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Sukhāvatī-vyūha。凡二卷。曹魏康僧铠译。又称双卷经、两卷无量寿经、大无量寿经、大经。为净土教三部根本要典之一。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说于“世自在王佛”时,有国王出家为僧,号法藏,誓愿度化一切众生至极乐世界,如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所云(大一二·三六八上):“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后成佛,号“无量寿”,国土在西方,名为“安乐”,或称“极乐”;经中并叙及净土之庄严,又劝发诸天众生精进修行,以求往生彼佛国土。
本经之汉译本极多,古来即有“五存七缺”等十二种译本之说,即:(一)无量寿经,二卷,东汉安世高译,今已不存。(二)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四卷,东汉支娄迦谶译。(三)阿隬陀经,二卷,三国吴之支谦译。(四)即康僧铠译之本经。(五)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曹魏帛延译,今已不存。(六)无量寿经,二卷,西晋竺法护译,今已不存。(七)无量寿至真等正觉经,一卷,东晋竺法力译,今已不存。(八)新无量寿经,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今已不存。(九)新无量寿经,二卷,刘宋宝云译,今已不存。(十)新无量寿经,二卷,刘宋昙摩蜜多译,今已不存。(十一)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二卷,唐代菩提流志译。(十二)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三卷,北宋法贤译。
然近代学者,如日本常盘大定、望月信亨、中村元等人,根据历代经录之记载、敦煌本之新资料、梵文原本之对照研究,乃至教理史之发展观点,而对古来十二译之说提出质疑之看法,谓本经前后仅有五种之译本而已,即上记十二译本中之第三、第五、第十一、第十二译,另加上西晋竺法护译之无量寿经二卷,其余多为重复讹伪之记录。此外,日本野上俊静更进一步主张本经系竺法护译于西晋永嘉二年(308)之译本,而非康僧铠所译。
又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龙舒人王日休所校辑之大阿弥陀经二卷,为各版无量寿经中流通极广之版本,然该经仅系将现存四译本(除去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互相参照,重新编纂而成,而非直接译自梵文本。
本经之梵文原本亦有数种,一八八三年,英国学者麦克斯穆勒(Max Myller)与日本南条文雄共同出版原文本,穆勒又将之英译,题为 The Larger Sukhāvatī-vyūha。一九○八年,南条文雄亦将此版译为日文。一九一七年,日本荻原云来又根据高楠顺次郎、河口慧海两人自尼泊尔所发现之梵本及藏译本,重新改订穆勒出版之梵文本,复译为日译本、英译本。此外,寺本婉雅、青木文教两人亦曾先后将西藏本译为日文出版。
自本经各种语文版本陆续刊行后,学者乃逐渐采用异语版本之对照研究,其中研究效果最显著者为汉译诸本与梵文原本之对照比较,较值得注意者,如全经章段之出入、愿文之多寡、与会之大比丘众人数、菩萨众之名称数目、法藏菩萨所见佛刹土之数目,乃至经文中“弥陀入灭,观音补处”之说、“五恶段”之文、过去佛及十二光佛之数、偈颂之有无、位置之差异等,各译本与梵本均有所异。
本经既为净土教之根本圣典,古来有关之注疏赞述自然不胜枚举,较重要者,有印度世亲之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一卷(此即著名之“世亲净土论”)、北魏昙鸾之往生论注二卷、隋代慧远之无量寿经义疏二卷、隋代吉藏之无量寿经义疏一卷、唐代圆测之无量寿经疏三卷、新罗元晓之无量寿经宗要一卷、新罗义寂之无量寿经述义记二卷、唐代玄一之无量寿经记三卷、唐代寂证之无量寿经述义三卷、新罗璟兴之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三卷、清代彭际清之无量寿经起信论三卷等。[出三藏记集卷二、历代三宝纪卷四、卷五、卷七、开元释教录卷一、卷十一、卷十四、乐邦文类卷一、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一、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一、大无量寿经の教理史的研究(池本重臣)、无量寿经诸异本の研究(明石惠达)、梵文无量寿经批议(荻原云来)] p5119
上篇:无量寿如来会 下篇:无量寿经义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