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见道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梵语 dar?ana-mārga。又作见谛道、见谛。为修行之阶位。与修道、无学道合称为三道。即指以无漏智现观四谛,见照其理之修行阶位。见道以前者为凡夫,入见道以后则为圣者。其次,见道后更对具体之事相反覆加以修习之位,即是修道,与见道合称有学道。相对于此,无学道又作无学位、无学果、无学地,意指既入究极之最高悟境,而达于已无所学之位。依小乘佛教,以修三贤、四善根等之准备修行(七方便)为始者,能生无漏智,而趋入见道。大乘则以初地为入见道,故称菩萨之初地为见道,第二地以上为修道,至第十地与佛果方可称无学道。密教以始生净菩提心之位,称为见道。以无漏智明白判断道理者,称为决择(决断简择),见道为决择之一部分,故称为决择分。

又悟入涅槃之境界或欲达到涅槃之圣道皆是正性,故特称见道为正性。又因所有之圣道皆令离烦恼,称为离生,见道令离异生(凡夫)之生,故特称见道为离生;是故见道又称正性离生、正性决定(决定必趣涅槃之意)。见道所断(又作见道断、见所断)之烦恼,略称见惑;修道所断(又作修道断、修所断)之烦恼,略称修惑。

(一)在一切有部,现观见道苦、集、灭、道四谛之无漏智有二种,即能断见惑之无间道智与证断四谛真理之解脱道智。以其所观察之对象,复可分为八忍八智之十六心,即观欲界苦谛所得之苦法智忍(无间道之智)、苦法智(解脱道之智),观色界、无色界苦谛所得之苦类智忍、苦类智;观欲界集谛所得之集法智忍、集法智,观上二界集谛所得之集类智忍、集类智;观欲界灭谛所得之灭法智忍、灭法智,观上二界灭谛所得之灭类智忍、灭类智;观欲界道谛所得之道法智忍、道法智,观上二界道谛所得之道类智忍、道类智。以此十六心(刹那)现观谛理,称为圣谛现观。其中以前十五心属于见道,特称见道十五心;道类智已一度观遍四谛法,故属于修道之范围(如表)。对于三界九地之修惑,修道各分上上品、上中品,乃至下下品等九品,合为八十一品,乃指断修惑之修道过程。对于次第证者而言,见道为预流向,故于第十六心(道类智)证初果(预流果);然对异生位(凡夫位)之超越证者而言,彼等以世俗智修有漏之六行观,业已断除修惑之一部分,故应其程度可于第十六心证得初果、第二果(一来果),或第三果(不还果)。修道,则指以上之果位乃至阿罗汉向之间之阶段。

无学道,即证得阿罗汉果位,依其能力根机之高低,可分退法乃至不退法等七种阿罗汉,此外再加独觉、佛,或慧解脱、俱解脱二者,称为九无学。再者,无学之人可完成无学正见乃至无学正定等八圣道,以及无学解脱、无学正智等十种无漏法(十无学支)。又钝根者于见道称为随信行,于修道称为信解,于无学道称为时解脱;利根者于见道、修道、无学道则分别称为随法行、见至、不时解脱。

(二)经量部或成实论,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全属见道,故主张十六心见道(又作十六心见谛)之说。而犊子部认为每一谛皆具有法智、法忍、类智三心,故主张十二心见道之说,至于第十三心,则指最后之道类智于前刹那再续起者,或于一刹那之际,再观所有四谛之心,故第十三心以后为修道。此外,大众部立顿现观之说,即于一刹那间遍观四谛,或立一时顿现观说,先总括而观,其次详观,故生二刹那之悟境;相对于此,有部说渐现观。

(三)唯识宗分见道为真见道、相见道二种。真见道证唯识理,可引生根本无分别智,证悟真如之理,为断烦恼障、所知障之分别随眠烦恼之位。以上谓一心真见道说(又作顿证顿断说),以此为正义。相见道证唯识相,为于真见道后生后得无分别智,再观真如理之位,分为三心相见道与十六心相见道二种。三心相见道,即作三心,观非安立谛(观二空真如,非观四谛差别)之境,即:(1)观察自己之肉体,体证我空。(2)体证法空,证诸法皆无实体。(3)观察自他之所有有情及一切物,而体悟我空与法空之理。十六心相见道,即作十六心,观安立谛(观四谛之别相)之境。三心相见道含摄于真见道,故称三心真见道说(又作渐证渐断说)。见道行人已断见惑,得无分别智,然仍残留余障,故须于修道位再经数度修习无分别智,依序断除十重障,以至于第十金刚无间道断尽烦恼障与所知障之种子,而证得无学果。以上三道若配合五位,则见道当配于通达位,修道当配于修习位,无学道当配于究竟位。[俱舍论卷二十三、大毗婆沙论卷三、卷五十四、卷七十五、成实论卷一、卷十五、杂阿毗昙心论卷五、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七十三、成唯识论卷六、卷九、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显扬圣教论卷十七、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九、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末](参阅“三道”644、“四向四果”1683、“有学 ”2458、“见惑”2997、“阿罗汉”3692) p3001

上篇:见爱烦恼 下篇: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五种任持定法

【五种任持定法】 p0275 瑜伽六十二卷十三页云:彼随烦...

华严部

(杂名)对于般若部等而言。即藏经之分类名,大方广华...

声教

教法由音声而宣说,故称声教。佛有六尘说法,此即为声...

诺矩罗

【诺矩罗】   此云鼠狼山。...

难提释经

(经名)一卷,西晋法炬译,佛为难提比丘解释五法六念...

九品安养

(界名)往生极乐者,有九品之差别,故言九品之净土,...

幻住庵清规

全一卷。元朝中峰明本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乃就...

于前际无智

【于前际无智】 p0748   瑜伽八十四卷十八页云:复次...

业感

(术语)以善恶之业因,感苦乐之果者。秘藏宝钥中曰:...

资粮道

资粮道者,谓诸异生所有尸罗,守护,根门饮食知量初夜...

支过

因明用语。“阙过”之对称。指因明理论上,宗(命题)...

心香

指心中之香。学佛者心中精诚,自能感格于佛,与焚香供...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佛说施灯功德经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憨山大师与母亲的故事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

净土法门的临终助念

死亡,对一般人来说,是一恐惧而痛苦的事情;而对净业...

慧律法师-一行三昧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法宣法师,诸位法师、...

杨绛的百岁感言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

想到清净的国土,一定要净化你的内心

从二谛圆融的角度,什么叫做唯心净土呢?说一个真实通...

念佛生净土的三大资粮

念佛求生净土,则须具足根本,最关键的三大往生资粮:...

千万不要犯下诽谤净土的罪业

莲池大师曾经有个比喻。如果有一个人,一天讲一万声语...

过年杀生听高僧怎么说

春节将至,民间有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等民谣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