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常与无常。常,梵语 nitya,又作常住(梵 nitya-sthita),为“无常”之对称。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恒常不变,不生不灭而相续不断。缘起法性之理及如来之法身均为常住不变。常亦为凡夫之“四颠倒”与“四德”之一。一般多将常住者称为无为法。然据大乘庄严经论卷三菩提品及佛地经论卷七载,如来之法、报、应三身虽均为常住,然以其意义不同,而有三常之说,即:(一)自性身(真如法身),乃绝对平等,在本质上为永远不变之自性常(本性常、凝然常)。(二)受用身(报身),为受乐不绝之无间常(不断常)。(三)变化身(化身、应身),为教化众生而变现之身,虽有生灭,然变现能无限相续,故称相续常。但上述之后二者并非属无为法原意之常。
又据佛性论卷四无变异品载,如来之三身恒能生起世间利益等事,故称常住。此常住依于下列十种因缘,而能相续不绝,即:(一)因缘无边,(二)众生无边,(三)大悲无边,(四)如意足无边,(五)无分别智无边,(六)恒在禅定而不散乱,(七)安乐清凉,(八)行世间八法而无染,(九)甘露寂静而远离死魔,(十)本性法然而无生灭。此即显示如来三身之体用乃恒常不断。
另据大般涅槃经疏卷八载,于诸常中,有世间之相续不断而称为常者,以及三无为常;三无为常,即:得断烦恼者,称为数缘常;事缘差者为非数缘常;不属前二者,则为虚空常。此四种皆不及如来常。所谓“如来常”,即是妙有,其本自有而无所对待,此常实照,为非常非无常之真常,且即边而中,具足三点而不纵横,故如来常为诸常中之第一者。其他尚有世间相常住、佛性常住等说。
此外,与常相对者即无常,梵语为 anitya,又作非常。即有生灭变化,而无法保有短暂之同一状态者。一切有为法皆具生、住、异、灭之四有为相,随时间迁流而存在,故称无常。一切有为法均属无常,故称诸行无常,乃三法印(佛教的三个基本标帜)之一。大智度论卷四十三有二种无常之说。即:(一)有为法位于现在一刹那间停留,而立刻又没入于过去(刹那灭),此称念念无常(刹那无常)。(二)相续之法坏灭,例如,人在寿命终尽时则死灭,此称相续无常(一期无常)。金七十论卷上所载数论学派之说,举出暂住无常与念念无常二种无常,主张转变为无常,而自性为常住,此与佛教所说有异。辩中边论卷中,就遍、依,圆三性而立有三种无常:(一)遍计所执性,即其体全无之无性无常(无物无常)。(二)依他起性,乃由因缘所生,故为有生灭之生灭无常(起尽无常)。(三)圆成实性,属真如,乃有变化之垢净无常(有垢无垢无常)。
比喻无常之不实、短暂,则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如喻无常之可怖,则谓无常狼、无常虎;而死之来临,则比喻为无常杀鬼、无常风、无常刀、无常使。此外有关无常之用语如:生者必灭、盛者必衰、会者定离等均属之。至于观想无常,称为无常观、非常观;阐说无常之偈颂,称为无常偈;安置病僧之堂院,称为无常院、无常堂;临终之际所击之磬,称为无常磬。[杂阿含经卷十二、卷三十、北本涅槃经卷三十四、卷三十九、胜鬘经自性清净章、法华经卷一方便品、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三、成唯识论卷十、华严五教章卷四](参阅“三无为”629、“无常”5109) p4530
上篇:常智 下篇:常无常二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