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学常见辞汇】(第16页)   更多词典列表

般若转教

佛在般若经中,很少讲到自证,多是由须菩提、舍利弗等...

般若淘汰

依天台所立之教判,佛说般若经阐扬诸法皆空之理,目的...

般若波罗蜜

般若译义是智慧,波罗蜜译义是到彼岸,般若波罗蜜是说...

般舟三昧

又名佛立三昧,意谓修此三昧而得成就的人,能见十方诸...

莲邦

极乐世界的别名,因极乐世界的众生都居住在莲花之中。...

莲胎

念佛往生弥陀净土的人,都在莲花之中托生,因此莲花好...

莲华

植物名。印度共有四种的莲华,即优钵罗华、拘物头华、...

莲华衣

又名莲华服,袈裟的别名,取清净无染之义。...

莲华坐

1、半跏坐名吉祥坐,结跏趺坐即是莲华坐。   2、...

莲华三喻

在法华经中,佛说三乘方便和一乘真实的过程中,用莲华...

莲华藏世界

简称华藏世界,即诸佛报身的净土,因为是由宝莲华所成...

莲宗

净土宗的别称,自东晋慧远大师创立莲社于庐山东林,始...

莲宗十三祖

1、净土宗的十三位祖师,即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和尚,二...

莲池大师

(1532-1612)明代高僧。俗姓沈,名礻朱宏,...

诸有

一切之有。有有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的分...

诸行

谓一切事物时刻都在无常变化之中。行就是变化的意思。...

诸行无常

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变化无常,不能常在。三法印之一...

诸法无相

谓诸法都是因缘假合而生,无一定的形相。...

诸法皆空

谓诸法皆无自性,当体即空。...

诸法实相

又名真如、法性、实际等,即一切事物的真相或真理。...

诸法真如

以法空观,观法空之后,所得的真如,叫法空真如,若观...

诸法因缘生

一切事物皆由因与缘的和合而生、而有。...

诸法毕竟空

有为无为诸法毕竟空无的意思。有为法乃因缘所生,只有...

诸法寂灭相

诸法的实相,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叫做寂灭相。...

诸佛十乐

一、不可思议所信乐,   二、无有等比佛三昧乐, ...

诸上善人

许多上等的善人,通常是指等觉菩萨。...

资粮

资是资财,粮是粮食,修道亦如远行,要有善根福德正法...

起单

僧人犯了规,职事命令他拿去衣单,离开寺庙。...

起业相

六粗相之一,即依惑而造作种种的不善业。...

作用自在无碍的意思,指通力、神通。通有三种,即  ...

通力

神通、业通的力量。佛菩萨与外道仙人所得的是神通,有...

通序

诸经开头都有通别二序,如是我闻等是共通于诸经的序说...

通戒

1、又名略戒,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

通惑

天台所立五惑中,见思二惑叫做通惑,尘沙无明二惑叫做...

通慧

1、神通和智慧。   2、一切的神通皆以智慧为体,...

通受

大乘的受戒有二种方法,通受三聚净戒为通受,别受别解...

通教

共通的教法,为天台所立化法四教之第二。三乘人的根器...

钵多罗

简称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即盛饭器。译为应器,或应量...

铁树

(喻)无开花结果的希望。...

铁钵

钵是出家人乞食时所使用的器物,用铁制成的钵叫做铁钵...

铁围山

围绕咸海而划分一小世界的铁山。...

铁围结集

传说弥勒菩萨等率领阿难于铁围山结集大乘的经典。...

铁丸地狱

十六游增地狱之一,此地狱有热铁丸,狱卒驱使罪人用手...

铁刺林地狱

犯邪淫的人所堕落的地狱。...

难陀

1、比丘名,华译为善欢喜,又名牧牛难陀,因问佛放牛...

难伏地

佛地的别名,因无任何力量足以降伏佛。...

顿大

指华严经。顿是顿教,大是大乘教。华严经是佛初成道时...

