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净土宗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以往生极乐净土为目的之宗派。我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十三宗之一。净土乃指清净国土、庄严刹土,即清净功德所庄严之处所。又称莲宗,盖东晋慧远在庐山结白莲社,取义生西方净土者皆由莲花所化生,而极乐国土亦名莲邦。本宗特别以称念佛名为主要修行法,藉弥陀本愿之他力,祈获生于西方极乐净土,故又称念佛宗。

西方净土思想乃依据释迦于耆阇崛山所说之无量寿经、王舍城说观无量寿经、祇树给孤独园说阿弥陀经等三经。佛陀入灭后约九百年,天亲所造往生净土论,以及马鸣、龙树诸论师赞述以上三经之要义,弘传此宗。北魏永平元年(508),菩提流支来华,授昙鸾观无量寿经,传承完备之净土经论,使我国净土法门有划时代之进展。

我国净土经典之传译,以支娄迦谶、竺佛朔共译般舟三昧经(179)为嚆矢。该经虽未述及弥陀净土之庄严,然仅谓依专念之法得见西方阿弥陀佛,即是说明三昧见佛法。三国时代支谦译出大阿弥陀经二卷,详述弥陀在因位发愿及极乐净土之庄严,为净土宗重要之经典。西晋竺法护译出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内容与大阿弥陀经相似)。此外,复有支谦之慧印三昧经、无量门微密持经,竺法护之德光太子经、决定总持经、阿弥陀佛偈等。姚秦弘始三年(401),鸠摩罗什译出阿弥陀经、十住毗婆沙论等,略说极乐净土之庄严,为自古最盛行读诵者。其后相继有北凉昙无谶译悲华经十卷(419),刘宋宝云译新无量寿经二卷(421),疆良耶舍译观无量寿经一卷(424),说明往生净土之行业,即应观想弥陀及观音、势至二菩萨,及极乐净土之庄严等,能除灭业障而生彼国。后世以观无量寿经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合称净土三部经,至此净土经典传译已臻完备。

我国净土法门主要为弥勒净土、弥陀净土二种。弥勒净土之信仰以西晋道安为最早,著有净土论六卷,期生兜率弥勒净土;唐代玄奘与窥基,亦以弥勒净土为行持及依归,自此以后,由于修者少,弘扬者更少,渐形衰落,代之以弥陀信仰之隆兴,弥陀净土遂成为诸佛净土之代表。弘扬弥陀净土则以东晋慧远为最力,彼于庐山结白莲社,与众共精修念佛三昧,据般舟三昧经以期能往生见佛,为我国结社念佛之始,亦为我国净土之主流。北魏宣武帝时,菩提流支译出世亲之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昙鸾为之注解,着往生论注,兼依龙树之十住毗婆沙论明示难、易二道,他力、自力之别,主张依靠他力本愿为五浊恶世中方便易行之道,始阐净土立教之本义,并专重持名念佛,以求生净土。至唐代道绰、善导等师,承昙鸾教旨,极力强调佛之本愿力,又主倡末法思想而说时教相应之要路。道绰著有安乐集一书,论破诸师之谬解,开示末世众生之要路;并依昙鸾难易二道之说,而立圣道、净土二门之教判。善导撰观无量寿佛经疏,楷定古今误解谬见,明示净土教义、教相;并承昙鸾、道绰,而立正行、杂行,奠定净土教义独立系统之基础。其后,有怀感着释净土群疑论,少康大弘此宗。自昙鸾至少康,被称为“震旦五祖”。当时长安等地各师亦各有阿弥陀经、观经等疏,净土经典之研究遂达高峰。

