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又称吴哥。位于高棉北部暹粒市(Siemreap)北五公里,为西元八○二年至一四三二年安哥王朝之都城,历数百年之经营,共有建筑六百余座,充满宏伟的石构建筑与精美的石刻浮雕,后世特称为安哥艺术。十五世纪,泰人攻陷安哥,大肆劫掠破坏,王朝迁都至南部之百囊奔,安哥乃告荒芜,宏丽之建筑渐为热带丛林所淹没。至十九世纪,由于真腊风土记一书之译本问世与法国学者亨利莫合(Henri Mouhot)、伯希和等人之探险考证,安哥古迹始重现于世。
安哥建筑群六百余座,除部分已成废墟外,大都保存完好,其较具代表性者有罗卢奥斯(Roluos)、巴肯庙(Bakheng)、班台斯利神庙(Banteay Seri)、非米阿纳卡(Phimeanakas,空中宫殿之意)、巴普昂庙(Baphuon)、安哥寺(Angkor Wat,或 Angkor-Vat)、安哥城(Angkor Thom)、巴戎寺(Bayon)、塔普隆寺(Ta Prohm)、普拉坎寺(Prah Khan)、那伽般寺(Neak Pean,又作幡龙寺),其中以安哥城与安哥寺之建筑最为壮丽精致,脍炙人口。
安哥寺,又称小安哥,一般习称为安哥窟(吴哥窟)、为安哥最大之建筑物,位于安哥城南面,为苏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 1113~1150)时所建,四周围绕河沟,全长五点六公里。全部建筑均以石块重叠而成,中央为一座三层式之高台,台基面积四万余平方公尺,台上有五座连成一组之尖塔,呈四方形,最高者六十五公尺,三层台阶均有石砌回廊,廊壁刻满浮雕,每道回廊长达二百余公尺。西门为正门,门前有大石桥与大平台,两侧以石雕之九头龙为栏杆。寺址外围有两重石砌围墙,配置壮丽之门楼。全寺之构造规模庞大,比例匀称,精致庄严,不论寺塔、屋顶、回廊、门窗、墙壁、殿柱、石阶,均雕刻精美,装饰细致,达于建筑艺术登峰造极之水准。雕刻之主题有印度两大史诗之摩诃婆罗多、罗摩耶那、地狱变相图、毗湿奴与恶魔或天神交战图,以及当时国王和人民生活之题材,人物生动,形像逼真,上下叠置,精美绝伦。此寺原为崇祀毗湿奴之神殿,后成为苏利耶跋摩二世之陵寝。一九七○年代,为棉共占领,安哥寺遂毁于战火。
安哥城,又称大安哥,系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 1181~1219)为纪念战胜占城所建,四周长达十二公里,红岩石围墙高七公尺,外壕宽一百公尺,壕上有一壮阔石桥,两侧各置一条石刻之九头巨蛇,各由五十四个石巨人挽持,壮观至极。城门有五座,门高二十公尺,上皆筑石塔三座,每塔四面均雕刻面含慈容之观世音菩萨像。城门两侧各置一组三只巨象之高浮雕,城中央即是由五十座石塔组成之巴戎寺。(参阅“吴哥”2827、“扶南国”2945) p2401
上篇:安呾罗缚国 下篇:安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