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梵语 upeksā,巴利语 upekkhā 或 upekhā。音译忧毕叉。意即平静、无关心。(一)全称行舍。俱舍宗以舍为遍一切善心共起的心所之一(十大善地法),唯识宗则列为善心所之一。即远离惛沈之沉没与掉举之躁动,为不浮不沈,保持平静、平等之精神作用或状态。

关于舍之说法,俱舍论卷四、品类足论卷四皆谓,“舍”即平等正直、无警觉之性,而住于寂静之心;于唯识大乘则认为依于精进、无贪、无瞋、无痴等四法,令心远离掉举等障而住于寂静、无有杂染之心境。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五、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以“舍”为七觉支中之舍觉支,为“奢摩他品”所摄。摩诃止观卷三上,转用此义而以舍为中道观之异名。[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二、成唯识论卷六]

(二)三受之一,五受之一。又称舍受、不苦不乐受(梵 aduhkhāsukha-vedanā)、不苦不乐觉。即非苦非乐的下意识之印象感觉。伴有舍受之禅定,称舍俱定(巴 upekkhā-sahagata-samādhi),指色界第四禅定、四无色定及依舍俱欲界善净心之欲界定。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五以三受业配三界九地,广果系之善业及无色界系之善业为顺不苦不乐受业。又于八识中,前六识皆与三受相应,第七、第八两识仅与舍受相应。成实论卷六辩三受品依杂阿含经卷十七之意,谓乐受中有贪使,苦受中有瞋使,不苦不乐受中有无明使。又不苦不乐受,其相寂灭,如无色定,以寂灭之故,烦恼细行,凡夫以为解脱,故以之为无明使。又巴利佛教中以舍为十波罗蜜之一。[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三、俱舍论卷三、成唯识论卷五、清净道论卷三](参阅“三受”559)

(三)舍失之义。为“得”之对称。即已得而今舍失之。与“不成就”同义。[大毗婆沙论卷六十三、卷一一七、杂阿毗昙心论卷四、俱舍论卷二十一]

(四)悉昙字 (?a)。为悉昙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又作舍、赊、奢、[口*奢]、赦、柘、设、烁、铄。舍字门,一般多举寂静、寂静不可得之义。盖由梵语 ?ānta(赊多)、?ānti(扇底)转释而来,意译寂静、寂灭;乃取自二字之字头 ?a(舍)。大日经疏卷二谓(大三九·六五五中):“奢字门,一切诸法本性寂故。”方广大庄严经卷四、大方等大集经卷十、海意菩萨所问经卷十二、文殊师利问经卷上字母品等,皆以唱舍字时,出一切奢摩他毗钵舍那之声,此即由梵语 ?amatha(止)-vipa?yana(观)转释而来。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载舍为信进念定慧(梵 ?raddha-virya-smrti-samādhi-prajñā)之义。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八解释此字为远离三箭之义。新华严经卷七十八载唱奢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大品般若经卷六、大智度论卷四十八、大日经疏卷七] p4590

上篇:授学无学人记品 下篇:舍父逃逝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覆器

(譬喻)转覆之器,虽注水而水不入,以喻无惭无愧之人...

非时和合法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非时和者,同住多年,更求短缺...

展转增上力二识成决定

【展转增上力二识成决定】 p0948   唯识二十卷九页云...

金流

指印度恒河之支流尼连禅河(梵 Nairajanā,今法尔古河...

迦罗比丘

(人名)十诵律曰:鹿子长者儿名曰迦罗,聪智利根,众...

三曼多

(杂语)Samanta,三满多又作三曼陀。译曰:等、普、遍...

遍知离欲

何等遍知离欲?谓已得见道者,于三界法生厌背性。...

香鬘涂饰所有变异无常之性

【香鬘涂饰所有变异无常之性】 p0872   瑜伽三十四卷...

八正道

又名八圣道,即八条圣者的道法。 一、正见,即正确的知...

西游记

为我国小说名著。明代吴承恩撰。以玄奘三藏西天取经为...

六度譬喻

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

婆罗翅

(植物)Balāka Balākikā,树名。译曰白鹭。见慧琳...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入不...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序品第...

【大藏经】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印光大师极赞西方三圣

阿弥陀佛像赞 悲哉众生无所恃怙,孤露竛竮如逃逝子。...

念佛人可以克期取证,提前往生吗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就着念佛的人,是不是可以克期取...

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

晚上自己睡觉害怕怎么办

问: 师父,晚上自己睡觉害怕怎么办?念什么经,或者有...

十善业道之法,也是成佛之法

从大乘佛教的业果学说来看,对业果最重要的认识在于:...

经书读得越多越好,还是越深越好

问: 师父,是经书读得越多越好呢?还是读得越深越好呢...

赵朴初《宽心谣》

赵朴初先生92岁时写了一首《宽心谣》,读来发人深省:...

捕鸟人

过去有个深知鸟性的捕鸟人,每次外出捕鸟不曾空手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