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佛光大辞典】(第10页)
更多词典列表
三子
比喻菩萨、声闻与一阐提等三种根机如生性各异之三子。...
三才配三世间
即以天、地、人三才配三种世间:(一)天配正觉世间,...
三不可尽
据大宝积经卷十四载,不可尽有三:(一)经法不可尽,...
三不成
指净土与秽土之关系,在本质上有三种不同。即:(一)...
三不足
能妨碍参禅修行之三种匮乏,即:衣不足、食不足、睡眠...
三不能
指改变定业、化导无缘众生及救度所有众生等三种不可能...
三不退
修行佛道之过程中,以既得悟之功德而入于不退失之地位...
三不坚法
指身、命、财,乃世间三种无法持久之物相。即:(一)...
三不净肉
为十诵律卷二十六所载三种不许食用之肉,即:(一)见...
三不善根
梵语 trīny aku?ala-mūlāni,巴...
三不护
梵语 trīni tathāgatasyāraks...
三尹
明末清初僧。湖南平江人,俗姓李。生卒年不详。少入学...
三内
指喉内、舌内、唇内。乃日本悉昙学之用语。由于发音器...
三六独法
指十八种独特之法,即佛所独具之十八种不共法。此十八...
三分别
指三种思考识别之作用。分别,梵语 vikalpa。...
三分科经
又作一经三段。乃将一经论分为三部分解释。一般依该经...
三化
三种教化。(一)梵语 trīninirmānāni...
三友
三种亲友。俱舍论颂疏卷二十九分亲友为三等,上者能生...
三天四仙
乃印度外道之说。三天为:(一)摩醯首罗天,即大自在...
三心
指三种心。(一)为往生净土而发之至诚心、深心、回向...
三支
(一)因明用语。为三支作法之略称。为三支作法之略称...
三支作法
因明用语。依宗(命题)、因(理由)、喻(譬喻)等三...
三方便
巧用诸法,随机利物,称为方便。据净名经疏载,方便有...
三日斋
又作见王斋。人死后第三日,亲人为设斋食以招请供养僧...
三止
(一)指天台宗针对空、假、中三观所立之三种止行。即...
三止三请
乃佛陀宣讲法华经之典故。法华经方便品之初,先赞叹如...
三比量
因明用语。又作三量、三支比量。因明立论中,立(立论...
三水
指时、非时与触用之三水,即:(一)时水,从明相(曙...
三火
(一)指贪、瞋、痴。又作三毒、三垢。即:(一)贪(...
三世
梵语 trayo-dhvanah,巴利语 tayo...
三世三千佛
指三世各一千佛。即于世界成住坏空之反覆中,过去世庄...
三世不可得
指三世无实体,即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三世)之种种...
三世心
指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心,刹那生灭于过去、现在...
三世因果
绵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立因果业感之理。盖以过去...
三世如来
又作三世佛。指弥陀、释迦、弥勒,配于过去、现在、未...
三世俗
指三俗谛。(一)法相宗依遍、依、圆三性所立。三种为...
三世相
为预言书之一种。内容通常由佛教之因果应报、因果酬报...
三世无障碍智戒
略称三戒。又作三昧耶戒、自性本源戒。即住于三三平等...
三世间
全称三种世间。乃世间之三种类别。其说法有下列五种:...
三世业
指三种世业。乃依业因所造之时而分:(一)过去世业,...
三世实有
说一切有部所立之教义。意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真实...
三世诸佛
乃统称全宇宙中之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之众...
三世觉母
为文殊菩萨之异称。文殊主如来之智慧,智慧又为三世诸...
二取
谓见取与戒取。亦即五见中之见取见、戒禁取见。(一)...
三句
禅宗诸家为表现禅之宗旨而用以开示接引学人之语。可视...
三句阶段
略称三句。乃因、根、究竟,或因、行、果等三句之意。...
三平等观
又称三三昧耶观。乃密教之教义。即观佛、法、僧,或身...
三正
又称三中。系三论宗所立,乃该宗破邪显正教义之解说。...
三玄三要
临济义玄接引学人之方法。临济录上堂(大四七·四九七...
三生
(一)指前生、今生、后生。(一)前生,又作前世、宿...
三生六十劫
为声闻乘修行所须之时间。修四谛十六行相等之观,断尽...
三生成佛
华严宗主张经三生即能成佛之说法。略称三生。即:(一...
