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十六特胜

【佛学次第统编】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十六特胜,亦名阿那波那念,此翻遣来遣去。言特胜者,从因缘得名。如外道等,并能修得四禅四空,而无对治观行,故不出生死。此十六法,有定有观,具足诸禅,能发无漏,故名特胜也。又十六法,对四念处,每念处有四法,共成十六特胜。于四念处之观,又修此十六特胜,始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地观照,能照无漏善业,而无厌恶自害之失者也。解有多般,兹录其一。
  一、知息入 观入息至于气灭。
  二、知息出 观出息止至于鼻端。
  三、知息长短 观息长短,若身不安,心多散乱,则出入息俱短,若身安心静,则出入息俱长。
  四、知息遍身 息遍身者,形心既安,则气道无壅,如似饮气既,统遍身中。
  五、除诸身行 想受为心行,觉观为口行,出入息为身行。既息遍身中,患彼觉动粗念,除诸粗故,名除诸身行。
  六、受喜
  七、受乐 虽有微喜,乐能遍满。身识既满,内心喜悦,故名乐。
  八、受诸心行 既受乐在怀,必有数法相随,倚心乐境故。
  九、心作喜 既止心一境,未有慧解,必为沉心所覆没,以喜举之,令不沉没,故名作喜。
  十、心作摄 喜心动散,则发越过常,摄之令还,不使驰散诸缘,故名作摄。
 十一、心作解脱 心不掉散,均等无累,故名解脱。
 十二、观无常 已得自在,不为沉浮所败,故能观诸法无常,念念生灭,不可乐也。
 十三、观出散 此身不久当散坏,磨灭之法,非真实有。
 十四、观离欲 此身唯是苦本,心欲离之,故名离欲。
 十五、观灭 是心住灭,多诸过患,不欲住故。
 十六、观弃舍 观此诸法,皆是过患,故名弃舍。

上篇:六妙门 下篇:通明观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学次第统编

开元释教录

《开元释教录》,略称《开元录》,二十卷,唐代释智昇...

最后身

(术语)谓生死界中最后之身。阿罗汉及等觉菩萨之身也...

唯识宗

【唯识宗】 为法相宗的异名,由决判诸法体性相状故,名...

江湖集

(书名)具名江湖风月集。二卷。集赵宋景定威淳至元至...

窣莎揭哆

(杂语)Susvāgata,译曰极善来。客自外来时,谢主之...

八万四千尘劳

八万四千的烦恼。尘劳就是烦恼的意思。...

真亭

禅宗所用丧具之一。丛林中,德高之老僧亡故后,悬挂其...

盘山宝积

唐代僧。马祖道一之法嗣,居于幽州(河北)盘山,宣扬...

文琇

(1345~1418)明代临济宗僧。江苏昆山人,俗姓李。号...

无著

梵名 Asavga。音译为阿僧伽。生于西元四、五世纪顷。为...

阿者丽

(明王)译曰不动。出于大日经疏四。...

人我见

(术语)二我见之一。我为常一主宰之义,人固执有常一...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后秦弘始年鸠摩罗什等于长安逍遥园译...

【大藏经】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受持弘扬楞严经的真实功德和意义

我们好好的去受持《楞严经》、弘扬本经,到底有什么样...

清净光明真富贵

在波罗奈城有一位长者之子耶舍,非常聪明且富贵胜人,...

助念对往生西方起什么作用

问: 助念对于往生西方到底起什么作用? 本源法师答:...

真切工夫才有悟处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几句话,是...

睡眠之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教导比丘应当精勤修行...

不要错解「恒顺众生」

关于吃素有违缘的问题,有人说:如果坚决不吃肉使父母...

福德是承载世间富贵之根基

国庆长假,待客之余,读书、写字、坐禅、念佛。 品读《...

皈依后在家人就可以穿海青了吗

海青,《佛光大辞典》解释得非常全面,对于我们增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