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五种唯识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法相宗之慈恩,将诸经论所说唯识之文义总摄为五种,即:(一)境唯识,就所观之境而阐明唯识之义者。如阿毗达磨经说“一处四见”之喻即是。(二)教唯识,就能诠之言教而阐明唯识之义者。即楞伽、华严、深密等诸经所说之唯识唯心之旨。(三)理唯识,经论中成就唯识之道理者。即说唯识转变之理。(四)行唯识,经论中阐明唯识之观法者。即说菩萨依四寻思、四如实智等,思惟观察唯识之理。(五)果唯识,经论中阐明佛果之妙境界者。即说由思惟观察唯识之理而得之果智。五种唯识之中,教唯识为总体之能诠,其他四者则为所诠之别义。[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五、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末、唯识义章卷三本、般若心经幽赞卷上、成唯识论枢要卷上本]

(二)法相宗于一切诸法悉称唯识,而立五义之说,即:(一)自相,八识为识之自体。(二)相应,六位心所为识之相应。(三)所变,心、心所之见、相二分为其所变。(四)分位,不相应法为假立于心、心所与其所变色法之分位者。(五)实性,无为法乃心、心所、色、不相应法四种之实体。以此五义之故,一切法悉称唯识。又以一切诸法皆不离识之一义而说唯识之理者,称总门唯识;此五种各别而论者,则称别门唯识。[成唯识论卷七] p1184

上篇:五种问 下篇:五种得失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拔济法

【拔济法】 p0830   大毗婆沙论七十八卷一页云:如契...

庄严王陀罗尼咒经

唐代义净(635~713)译。又作庄严经、庄严王经、庄严...

莲经

(杂名)谓法华经也。酉阳杂俎曰:大兴善寺素和尚转法...

八灾患

乃指妨碍进入色界第四禅之忧、喜、苦、乐四受,及寻、...

戒德高胜

子题:持戒胜行施、受戒时已行三施、三施 随机羯磨·诸...

非法贪

谓于母女姊妹。及余随一亲眷。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

法观经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数息观等之法。...

憨山

(1546~1623)明代僧。安徽全椒人,俗姓蔡。名德清,...

毕竟依

(术语)佛之德号也。佛为众生究竟之依处,故称毕竟依...

敕修百丈清规

凡八卷(又作二卷)。略称敕修清规、百丈清规。元朝东...

性相二宗

性宗(法性宗),相宗(法相宗)之并称。强调法性一味...

一杈

杈,谓如钢叉般之树枝。又作树杈、一叉。在五台山秘魔...

【大藏经】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奉 制译 如是...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于佛...

【大藏经】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沙门善导集记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丑脸人与丑脸比丘

自古以来,天下父母都是爱护子女;但是却也有少数人违...

净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问: 净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大安法师答: 大家都知道...

善解与包容之心

有一则简单的故事:在某乡村,有一户老人家的隔壁有一...

佛法的修学要先修心再修相

诈跟诳的共同点─都是创造一个假相来欺骗别人。我们一...

制心一处是成功之道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是有提到的。蕅益大师引用艳喜,...

人生的五种忍耐

1 、 耐冷: 事态炎凉,要随遇而安,坦然处之。 2、耐...

天乘十善业之口业

我们看天人的口业有四种。 第四、妄语戒。 在天人因地...

方寸心间的抉择

三国时代,东吴的孙权对佛教素无信仰,有一位印度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