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梵语 ?ūnya。与“有”相对。音译为舜若。意译空无、空虚、空寂、空净、非有。一切存在之物中,皆无自体、实体、我等,此一思想即称空。亦即谓事物之虚幻不实,或理体之空寂明净。自佛陀时代开始即有此思想,尤以大乘佛教为然,且空之思想乃般若经系统之根本思想。

空可大别为人空与法空两者。人空,意谓人类自己无其实体或自我之存在;法空,则谓一切事物之存在皆由因缘而产生,故亦无实体存在。天台大师智顗与嘉祥大师吉藏皆以小乘佛教所说之空,系观察分析一切事物而入空,故称析空观。相对于此,大乘佛教则针对小乘佛教之析空观而另立体空观,即观一切存在事物的理法之当体即是空之法。

又小乘仅见“空”,而不见“不空”,故被称为“但空”。大乘则不仅见及一切存在悉为空,且兼及不空之一面,故称“不但空”、“中道空”。盖作一切法皆空之观者,称为空观。空非虚无(偏空),观空就是发现真实之价值,故真空就是妙有。反之,将“空”视为虚无,则称为恶取空。兹列举诸家所作空之分类如下:

(一)二空:(1)依中论卷四观邪见品及成唯识论卷一等说,分为人空与法空。人空,意谓在有情个体之中无实我之存在,故人空又称我空、众生空、生空、人无我等。法空,意谓由因缘所生之一切法无实体之存在,故又称法无我。小乘说人空而不说法空,大乘则主张人法二空(又作人法二无我、我法二空)。(2)依成实论卷十身见品之说,分为析空与体空。析空,意谓将存在之事物分析至最后不可得时,则为空。体空,则意谓一切存在之本身即是空,故不须分析,当体即空。小乘与成实宗主张析空,大乘则主张体空。(3)依三论玄义之说,分为但空与不但空。但空,意谓仅偏于空而不知空之真义与妙有之境。不但空,意谓了知空之真义与承认妙有之境的中道空,此乃自观一切法无自性而获得之空。

(二)三空:(1)依辩中边论卷中及显扬圣教论卷十五等,法相宗认为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中之每一性均有空义,故谓之三空。即凡夫所妄执之境为遍计所执性,该性本来空无,此即“无性空”。而由因缘所生之法即依他起性,与遍计所执性不同而非完全“无”,然亦非如众生妄情所认为之“有”,此即“异性空”。至于真如为圆成实性,系由观人、法二空所显之自性,此为“自性空”。(2)依金刚经纂要刊定记卷一之说,指人空、法空、俱空(人、法二空)等三空。

(三)四空:大集经卷五十四及大品般若经卷五等所说,指法法相空(法相空)、无法无法相空(无法相空)、自法自法相空(自法相空)与他法他法相空(他法相空)等四空。

(四)六空:(1)内空,谓眼、耳等六内处(六根)为空,又作受者空、能食空。(2)外空,谓色、声等六外处(六境)皆空,又作所受空、所食空。(3)内外空,又作身空、自身空。(4)空空,谓所观之空亦是空,故又称能照空。(5)大空,十方世界为空,又作身所住处空。(6)第一义空,在诸法之外,无有所谓实相之自性,亦作胜义空、真实空、真境空。语出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六。

(五)七空:(1)相空,谓诸法之自相与共相均空,又作自相空。(2)性自性空,谓诸法之自性即空,又作自性空。(3)行空,谓五蕴远离我及我所,而由因缘所生。(4)无行空,谓五蕴之中未曾有涅槃,又作不行空。(5)一切法离言说空,谓一切法无法以言语形容而为空。(6)第一义圣智大空,由果位圣智所见之第一义空。(7)彼彼空,谓你我彼此互为空,一般所说的“无”即相当于此空,为浅义之空。语出四卷本楞伽经卷一。

