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阿毗达磨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心者,谓蕴界处习气所熏,一切种子阿赖耶识,亦名异熟识,亦名阿陀那识,以能积集诸习气故。习气者,谓由现行蕴等令彼种子皆得增益,一切种子识者,谓能生蕴等诸法种子所积集故。阿赖耶识者,谓能摄藏诸法种子故,又诸有情取为我故,异熟识者,先业所生故。阿陀那识者,谓能数数令生相续,持诸根等令不坏故。又言心者,谓能积集一切法习气故。

云何知有阿赖耶识?若无此识,执受初明了种子业身受无心定命终无,皆不应理,释此伽他,如摄决择分说,由八种相,证阿赖耶识决定是有,谓若离阿赖耶识依止执受不可得故,最初生起不可得故,明了生起不可得故,种子体性不可得故,业用体性不可得故,身受体性不可得故,处无心定不可得故,命终之识不可得故。云何依止执受不可得耶?由五因故,谓阿赖耶识先行因感眼等,转识现缘因发,如说根境作意力故诸转识生,乃至广说,是名初因。又六识身善恶可得,是第二因。又六识身一类异熟无记性摄必不可得,是第三因。又六识身各别依转,随所依止彼识生时,即应彼识执所依止,余无执受不应道理,设许执受亦不应理,以离识故,是第四因。又所依止应成数数执受过失,所以者何?由彼眼识于一时转一时不转,余识亦尔,是第五因。

云何最初生起不可得耶?谓设有难言,若有阿赖耶识,应一有情二识俱起,应告彼曰:汝于非过妄生过想,容有二识俱时转故。所以者何?犹如有一俱时欲见乃至欲识,随有一识,最初生起不应道理。何以故?尔时作意无有差别,根及境界不坏现前,何因缘故识不俱转。

云何明了生起不可得耶?谓若有定执识不俱生,与眼等识俱行一境,明了意识应不可得。所以者何?若时随忆曾所受境,尔时意识不明了生,非于现境所生意识,得有如是不明了相,是故应信诸识俱转,或应许彼第六意识无明了性。

云何种子体性不可得耶?谓六转识身各各异故。所以者何?此六转识从善无间不善性生,不善无间善性复生,从二无间无记性生,下界无间中界生,中界无间妙界生,妙界无间乃至下界生,有漏无间无漏生,无漏无间有漏生世间无间出世生,出世无间世间生,非如是相识为种子体应正道理。又心相续长时间断经久流转不息,是故转识能持种子不应道理。云何业用不可得耶?谓若无诸识同时生,起业用俱转不应道理。所以者何?略说识业有四种,谓了别外器,了别依止,能了别我,了别境界。如是四种识了别业,一一剎那俱现可得,非于一识一剎那中有如是等差别业用,是故必有诸识俱起。

云何身受体性不可得耶?谓如有一,或如理思,或不如理思,或不思惟,或复推寻,若心在定若不在定,身受生起非一众多,若无阿赖耶识如是身受应不可得,既现可得,是故定有阿赖耶识。

云何处无心定不可得耶?如世尊说,入无想定及灭尽定,当知尔时识不离身,若无阿赖耶识,尔时识应离身,识若离身便应舍命,非谓处定。

云何命终之识不可得耶?谓临命终时识渐舍离所依身分,发起冷触或上或下,非彼意识有时不转。故知唯有阿赖耶识,能执持身随于身分,若舍此识冷触可得身无觉受,意识不然。是故若无阿赖耶识,命终之识必不可得。

上篇: 下篇:心不相应行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阿毗达磨辞典

执受

(术语)众生以身内之五根五境为非执受之法,执受者,...

四重二谛

(名数)法相宗于世俗胜义二谛各立四重。合为八谛。...

放逸过

【放逸过】 p0797   瑜伽二十一卷二页云:云何放逸过...

二翼

譬喻二事互相资助,相辅相成,如鸟之双翼。如止观、真...

犹豫不成过类

因明用语。犹豫不成,梵语 sajdigdhāsiddha,又作犹预...

夕照寺

北平名刹。与拈花寺相近。乃北平东南城诸寺中之最整洁...

乌素图召

位于绥远归绥市西北十公里之大青山南麓。由五座庙宇组...

报恩奉盆经

(经名)一卷,又名报缘功德经,失译。佛说盂兰盆经之...

三不退屈

【三不退屈】 菩萨修唯识行,有三退屈,成唯识论卷九,...

有为转变

(术语)谓有为法生住异灭,常转变也。华严演义钞二十...

缘起甚深十相

【缘起甚深十相】 p1304 瑜伽十卷十六页云:问:如世尊...

佉卢

【佉卢】   十佉卢为一佉梨。...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一名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后汉月...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入不...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序品第...

【大藏经】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

为了让你拜,我来做点怪

问: 有一些同修讲,广东某一寺院有某法师讲自己随时可...

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师父说:你们知道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吗? 就是回家孝...

印光大师《广大灵感的观音菩萨》

或曰:世人千万,灾难频生,观音菩萨仅是一人,何能一...

佛陀的十八种殊胜功德

在《大般若经》等大乘经典中,谈到了佛的十八种殊胜功...

遭到毁谤应做如是思维

修道者如果遭遇到谗害和诬谤,不可嗔怨,不必计较。应...

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

弘一法师 (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学名文涛,...

只有求生西方最为可靠

印祖云:念佛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

了了分明,不取一相,如如不动

现在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我给大家听一个钟声,(请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