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禅宗寺院(丛林)组织规程及寺众(清众)日常生活之规则。即禅家僧堂关于大众行、住、坐、卧等威仪所定之僧制,为丛林众僧所必须遵守之仪则。清,为清净大海众之略称;规,为规矩准绳之意。又以所立之仪轨能清净大众,故称清规。禅宗自达磨东来后三百年中,禅僧多依住律院或岩穴、树下,尚未营立禅刹。至唐代洪州百丈山之怀海禅师为使禅僧之说法住持得以合法,始营建禅刹,并参照大小乘经律,制定丛林规矩,撰清规二卷,广为流行,世称古规、古清规、百丈清规。此为禅家清规之始。
百丈清规一书包括丛林之一切事务,诸如法堂、僧堂、方丈之设置,并由僧众之中选择十贤众担任十职,十职分为西序:首座(前堂、后堂)、书记、知藏、知客、知浴;东序:监寺、维那、副寺、典座、直岁。更设置寮元、堂主、化主、庄主、知殿等,一切事皆有专职负责之人。凡大众之朝参、夕聚、斋粥、普请等皆有规定。学众聚居僧堂,依受戒年次安排;并设长连床,供坐禅偃息。而住持须为兼具道眼及德行者,居住于方丈之中,时时出法堂,上堂升座、小参垂示,以御大众。凡此种种遂成为丛林新例,而与律法不同。世人即称为百丈清规。此后天下丛林皆依准此规为寺院生活之仪则。然后世亦有以禅林清规系违背佛制之戒律,而加以诋毁者。
百丈清规一书历经唐末、五代逐渐散佚,今部分见于杨亿之禅门规式及百丈规绳颂两书之中。百丈清规之后,我国陆续撰出之清规有:宋代宗赜作禅苑清规(崇宁清规)十卷、瑞严之无量宗寿禅师作日用小清规(入众日用清规、入众清规、日用规范)一卷、婺州金华之惟勉禅师作丛林校定清规总要(咸淳清规、校定清规、婺州清规)二卷、元代东林泽山之咸禅师作禅林备用清规(至大清规、泽山清规、东林清规)十卷、中峰明本禅师作幻住庵清规一卷、江西百丈山住持德辉奉敕重编敕修百丈清规二卷、道齐作禅苑清规总要二卷、继洪作村寺清规一卷、明代寿昌下第三祖天界之道盛禅师作寿昌清规一卷。其中敕修百丈清规系将崇宁、咸淳、至大三本及幻住清规等加以删繁补缺,重新诠次,分成九章,厘为二卷。从明迄今皆通行此本,虽其名仍为百丈清规,然内容精神已去古清规益远。九章中,前四章规定有关祝圣、国忌、祈祷、佛诞节、涅槃节、达摩忌、百丈忌及各寺历代诸祖忌等仪式。此皆律所未定,古规所缺者。五至九章,则为丛林本身之规章制度。此外,其他宗派亦仿效清规所制定之规制,如律宗之省悟作律苑事规三卷,天台宗之自庆作教苑清规一卷。明代后,教门之规制混乱,丛林之行法亦随之废弛。
在日本,关于清规之撰述,有曹洞宗所依用之道元禅师作永平清规、绍瑾禅师作莹山清规、即中玄透作永平小清规,临济宗所依用之清拙正澄作大鉴清规、东渐易公作丛林拾遗略清规、无著道忠作小丛林清规。至德川时代则有黄檗宗之隐元隆琦作黄檗清规、妙心派之小丛林略清规、曹洞宗面山作僧堂清规等。另有净土宗慈空之莲门清规、日莲宗日灯之草山清规等。
现代丛林中实行清规之主要项目,有:(一)结夏与结冬,丛林极重视之四大节为结夏、解夏、冬至、年朝。结夏,即结夏安居,亦称结制,期日原为每年阴历四月或五月之十五日,解夏则于七月或八月之十五日,然自元代以来,各提前一日,讲习礼仪,以便期内专心修道;结冬则于十月十五日至次年正月十五日之间,结制安居,专修禅法。即所谓冬参夏讲。(二)安单,凡曾受具足戒之比丘,若衣戒牒俱全,游方各寺,皆可挂单暂住。如挂单已久,知其行履可以共住者,即送入禅堂,称为安单。(三)大请职,即一寺之人事安排。为丛林冬期重要行事,一般于每年八月十五日举行。(四)贴单,通常于每年阴历十月十五日公布一寺职事及常住人员名单。(五)打七,禅众为克期取悟,丛林中每年自阴历十月十五日至次年正月七日举行禅七,每七天为一期,或打七,或打十七,不定。此为结冬中重要行事。(六)普请,即普遍邀约大众劳作之谓,又称出坡。(七)岁计,为丛林岁末会计报告。(八)肃众,对僧众违犯清规之处分。(九)榜状牌示,指丛林行事通知方式,通常有知单,贴榜、书状、牌示等。(十)钟鼓法器,为丛林号令之器具[禅籍志卷上、大宋僧史略卷上传禅规法条、景德传灯录卷六末附禅门规式、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南怀瑾)] p4672
上篇:清藏 下篇:清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