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佛光大辞典】(第22页)
更多词典列表
心意识
指心、意、识三者。心为梵语 citta 之意译,音...
心想
(一)指心之作用、想念。[观无量寿经、往生要集卷中...
心业功德
为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中,佛八种功德庄严之一。即阿...
心灭不灭论
指心神死灭与否之言论,即佛教徒与反佛教徒之间,有关...
心猿意马
指起妄念,心意驰放不定,譬如狂奔之马,飞跃之猿。今...
心解脱
梵语 citta-vimukti。谓由定力而于定障...
心路
一般称心思之历程为心路,佛典中“心路”一词则多指心...
心道
(1058~1129)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眉州(四...
心境录
凡百卷。又作宗镜录、宗鉴录。宋代僧永明延寿集。今收...
心铭
全一篇。唐初牛头法融撰。全称牛头山初祖法融禅师心铭...
心慧
身守戒,心研慧;相对于身戒而称心慧。北本涅槃经卷二...
心缘
谓起心而攀缘外境,即认识心外事物之意。大乘起信论(...
心莲
(一)在显教,喻称众生自性心之清净为心莲。(二)密...
心器
指有情之心识。心识总摄吾人一切精神现象,能缘虑、容...
止雨法
密教为息止暴风恶雨所修之法。又作止风雨法。其法有多...
止持作犯
对杀盗等恶法而言,止为持戒,作为犯戒。反之,对慈悲...
止持门
又作止持戒、止恶门。意指保持所受之戒体,而停止恶业...
止啼钱
乃止息小孩啼哭之方法。譬如给予黄叶而称为金,以此譬...
止恶修善
止恶与修善之并称。又作止恶行善、废恶修善、断恶修善...
止静
使大众止住,以寂静之意。亦指开始坐禅。又坐禅之时,...
止观
(一)为佛教重要修行法门之一。其所代表之意义,及诸...
止观大意
全一卷。唐代湛然撰。又称摩诃止观大意、圆顿止观大意...
止观不二
止,谓法性寂然;观,谓寂而常照。止如明镜止水,观如...
止观舍
止,谓止息妄念,或停止于谛理而不动;观,谓智慧之利...
止观业
指止观学业。乃日本天台法华圆宗学生所必修学的两业(...
止观义例
凡二卷。唐代湛然撰。又称摩诃止观义例、圆顿止观义例...
止观辅行传弘决
凡四十卷。全称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略称止观辅行、摩...
比丘
梵语 bhiksu,巴利语 bhikkhu 之音译...
比丘入众五法
旧称入众五心。指比丘入于大众中,应当遵守之五种规法...
比丘三义
比丘为梵语 bhiksu 之音译。大智度论卷三载,...
比丘尼
梵语 bhiksunī,巴利语 bhikkhunī...
比丘尼阿姨
梵名 Bhiksunī āryā 之音译。为佛陀姨...
比丘尼律仪
又作比丘尼戒、苾刍尼律仪。通常称五百戒。南山律宗作...
比丘尼御所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女王御所。即尼寺中,由内亲王、女...
比丘尼传
凡四卷。又称尼传。为南朝梁代僧宝唱所撰。今收于大正...
比丘律仪
又作苾刍律仪。即比丘之具足戒。四分律中作二百五十戒...
比量
因明用语。为梵语 anumāna-pramāna ...
比量相违过
因明用语。比量相违,梵语 anumāna-viru...
比睿山
日本七高山之一。为日本天台宗山门派大本山。北衔比良...
比罗婆洛山
梵名 Pīlusāra 之音译。意译作象坚山。或谓...
毛坊主
日本佛教用语。指日本边远无寺亦无僧之地,代僧行佛事...
毛惠秀
南齐佛画家。阳武(河南)人。与兄惠远俱从顾恺之学画...
毛道
梵语 vālapatha。(一)又作毛端、毛头。指...
毛头
(一)即毛道。为凡夫之异称。又指极小之场所。 (二...
毛绳
毛绳缚身,有断肤截骨之苦;比喻世间利养缠缚于人,断...
水上泡
比喻诸法之无常与变转。诸法为因缘和合所成,非恒常而...
水大
梵语 ab-dhātu。为构成一切色法的四种要素之...
水天
梵名 Varuna。音译作缚噜拏、缚楼那、婆楼那、...
水天后
梵名 Varunānī。又称龙王妃。为密教十二天中...
水天法
水天之供养法。又作水天供。即密教以水天为本尊,为请...
水天眷属
为密教十二天中水天之眷属。列位于胎藏曼荼罗外院。于...
