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pāsakamālā。音译作塞莫。又作念珠、诵珠、咒珠。即以线贯串一定数目之珠,用以计算称名念佛或陀罗尼等念诵之次数。其种类,依陀罗尼集经记载,有二十一珠、四十二珠、五十四珠、一百零八珠等四种;依数珠功德经记载,有十四颗、二十七颗、五十四颗、一百零八颗等四种;依金刚顶瑜伽念珠经记载,上品一千零八十颗、最胜一百零八颗、中品五十四颗、下品二十七颗。准此,数珠之基本颗数为一百零八颗,四十二、二十一颗者乃别说。
念珠之颗数不同,所表示之意义亦异:一百零八颗者表示证百八之三昧,以断除百八之烦恼;五十四颗者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四善根因地等五十四位;四十二颗者则表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四十二位;二十七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十八学人与九无学;二十一颗者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十四颗者表示观音之十四无畏。
数珠材质之种类亦多,有金、银、赤铜、菩提子、莲华子、金刚子、黑檀、紫檀、真珠、珊瑚、琉璃、铁等,惟各经多以菩提子所制者为最殊胜。此外,有关念珠之配置法、掐捻法、功德等,经典所记载(大多为晚期经典,尤以密教诸经轨)甚详。又佛教开始使用念珠之年代约在二世纪之后,于中国,有关数珠使用最早之记载,见于续高僧传卷二十道绰传(大五○·五九三下):“人各掏珠,口同佛号。”是知至隋唐时乃开始使用,以为称名记数之具。[木子经、大悲空智经持念品、释氏要览卷中、翻译名义集卷十八、类聚名物考卷二五五](参阅“念珠”3215) p6091
上篇:数息观 下篇:数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