谓闇钝之心,无照了诸法事理之明,即痴之异...

无明支

【无明支】 十二因缘的第一支。无明是迷昧、是不觉、...

无所有处定

【无所有处定】 四无色定之一,又作少处定。此定超越...

无性

【无性】 指诸法无存在的实体。性者体之意。一切诸法...

无表色

【无表色】 指受戒时,以强盛之身口表业为缘,满身四...

无表思

【无表思】 唯论宗之说。受戒之时,以第六识思心所隆...

无表业

【无表业】 业体有表业无表业二种,旧云作业无作业。...

无垢识

【无垢识】 阿赖耶识异名之一。此识有染净二分,从有...

无相中作加行障

【无相中作加行障】 十地菩萨所断十种障的第八种。这...

无相唯识

【无相唯识】 十大论师中的难陀,于‘四分说’中是二...

无染净真如

【无染净真如】 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

无记

【无记】 一切法的性质可分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

无恚行

【无恚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三位。此位...

无常

【无常】 无常指世间事物的生灭迁流,变化无常。自有...

无欲

【无欲】 指无贪欲,亦指无多欲而言。...

无贪心所

【无贪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对于财色...

无执受

【无执受】 又作非执受。为‘有执受’的对称。执受,...

无为

【无为】 无造作之意。为‘有为’的对称。即非由因缘...

无为法

【无为法】 在五位百法中,第五位法是无为法。《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