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nāga,巴利语同。音译那伽、曩誐。八部众之一。群龙之首,称为龙王或龙神。一般谓龙为住于水中之蛇形鬼类(或谓属畜生趣),具有呼云唤雨之神力,亦为守护佛法之异类。经典中有关龙之故事甚多,并绘有种种龙王像。梵语 nāga 为蛇之神格化,在印度神话中,乃人面蛇尾之半神,种族有一千,为迦叶波(梵 Ka?yapa)之妻歌头(梵 Kadru)所生,住于地下或地下龙宫(梵 pātāla)。又印度自古以来即有称为那伽之种族,其种族有多数之种别,非属于雅利安人种,散居于现今印度东北阿萨密(Assam)地方及缅甸西北部等地,崇拜龙蛇。又龙城(梵 Nāgapura)之名,今仍存于各地。关于龙王教化等之故事,或意味那伽种族之归依佛教。
据正法念处经卷十八畜生品载,龙王摄属于畜生趣,乃愚痴、瞋恚之人所受之果报,其住所称为戏乐城,分为法行龙王、非法行龙王二种。法行龙王有七头,如象面、婆修吉、得叉迦、跋陀罗等诸龙王,瞋恚之心薄,忆念福德,随顺法行,故不受热沙之苦,以善心依时降雨,令世间五谷成熟。非法行龙王有波罗摩梯、毗谋林婆、迦罗等龙王,不顺法行,行不善法,不敬沙门、婆罗门之故,常受热沙之苦,以恶心起恶云雨,令一切五谷皆悉弊恶。又长阿含经卷十九龙鸟品载,龙有卵、胎、湿、化生等之别,为卵、胎、湿、化生等四种金翅鸟所吞食。
据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上载,龙王或行于地上,或常居于空中,或恒依妙高山,或住于水中。或一首、二头乃至多头之龙王。或无足、二足、四足乃至多足之龙王等。此外,亦有守护佛法之八大龙王,及“龙女成佛”之记载。
至于中国古代所信仰之龙,则指一般所谓“长鳞动物”,于春分之际登天,秋分之际入地。有鳞者,称为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为龙;无角者,称为螭龙;不升天者,称为蟠龙。至如比喻天子为龙者,则有所谓“龙颜”、“龙座”之说。[中阿含卷二十九龙象经、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普曜经卷二、修行本起经卷上、佛本行集经卷一、大智度论卷三、卷十四、卷三十、大唐西域记卷三、卷八、慧琳音义卷九] p6375
上篇:黔南会灯录 下篇:龙力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