顿说

顿教的说法方式,即没有经过小乘的阶梯,直接就说大乘...

顿教

不历阶梯渐次,直指本源,顿时开悟的教法。...

顿渐

顿教和渐教。顿教是立刻速成的教法;渐教是逐渐成功的...

饿鬼

六道之一,即时常遭受饥饿的鬼类。其中略有威德的,成...

饿鬼因

成为饿鬼的业因,即悭贪不舍。...

都史宫

都史多天(兜率天)的宫殿,亦即弥勒菩萨所住的地方。...

浮尘根

在五根中有浮尘根和净色根之别,五根之外形,眼睛可以...

展转食

吃了一次正餐,移位再吃,叫做展转食,佛制不许。...

调御丈夫

佛十号之一,因佛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

诽谤正法

诽谤佛法。正法即佛法,诽谤佛法的人叫做谤法阐提,因...

准提菩萨

准提华译为清净,是赞叹心性清净的话。禅宗说准提是观...

顽石点头

连社高贤传说: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

偷盗

十恶业之一,即偷拿或盗取人家的财物。...

减劫

人寿由八万四千岁起,每百年减一岁,减至只有十岁,在...

缁素

缁是紫黑色,素是白色,僧著紫黑衣,俗人多著白色,故...

曹溪

禅宗六祖惠能,在广东韶州府曹溪,说法度生,后人遂把...

紫柏

(1543-1603)明代僧。吴江人,俗姓沈,名真...

阏伽

华译为水,佛经特指供佛之水,亦即加入香花的水。...

阐提

一阐提迦的简称,是极难成佛的意思。有二种:   一...

1、借的意思,诸法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

假有

虚假的有,指因缘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因这些由因缘假...

假色

无表色的别名。在色法之中,有些东西虽属色法,但是没...

假我

指五蕴假合而有之我。凡夫把这种假我误认为实我,只有...

假法

指因缘假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

假合

众缘假和合。由因缘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有合的时候,...

假名

1、虚假的名字。诸法本来无名,是人给它假设了一个名...

假名有

三有之一,即假立了名字之后才有的意思,如色受想行识...

假和合

因缘假和合。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皆非实有,只是因缘...

偈他的简称,华译为颂,即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通...

偏小

佛成道之后的十二年间所说的阿含经,大乘贬之为偏小,...

偏空

偏重于空,指小乘所说的空理。...

偏圆

偏与圆。偏是偏向于一边;圆是圆融而无碍。...

偏真

又名单空,即小乘偏向于空的真理。...

偏袒

袒露一臂。出家人穿袈裟,通常偏露一边,如金刚经所说...

兜率

华译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谓于五欲境,知止满足...

兜率天

欲界第四层天之名,此天一昼夜,人间四百年,天寿四千...

唯神

外教称上帝为神,谓一切皆由神所创造和主宰。...

唯心

又名唯识,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心识变现出来的...

唯心净土

一切净土都是由清净的心识变现出来的。...

唯心法界

谓所有的一切法,都是由自己的心造成的。...

唯识

又名唯心,谓世间诸法,皆心识所变现,因一切法皆不离...

唯识宗

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名唯识宗,因此宗乃究明...

唯识论

有二本,即成唯识论和唯识二十论。...

唯识观

即唯识三性观。三性者:   一、遍计所执性,即执在...

唯识中道

法相宗所立,指一切万有,唯识所变,乃非有非空之中道...

唯识法师

慈恩大师以成唯识论为宗,故号唯识法师。...

唯识所变

是说宇宙一切万有,都是由阿赖耶识所变现出来的。...

唯识无境

是说唯有内心,心外无境界。...

唯愿无行

只有大愿而没有实行。有愿有行,才能修得道果,若是只...

婆罗门

婆罗贺摩拿的简称,为印度四姓之一,华译外意、净行、...

婆罗门教

古印度婆罗门种人专奉的教法,以大梵天神为主,以四围...

粗人

修小乘的人叫做粗人,修大乘的人叫做细人。...

