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读诵经典。系为解义或祈愿、回向而诵读经典。读经包舍多种类别,若为赞叹佛德而读,称为诵经、讽经;若为通解经义而读,称为看经;为祈愿而读大部经,称为转读。禅宗特区别其不同,谓讽经、转读,必行于佛前;看经可随意行于寮房。又诵大般若经时,逐卷诵六百卷全文,称为真读,即读经;唯读每卷之初中后数行,而转翻经卷,称为转读。此外,于心中默读经典,称为心读;以身实践经典,称为身读。盖读经、转经、讽经、看经、念经等名称,虽有区别意义使用之情况,但一般皆不作区别使用。又依法华文句卷八上载,“读”指循看经文,“诵”指离经背诵不忘。
诸经论多有教劝读诵受持,广说其功德。如法华经卷七陀罗尼品载,若能于本经受持读诵解义,如教说修行,功德甚大。如观无量寿经载,求生极乐所修三福之一,即“深信因果读诵大乘”、“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此外,法华经法师品亦举出五种供养本经之方法: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后世遂依准此说,称为五种法师行。又智顗之法华经玄义卷五载,读诵大乘经典为观行五品之第二品。据善导之观经序分义载,读诵大乘经典,能开智慧,进而能厌苦、欣乐涅槃;观经散善义谓,读诵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等净土三经,为往生净土五种正行之一。据选择本愿念佛集谓,受持读诵净土三经以外之大小乘显密诸经典,称为“读诵杂行”。
盖读经在印度原以解义为主,逮佛经传译至中国,为祈愿或回向之风气盛行。依梵网经卷下谓,当为亡者于四十九日内,读诵讲说大乘之经律、斋会求福。中国历来亦有读诵大乘经律以祈福消灾之事,例如东晋以降,于旱魃之际,多读诵海龙王经而祈雨;唐武后则天曾敕诸州置大云寺,于各寺读诵大云经,以宣布“神皇受命”之事;唐代宗曾敕请不空三藏讲诵仁王经,为崇护国家而祈愿。
于日本,有吴音、汉音、训读等三种读经之语调,其中,以吴音为音读较普遍。由读经音声之缓急粗细,可分为真读、行读、草读等。日本各宗有特定读诵之经卷,如天台宗、日莲宗,以法华经及开结二经为主;净土宗、真宗以净土三经为主;真言宗以理趣经为主。但诸宗亦有所共同依用之经,如心经、遗教经、阿弥陀经、观音经等。此外,亦间有讽诵论文之宗派,如法相宗读诵成唯识论即其例。[无量寿经卷下、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问法事品、大智度论卷五十六、元亨释书卷二十] p6904
上篇:权迹 下篇:读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