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众学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即有关修行僧衣、食、住、行之细则戒法。全称众多学法(梵 sajbahulāh ?aiksa-dharmāh)。又作众学戒法、众学法。比丘、比丘尼应受持具足戒之一部分。僧戒八段中之第七,犯之属轻罪。规定有关服装、食事、威仪等细则,其数众多,应常习学,故称众学;又此戒难持,应加细心注意,故特以学为名。又称之为式叉迦罗尼(梵 ?iksā-karanīya)、尸沙迦罗尼、尸叉罽赖尼、式叉羯阑尼、尸叉吉利。意译应当学、应学作、守戒。众学之数目及内容,因事多而细小,故诸律所载相异之处不少,其中四分律总为百戒,故一般称百众学法。又比丘所持及比丘尼所持之百众学法不相同。

依四分律卷十九至卷二十一载比丘所持之百众学法,列出如下:(一)当齐整着涅槃僧(内衣)。(二)当齐整着三衣。(三)不得反抄衣行入白衣舍,即不得衣服左右反抄,著于肩上而进入室内,以似国王、大臣故。(四)不得反抄衣入白衣舍坐。(五)不得衣缠颈入白衣舍。(六)不得衣缠颈入白衣舍坐。(七)不得覆头入白衣舍。(八)不得覆头入白衣舍坐。(九)不得跳行入白衣舍。(十)不得跳行入白衣舍坐。(十一)不得白衣舍内蹲坐。(十二)不得叉腰行入白衣舍。(十三)不得叉腰入白衣舍坐。(十四)不得摇身行入白衣舍。(十五)不得摇身行入白衣舍坐。(十六)不得掉臂行入白衣舍。(十七)不得掉臂行入白衣舍坐。(十八)好覆身入白衣舍,即所著衣服须覆掩好,不得处处显露身体。(十九)好覆身入白衣舍坐。(二十)不得左右顾视行入白衣舍。(廿一)不得左右顾视行入白衣舍坐。(廿二)静默入白衣舍。(廿三)静默入白衣舍坐。(廿四)不得戏笑行入白衣舍。(廿五)不得戏笑行入白衣舍坐。(廿六)用意受食,即专心受食、不捐弃羹饭。(廿七)平钵受食,即不溢钵受食。(廿八)平钵受羹。(廿九)羹饭等食,即羹饭一同食用。(三十)以次食,即取食依次第,不得于钵中处处食。(卅一)不得挑钵中而食。(卅二)若比丘不病不得为己索羹饭,即于供养时,若非生病不得为自己索羹饭等。(卅三)不得以饭覆羹更望得。(卅四)不得视比坐钵中,即不得顾视邻座之钵,以比较份量。(卅五)当系钵想食,即食时不顾视左右,唯系念于钵。(卅六)不得大抟饭食,即不取无法放进口中之大团饭食。(卅七)不得大张口待食。(卅八)不得含饭语。(卅九)不得抟饭遥掷口中。(四十)不得遗落饭食。(四一)不得颊食食,即不胀颊食。(四二)不得嚼饭作声食。(四三)不得大噏饭食,即不吸食食。(四四)不得舌舐食。(四五)不得振手食,即食物粘着,不得振动手以食。(四六)不得手把散饭食,即不得以手散弃饭食。(四七)不得污手捉饮器。(四八)不得洗钵水弃白衣舍内。(四九)不得生草叶上大小便涕唾。(五十)不得水中大小便涕唾。(五一)不得立大小便。(五二)不得与反抄衣不恭敬人说法。(五三)不得为衣缠颈者说法。(五四)不得为覆头者说法。(五五)不得为裹头者说法。(五六)不得为叉腰者说法。(五七)不得为着革屣者说法。(五八)不得为着木屐者说法。(五九)不得为骑乘者说法。以上由(四九)至(五九)之规定,病者除外。(六十)不得在佛塔中止宿,除为守护故。(六一)不得藏财物置佛塔中,除为坚牢故。(六二)不得着革屣入佛塔中。(六三)不得手捉革屣入佛塔中。(六四)不得着革屣绕佛塔行。(六五)不得着富罗(靴)入佛塔中。(六六)不得手捉富罗入佛塔中。(六七)不得佛塔下坐食,留草及食污地。(六八)不得担死尸从佛塔下经过。(六九)不得在佛塔下埋死尸。(七十)不得在佛塔下烧死尸。(七一)不得向佛塔烧死尸。(七二)不得佛塔四边烧死尸使臭气来入。(七三)不得持死人衣及床从佛塔下过。(七四)不得佛塔下大小便。(七五)不得向佛塔大小便。(七六)不得绕佛塔四边大小便使臭气来入。(七七)不得持佛像至大小便处。(七八)不得在佛塔下嚼杨枝。(七九)不得向佛塔嚼杨枝。(八十)不得佛塔四边嚼杨枝。(八一)不得在佛塔下涕唾。(八二)不得向佛塔涕唾。(八三)不得佛塔四边涕唾。(八四)不得向佛塔舒脚坐。(八五)不得安佛像在下房,己在上房住。(八六)人坐己立不得为说法。(八七)人卧己坐不得为说法。(八八)人在座,己在非座不得为说法。(八九)人在高座,己坐下座不得为说法。(九十)人在前行,己在后不得为说法。(九一)人在高经行处,己在下经行处不得为说法。(九二)人在道,己在非道不得为说法,道指道路之中央或右边。上述由(八六)至(九二)之戒法,病者除外。(九三)不得携手在道行。(九四)不得上树过人头,除时因缘,制此戒系因曾有一比丘于大树上受夏安居,由树上大小便,树神瞋怒而杀比丘。(九五)不得络囊盛钵贯杖头着肩上而行。(九六)人持杖不恭敬不应为说法。(九七)人持剑不应为说法。(九八)人持鉾不应为说法。(九九)人持刀不应为说法。(一○○)人持盖不应为说法。由(九六)至(一○○)之戒法,病者除外。[善见律毗婆沙卷十六、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卷下、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疏卷四下(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一、卷中三](参阅“百众学”2496) p4753