唐开元初,慧日自印度归,见当时禅家视净土为引导愚心之“方便说”,乃激烈反对,而提倡念佛往生之必要。主张戒净并行、禅净双修、教禅一致,以一切修行皆回向往生净土。承远、法照、飞锡等承其说,以念佛三昧为无上深妙之禅门,极力排斥禅徒之空腹高心。于是,我国净土宗于唐代,可分三种教系,即慧远系统(常识性论理派)、善导系统(体解信仰之佛愿派)、慈愍系统(指慧日,不舍万行之妙有派)。时禅徒有附同慧日一派之主张者,如五祖门下之宣什倡南山念佛门禅宗之一派,六祖门下之南阳慧忠倡解行兼修。至后周法眼嫡孙永明延寿,更大力弘扬禅净双修,宋代僧俗之禅净双修,皆承其遗风。天台一门亦多有奉信净土及解义者,以宋代四明知礼所撰观经疏妙宗钞最著,其约心观佛说即系台净融合论,向为台家所重。元代以降,禅净双修之风愈流行,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皆心归西方。至明代,楚山绍琦、空谷景隆、一元宗本、云栖袾宏、憨山德清、鼓山元贤等,相继倡说禅净合行。尤以云栖袾宏精修念佛三昧,注解阿弥陀经,且着诸书弘扬禅净一致之旨,感化广被一般教界。天台家亦有蘧庵大佑、幽溪传灯、灵峰智旭等,各撰书光显净教。灵峰智旭倡三学一源论,以禅教律三学所归在净土法门。时居士庄广还、袁宏道等亦各撰著弘宣净土。迄清代,净土信仰多由居士提倡,彭绍升、希涑父子,编往生传及撰指赞西方。康熙、乾隆年间,实贤思齐继袾宏遗风,于杭州结莲社教化远近,尊昙鸾、道绰、善导为最初三祖,为众所钦仰。民初,除杨仁山之大力提倡,印光主张净土法门为佛出世之本怀,致力社会救济事业,各地僧俗渐次兴起结社念佛之风。

于日本,源空(1133~1212)曾撰著选择本愿念佛集,书中即已拟定开宗宣言。特崇三经一论(净土三部经与净土论)与我国净土教善导之教说,故标榜“偏依善导”之论。于难行与易行、圣道与净土、自力与他力等三种对立之中,偏取易行、净土、他力念佛等三者。承安五年(1175)源空自比睿山迁往吉水,高倡专修念佛,主张往生净土之安心(信心)、起行(以念佛为主之五正行)、作业(四修)等修行,并强调称念佛号之重要。该宗派虽然否定戒律与造寺之功德,然一般仍重视持戒之风气。该宗派流传,受到朝野贵贱之支持,因此,遭受南都(奈良)、北岭(比睿山)之压迫,源空及其门人或获罪处刑,或流放诸国。虽然,源空之教说终因广大之武士、农民阶层所拥护而积极展开教势。源空殁后,弟子分成五派:(一)辨阿之镇西流,主张诸行往生义。(二)证空之西山流,主张诸行不生义。(三)隆宽之长乐寺流,主张化生往生义。(四)长西之九品寺流,主张诸行本愿义。(五)幸西之一念义,主张一念业成义。至后世,仅存镇西流、西山流。现在则专称镇西流为净土宗。辨阿殁后,然阿继起,将镇西流广为流传,故又分出白籏流、藤田流、名越流(以上关东)、三条流、一条流、小幡流(以上京都)等六流,其中以白籏流最兴盛。镇西流之总本山为知恩院,大本山为增上寺。西山流自证空于西山粟生创建光明寺以来,分成四派,即西谷流、深草流、东山流、嵯峨流等。后随历代之变迁,现今之西山流分为西山禅林寺派(禅林寺)、西山光明净土宗(光明寺)、西山深草派(誓愿寺)等。

净土宗以三经一论,即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与往生论,为本宗成立之重要典据。阿弥陀经描述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依正庄严之事相,并说明发愿往生之意义及方便,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之功德,此经经文较短,诵读容易,被列为修净土宗者定课必诵之经;无量寿经详述法藏比丘在因地修行时所发之四十八愿,以致果地圆满成佛,庄严国土,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并载明三辈往生之条件;观无量寿佛经,略称观经,旨在说明欲生西方极乐国土之众生所必修之净业正因,并以十六观法谛观阿弥陀佛之身相及极乐净土相,又释九品往生之因果;往生论原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或称无量寿经论、净土论,系印度天亲所著,以五念门修行之成就令众生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