粗言

1、粗恶的语言。   2、佛有大小乘之二教,小乘之...

粗恶语

即恶口,亦即以粗话骂人。十恶业之一。...

粗恶苑

又名粗涩苑,帝释天四苑之一。帝释诸天若欲战斗时,则...

宿报

依过去世的业因而感得的果报。...

宿命

宿世的生命。佛说世人在过去都有生命,或为天,或为人...

宿命通

能知过去世生命,和做过什么事情的神通,为六神通之一...

宿命智通

即六通中之宿命通。能知宿世的事为智,智力自在无碍为...

寂静

脱离一切之烦恼叫做寂,杜绝一切之苦患叫做静,寂静即...

寂种

欢喜涅槃寂灭的种性,如声闻、缘觉乘之行人是。...

寂常

无烦恼叫做寂,无生灭叫做常,寂常就是涅槃的境界。...

寂然界

二乘人所证得的涅槃境界。...

寂灭

没有烦恼叫做寂,没有生死叫做灭,没有烦恼和生死的境...

寂灭相

涅槃的境界不著一切之相,故云寂灭相。智度论说:涅槃...

寂灭道场

化身佛证有余涅槃的道场,如世尊在摩竭陀国伽耶山附近...

密印

秘密的印契。印者,诸佛菩萨各有他们的本愿和弘誓,为...

密行

外现罗汉相,内密菩萨行。在佛十大弟子之中,罗睺罗即...

密咒

秘密的神咒,即陀罗尼。...

密宗

又名真言宗,此宗主张三密相应,所谓三密,即身、语、...

密语

秘密的言语,即密教的陀罗尼。...

密教

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的内证真言教法,因其文其义,秘密...

常住

1、没有生灭变迁的意思。楞伽经说常住之法有七种,即...

常寂

没有生灭叫做常,没有烦恼叫做寂。...

常寂光土

四土之一。常者法身,法身永无生灭;寂者解脱,一切烦...

常光一丈

化身佛的身体时常都放出一丈的光明。智度论说:问云:...

得度

1、超脱生死而得涅槃的意思。   2、落发作沙弥。...

心所名,即自己反省,羞耻自己罪过的精神作用。...

惭愧

惭与愧。惭是对自己德学浅陋,常怀惭念而生善;愧是怕...

授记

1、十二部经之一。   2、记名之义,佛对发大心的...

掉悔

掉举和后悔。这两种心理,都能使人的心不得安宁和烦恼...

教一

法华四一之一。法华经所说的教法,是属于一乘的教法,...

教内

禅宗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法,叫做教外,其他佛的声...

教体

释迦佛一代教法的本体。关于教体诸师所说略有不同,有...

教判

教相判释的简称。判决释迦佛一代的教义,如天台的五时...

教法

指佛所说的一切经典理论,为四法之一。...

教理行果

教是佛陀的言教,理是教中所说的道理,行是顺著道理去...

教相

分别判断释迦佛一代的教义,如天台的五时八教,法相的...

教外别传

禅宗不施设文字,不安立言句,直传佛祖心印,称为教外...

教行证

教是教法,行是修行,证是证果。依佛的教法而修行,依...

教观

教相与观心。教相是依所立的宗义,去分别判断释迦佛一...

教令轮

谓大日如来的教令很坚固,能够摧破一切的怨敌,好像转...

教授师

五种阿阇梨之一,是专门教授弟子威仪和作法的轨范师。...

教授阿阇梨

五种阿阇梨之一,又名教授师,即教授弟子们威仪作法的...

救世阐提

阐提是无善根不能成佛的人,而救世阐提却是指慈悲无限...

断七

人死后四十九日,召僧道诵经,俗称断七。...

断伏

灭除烦恼之种子,叫做断;制止烦恼之生起,叫做伏。初...

断食

自断饮食。显教称之为自饿外道,认为没有意义,故不提...

断见

坚持人死后身心断灭不复再生的偏见。五恶见之一。...

