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学常见辞汇】(第18页)   更多词典列表

道种性

璎珞经所说六种性之一,即十回向之位,在此位开始真正...

释迦的简称,是释尊的姓。晋时道安法师提倡佛子应以世...

释迦牟尼

佛名,华译为能仁寂默,是开创佛教的教主,本是古印度...

释帝

忉利天的帝王名叫释提桓因,所以叫做释帝,通常称为帝...

释梵护法

帝释和梵天是护持世界佛法的天神。...

释师子

释尊的德号,因佛在三界之中无畏自在,好像兽中的狮子...

释提桓因

忉利天之主,简称释帝,或帝释。...

最上乘

至高无上的教法,即圆顿教,亦即一佛乘。...

最正觉

至高无上的正觉,亦即契合于真理的智慧,义与无上正等...

最后心

又名最后念,即灰身灭智将入无余涅槃时最后一刹那的心...

最后身

在生死界中最后一次的身体。...

最后身菩萨

又名最后身、最后有、后身菩萨,即在生死中最后一次受...

最后品无明

最细微的无明。最初的无明叫做无始无明、根本无明、或...

岁终祭神,叫做腊。出家人的年岁,是以受戒后安居之次...

犊子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犊子原是一位外道,后来归佛出家,叫...

粪扫衣

又名衲衣,乃火烧衣、牛嚼衣、鼠啮衣、死人衣、月水衣...

琰魔使

琰魔王的鬼卒。穷凶极恶的人,琰魔王就差遣这种鬼卒去...

琰魔界

琰魔王的世界,在我们所住的南赡部洲东方铁围山下。...

提婆达多

人名,为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佛之从弟。出家学神通...

隔生即忘

隔生则尽忘前世之事。...

焦芽败种

(喻)不能发无上道心之二乘,如枯焦之草芽和腐败之种...

禁戒

禁非戒恶。佛所制的禁戒,有五戒、八戒、沙弥戒,和具...

锡杖

菩萨头陀十八物之一,上有四股十二环,表四谛十二因缘...

像法

正像末三时之一,像者相似,在佛入灭之后一千年为正法...

勤行

勤行善法,亦即六波罗蜜中之精进波罗蜜。...

勤息

梵语沙门,华译勤息,即勤修众善和止息诸恶之义。...

勤策

即沙弥,因沙弥怀著要做比丘的希望,于是辛勤策励自己...

微微心

入灭尽定前刹那极微的心念。...

想受灭无为

生于无色界非想天,入灭尽定,想受俱灭,名想受灭无为...

唯识学的第七末那识,华译为意,思量之义,恒审思量第...

意三

十恶中属于心意的三恶,即贪欲、嗔恚、愚痴。...

意乐

心意获得满足而生快乐。...

意成

又叫做意生,即由意之力而成身。...

意识

为八识中之第六识,是依第七识末那为根(意根)生起。...

意学

禅宗的学问。禅学相当于身口意中之意业,故名意学。...

意成身

又叫做意生身,即由意之力而成身。...

意生身

又叫做意成身,初地以上的菩萨,为了济度众生而如意受...

意生化身

菩萨任意而生之变化身。...

愚法

二种小乘之一。声闻缘觉二小乘,有的人迷执自法,而愚...

感果

由所作的业因,必召感应得的果报。...

感应

感是感召,应是应现,意谓众生有感,佛就有应。...

愿给一切众生安乐的心,也就是仁爱心的无限扩大。涅槃...

慈观

又名无缘大慈观,佛与众生一体,他对众生的慈悲,不起...

慈航

渡人脱离苦海的意思。...

慈悲

慈与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

慈悲忏法

释氏通鉴说:梁武帝妃郗氏,其性酷妒,死后化为巨蛇,...

慈悲万行

菩萨住于慈悲而修万行。...

慈悲十二利

法句经说,有慈悲心的人将获得十二种的利益,即:福常...

慈恩

1、慈悲的恩德。   2、唐朝法相宗的祖师玄奘,住...

慈恩宗

又名法相宗、唯识宗、相宗、有宗等,唐时玄奘到中印度...

慈恩家

唐朝慈恩大师以法相宗成立一家,世称慈恩家。...

慈恩八宗

慈恩大师将佛教分为八宗,即   一、我有法空宗,指...

摄受

又叫做摄取,就是佛以慈悲心去摄取众生。...

摄摩腾

又作迦叶摩腾,中天竺人,能解大小乘经,汉明帝遣蔡愔...

摄土度生

诸佛成佛之后,法身永住常寂光境,原自无为,但是为了...

摄化随缘

顺著众生的机缘而以种种的方法去摄受和教化。...

数息观

默数呼吸的出入,以停止心想散乱的观法,为五停心观之...

暖位

指小乘行人修五停心观及四念处观已,进而专修四谛观及...

暖法

又名暖位,此位将发见道之无漏智,先生相似之解,如火...

