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二卷。竺佛念译于姚秦建元十二至十四年(376~378)。又称菩萨璎珞经、璎珞本业经。或单称璎珞经、本业经。乃叙说菩萨阶位及其三聚净戒等之因行。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璎珞本业”乃华严系统之用语,故本经与华严之教相相合之处甚多。尤以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无垢地、妙觉等五十二位菩萨行位而有名。
全经分八品:集众品、贤圣名字品、贤圣学观品、释义品、佛母品、因果品、大众受学品、集散品,以阐述菩萨之阶位及修行。在大众受学品叙说“三聚净戒”,以八万四千法门作摄善法戒;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作摄众生戒;以十波罗夷作摄律仪戒(此十波罗夷与梵网经之十重戒相同)。本经受梵网经之影响甚深,其三聚净戒之内容,均属大乘戒。特点在于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一得永不失;即使犯波罗夷戒,亦不失戒体。并主张戒以心为体。
考据本经于印度并无史实之根据,于我国,自“法经录”以来之一般经录,皆载为姚秦之译经家竺佛念所译,然“出三藏记集”之译经部分则无本经之名,而将之列于失译杂经录之中;“历代三宝纪”载本经除竺佛念译之外,尚有宋代智严所译。而近代有学者根据译者之不确定,并经由内容之检讨,主张本经乃我国所撰述。[菩萨戒经义疏卷上、梵网菩萨戒本疏卷一、古今译经图纪卷三、大唐内典录卷三、开元释教录卷四、卷五、卷十二] p5227
上篇:菩萨比丘 下篇:菩萨圣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