水月
(一)梵语 udaka-candra。又作水中月。...
水月观音
三十三观音之一。我国寺院所供奉之观音塑画像,作观水...
水火定
水定与火定。于水得自在之禅定,称为水定;由自身出火...
水目山
位于云南祥云县治之南。据大清一统志卷三七八大理府载...
水吉祥菩萨
水吉祥,梵名 Daka-?rī。又称大水吉祥菩萨...
水老鹤
又称水潦鹤、水白鹤、水白鹭。为珍奇难遇之鸟。依毗奈...
水灾
梵语 ap-sajvartanī。大三灾之一。于成...
水乳
以水与乳之混合相融,比喻事物之和合相冥。最胜王经卷...
水定
指修习水观而得之禅定。即一心观想水,于水得自在,能...
水波
以水、波虽有二名而实为一体,比喻物之不一不异。以静...
水沫泡焰
指水沫、水泡、阳焰。水沫与水泡均为虚妄而须臾破灭之...
水冠
禅家所用之冠。长一尺余,呈半圆筒形,前额部位附有水...
水界
(一)四大中水大之别名。水大以湿润为性,通一切物质...
水梭花
鱼之隐语。僧众禁食酒肉荤腥,故特作隐语呼之。以鱼游...
水净食
为佛制五种净食之一。比丘取用由水中漂流而来之食物,...
水瓶
梵语 kundikā。音译作军持。又作澡罐。贮水之...
水陆会
施饿鬼会之一。又作水陆斋、水陆道场、悲斋会。即施斋...
水陆斋仪
修水陆斋之仪式或仪文。据事物纪原卷八载,梁武帝萧衍...
水喻真心十义
据宗镜录卷七载,众生真如之心本自清净,无有垢染,湛...
水喻菩萨十种善法
据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六载,菩萨惑业清净,身心寂静,...
水饭
指浇拌汤水之饭。又作水粥、寒粥。禅林以之供作点心。...
水想观
观无量寿经所说十六观之第二。又略称水想、水观。行此...
水烟
本名火珠。又作水圆、珠圆。为置于塔上九轮之顶之火焰...
水葬
四种葬法之一。又作河葬。印度之葬法有火葬、水葬、土...
水尘
微尘之一种,较兔毛尘小七分。能于水中通行无碍,故称...
水精
梵语 sphatika。音译颇梨、颇致迦。又作白珠...
水说偈
憍梵波提入于水定而涅槃时所说之偈。据大智度论卷二载...
水轮
梵语 jala-mandala。三轮之一。佛教之宇...
水轮三昧
五轮三昧之一。乃由修禅定而得之功德。水具有润渍生长...
水器
即洒水器。为密教于护摩之修法或作灌顶法时,盛装洒水...
水坛
密教护摩坛之一种。密教之护摩法本须在七日之中择地、...
水头
又作水看。禅林中司掌汲水、烧热水供大众盥洗之职称。...
水曜
梵名 Budha。七曜之一,九曜之一。又作水星、滴...
水忏
唐代悟达国师以三昧水洗疮而濯除累世冤业之忏法。又作...
水观
(一)十六观之一。出于观无量寿经。又作水想观、水相...
火一切处
梵语 tejas-krtsnāyatana。又作火...
火天
梵名 Agni,巴利名 Aggi。音译阿耆尼、阿哦...
火天真言
火天,为八方天之一,十二天之一。据大日经卷二载,火...
火宅
梵语 ādīptāgāra。比喻迷界众生所居住之三...
火宅喻
法华七喻之一。法华经卷二譬喻品载,有大长者,财富无...
火宅僧
指有家室之僧。据梦余录所记,吴中呼道士之有家室者,...
火血刀
火途、血途、刀途。为三恶道之异名。三恶道,指地狱、...
火坑
(一)谓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可畏,犹如火坑。...
火灾
梵语 tejah-sajvartanī。大三灾之一...
火车地狱
车身发火,专为运载罪人至地狱之车,或作为惩罚罪人之...
火吽
密教护摩法之异名。火,指火法,即护摩法。吽(梵 h...
火版
禅林中,挂于库司灶上之板。又作火板、火钣。炊饭熟,...
火狗
于地狱中吐火以惩罚罪人之狗。如楞严经卷八所载,若有...
火舍
香炉之一种。又作火蛇、化赭。为密教修法坛中烧香器之...
火客
又作火伴、火佃。禅林中,专司爨火之责者。[敕修百丈...