三田
用以比喻菩萨、声闻、阐提三者。(一)第一田,此田渠...
三白食
又作三种白食、三种白净食、三净食。即乳、酪、米饭等...
一念
(一)时间单位。乃指极短之时间单位,或作瞬间,或指...
一极
谓华严经广谈法界之旨,妙极无二。盖如来出世,首为诸...
一场罗
禅林用语。即一场惭愧。[忄*么][忄*罗],表示惭...
一字金轮法
又作一字金轮佛顶法。密教诸尊中,以 (bhrūj,...
三匝
又作三匝。指右旋三周。乃敬礼之一种,源自印度仪式。...
五缀钵
其义有三:(一)指修补五处缺损之钵。法苑珠林卷九十...
三光天子
指日天子、月天子、明星天子三者。法华经卷一序品即有...
三因
(一)指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此三心乃往生净土...
三因三果
菩萨修行之过程,有三种因果,即:(一)异熟因异熟果...
三因佛性
(一)系天台大师智顗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八之说所...
三地
(一)指三种所依地,即依寻、伺二心所之有无,分三界...
三在
即在心、在缘与在决定。此乃昙鸾之往生论注卷上所说。...
三多
(一)指亲近善友、听闻法音、修不净观。[长阿含经卷...
三妄执
又作三劫妄执、三劫惑。略称三妄、三执、三劫。为密教...
三如来藏
指如来藏之三义。如来藏,即指藏伏在一切有情的杂染身...
三字禅
禅宗公案名。又称云门三字禅。禅宗大德云门文偃接引学...
三有
有,梵语 bhava,其义分类如下:(一)欲有、色...
三有为
指三种有为法。又作三有为相、三相。即:(一)色法,...
三有对
对,碍之义。乃五根、五境及心、心所等法受障碍而不生...
三百六十会
禅林用语。又作三百会。乃形容佛陀一生说法的法会之多...
三自
(一)指自调、自净、自度。大智度论卷六十一将八正道...
三自一心摩诃衍法
略称三自。即具足体、相、用三者之唯一绝对之心。亦即...
三色
(一)指五根、五境、无表色等三种色法。(一)五根,...
三行
(一)指身、口、意三业。中观论有“起三行”之语,即...
三衣
梵语 trīni cīvarāni,巴利语 tīn...
三等
(一)又称三平等、三三昧耶。密教以身、语、意三密平...
三佛土
指成唯识论所说之三种佛土。即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
三佛子
如来视一切众生皆如己子。华严经疏卷七将之类分为三,...
三佛性
(一)三因佛性。智顗依佛性所具因之义而立如下三因佛...
三佛顶
指密教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中之三佛顶,表示如来三部众...
三佛语
又作佛三语、三意语。即:(一)随自意语,佛随顺自意...
三劫
(一)指过去、现在及未来三大劫。过去之住劫称为庄严...
三妙
指天台宗所立“心、佛、众生”三者互相妙融自在之说。...
三妙行
梵语 trīni sucaritāni,巴利语 t...
三决定业
又作三时业、三报业。指决定受异熟果时分之业。此系俱...
三灾
即小三灾、大三灾。又作三灾劫。世界系依成劫(成立期...
三言声
为梵语文法中之特殊术语。言声,梵语 vacana。...
三身
梵语 trayah kāyāh。又作三身佛、三佛身...
三身三德
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三德即法身德、般若德、解脱...
三身华梵
又作三如来。即:(一)法身毗卢遮那如来,毗卢遮那,...
三身遍相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八以虚空、日光、日影三者比喻法、...
三身寿量
指法、报、应三身之寿量:(一)法身寿量,法身非色质...
三车四车
车可载物,比喻佛法化度众生以至涅槃。三车指羊、鹿、...
三邪行
(一)俱舍论卷十七于色业(即身、语业),别立如下三...
三事人胜诸天
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载,人道胜于天道者有三,即:(...
三事戒
据大宝积经卷一一七载,身、言、意三种净戒,称为三事...
三事无尽
据众德三昧经卷三载,菩萨修道之三种无尽,称为三事无...
三供养
为普贤行愿疏所举三种供养之法。即:(一)财供养,以...
三具足
指供养于佛前之香炉、花瓶、烛台。若花瓶与烛台左右各...
三受
梵语 tisro vedanāh,巴利语 tiss...
三受业
指三种受业。又作三受报业。乃就苦、乐、舍三受,将业...
