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取果与果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取果,梵语 phalaj pratigrhnāti;与果,梵语 phalaj dadāti。略称取与。就现在世(此一刹那)而言,凡是能生成现在之万法者,皆称为因,而自此“因”中取其能产生相应法的力用之果,即称为取果;反之,从给与力用之一方而视之,则万法将生成时,给与产生结果之力用,称为与果。小乘学者以之为一切法生起之因缘作用,并在六因、四缘等因果论中,就取果、与果之三世之位,有详细论释。依俱舍论卷六之说,六因中,除有为法之能作因外,其余之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等五因,皆有取果、与果。由于取果能成为因而取后果,故其作用皆在现在,与果则随因而其世不同。即俱有、相应二因皆是俱生辗转而取士用果,故其与果亦在现在,即取与同时。同类、遍行二因取隔越之等流果时,与果在过去;若取无间之等流果时,与果在现在。但就同类因而总言之,若与果时,必亦取果,但亦有取果而非与果者,如阿罗汉最后之五蕴即是。又以异熟果不与因俱起,又非于无间生,故异熟因之与果唯在过去,不通于现在。另据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一载,有说能作因亦有取果、与果,即谓能作因在现在取果,在过去、现在与果,亦有说能作因在过去、现在取果,在过去、现在与果。

有关四缘之取与,有谓“因缘”等同于五因之取与,增上缘同于能作因,等无间缘及所缘缘则于过去、现在取与。盖取与之说,各家之阐释有异,未可一概而论。[顺正理论卷八、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三、俱舍论光记卷六、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末](参阅“六因”1256) p3092

上篇:取次语 下篇:取相惑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凝然

(1240~1321)日本华严宗僧。伊势(爱媛县)人,俗姓...

六门陀罗尼经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日夜六时,诵此陀罗尼,则能...

临济大悟

(故事)临济问黄檗,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檗便打,如...

集谛有三

【集谛有三】 p1180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集谛三者...

最极捒择

【最极捒择】 p1155 杂集论十卷十页云:最极捒择者:如...

论事

巴利名 Kathā-vatthu。音译迦他跋偷。又作论事说(巴...

阿梨耶伐摩

梵名 ārya-varman。迦毕试国之僧。生于西元七世纪顷。...

外分力

【外分力】 p0492 瑜伽五卷八页云:外分力者:谓诸佛兴...

石涛

(1630?~1708)明末僧。广西清湘人,一说桂林人。以...

唯识三系异同

【唯识三系异同】 唯识三系,指地论宗、摄论宗、及玄奘...

俱利迦罗龙王

俱利迦罗,梵名 Kulikah。意译作尊敕。又作俱哩迦龙王...

疏山

(人名)唐抚州疏山光仁禅师(会元作匡仁)身相短陋,...

【大藏经】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集会品第一...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善人则亲近,恶人则远避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

佛印法师为苏东坡指点最好的风水宝地

苏小妹自从听了算命先生的相面、测算以后,就一直在想...

如何看待某人是菩萨再来

问: 请问法师,接触佛法以来经常听到这个人是法身大...

为谁辛苦为谁忙

在汲汲营营、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你可曾想过人生在世的...

李圆净居士:护生痛言

一、 天地之大德曰生,世人之大恶曰杀生。这是古人昭示...

芹菜的六大食疗功用

生活中,有很多人吃芹菜只吃梗而不吃叶,从营养学角度...

自心念自性佛

自心念自己的自性佛,要承担,自己念了,阿弥陀佛佛性...

【推荐】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白话译文

提要 四十八愿乃净土宗核心眼目,从内容上可分为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