阐释三经一论者,有昙鸾之略论安乐净土义(略释无量寿经)、往生论注(注释往生论)、道绰之安乐集(据观无量寿经述往生净土之要义)、善导之观无量寿经疏(发挥观经之玄义并释其文句)。又法事赞、往生礼赞、观念法门般舟赞,亦善导所作,定往生净土之行仪,皆本宗要籍,亦为一时之巨擘。

本宗宗义,在以行者(修净土者)之心行业为内因,以弥陀之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国土。弥陀在因位为法藏比丘时,曾发四十八种大愿,除五愿属摄法身、摄净土愿外,其余四十三愿誓愿当来成佛时摄取一切有缘众生。尤其摄众生愿中之念佛往生愿,即第十八愿(大一二·二六八上):“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正是法藏比丘之本怀,亦乃无量寿经之宗要。然欲往生净土,则须内因、外缘具足,方可得生。往生内因者,谓众生之心行业,凡欲往生净土,先须发菩提心。此心为无量寿愿王所建立,亦尽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从生。安乐集谓菩提乃无上佛道之名,若欲发心作佛者,此心广大,遍周法界;此心究竟,等若虚空;此心普备,离二乘障。次须发厌离心、欣求心。厌离此世秽土、八苦煎迫、怨憎会聚,欣求净土清净、万福庄严、寿命无尽。复发三心,即:(一)至诚心,众生一切身口意所修解行,必须内外相应,真实为求生彼佛净土,不可内蓄名闻利养之心;外现贤善精进之相。(二)深心,即深信之心;初信机: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烦恼具足之凡夫,无始以来漂溺五趣,循环不息,无出离之缘;次信法:深信阿弥陀佛成就四十八愿,摄受一切众生,专念彼佛名号,依彼佛加被护念,定得往生极乐。(三)回向发愿心,谓以自无始以来及今生自他所修一切世出世善根悉皆回向,愿生彼佛国土。此三心少一即不得往生。要之,净土宗之修行途径,首须集信愿行三资粮,修十善作基本,于世法无亏,复广修功德回向愿生,更慎临终一念。(参阅“念佛”3208、“兜率往生”4387、“净土”4679) p4684

上篇:净土境观要门 下篇:净土往生传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非有喩语

【非有喩语】 p0714   瑜伽八卷十三页云:引不相应为...

萨迦耶

【萨迦耶】   竦疏,具云萨迦耶达利瑟致。此云身见。...

鐼子

钵中之小钵,即浅铁钵。乃应量器(头钵)内键[金*咨]、...

未来行

【未来行】 p0489 瑜伽五十一卷十六页云:未来行云何?...

真我

真正的我。凡夫执著五蕴假合之身为我,其实那是假我,...

阿伽罗伽

(天名)星神名。胎藏界外金刚院之众。秘藏记末曰:阿...

一中

(术语)设斋食普及于一堂之中也。又云一普。联灯会要...

续宝林传

凡四卷。后梁惟劲编。内容系惟劲集集唐昭宗光化年中(...

无漏律仪所摄业

无漏律仪所摄业者,谓已见谛者由无漏作意力所得无漏远...

念佛行者

修行念佛之人,称为念佛行者。通常皆指以称念“南无阿...

遂求利行

【遂求利行】 p1247 瑜伽四十三卷十六页云:云何菩萨遂...

金粟说净法

亦名:钱宝说净法、金银说净法、钱宝作净法、净施钱宝...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大藏经】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从有相三宝悟入自性三宝

有人问慧远大师:佛法强调的是清净心,为什么要拜佛?...

佛陀与提婆达多的宿世因缘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

万修万人去是有前提的

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

学佛的人,一定要有宽恕的心

宽恕是一种美德。夫妻之间如果互相有宽恕的心,夫妻的...

开玩笑的话说多了,以后你讲话没有力量

按照蕅益大师说法,两舌、绮语、妄言、恶口,得果报的...

念佛的心不能带条件

诸位,我们要注意你带条件,这个条件这个因缘就是外境...

守培法师:念佛四十八韵

一 念佛最高古,能离生死苦; 托生宝莲华,安居极乐土...

【推荐】净土法门的本质要点

了解这个佛的本怀之后,我们也要把出生死、成佛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