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五受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梵语 pañca vedanāh,巴利语 pañca vedanā。指五种觉受。(一)随触之领纳分为五种。依俱舍论之说,五受即:(一)苦受(梵 duhkha-vedanā),谓五识相应之身不悦之受。(二)乐受(梵 sukha-vedanā),谓五识相应之身悦及第三静虑意识相应之心悦。(三)忧受(梵 daurmanasya-vedanā),谓意识相应之心不悦之受。(四)喜受(梵 saumanasya-vedanā),谓初二禅及欲界意识相应之心悦。(五)舍受(梵 upeksā-vedanā),谓于身心非悦非不悦。此五受于众生感杂染中,有增上之作用,故立为五根,又称五受根,即苦根、乐根、忧根、喜根、舍根。[大集法门经卷下、俱舍论卷三、阿毗达磨发智论卷十四、成唯识论卷五]

(二)分别受之自性与相应等有五种。即:(一)自性受(梵 svabhāva-vedanīyatā),为受之心所,即谓苦、乐等诸受。(二)相应受(梵 sajprayukta-vedanīyatā),即谓与苦、乐等诸受相应之触心所。(三)所缘受(梵 ālambana-vedanīyatā),又称境界受,谓苦、乐等诸受之境界。(四)异熟受(梵 vipāka-vedanīyatā),又称报受,谓感异熟之诸业。(五)现前受(梵 sajmukhī-bhāva-vedanīyatā),谓苦、乐等诸受中之正起现行者。[俱舍论卷十五、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五、顺正理论卷四十、杂阿毗昙心论卷三、俱舍论光记卷十五] p1103

上篇:五取蕴 下篇:五味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黄老

系黄帝与老子之合称。东汉时代道家思想流行,道教徒为...

正像末

佛法共分为三个时期,即: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

长阿含经(Dirghagama-sutra)

Chang'ahanjing   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

吉栗瑟拏系谱

梵名 Harivaj?a。系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梵 Mahābhā...

界有十八,谓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

信解行证

乃修行佛道所必经之四种过程。首先须信乐佛法,其次了...

净主

亦名:施主 子题:衣药钵净施主、真实净主、展转净主、...

杂染不障梵行与能障梵行

【杂染不障梵行与能障梵行】 p1414 瑜伽九十卷十八页云...

仰月点

空点之一种。即于空点之下划一半月形,而成,称为仰月...

半跏思惟像

一种倚坐造型之佛像。一般为左脚下垂于地,右脚横叠于...

寂照

(术语)真理之体云寂,真智之用云照。楞严经六曰:净...

火轮

(术语)旋火轮之异名。回转火作轮形者。此虽见轮形,...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

由于末世众生愚痴太坚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无法...

成就三法得道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对比丘...

读《金刚经》一年,却看不破情字怎么办

问: 大师您好,我读《金刚经》近一年了,外貌变的愈...

各国学者说佛教

二十世纪的英国史学家韦尔思说:佛教的教义,由今研究...

如何布施给乞丐才能更完满

问: 说到财布施,我们到路边给乞丐布施,朋友说到那...

禅的态度

假如面前有两张相片,一张是少女照,风姿绰约、美艳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