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五取蕴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梵语 pañca upādāna-skandhāh,巴利语 pañc'''' upādāna-kkhandhā。又作五受阴。即由取(烦恼)而生或能生取之有漏之五蕴。指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五释之,谓若色有漏有取,彼色在过去、未来与现在,或起欲,或起贪、瞋、痴、怖,或复随起一心所随烦恼,称为色取蕴。其余受、想、行、识等亦如是广分别。论中并分别蕴与取蕴之差异,谓蕴通有漏、无漏,取蕴则唯通有漏。

又就取蕴之名义而论,俱舍论卷一谓一切烦恼总称为取,蕴从取生,或蕴属取,或蕴生取,故称取蕴。然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一则特以诸蕴中所有之欲贪称为取,以取合故,称为取蕴。[杂阿含经卷三、法乘义决定经卷上、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五、成唯识论卷一、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末、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末、俱舍论光记卷一] p1103

上篇:五具足 下篇:五受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大婆罗门

(术语)婆罗门为四姓之上首,译为净行种。舍世染而专...

五力

梵语 paca balāni,巴利语同。指五种力用。(一)三十七...

坐禅豆

又作坐禅纳豆、寺纳豆、纳豆。将已蒸过之大豆,使其发...

心念

(术语)心识之思念也。无量寿经上曰:众生心念。法华...

登高座

(仪式)诵经导师登礼盘也。诸法会仪则上记其式。【又...

二种无心约教

约,要约、依约之义。谓如来之教,本离心缘言说之相,...

华藏寺

(一)位于韩国京畿道长湍郡宝凤山(距开城一点七公里)...

三昧耶身

指三昧耶曼荼罗之佛身。与三昧耶形同,密教诸尊之本誓...

药山升座

(故事)药山久不升座,院主白云大众久思示诲,请和尚...

西域求法高僧传

(书名)具名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唐义净撰。总...

冥益

又作冥利。佛菩萨加被于人身之利益,非凡人所能觉知。...

善导流

净土教三流之一。指唐代善导(613~681)所立之净土教...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舍卫...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罗什法师译 形疾有三:风、寒、热...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

佛陀为什么要施设种种方便法门

佛陀的说法有三个主题:第一个,先说明说法的内容;再...

报父母养育恩德,是一切众生本有的天性

孝道在我们中国固有文化中,是极为重视的一种德行,所...

具大慈心布施,如是福利最不思议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

慧律心语

◆人因怕死而祈求长生不老,怕容貌改变而浓妆艳抹,因...

为什么会有望夫石这类「精神化为土木金石」的无想相众生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

圣严法师:苦与乐只是主观的感受

行菩萨道的人,心中没有任何度众生的念头,也不计较自...

解生死无常,不被境界所转

在《法句经》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比丘出家...

赞佛及说法的十种功德果报

一、赞叹佛的功德,使一切众生都能听闻(因心及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