火界
谓火之自体。界,为持之义。火持其自性,其性为暖,能...
火界三昧
梵语 agni-dhātu-samādhi。由己身...
火珠
指塔顶饰物。于塔顶九轮之上,置一宝珠形之饰物,其周...
火院密缝印
又作金刚炎、金刚火炎、金刚火院界印、密缝印、火印。...
火浣布袈裟
以火浣布制成之袈裟。火浣布,乃以火鼠之毛纺成者,不...
火帐
禅林中,饭头计算每日用食人数及所食物量之帐簿。又饭...
火净食
为佛制五种净食之一。即一切瓜果等物,先当以火烧煮,...
火祭
(一)梵语 homa。音译作护摩。原为印度古代所行...
火喻菩萨十种善法
据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六载,菩萨修行,以智慧之火了妄...
火焰印
密教不动尊十四根本印明之第九。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
火焰轮止印
密教不动尊十四根本印明之第十。又作制火印、遮火印。...
火涂道
三途之一。途者,道之义。即指地狱道。地狱为猛火所烧...
火葬
梵语 agnidagdha。印度四葬之一。又作荼毗...
火铃
在禅林中,教人小心火烛所用之铃。在莹山和尚清规卷上...
火里莲
火中生莲华,比喻希有之事。表示菩萨之妙用,虽受五欲...
火种居士
印度古代对拜火婆罗门之泛称。如杂阿含经卷五,佛弟子...
火聚
梵语 alātacakra。又作火转、旋火轮。即点...
火聚仙
位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北方毗沙门天之上方。...
火德星君
禳除火灾之火神名。五行之中,以南方配于火,将之神格...
火箭
密教修爱染明王法时置于坛上之箭。其制法有数说,或以...
火轮印
为密教常用印相之一,即结火焰形表示火轮之印契。略称...
火辨
梵名 Citrabhāna。音译作质呾罗婆拏。印度...
火头
禅林中,司掌点灯之职称。又作油头。或谓司掌造饭者亦...
火譬
又作火栝譬。显示菩萨善巧方便之相之譬喻。火[木*忝...
牛车
梵语 go-ratha。三车之一,四车之一。法华经...
爪上土
佛典中对于“数量极少”之譬喻。又作甲上土、甲头土。...
爪哇
为梵语 Java 之转讹语。又作阇婆、社婆。我国汉...
爪净
佛制五种净食之一。一切瓜果等物,应先以爪甲去其皮壳...
爪塔
塔之一种。佛住世时,中印度憍萨罗国舍卫城给孤独长者...
爪镜
俗称圆光法。即涂药于指上,诵咒而掌上光明如镜,能现...
父六亲
三藏法数卷二十七引律典载,佛陀为使比丘避于讥嫌,规...
父母恩重经
全一卷。版本有数种,敦煌出土本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
父城
指迦毗罗城。为释尊之父净饭王之城,故称父城。亦即释...
六着心
六种执着之心。即:贪着心、爱着心、瞋着心、疑着心、...
六想
指六根触对六尘时,与识相应而起之想念,称为六想。据...
六业
指五趣之业与不定业。即:(一)地狱业,为十恶业之上...
六烦恼
又作六随眠。即: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种根本...
六瑞
又作法华六瑞。佛欲说法华经前所示现之六种瑞相。法华...
六万藏
藏,法藏之义,即佛所说之教法。佛所说之法藏六万偈,...
六经十一论
法相宗立宗所依据之主要经论。六经指:(一)华严经(...
六罪人
指违犯四波罗夷(淫、盗、杀、妄)、破和合僧、出佛身...
六群比丘
梵语 sad-vargīka-bhiksu,巴利语...
六群比丘尼
略作六群尼。此六名比丘尼,结党行恶,为佛制戒之因。...
六解一亡
据楞严经卷五载,佛陀尝以一宝花巾比喻涅槃,花巾绾六...
六贼
(一)指产生烦恼根源之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六道
又作六趣。即众生各依其业而趣往之世界。即:(一)地...
六道四生
六道,指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等六种...
六道轮回
六道,即地狱、畜生、饿鬼、人、天、阿修罗等,有善恶...
六道钱
我国自汉魏以降,埋葬死者皆有瘗钱,据事物纪原卷九载...
六尘
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等六境。又作外...
六境
梵语 sad visayāh。指六根所取之六种对境...
六榕寺
位于广州市。建于南北朝时代,初名宝庄严寺,后改名长...
六漏
漏,即失、落之义。谓因烦恼惑业而漏落三界生死。据大...
