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阿毗达磨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心者,谓蕴界处习气所熏,一切种子阿赖耶识,亦名异熟识,亦名阿陀那识,以能积集诸习气故。习气者,谓由现行蕴等令彼种子皆得增益,一切种子识者,谓能生蕴等诸法种子所积集故。阿赖耶识者,谓能摄藏诸法种子故,又诸有情取为我故,异熟识者,先业所生故。阿陀那识者,谓能数数令生相续,持诸根等令不坏故。又言心者,谓能积集一切法习气故。

云何知有阿赖耶识?若无此识,执受初明了种子业身受无心定命终无,皆不应理,释此伽他,如摄决择分说,由八种相,证阿赖耶识决定是有,谓若离阿赖耶识依止执受不可得故,最初生起不可得故,明了生起不可得故,种子体性不可得故,业用体性不可得故,身受体性不可得故,处无心定不可得故,命终之识不可得故。云何依止执受不可得耶?由五因故,谓阿赖耶识先行因感眼等,转识现缘因发,如说根境作意力故诸转识生,乃至广说,是名初因。又六识身善恶可得,是第二因。又六识身一类异熟无记性摄必不可得,是第三因。又六识身各别依转,随所依止彼识生时,即应彼识执所依止,余无执受不应道理,设许执受亦不应理,以离识故,是第四因。又所依止应成数数执受过失,所以者何?由彼眼识于一时转一时不转,余识亦尔,是第五因。

云何最初生起不可得耶?谓设有难言,若有阿赖耶识,应一有情二识俱起,应告彼曰:汝于非过妄生过想,容有二识俱时转故。所以者何?犹如有一俱时欲见乃至欲识,随有一识,最初生起不应道理。何以故?尔时作意无有差别,根及境界不坏现前,何因缘故识不俱转。

云何明了生起不可得耶?谓若有定执识不俱生,与眼等识俱行一境,明了意识应不可得。所以者何?若时随忆曾所受境,尔时意识不明了生,非于现境所生意识,得有如是不明了相,是故应信诸识俱转,或应许彼第六意识无明了性。

云何种子体性不可得耶?谓六转识身各各异故。所以者何?此六转识从善无间不善性生,不善无间善性复生,从二无间无记性生,下界无间中界生,中界无间妙界生,妙界无间乃至下界生,有漏无间无漏生,无漏无间有漏生世间无间出世生,出世无间世间生,非如是相识为种子体应正道理。又心相续长时间断经久流转不息,是故转识能持种子不应道理。云何业用不可得耶?谓若无诸识同时生,起业用俱转不应道理。所以者何?略说识业有四种,谓了别外器,了别依止,能了别我,了别境界。如是四种识了别业,一一剎那俱现可得,非于一识一剎那中有如是等差别业用,是故必有诸识俱起。

云何身受体性不可得耶?谓如有一,或如理思,或不如理思,或不思惟,或复推寻,若心在定若不在定,身受生起非一众多,若无阿赖耶识如是身受应不可得,既现可得,是故定有阿赖耶识。

云何处无心定不可得耶?如世尊说,入无想定及灭尽定,当知尔时识不离身,若无阿赖耶识,尔时识应离身,识若离身便应舍命,非谓处定。

云何命终之识不可得耶?谓临命终时识渐舍离所依身分,发起冷触或上或下,非彼意识有时不转。故知唯有阿赖耶识,能执持身随于身分,若舍此识冷触可得身无觉受,意识不然。是故若无阿赖耶识,命终之识必不可得。

上篇: 下篇:心不相应行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阿毗达磨辞典

眼界

【眼界】 p0997 瑜伽五十六卷八页云:问:何等是眼界?...

(术语)有三种:一涅槃,译为灭。涅槃之体,无为寂灭...

四依八正

行四依与八正道之并称。谓于修习行四依之着粪扫衣、常...

不杀生戒

(术语)在在家出家小乘大乘一切戒中,禁止杀害有情之...

因能变

对果能变而言,八识种子在阿赖耶识中,种子生种子,念...

妙门

(术语)殊妙之法门也。唐华严经一曰:普应群情阐妙门...

佛实无所食而现受食

【佛实无所食而现受食】 p0657   世亲释十卷三页云:...

傍位

意指现实之差别事象。以佛教哲理而言,万法可大别为诸...

受界

【受界】 p0724   法蕴足论九卷二十二页云:云何受界...

饱丛林

谓长期于禅林中参禅办道。与“少丛林”相对。又长期从...

度众生心

(术语)欲济度一切众生之菩萨大悲心也。往生论注下曰...

六聚自露法

亦名:自露六聚法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自露六聚者,...

「修」心养性,端正「行」为

修一分好心 提到修行时,很多人会说:「太早了!我现...

可以不善待这个色身,以便早日解脱吗

问: 请慈悲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人生既然这么苦,我...

七个使人衰老的原因

导读: 岁月悄悄地流逝,不知不觉中,皱纹蹑手蹑脚地...

增长智慧的八种方法

今晚我们讲如何开发自己本有的智慧,如何能够增长智慧...

星云大师《谈空说有》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各位讲...

虚云老和尚除夕普茶开示

诸位上座,今天又是腊月三十日了,大众都认为是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