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教理行果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教、理、行、果之合称。乃佛、法、僧三宝中法宝之种别,一般称之为四法宝。即指能诠之言教、所诠之义理、能成之修行、所成之证果。佛教一般修证之次第多为依教诠理,依理起行,依行克果,故又连称为教理行果。

于诸经论中,分别有对教、理、行、果之不同阐释: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载,能破无明烦恼业障之声、名、句、文,称为教法;有为无为之诸法,称为理法;戒、定、慧之行,称为行法;无为之妙果,称为果法。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载,教,为音声、名、句、文等。理,为二谛、四谛之理,有二种:(一)为根本智(又称无分别智)之境,乃理智平等一如之诸法实性,如二空之理。(二)为后得智(又称权智、俗智)之境,如古代印度正理学派所说之十六谛等。行,谓三乘之因及圣所起之自利、利他诸行。果,即三乘无学所得大涅槃、大菩提之果。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一本更设四法宝各有三种:教,有无义言、邪妄言、如义言;理,有增益义、损减义、顺体义;行,有顺世因、邪僻因、处中因;果,有谄诳果、虚妄果、出世果。[观无量寿佛经义疏卷中、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华严经探玄记卷三](参阅“四法”1715) p4607

上篇:教理 下篇:教被十机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一切种子识

梵语 sarva-bīja-vijāna。又作种子识。乃执持一切法...

胜林

(地名)旧作祇洹、祇树、祇陀林。新作逝多林。逝多,...

可记事教

【可记事教】 p0524 如教导有十二种中说。 二解 显扬六...

因缘僧护经

(经名)佛说因缘僧护经,失译,一卷。五百商人入海时...

圣者不造欲界引众同分业

【圣者不造欲界引众同分业】 p1227 大毗婆沙论五十三卷...

禅门秘要诀

全一卷。唐代僧永嘉玄觉(?~713)撰。其内容与玄觉所...

聪慧

【聪慧】 p1404 瑜伽九十三卷九页云:又先积集智能资粮...

与人女粗语戒犯相

亦名:共粗语戒犯相、粗语戒犯相、粗语戒犯相、粗语戒...

眼等及眼界等四句分别

【眼等及眼界等四句分别】 p1001 瑜伽五十六卷九页云:...

六法戒

学法女(梵语式叉摩那)所应受持的戒法,即:不淫、不...

缘无所缘法

【缘无所缘法】 p1303 品类足论七卷七页云:缘无所缘法...

沩山警策

全一卷。唐代沩山灵祐撰。为灵祐之语录。全称沩山大圆...

【大藏经】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集会品第一...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如何做到无欲无求

1、从世间法来说 要做到无欲 在世间法上,所谓的无欲,...

圣严法师:别当狡猾的人

许多人认为,做人应该内方外圆,但圆也应该要有不变的...

为什么第八识不能造业

坚无记可熏,与能熏相应。 所熏非异此,是为熏习相。 ...

天竺高僧善无畏

善无畏,是大唐盛世来自天竺的一个高僧,深受唐玄宗李...

在世间唯有这一句佛号最珍贵

一百多位参加庐山东林寺十天百万佛号闭关的莲友,在闭...

人生永远不会等待弱者

人生永远不会等待弱者。等待的结果只有放弃或亡。 两...

刁难佛陀的年轻人

佛陀成道初期,他不断地到处教化,有段时间到舍卫城的...

佛教对「食」的定义

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其中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