楞伽

在师子国(即今之斯里兰卡)的山名。楞伽是宝石名,因...

楞伽岛

锡兰岛(即今之斯里兰卡)的本名,也是佛说楞伽经的地...

楞伽悬记

释尊在楞伽山,悬记如来灭后,南天竺(印度)有大德比...

瑜伽

相应的意思。相应有五义,即与境相应、与行相应、与理...

愚痴,又名无明,不明白事理的意思,为三毒之一。佛教...

痴爱

愚痴和贪爱。愚痴为父,贪爱为母,和合而生出一切的烦...

痴暗

无明的暗昧。暗昧是真伪不明的意思。...

睡眠

闭目休息,为不定地法之一,亦是五盖之一。适当的睡眠...

睡眠欲

谓凡夫不思精进,懈怠懒惰,沉溺于睡眠,为三欲或五欲...

睡眠盖

众生因贪睡,昏沉盖覆了心性,以致沉沦三界,无有出期...

福因

招感福报的业因,亦即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

福地

寺院的德号,因寺院是生长福德之地。...

福智

福德和智慧。佛菩萨之身,即以福德和智慧来作庄严的。...

福慧

福德和智慧。此二者是佛菩萨的二种庄严。...

福田

田以生长为义,人若行善修慧,犹如农夫于田中下种,必...

福德

指修人天善行所感得的福分。福德与功德不同,外修事功...

福德庄严

二种庄严之一,即修福德之善行以庄严佛果。...

解空

了解诸法的空相。佛弟子中以须菩提为解空第一。...

解惑

解与惑。解是智;惑是烦恼。...

解行

知解和修行。修行佛法,一定要解行并重,不可偏废。...

解行地

由知解而修行的地位,也就是还未证得真如之地,其前三...

解行相应

知解和修行,相辅相成,互相照应。...

解脱

脱离束缚而得自在的意思,亦即涅槃的别名。...

解脱门

通向涅槃的门户,指空、无相、无愿之三种禅定,因此三...

解脱衣

解脱幢相衣的简称,即袈裟的别名。...

解脱身

已经解脱烦恼障碍的佛身,为二佛身之一。...

解脱服

又名解脱衣、解脱幢衣、解脱幢相衣等,是袈裟的别名,...

解脱道

1、四道之一。   2、佛道的总称,因佛道乃是出离...

解脱知见

自己知道已经获得解脱的智慧,也就是观照常明通达无碍...

解脱坚固

大集经所说五坚固之一,即佛灭后的第一个五百年间,正...

解脱深坑

谓只求自己解脱的人,不能圆满自利利他的德行,犹如坠...

解脱幢相衣

袈裟的别名,因袈裟是志求解脱的人所穿的衣服,而且其...

解境十佛

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辟支佛身、菩萨身、...

接触,如六根接触六尘是。...

辟支迦佛陀

简称辟支、辟支迦佛、辟支佛等,华译为缘觉,或独觉,...

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系缚人们的身心,使不得自在。...

缠盖

缠与盖。缠与盖都是烦恼的别名,缠有十缠,盖有五盖。...

缠缚

是指一切的烦恼,因烦恼能缠缚众生于三界六道之中,不...

罪性

罪业的本性。罪业的本性空而不可得。...

罪福

罪与福。五逆十恶等是罪,五戒十善等是福。罪有苦报,...

群有

许多的有。众生的果报叫做有,有有三有、九有、二十五...

一种精制的牛乳。涅槃经说:声闻如乳,缘觉如酪。...

酪味

天台宗以酪譬喻第二时的小乘教,为五味之一。...

酪经

指一切的小乘经。...

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障碍圣道。...

频伽

迦罗频伽或迦陵频伽的简称,鸟名,华译为妙音鸟,是一...

频来果

又叫做一来果,即声闻乘四果中之第二果。...

魂魄

心身的别名。魂是心识,有灵用但无形;魄是有形的身体...

新岁

结夏安居完了的第二日,即七月十六日,是比丘的新年元...

新发意

新发求取菩提之意的人。...

新发意菩萨

新发求取菩提之意的菩萨,为二种菩萨之一。...

新学菩萨

新发心学习佛道的菩萨。...

新旧两译

佛经翻译的用语有二种,一种是旧译,一种是新译,这是...

路迦那他

华译为世尊,是佛的别名。...

路迦祇夜

华译重颂,是十二分教之一。...

僧伽的简称,于义为众。集受具足戒的比丘,三人或四人...

僧残

律学篇聚名之一,即犯了重戒将堕未堕,如人犯重罪,将...

僧璨

(?-606)隋代高僧,唐玄宗敕赐鉴智禅师。江苏徐...

僧伽

和合众的意思。比丘三人以上,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

僧伽蓝摩

简称僧伽蓝,或伽蓝,译为众园,或丛林,是僧众所居住...