断灭

指人死之后不复再生的邪见。...

断结

断烦恼。结就是烦恼的别名。...

断惑

断除一切贪嗔痴等烦恼。...

断惑证真

断除了贪嗔痴等诸烦恼之后,才能证悟至高无上之真理。...

断常二见

断见和常见。断见是坚持人死后身心断灭不复再生的邪见...

断善阐提

指极罪恶断善根永不能成佛的人。...

曼殊师利

菩萨名,即文殊师利菩萨。...

曼陀罗

花名、华译为适意花、悦意花、白花等。...

曼怛罗

华译真言、神咒、秘密语。...

曼荼罗

华译为轮转圆满具足、坛、道场等。向例在印度修法时,...

梵行

清净的行为,即断绝淫欲的行为。修梵行的人死后可生于...

梵志

1、志求生于梵天的人。   2、在家的婆罗门。  ...

梵界

梵天的世界,亦即色界之初禅天。...

梵语

古印度人认为自己所说的语言,与梵天相似,故印语又称...

梵魔

梵是指色界初禅天的天主,亦即梵王;魔是指欲界第六天...

梵天

1、色界之初禅天名。因此天无欲界的淫欲,寂静清净,...

梵天王

色界之初禅天,有梵众、梵辅、大梵天等三天,其中大梵...

梵音

1、指佛的声音,佛的声音有五种清净的相,即正直、和...

梵音相

佛三十二相中之梵音深远相。...

梵众

指修习梵行的大众,即僧侣。...

梵众天

色界初禅天的天人,分为三等,下等的天人即叫做梵众天...

梵释

梵天与帝释天。总称色界诸天为梵天;欲界忉利天之天主...

梵释四天

又作梵释四王,即梵天、帝释天、四王天。...

梵世界

又名梵世天,是色界诸天的通名。...

梵迦夷

华译净身,是色界初禅天的通名。...

梵富楼

色界初禅天的第二天名,亦即梵辅天。...

欲望、欲求,亦即引起人们贪爱的心。欲有正欲和邪欲,...

欲尘

1、谓五欲如尘埃能污染身心。   2、欲者五欲,尘...

欲有

欲界的业因果报实有,为三有之一。...

欲取

贪欲的心取著五尘的境界,为四取之一。...

欲爱

1、对五欲的贪爱。   2、欲界众生的贪爱。...

欲想

三恶想之一,即贪爱五欲的意思。...

欲天

欲界的诸天。欲界共有六天,即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

欲天五淫

欲界诸天的男女的淫事共有五种,即四天王天与忉利天的...

欲界

三界之一,即有淫欲和食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

欲界三欲

食欲、睡眠欲、淫欲。...

欲界散地

在三界之中,色界和无色界的有情具有定心,只有欲界的...

欲无减

十八不共佛法之一。...

欲色二界

三界中的欲界和色界。...

十恶之一,即男女的交合。在五戒里有正淫和邪淫的分别...

深心

1、求法之心很深重。   2、志求高深佛果的心。 ...

深经

宣说诸法实相甚深妙理之大乘经典的通称。...

深行

深秘的行业,亦即初地以上的行业。...

深行阿阇梨

称初地以上证悟真理和大日如来同位的阿阇梨。...

深法忍

甚深的法忍。法忍有三忍、五忍、十忍等种种浅深的差别...

深总持

深妙的总持。总持即陀罗尼(咒)。...

清净

外在的行为没有过失,内在的心境没有烦恼,叫做清净。...

清净土

依净业所感得的清净国土。...

清净心

1、毫不怀疑的心。   2、没有污染的心。   3...

清净施

布施时心无分别,平等而施。...

清净观

即妙有观。菩萨由于修养功夫,既知诸法性空,原无所得...

清净业处

凭著纯善的业因所生之处,亦即净妙的佛土。...

清净法界

清净本然的法界,也就是佛所证的真如境界。...

清净觉相

正觉的真相。正觉的理体,离诸污染,故云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