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十境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为天台宗十乘观法所观之境。又作止观十境、十种观境。即:(一)阴界入境,又作阴入界境、阴入境、阴妄境。即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为对象作观。正修观时,唯取五阴中之识阴,即以现实日常之心动为对象,而观其即空、假、中之理。因行人所受之身为五阴、十二入等所成,常自现前,故特以为初境。(二)烦恼境,即对贪、瞋、痴等重惑所引起之境地作观。五阴、十二入等系随烦恼而起,故须观其原因之贪、瞋、痴。(三)病患境,又作病境。由四大不调或修观而起病患,以之为对境,观病患之病相、病因与治病方法等等。(四)业相境,略称业境。观以上三境,皆由远昔自己所作善恶等烦恼所现之业相,故对之无须喜悦,亦无须恐怖,明朗作观,其相自然消除。(五)魔事境,略称魔境。观业相而灭恶之际,即令天魔畏惧而加以扰乱,故须以死之觉悟作观。(六)禅定境,又作禅门境、禅发境、世禅境、禅境。作观除魔事,而真智犹未生时,将起四禅、十六特胜、通明禅等诸禅,但若耽著于此禅味,将成为止观之障碍,故须次第观诸禅。(七)诸见境,略称见境。随观法之进境,生出相似真理之见解,或闻法而产生相似妙悟之智解,但此皆属邪见、偏见,究非真理,将成为止观之障碍,故须进而观诸见。(八)增上慢境,又称上慢境、慢境。观前诸见而知错误之际,将误以此等状态即为涅槃,遂起慢心而成为止观之障碍,故须观增上慢。(九)二乘境,见与慢静止之际,将产生满足于卑小志之心,而偏执空寂之理,遂无法趋入大乘,堕落于二乘,故须更观二乘。(十)菩萨境,当二乘之心静止时,同时会产生“藏、通、别”前三教菩萨(即相异于圆教菩萨之境界)之心,凡此皆为止观之障碍,故须再观此境。

如上所列,次第观此十境,遂生圆教实相之智解。十境之中,阴入境经常自现于众生前,故十乘观法必先以此为对象而作观。[摩诃止观卷五之上、法华经玄义卷三下、四教义卷十一] p481

上篇:十遍处 下篇:十梦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孟婆神

(传说)相传孟婆神生于汉代。幼读儒书。壮诵佛经。惟...

不可保性

【不可保性】 p0329 瑜伽八十六卷一页云:寿量未满,容...

生死大海

【生死大海】 p0476 瑜伽七十卷十三页云:复次五法相似...

开题

(术语)解释经文之题号也。如大日经问题,金刚顶经开...

寺塔记

全一卷。唐代段成式(?~863)撰。成书于唐武宗会昌三...

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见言见见言不见

【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见言见见言不见】 p0347 法蕴足论...

五箭

譬喻五欲。又作华箭。谓五欲之魔能破坏种种佛事,如箭...

苏呵

(术语)Svāhā,即苏波诃也。...

五种比量

五种的推理法,即   一、相比量,即依照所见的去推理...

幽旨

(杂语)幽妙之旨趣也。华严玄谈一曰:照住幽旨。...

尼不作本法直从僧受得戒得罪

子题:尼戒大僧中生、比丘尼戒大僧中生 羯磨疏·诸戒受...

螺画之行

【螺画之行】 p1405 大毗婆沙论六十六卷十一页云:问:...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饿鬼报应经 失译附东晋录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佛说九横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修行很简单,大道至简

人修道,坏在一个要自己好上。什么都想要最好。比如问...

修行的各种障碍都有哪些

修行地藏法门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为了消除业障。然而...

改变你一生的一百句至理明言

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2...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四种因果

原文: 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

畜生是有灵性的

有朋友问:为什么信佛的人要持素?我所信奉的宗教认为...

有修行跟没修行的人,差别在哪里呢

持戒也是一样,你经常忆念你的戒体。因此当你受完戒之...

印光法师小传

一、简状 印光法师,法讳圣量,自署常惭愧僧。1861年出...

日常生活俗事太多该怎么修

原文: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