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五位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指五种类别。(一)部派佛教将一切法分为五种。又作五事、五法、五品等。即:(一)色法,指物质界。(二)心法,指构成心主体之识。(三)心所法,指心之作用。(四)心不相应行法,非色法、心法而与心不相应之有为法,例如“生住异灭”,便是说明存在之现象。(五)无为法,其生灭变化并非因缘所作,亦不起作用。

俱舍论等,更对此五位加以分类,将色法析为十一种、心法一种、心所法四十六种、不相应行法十四种、无为法三种,合计七十五种,故有“五位七十五法”之称。大乘唯识宗则分心法为八种、心所法为五十一种、色法十一种、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无为法六种,合计百种,故称“五位百法”。以俱舍等宗派而言,五位之顺序为:色、心等,此乃认为心外之对象实在而有,由此再起内心之心、心所。而唯识宗则提出不同之主张,即以心、心所等顺序表示诸法皆唯识所变现,其本身并无实体。[俱舍论卷四、顺正理论卷十、成唯识论卷七、百法明门论疏卷上、成唯识论述记卷七末]

(二)指大乘五位,又作唯识五位、唯识修道五位。唯识宗将大乘菩萨之阶位分为五等,即:(一)资粮位,即含摄有漏善以达佛果之位。指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故称资粮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之菩萨阶位又称大乘三贤位。其中,十住偏重修理观,十行偏重修事观,十回向多修理事不二观。此类修行称为大乘顺解脱分,虽已能断除分别二执之现行,然对于能、所取之种子依旧潜伏未除,此系唯识五位中最初伏障之阶段。(二)加行位,指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位菩萨,由得福智资粮,加功用行而入见道(欢喜地),住真如位,称为加行位。即于资粮位所积集之善,更进一步为得无漏智而加力修行之位。此位能达“无二我”而“有二无我”之境界,然心中仍变带“如相”现前,故仍非实住之唯识境界,称为大乘顺抉择分。(三)通达位,又作见道位。初地菩萨体会真如,智照于理,得见中道,故称通达位。即证得初无漏智,并体得真如理之位。此系修行第一大劫之成熟阶段,相当于初地之入心,故又称见道位。(四)修习位,又作修道位。指二地至十地菩萨,得见道已,为断除障,复修习根本智,故称修习位。即于通达位证得真如理,再反覆修习之位。(五)究竟位,指妙觉佛证此果位,最极清净,更无有上,故称究竟位。即指佛果之位。[成唯识论卷九、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五、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四、唯识三十论颂、大乘法相名目卷一中]

(三)指小乘五位,即:(一)资粮位,又分三位:五停心、别相念(各别观察四念处)、总相念(总观察四念处)。(二)加行位,其位有四:暖位(未见智火,已得暖相)、顶位(观行转明,如登山顶悉皆明了)、忍位(于四谛法忍可乐修)、世第一位(虽未能证理,而于世间最胜),此四位加功用行,取证道果。(三)见道位,指声闻初果断三界见惑,见真空之理。(四)修道位,指第二、三果修四谛道法,断欲界思惑。(五)无学位,指声闻第四果阿罗汉,断尽三界见思惑,真理究竟,无法可学。[天台四教仪集注卷下]

(四)对于心之状态,禅宗亦分为五位。曹洞宗之祖洞山良价为举示修行者,而提出五位之主张,称洞山五位。可分为正偏五位与功勋五位二种。(一)正偏五位,指正中偏、偏中正、正中来、偏中至、兼中到等五位。正是阴,意即真如之本体;偏是阳,意即生灭之现象。正中偏指平等中存有差别;偏中正指差别即平等。基于此,作静中之动之修行工夫,则谓正中来;动中之静则为偏中至。兼以上二者,达于自由自在之境界,即谓兼中到。对此,曹山本寂曾以君臣为例而说明之。(二)功勋五位,指向、奉、功、共功、功功等五者。即知众生本具佛性,求达佛果(向),为证佛性而修行(奉),见佛性(功),虽已达自由之觉位,尚有其作用(共功),最后更超越前者,而达自由自在之境界(功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曹山元证禅师语录、洞上古辙卷上](参阅“洞山五位”3869) p1087

上篇:五衣 下篇:五位七十五法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变吐

【变吐】 p1464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页云:复言:世...

成实宗

(流派)印度小乘中最后所立之宗也,即小乘中之空宗,...

六种损恼

【六种损恼】 p0298 瑜伽五卷十六页云:有六种损恼。一...

等分行

【等分行】 p1119 显扬三卷十三页云:六、等分行。谓于...

甘露军荼利明王画像

(图像)甘露军荼利菩萨供养念诵仪轨曰:军荼利身色,...

性实

谓自性定实,三论宗多用此语。即于因缘假名上执著有确...

竺法度

南朝僧。生卒年不详。元嘉年间(424~453),其父竺婆...

比丘

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

住有余依与住无余依差别

【住有余依与住无余依差别】 p0664   瑜伽八十卷二十...

头陀

梵语 dhūta,巴利语同。谓去除尘垢烦恼。苦行之一。又...

有四圣种是最胜者

谓四圣种。是一切佛。及诸弟子。共所施设。为最胜故。...

大哀经

(经名)八卷,西晋竺法护译,大集经之序品与陀罗尼自...

圣严法师《人生的愿望》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许多的梦想、许多的心愿,常常想:我...

学禅的人,一定要走得干净利落

其实佛教就是把我们整个生命,都落实到最小的时间单位...

不要老回头看过去的痛苦

要谈心理的健康。要想心理健康,就要从心调整对环境的...

净土一法乃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

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乃十方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九界众...

为亡者助念,怎样确定亡者生到哪里

问: 现在很多居士为亡者助念,有时候看见亡者坐莲花升...

别被淫欲骗了

淫欲是一切罪恶、耻辱、灾祸、疾病、痛苦、烦恼、失败...