六种力
据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一载,世间有六种凡常之力,即:(...
六种三宝
佛法僧三宝有六种类别,即:(一)同体三宝,又作一体...
六种不生
谓已至四善根中之忍位者所得之六种不生。即:趣不生、...
六种巧方便
菩萨化导众生之六种善巧方便。即:(一)随顺巧方便,...
六种印
谓布施、戒行、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波罗蜜。六...
六种住
菩萨修行之位次。即种性住、解行住、净心住、行道迹住...
六种戒
指菩萨所受持之六种戒律。(一)回向戒,谓回向一切众...
六种身风
据显宗论卷二十九载,指人体内之六种气息。(一)入息...
六种依正无碍
依正,即依报与正报。依报,指世间之国土,此土为身所...
六种供具
供养佛之六种物品。指水、涂香、花、饮食、灯明、烧香...
六种性
(一)阿罗汉之六种性。阿罗汉依根性之利钝分为六种,...
六种法师
又作六法师。于妙法能自行成就,又能以妙法训导他人者...
六种阿罗汉
声闻四果中之第四阿罗汉果,由其种性之优劣分为六种。...
六种苦行外道
指古代印度专修苦行之六种外道。即:(一)自饿外道,...
六种食
六种比丘之食法。即:(一)乞食,谓人中之上品,不以...
六种拳印
密教结手印时用以作印母之六种拳印。即:(一)金刚拳...
六种回向
回向西方之六种意义。依道绰所著安乐集卷下之说,回向...
六种散乱
指自性散乱、外散乱、内散乱、相散乱、粗重散乱、作意...
六种意乐
又作思修六意。凡心里所欲作为,皆称为意乐。据摄大乘...
六种梦
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五十所举之六种梦。即:(一)正...
六种障
欲入真如三昧时,所遇之障碍有六,即:(一)疑惑,谓...
六种调伏
菩萨调伏恶事障害之法有六,即:(一)性调伏,谓菩萨...
六种论
论,谓决择是非,议论得失。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五载,即...
六种震动
指大地震动之六种相。又作六变震动、六反震动。略称六...
六种转位
唯识家将转依之果随其所得之位,分为六类:(一)损力...
六种摄
摄,摄取、摄受之意。菩萨地持经卷十载,菩萨以六种法...
六聚
类聚犯戒之相为六科,称为六聚。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六铢衣
指轻衣。一铢为四分一厘六毛,六铢即其六倍,形容其重...
六剑
色、声、香、味、华服、邪念等六法,譬如剑刃能伤身,...
六德
指梵语 bhagavat 之六义。bhagavat...
六慧
(一)六种智慧。依别教菩萨六阶位所作之分类,即:(...
六疮门
指吾人身体中,漏泄不净之六门户。即:眼、耳、鼻、口...
六蔽
全称六蔽心。蔽即覆蔽之义,覆蔽吾人之清净心有六种恶...
六论
古代印度外道所用六种论。又作六皮陀分。与四韦陀、八...
六轮
指铁轮、铜轮、银轮、金轮、琉璃轮、摩尼轮。菩萨璎珞...
六轮对位
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载,轮有运转、摧碾二义,谓佛菩...
六震
指大地震动之六种相。据华严经疏卷六载,指:动、起、...
六器
密教于修法坛所供之六种供具中,阏伽、涂香、华鬘三种...
六学僧传
凡三十卷。元代昙噩撰。今收于卍续藏一三三册。全名新...
六亲
指父、母、兄、弟、妻、子等六种亲属。无量寿经卷下(...
六随眠
谓贪、瞋、痴、慢、疑、见等六种根本烦恼,此乃俱舍家...
六头首
六班之头首,乃禅林中司掌修行教育之六职。临济宗称首...
六环
锡杖顶部之六个环轮,表六道,振之,对内意味觉醒六道...
心树
喻指吾人之心思、意念。意念生起,犹如树木之生长,故...
心灯
譬喻心灵。心灵能烛照一切,静而不昧,故喻之以灯。法...
心缚
喻指妄想。妄想缠缚吾人之心,故称心缚。楞伽经卷二(...
上一页
下一页
憨山大师
信愿
学佛感应
孝顺父母
妙法莲华经
观音菩萨
定力
界诠法师
弘一大师
心灵解脱
戒杀放生
涅槃
倓虚法师
李炳南老居士
般若
离苦得乐
工作事业
大悲咒
断除口业
佛学问答
佛教词典 fodian.cc
词典首页
随机推荐
佛教文库
全部栏目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