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梵语 pramāna 之意译。有广狭二义,狭义而言,指认识事物之标准、根据;广义言之,则指认识作用之形式、过程、结果,及判断知识真伪之标准等。又印度自古以来,在认知范畴中,一般皆将量知对象加以认识论证,泛称为量。此量知之主体,称为能量,或量者(梵 pramātr);被量知之事物,称为所量(梵 prameya);量知之结果,或了知其结果,称为量知(梵 pramiti)或量果。以上三者称为三量。玆将三量各举譬喻,并将其与外道、小乘、大乘、唯识等相当之部分,列表如下:

依不同之方法去量知对象,即产生种种不同之量果,大别之,有下列数种:(一)现量(梵 pratyaksa-pramāna),不含比知推度,仅以知觉进行认识作用,或依前五识,或依与前五识同时而起之意识,或依自证分、定心等无分别心而来。例如眼识认识色境时,即为现量。

(二)比量(梵 anumāna-pramāna),系以既知之事实为基础,比知未知之事实,乃经由推理而进行认识作用,不与前五识同时而起,系依散地之意识而来者。例如见烟则推知火之存在。比量又可分为二种比量、三种比量、五种比量,即:(1)二种比量:1.自比量(梵 svārtha-anumāna),又作自比、为自比量,即为自己而比量;以智为本质,此时未必需要表之于他人。2.他比量(梵 parārtha-anumāna),又作他比、为他比量,即为他人而比量;经由自比量所认识之智,再语之他人时之比量。(2)三种比量:1.自比量,为自己所认可而不为他人所认可作为因(理由根据)之比量。2.他比量,为他人所认可而不为自己所认可作为因之比量。3.共比量,又作共比,为自己与他人共同认可之比量。(3)五种比量:1.相比量,例如见烟之相而推知火之存在;即为有关事物外相之比量。2.体比量,例如见现在之体而推知过去、未来之体;此乃有关事物自体之比量。3.业比量,例如见草木动摇,则知风之存在;即由事物之动作,而推知该作用之根据。4.法比量,例如由无常而推知苦之存在;此因法与法之间具有相互依存之密切关系,故根据一事即可推知他事。5.因果比量,由因推知果,或由果推知因。

(三)圣教量(梵 āgama 或 ?abda),又作正教量、至教量、声量、圣言量,即笃信圣者之教说真实无误,而依靠圣教来量知种种意义。

(四)非量,又作似量,即似是而非之现量及比量,故又作似现量、似比量。例如衣由色等四尘构成,本身并无实体可言,然由于分别见解,遂认为“衣乃实在者”,此即似现量。又如远见尘、雾等,却错以为烟,并据此错觉而证明有火存在,此即似比量。以上均为似是而非之现量及比量。其中,现量、比量、非量,或现量、比量、圣教量等,皆称三量。此外,现量与比量对非量而言,称为真现量、真比量。

于现、比、圣教三量之外,若加上譬喻量(梵 upamāna,例如由牛而推知有水牛、乳牛等;此即依据类似事物而推知相同之他物),则为四量。若再加上义准量(梵 arthāpatti,又作义准量,例如无常必定无我,今既知诸法无我,依准其义,即可了知无常之存在),则为五量。若再加上无体量(梵 abhāva,例如进入屋内,由于主人不在,则知主人必定前往他处),则为六量。此外,另有随生量(梵 sajbhava)、想定量(梵 pratibhā)、传承量(梵 aitihya)、身振量(梵 cestā)等。

于古代印度各学派间,对各种量论之看法及侧重之情形,大都随其宗义而有所不同,例如顺世外道仅承认现量,胜论学派承认现、比二量,耆那教、数论学派、瑜伽派承认现、比、圣教三量,正理学派承认现、比、圣教、譬喻等四量,弥曼蹉学派之咕鲁派(梵 Guru)则另又加上承认义准量,弥曼蹉学派之帕达派(梵 Bhātta)及吠檀多学派另又承认无体量,而共为六量。在佛教,则常用现量、比量、圣教量、譬喻量。在因明方面,古因明师多采现、比、圣教三量。至六世纪之大论师陈那时,则限定仅以现量、比量等二量用于因明论式。[解深密经卷五、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一、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六、因明入正理论、成唯识论卷二、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参阅“三量”633、“量论”5295) p5293

上篇:酥油 下篇:量等身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邬陀延

(地名)Udayana,又作优陀延,邬陀衍。译曰出。日出之...

释经法相

【释经法相】 p1455 瑜伽八十二卷六页云:复次此中诸说...

佛坛

(杂名)祭佛之坛场也。俗家之居室,或寺院之方丈所设...

四依法树下坐制开

子题:树下坐、别房、尖头屋、平头重屋、小房、石室、...

说法瑞

为佛陀讲说法华经前所现瑞相之一。法华经乃佛陀讲说“...

不学灭法

亦名:十法正法疾灭、十种法令正法疾灭 子题:五怖畏 ...

鱼母念子

比喻佛加念行者令其成道,犹如鱼母之护念鱼子。大智度...

四川尼众佛学院

四川尼众佛学院是我国一所高级比丘尼学院,于1983年成...

旧论

(杂名)真谛译之俱舍论,谓之旧俱舍或曰旧论。性相学...

行均

辽代僧。生卒年、籍贯均不详。俗姓于。字广济。善音韵...

月称

梵名 Candrakīrti,西藏名 Zla-ba grags-pa 或 Zla-g...

恶业道于何处起

【恶业道于何处起】 p1159 俱舍论十六卷十页云:诸恶业...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大藏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隋洋川郡守瞿昙法智译 如是...

【大藏经】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 布施度无极章第...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佛说百佛名经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 一...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

我们讲慈悲,有三种慈:众生缘慈、法缘慈和无缘慈。 众...

戒杀放生和吃素有何利益

问: 为什么在佛祖的说法中,极力提倡戒杀放生和持素...

修慈心禅的方法

以自己为对象 你们也许注意到了这个经文的第一行:愿我...

如何掌握唯识的宗旨

唯识的宗趣应该怎么掌握呢?更进一步怎么掌握呢?看下...

出家者要远离爱欲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着种种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

虚空藏菩萨如何观虚空

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

善调身心,知所进退

第一个,从破恶的角度叫作擐甲精进。就是一般我们对于...

把家庭作为修行的道场

我和先生结婚三年了,基本上都是挨着先生的妈妈住,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