三和
指根、境、识三者和合而生触之心所。成唯识论卷三(大...
三周授记
上中下三根之声闻由于听闻法华经之三周说法而得悟,对...
三周说法
又称法华三周。天台宗就法华经迹门正宗分之开权显实之...
三宗
(一)华严宗之宗密将大乘佛教总分为法相、破相、法性...
三宗二谛
指南齐隐士周颙于其所著三宗论中,立真、俗二谛之说,...
三宗论
南齐周颙撰。书中以真、俗二谛之义,论述空假名、不空...
三定聚
梵语 trayo rā?ayah,巴利语 ta...
三念住
梵语 trīni smrty-upasthānān...
三念愿力
又作三念力、三力、三事。指阿弥陀佛念持众生,而令众...
三性
(一)乃印度唯识学派之重要主张,我国法相宗之根本教...
三性一际
华严宗基本教义之一。用以说明法界缘起。三性即三自性...
三性业
指善、不善、无记等三业。即:(一)善业,又作安稳业...
三性对望中道
即法相宗所诠显三性相对之中道(非有非空),为法相宗...
三所依
指因缘、增上缘、等无间缘三依。为法相宗之教义。又作...
三于
指三种所依。于,所依之义。三论宗嘉祥大师依三种所依...
三明
梵语 tri-vidya,巴利语 ti-vijjā...
三武一宗法难
指佛教四次法难。乃我国历史上皇帝迫害佛教最严重之四...
三波罗蜜多
(一)法相宗将施等十波罗蜜就能修之位地分为三种,略...
三法
(一)教法、行法、证法。略称教行证。教者,佛所晓谕...
三法印
可作为佛教特征之三种法门。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
三法忍
梵语 tisrah ksāntayah。又作三忍。...
三法度论
梵名 Tri-dharmika-?āstra。凡三...
三法展转因果同时
为唯识宗表示种子与现行互为因果之用语。唯识宗认为在...
三空
(一)唯识家依遍、依、圆三性立三空之义。即:(一)...
三股
密教法器之一,为金刚杵之一种。股又作钴、古、[月*...
三股印
股,又作钴、[月*古]、谷。即密教表示三股金刚杵形...
三股戟
梵语 tri-sūla 或 ?aktih。音译咥哩...
三股钩
又称三钴钩、金刚钩。为密教表示佛菩萨钩召之德所用之...
三长物
指比丘不该持有之三物。即:(一)衣长物,出家人依佛...
三长斋月
又作三长月、三斋月、善月、神足月、神通月、神变月。...
三门
(一)又作山门。为禅宗伽蓝之正门。三门有智慧、慈悲...
三门三大侍者
又作山门三侍者。三门,即山门;侍者,即随侍师家左右...
三陀罗尼
三种使善法不散,恶法不起之力用。(一)为大智度论卷...
三阿僧祇劫
为菩萨修行成满至于佛果所须经历之时间。又作三大阿僧...
三信三不
又作三不三信。为我国净土宗大德昙鸾所揭出。三信指淳...
三品沙弥
指三类沙弥,即:(一)下品沙弥,自七岁至十三岁,称...
三品悉地
谓密教行者之悉地有上、中、下三品。悉地,梵语 si...
三品听法
听闻经法,有上、中、下三品之别。即:上品以神听闻,...
三垢
垢,梵语 mala。三种垢秽之意。指能垢秽众生心行...
三宣三一
指唐代四分律宗之六宗匠。即相部宗之祖法砺传道成,道...
三思
指三种审虑对境之精神作用。即:(一)对境取正因邪因...
三施
(一)大智度论卷十一以财、法、无畏三种施为三施。即...
三昧
(一)梵语 samādhi 之音译,巴利语同。又作...
三昧火
据传法正宗记卷一载,释迦自知化期已近,乃付首座弟子...
三昧门
指进入佛所具无量三昧之门户。佛之三昧,无量无数,菩...
三昧耶形
又作三摩耶形。略称三形。指标示诸尊本誓之器杖、印契...
三昧耶戒
又作三摩耶戒、秘密三昧耶戒、佛性三昧耶戒、秘密戒、...
三昧耶身
指三昧耶曼荼罗之佛身。与三昧耶形同,密教诸尊之本誓...
三昧耶曼荼罗
梵语 samaya-mandala。又作三摩耶曼荼...