上篇:众同分 下篇:众寮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六相圆能

(名数)华严经中说凡缘起之法有六种之义相而圆融和会...

㕧刺拏伐底

(地名)河名。译曰有金河。佛涅槃于此河边。...

有为空

十八空之一,谓一切有为的事物,其本性皆空。...

五宝

指五种宝物。即金、银、琥珀、水晶、琉璃。在密教,当...

修心与不修心

【修心与不修心】 p0903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十一卷六...

炎热地狱

(界名)梵名Tapana,八大地狱之第六。火随身起,热苦...

不相应心

不与烦恼结使相应之心。据瞿昙般若流支所译唯识论载,...

大唐三藏玄奘法师表启

全一卷。编者不详。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集录唐玄...

舍黎娑担摩经

(经名)具名大乘舍黎娑担摩经,一卷,赵宋施护译。佛...

三行杂染安住心

【三行杂染安住心】 p0210 显扬十八卷三页云:三行杂染...

清净

【清净】 p0958 如四清净中说。 二解 如增上戒学差别中...

十二佛

(名数)于东方配三佛于西南北四维上下各配一佛,一、...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浴佛功德经 大唐沙门释义净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永嘉证道歌 唐慎水沙门玄觉撰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

六因、四缘、五果

1.六因 六因是: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

菩萨十八重戒之盗三宝物

《优婆塞戒经》:若优婆塞(夷),受持戒已,受招提僧...

灌浴如来净自心

为了纪念本师的诞生,在四月初八这一天,佛教寺院会举...

十种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人

在诸大德高僧传里头,有十种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

修人天善与往生净土有何关系

问: 修人天的善,对于我们培养往生净土的福德资粮,...

明朝高僧紫柏大师

紫柏大师是明朝四大师之一,名真可,字达现,晚年自号...

布施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布施,就是指将财物、身体、智慧、佛法等等施与他人,...

如何在临命终时落实信愿心

念佛就能往生吗? 清朝续法法师曾著文论述念佛人的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