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变异之意。(一)即泛指诸法的转化变易之相。盖转变说(梵 parināma-vāda)与积集说(梵 ārambha-vāda)之对立,乃奥义书之中心思想,印度哲学诸派多采其说,其中以数论学派为转变说之典型代表;该学派主张万物之物质因,其自性皆具有转变性。其他如瑜伽学派亦采用此说。另于吠坛多学派中,罗摩拏遮(梵 Rāmānuja)之转变说与商羯罗(梵 ?avkara)之化现说(梵 Vivarta-vāda)相互对立。
于佛教中,说一切有部主张,于有为法之相续中,自前瞬间至后瞬间,其“体”不容许有所变异(自体转变),然对于“作用”之不起、正起或将起,即承认在未来、现在、过去之变化上有所转变(作用转变)。
唯识宗主张识转变(梵 vijñāna-parināma)之说,此说系由因性与果性两方面考察识之转变,而认为“因转变”乃依现行识,在阿赖耶识中有等流与异熟等习气;“果转变”乃自阿赖耶识中之异熟习气产生其他众同分之阿赖耶识,又自等流习气产生现行识。如此之识转变说,一则可说明阿赖耶识与现行识交互为因果之关系,再则乃显示刹那灭性之阿赖耶识不间断而相续之情形。
于成唯识论卷七中,将转变一语译为“能变”,由是,遂产生如下之解释:所谓转变(作用概念)即是能变(体性概念)。成唯识论卷七(大三一·三八下):“是诸识者,谓前所说三能变识及彼心所,皆能变似见、相二分,立转变名。所变见分,说名‘分别’,能取相故;所变相分,名‘所分别’,见所取故。”上引之意,即以诸识中所现之见、相二分皆称为转变,无论能取之见分,或所取之相分,均为识所变现;唯识宗即以此成立其核心思想“一切唯识”之义。[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世亲唯识原典解明](参阅“因能变”2299、“果能变”3323)
(二)十八变之一。谓佛菩萨依定自在之力,而能自在转变万物之性质。此系出自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七之说。(参阅“十八变”360) p6627
上篇:转龛 下篇:医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