(六)十空:指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散坏空、本性空、无际空、胜义空、空空等十种。其中,有为空,谓有为法即空。无为空,谓无为法即涅槃为空。散坏空,谓因缘假和合之物,终将离散与破坏,又作散空。本性空,谓自性为空,又作性空。无际空,谓无始以来存在之一切法皆属空,又作无始空、无前后空。语出大毗婆沙论卷八。

(七)十一空:指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无所有空、第一义空、空空、大空等十一种。其中,无所有空,谓由于一切法无自性,无法求得,故亦作不可得空。语出北本涅槃经卷十六。

(八)十六空:指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空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无散空、本性空、相空、一切法空、无性空、无性自性空等十六种。其中,毕竟空,谓诸法毕竟是空之穷极空。无散空,谓积集之善根不会散失,然并非执于善根之空,又作不舍离空、不舍空。相空,谓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皆为空。一切法空,谓一切佛法为空。无性空,谓由于人、法二空,故不可执着任何一物。无性自性空,谓无性与自性皆空。语出辩中边论卷上。

(九)十八空:指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等十八种。其中,诸法空,谓一切诸法皆空。无法空,谓过去、未来诸法皆空。有法空,谓现在诸法皆空。语出大品般若经卷三、大集经卷五十四、大智度论卷三十一。

此外,尚有十二空、十四空、十九空、二十空等诸种分类,而以十八空为着。

我国在魏晋时代虽已传译道行、放光等诸般若经典,而尚未译出中论等论著,加以当时清谈之风极盛,故多有附会老庄思想以阐释般若经所说之毕竟无所得空,惟立论有失“空”之实义。据出三藏记集卷八毗摩罗诘提经义疏序载,当时成立之本无异宗、即色宗、心无宗、识含宗、幻化宗、缘会宗等,皆系以上记之“格义”方式宣说般若性空之宗派。[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四、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五、大智度论卷三十八、菩提心论、十八空论、大乘义章卷一至卷四、维摩经义记卷三、华严法界观门、中观论疏卷二末](参阅“本体”1983、“空有论争”3473) p3467

上篇:秉炬 下篇:空一显色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阿阇世王五梦

(故事)佛涅槃之夜,阿阇世王感五种之恶梦。...

如来不思议法身

(术语)称阿字本不生之理。大日经五曰:说如是音声已...

难满

【难满】 p1444 大毗婆沙论四十二卷一页云:云何难满?...

常住相

【常住相】 p1011 瑜伽六卷十八页云:若一切时无变异相...

于善不喜足

【于善不喜足】 p0748   集异门论二卷十六页云:于善...

除遣能障现观粗品我慢

【除遣能障现观粗品我慢】 p0912   瑜伽三十四卷十八...

二八之狱

亦名:十六狱 子题:狱、捺落迦、受苦器、那落迦、受苦...

至心

至诚的心。无量寿经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无果法

【无果法】 p1051 品类足论六卷十二页云:无果法云何?...

求闻持法

全称虚空藏求闻持法。又称闻持法。即以虚空藏菩萨为本...

金刚幡

(物名)于竿头置龙头,由龙头垂旗者。...

优毕舍

梵语 upeksā。又作忧毕叉。意译为舍、平等、不诤。即...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佛说百佛名经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 一...

【大藏经】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舍卫...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在家居士的安乐八法

有一次,一位名叫郁阇迦的年轻婆罗门来拜访佛陀。 「世...

必须下很大功夫来面对每一个起伏的心念

我们在学院里面,乃至于在修道路程上,往往会迷失方向...

一诚长老《无杂相》:大德行持 总在寻常

01、菩萨呀 虚公喜与和尚说话,见有人来时便不说了。某...

清明三问

对于清明节,不论是否信仰佛教,大家或多或少会遇到一...

【推荐】维则法师的净土思想

维则禅师(约1280-1350年),字天如,俗姓谭,永新人(...

用觉照力净化内心的地狱种子

《地藏经》第五品经它揭示了地狱的各种相。下面我们来...

生活在别人的口中,这样的人多没智慧

我们学《地藏经》就知道,佛菩萨都是在利益众生,而凡...

蕅益大师法语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