三昧堂
又作法华三昧院、法华堂。日本佛教界长期讲解有关法华...
三昧场
日本佛教用语。即葬场。意谓葬场乃为进入三昧之场所。...
三昧发得
又作发定。谓由专念之法而心住一境,遂得胜境现前。亦...
三是偈
又作三谛偈。为龙树所著中论观四谛品中之一偈。即(大...
三毒
指贪欲、瞋恚、愚痴(又称贪瞋痴、淫怒痴、欲瞋无明)...
三界
梵语 trayo dhātavah,巴利语 t...
三界苦轮
指三界之迷苦,往返不止,乃有罪众生之生死轮回境界。...
三界唯心
谓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所有现象皆由一心之所变...
三界眼
佛之德称。佛为大智大明者,可作三界人之眼,引导吾人...
三界尊
佛之德称。佛乃三界之尊,故称之。维摩经佛国品(大一...
三界智
(Nyanatiloka, 1878~1960)为...
三界无安
谓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三界中,不能求得真实之安宁...
三界雄
佛之德称。佛为三界中之大雄,可折伏一切之魔障。无量...
三界万灵牌
为使无缘之有情蒙受冥福,而安置于禅刹佛殿之一种牌位...
三界独尊
即佛之尊称。佛乃三界中之最尊贵者,具足智德,为三界...
三界藏
三界包括一切众生之烦恼业果,故称为藏。仁王护国般若...
三相
即三种相。(一)一切诸法有如下三相:(一)假名相,...
三相神
梵名 Trimūrti。指相互关联而各具一相之三神...
三相续
指世界、众生与业界之因果,次第迁流、相续不绝。即:...
三科
一切诸法分为蕴、处、界三类,称为三科。蕴处界又作阴...
三科拣境
即天台宗论观心之境,于圆顿止观十境中之第一种阴入界...
三苦
梵语 tisro-duhkhatāh。(一)依苦之...
三苦对三界
天台四教仪集注以苦苦、坏苦、行苦配于欲界、色界、无...
三轨
(一)乃三种轨范之意。天台宗解释“妙法莲华经”经题...
三迦叶
迦叶,梵名 Kā?yapa,意为光波,因其身光炎涌...
三重七个法门
又作教行证三分。乃根据教、行、证三重而理解之七个法...
三重法界
指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华严宗本立四种法界,为与能观...
三重观门
指真空、理事与事事无碍三观,乃华严宗所立。华严初祖...
三乘
梵语 trīni yānāni。即三种交通工具,比...
三乘观门
指天台四教中之三藏教之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分别...
三修
据北本涅槃经卷二载,有胜劣二种三修。(一)劣三修,...
三峰派
为临济宗支派。兴于明清之际。开祖汉月法藏(1573...
三师七证
三师与七证师之并称。指比丘受具足戒时,戒场中必须具...
三座说法
禅宗公案名。三座,指第三首座。据无门关载,沩仰宗之...
三时
(一)指教法发展之正、像、末三时,即正法、像法、末...
三时坐禅
原始佛教有四时坐禅之法,即:(一)黄昏坐禅,约于午...
三时教
又作三时教判。指佛陀教法之三时期。依释尊说法时代之...
三时无悔
据天台四教仪集注载,众生造作五逆等罪,若于欲作、正...
三时华严
系菩提流支等就华严经九会之说法所立之三种说时。即:...
三时殿
为适应春、夏、冬三期所作之宫殿。在印度,一年分为三...
三时障
障碍三时之异熟业。三时,指将得忍位、不还果、无学果...
三时论门
指连亘过去、现在、未来三时而论究一切事法。成实论论...
三时学会
乃佛学研究团体。创办人为唯识学者韩清净。会员以在家...
三时系念
为净土宗念佛法门之一。乃元朝中峰国师所提倡,主要目...
三时系念仪范
全一卷。元朝中峰明本撰。全称中峰三时系念仪范。今收...
三根
(一)又作三辈。众生之根性有上、中、下三等,称为三...
上一页
下一页
学佛修行
永明延寿大师
惟觉法师
昌臻法师
印光大师
体光老和尚
临终关怀
施食
维摩诘
华严经
太虚大师
阿弥陀佛
吉祥
本源法师
佛七
圣严法师
蕅益大师
超度
禅修法门
业力
佛教词典 fodian.cc
词典首页
随机推荐
佛教文库
全部栏目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