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木扎特河河谷北岸之悬崖上。共二三六窟,东西蜿蜒,长达两公里,规模之大,仅次于敦煌石窟。拜城,为古代龟兹国故地,故此窟群亦称为龟兹千佛洞。开凿年代约在南北朝至晚唐时(四世纪迄八、九世纪)。
石窟形制主要有礼拜窟、讲堂与僧堂,题裁内容属小乘佛教艺术,崇拜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其风格颇受巴米羊石窟艺术之影响;晚期则受到大乘佛教艺术之影响,并汲取敦煌石窟艺术之成分而有千佛、一佛二菩萨等题材之出现。其布局,于中后方凿一方形石柱,将石窟分为前后两室,前室左、右壁绘说法图(佛传之部分),正壁塑坐佛龛或大立像,窟顶则在菱形方格网中画佛本生故事,一图一景;后室则绘或塑涅槃像或有关之佛传故事,及供养人像。其绘画技巧上,着重明暗,晕染突出,特重人体结构,富于装饰效果,色彩鲜艳而强烈,其昼风亦自印度、伊朗式而渐趋西域地方色彩之描绘,并揉合当地之生活习俗,格调一新,具有明显之民族风格。然近代多遭外国盗窃者劫掠破坏,致使大量之塑像、壁画被盗运国外,窟壁多已残损,完整彩塑无一复存,实石刻艺术之一大劫难。p2783
上篇:克文 下篇:克家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