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行相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指心(心王)及心所所具有之认识作用或所映现之影像状态。心、心所以各自之性能,游行于境相之上,又行于所对境之相状,故称为行相。最常见者,如散见于原始佛典中之“四谛十六行相”,即是小乘佛教用以观悟四谛之理之修习内容。于此观悟过程中,修行者对苦、集、灭、道四谛各自浮现四种影像于心而分别解了、观念之。然对“行相”一词之解释,俱舍与唯识二家说法不同,称为二种行相。在俱舍宗,系指映现于心之影像;在唯识宗,则指心与心所之认识作用。

(一)俱舍宗认可直缘心外之境,故以心、心所为能缘,以心外之境为所缘,其时,心与心所所浮现之影像即为行相。俱舍论记卷一末(大四一·二六下):“言行相者,谓心、心所,其体清净,但对前境,不由作意,法尔任运,影像显现,如清池明镜,众像皆现。”同书卷四又进一步阐论其义,并谓“行”为行解之意,如了别之作用;“相”为相貌之意,如影像等,故以行解事物之相貌为行相。另据俱舍宝疏卷四载,能缘之心法于所缘之境,以品类不同,故行解于心上,亦生起品类互异之相,如镜照物类,于镜面上有种种像差别之相。俱舍论颂疏卷三亦举例说明之(大四一·八四三下):“如缘青境,心及心所皆带青上影像,此识上相,名为行相。行谓行解,即能缘心也;相谓影像,即行上相也。行解之相,名为行相,依主释也。”

(二)唯识宗不认可直缘心外之境,而主张一切影像必于心内显现,以之为所缘,更生起能缘之相,即心内有能缘、所缘之二相,所缘之相称为相分,能缘之相称为见分,此见分即所谓之行相,是为见分行相,属于心识之认识作用,而非影像等物。故由唯识宗之观点而言,俱舍宗所说之行相实为相分行相,而迥异于唯识之见分行相。成唯识论述记卷三(大四三·三一八下):“小乘人心外有境,即以为所缘,大乘说无故,以彼小乘行相为大乘相分,大乘心得自缘,别立自体分,即以为事,故以见分名行相。”[成唯识论卷二、入阿毗达磨论卷下、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卷下、俱舍论要解卷一] p2556

上篇:行疫神 下篇:行苦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六方护念

又名六方诚证、六方证明。即阿弥陀经举六方如来同声赞...

欢喜地

【欢喜地】 又名极喜地,修唯识行,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

病导师

(术语)凡师之化导,反增众生之病,谓之病导师。止观...

五刀

譬喻五阴。据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三载,有人受王所逼而逃...

悟自

梵语 ātma-sajvid。因明用语。为因明二悟之一。自己了...

建立

【建立】 p0872   此说静虑等之建立。瑜伽四十九卷十...

乐果

(术语)涅槃之妙体,离一切之生灭,谓之乐,此妙乐为...

满洲佛教

满洲,即今东北九省,古名辽东。四世纪初,佛教即已传...

本事

【本事】 p0531 瑜伽八十一卷十二页云:本事者:谓除本...

心秽经

(经名)说比丘拔心中之五秽,解心中之五缚,宜修五法...

千熙

(1307~1382)高丽僧。庆尚北道庆州人。号雪山。十三...

说戒座上发露法

行事钞·说戒正仪篇:“若座上忆得,莫问疑识,对众发...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阿难说...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佛说罪福报应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经文: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

早晨第一杯水该怎么喝

健康的肌体必须保持水分的平衡,人在一天中应该饮用7...

每部经因缘不同,没缘的就听不到

说到个缘字,这个缘因,就是因缘的缘,缘得有缘。佛对...

圣严法师:奉献工作也是菩萨精神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人没有钱不能生活,工作所得...

《无量寿经》十二次翻译带来的启示

《无量寿经》在大乘佛典当中的独特地位,尤其是十二次...

地藏菩萨的本生事迹

关于地藏菩萨本生事迹,大乘佛经里有几种记载: (1)...

把精进努力放在正确的地方

祖师们在《禅关警策》里面记载了很多他们用功的情景。...

如何教导妻子修行

原文: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炉。能受得烹炼,则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