僧宝果

指断尽烦恼的阿罗汉。...

僧祇物

僧祇译为众,即比丘、比丘尼之大众,此大众共有之物,...

境界

指与心相对的外境。境随心转,各因心情不同,境界亦异...

誓愿。愿有总愿和别愿两种,如四弘誓愿是总愿,如弥陀...

愿佛

酬报因愿之佛,亦即八相成道之化身佛,是十种佛之一。...

愿轮

菩萨的誓愿很坚固,能摧破一切的怨敌,好像轮王的轮宝...

愿海

(喻)菩萨的誓愿深广如海。...

愿船

(喻)弥陀的本愿如船,能将众生渡到彼岸。...

愿力

誓愿的力量。愿力之大,不可思议。...

愿力自然

谓靠著阿弥陀佛本愿的力量,众生自然能够往生净土。...

愿波罗蜜十德

尽成就一切众生、尽庄严一切世界、尽供养一切诸佛、尽...

慢幢

谓我慢心一起,便自高自大,好像幢旗高耸一样。...

烦恼的别名,含有漏泄和漏落二义。贪嗔等烦恼,日夜由...

漏尽阿罗汉

断尽一切烦恼的阿罗汉。...

漏尽无所畏

四无畏之一,即在大众之中明言我已经断尽一切烦恼而无...

熏习

吾人身口所作的善恶业,或是意所作的善恶思想,其气分...

疑城胎宫

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边地,有一座以七宝所庄严的宫殿,凡...

誓愿

立誓和发愿。诸佛菩萨都有总别的二种誓愿,如四弘誓愿...

誓愿一乘

又作本愿一乘、宏愿一乘、悲愿一乘。净土宗以阿弥陀佛...

遮罪

触犯遮戒之罪。戒有性戒和遮戒二种,杀盗淫妄是性戒,...

鹙鹭子

舍利弗的译名。...

漉水襄

比丘六物之一,即滤水去虫的器具。...

遵式

(964-1032)宋代高僧。台州临海(浙江宁海)...

藕益

名智旭,号西有。父持白衣大悲咒,梦大士送子而生师。...

澄观

(738-839)唐代高僧。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

德本

1、与善根同义。德者善也,本者根也,众善万德之根本...

德行

1、指善良的品性和正直的行为。   2、指具足功德...

德风

指极乐世界具足万德之清风。无量寿经说:自然德风起微...

增劫

人寿由十岁起,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之间,叫...

增悲

在菩萨的种性中,有悲增和智增的二种,速断烦恼而证佛...

慧力

智慧有消除烦恼的力量,为五力之一。...

慧文

北齐时高僧,俗姓高。师读大智度论三智在一心中得之句...

慧可

(487-593)南北朝时高僧,河南洛阳人,初名神...

慧远

(334-416)   1、东晋高僧,居庐山,创立...

慧炬三昧

法华经所说十六三昧之一,入此三昧,能兴发智慧之火炬...

慧印

又名智印,印是决定不变的意思,如来的智慧,因契合诸...

摩诃迦叶

摩诃华译大,亦称大迦叶,为佛十大弟子之一。身有金光...

摩呼洛伽

又作摩睺罗伽,八部众之一,即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

摩醯首罗天

华译为大自在天,在色界的最高处。...

横出

净土门易行道中有横超与横出之二道,闻悉如来的本愿而...

横截

是说横截三界五趣生死之流,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嗔心

三毒之一,即嗔恚无忍的心,三毒中此为最恶。经云:一...

嗔恚火

1、怒火。 2、(喻)怒火能将人的一切功德烧毁。...

羯磨

华译作业,即作授戒忏悔等事业的一种宣告仪式,由此宣...

羯磨僧

办理授戒忏悔等事的师父。...

羯磨阿阇梨

又名羯磨戒师,简称戒师,即授戒时读羯磨文的师父,为...

蕴处界

旧译为阴入界。蕴即五蕴,又名五阴,即色、受、想、行...

燃灯佛

又名锭光佛。释迦佛在因行中第二阿僧祇劫届满时,刚好...

懈慢界

又名懈慢国,此国位于我们此世界的西方十二亿那由他之...

醍醐

经过多次制炼的乳酪,味中第一,也可作药用医众病,在...

鹦鹉学舌

景德传灯录里,说药山惟严和尚:有行者问:有人问佛答...

繁兴永处那伽定

繁兴就是繁杂多起的意思,永处犹言常在,那伽义译为龙...

灌佛会

又名佛生会,在中国是于阴历四月八日佛生日行之。据说...

灌顶

灌者大悲护念义,顶者佛果最上义,谓诸佛以大悲水灌顶...

梵语魔罗的简称,华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

魔天

恶魔所住的天界,即欲界顶上之他化自在天。...

魔王

魔中之王,即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主,他的名字叫...

魔女

魔界的女子。楞严经说: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